本文目录一览:
- 1、最年轻的国家领袖是谁?
- 2、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中共中央主席是谁?他是哪儿人?他有哪些故事?
- 3、20岁成为太平军领导人,若他不死,中国人就不会被鸦片打败,他是谁?
- 4、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有
最年轻的国家领袖是谁?
目前最年轻的国家元首是刚果民主共和国总统卡比拉,也是当今世界唯一一位尚未年满40岁的民选总统,他也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全民直选产生的第一位总统。
位居次席的是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他在今年总统大选连任前两周刚刚庆祝了自己40岁的生日。4年前他首次当选格鲁吉亚总统,同时成为欧洲国家中最年轻的民选总统。
排名第3的是多哥总统福雷,福雷在2005年4月自己父亲去世后当选总统,现年42岁。
今年3月2日当选年满42岁的俄罗斯新总统梅德韦杰夫仅位列第4。
排名第5的赞比亚总统姆瓦纳瓦萨经受过严肃的政治考验,他先通过和平军事政变上台,1996年经过全民选举登上总统宝座,之后两次连任。
排名第6、7、8、10位的国家元首来自拉美国家,分别是萨尔瓦多总统萨卡(43岁)、巴拿马总统托里霍斯(45岁)、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45岁)、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46岁)。排名第九位的是来自中欧的马其顿总统茨尔文科夫斯基现年45岁,他在30岁时就已成为马其顿总理
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中共中央主席是谁?他是哪儿人?他有哪些故事?
中共最高领导人以前称中共中央主席,而现在称中共中央总书记
最年轻的中共最高领导人应该是秦邦宪(博古)24岁受命担任中共中央总负责人,28岁交出大权,39岁因坠机遇难。
建国以后最年轻的中共最高领导人是现任的胡锦涛书记,2002年时,50岁就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南方周末》:他们眼中的胡锦涛
2002年11月15日,胡锦涛当选为新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
A.他们眼中的胡锦涛。本报记者特地于近日踏上泰州的土地,试图从胡锦涛乡邻、亲友和儿时同学、老师的回忆中,大致描绘出这位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成长中的一些片段。
江苏省泰州市青年路和东进路的交汇处,矗立着一幢20多层高的工商银行大楼,大楼的一侧是一座有着两进院落的平房。平房大门紧锁,门牌上写着“多儿巷3号”。
当地人说,这就是新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的旧居。
按照新华社公布的简历,胡锦涛是安徽绩溪人。但实际上安徽绩溪是他的籍贯,他的祖上多年前已从绩溪迁到泰州,胡锦涛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泰州度过的。
本报记者特地于近日踏上泰州的土地,试图从胡锦涛乡邻、亲友和儿时同学、老师的回忆中,大致描绘出这位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成长中的一些片段。
B.茶庄世家。出泰州城20多公里,便是姜堰市。胡锦涛的祖辈早年在这里开有一家名为胡源泰的茶庄。
姜堰城并不大,但自古素有“粮仓”之称,“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因历史上长江、淮河、黄海三水皆汇于此,又称“三水”。
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姜堰一度十分繁华。以茶业而言,据泰州的史料记载,泰州茶业经营者多为来自徽州等地的茶叶产区的茶商,至清代规模较大的有25家,而胡源泰便是其中之一。
根据刘秉霞老人的回忆,胡锦涛的父亲胡静之在姜堰打理茶庄时,经常在泰州和姜堰之间走动,为人十分谦和。在此之前,胡家在这里世代经营,到胡静之时,已经是第四代。
胡源泰的开创者胡允源是安徽绩溪人,在绩溪的地方志中记载,胡允源年轻时家境贫困,从安徽绩溪来到江苏东台,从专门采购徽州名茶的水客做起,一直到将胡源泰茶号发展成了在三泰地区(泰州、泰兴、姜堰)响当当的字号。
胡源泰的旧址在今天的姜堰城区坝口广场的南街上。坝口广场乃旧时繁华之地,并一直沿袭至今。如今这里依然原样保存着许多当年的商铺,老房子里开着新店,以南大街、坝口广场、北大街构成的这片地区商家林立,行人如梭。
建国后,因为实行公私合营,胡源泰茶号被划归当地供销社。
C.胡锦涛舅奶奶的回忆。如今的多儿巷3号已没有人居住,在它不远处的一幢楼房的二楼,住着胡锦涛的一位舅奶奶刘秉霞。
刘秉霞老人今年88岁,她透过窗户指着多儿巷3号的老屋说:“我21岁结婚后就住进了那里,一直住了60多年,几年前银行建大楼才搬到了这里。”刘秉霞说,她丈夫的姐姐是胡锦涛的祖母,“胡锦涛在老屋里住了好多年,直到考上大学才离开。”
刘秉霞回忆说,胡锦涛从小很懂事,不顽皮,“从不同人斗嘴,不同人吵架”。有时贪玩一点,大人在旁边稍微“哼”一下,他就马上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很快改过来。“这孩子不需要大人操心”。
据她回忆,胡锦涛在家里话不多,不爱宣扬。有一次他在班里被选为了班主席,家里也不知道,后来还是从他同学那里了解到这件事。那同学说:“胡锦涛在班里年龄算小的,但大家都听他的。我的成绩也不错,年龄也比他大,但大家就不听我的。”
令刘秉霞老人印象深刻的是胡锦涛学习很出色。“他放学回来把书包一放,就开始做作业。”她比喻说,“他学习就像走路,一步一步地,从不打岔。”
刘秉霞患有心脏病和白内障,但还比较开朗。作为一个年近九旬的老人,她基本上能用普通话与记者交流,举手投足间颇有“大家闺秀”风范。当记者提出要给她拍一张照片时,她还特地换了一件漂亮的毛衣。
刘秉霞说,胡锦涛的父母“人蛮好”。她还记得胡锦涛的父亲很疼胡锦涛,“没见过他骂孩子”。
D.学生时代。胡锦涛5岁时进入五巷小学读书,后来转学到泰州大浦小学。
大浦小学创办于1911年,是当地的一所名牌老校。当时曾与胡锦涛做过多年同班同学的居鸿富说,他们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少年时光。他还清晰地记得跟胡锦涛在门堂里玩玻璃弹子的情形。
1985年,大浦小学五(3)中队举行了一个“老校友回来了”的活动,得到了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锦涛的肯定。在大浦小学90周年纪念册里刊登了一封胡锦涛给这个中队的回信:“我仿佛又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那时我也像你们一样,胸前飘扬着红领巾,和小伙伴们一起过队日,为了解出一道算术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大概也会因为淘气惹老师生过气。而当我到了不再淘气的今天,才更加体会到,学校的生活有多么珍贵,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在今天的工作中有多么重要。”
1953年胡锦涛小学毕业进入私立泰州中学(简称“私泰中”,现泰州二中)读初中。这所学校有一幢挑檐建筑,名为“陈庵”,著名戏剧家孔尚任的《桃花扇》第二稿就在此完成。
居鸿富说:当时受“左”的思想的影响,人们对成分很看重,我和胡锦涛家里都是开店的,属于成分不是很好的人,我们感到只有把学习搞好才可能有出息。
胡锦涛的同学夏道球还记得初中三年胡锦涛的操行一直得的是“甲等”,而自己“时不时有些小动作,有时得的就是乙等”。夏道球说,初三时胡锦涛入了团,当时班上40多人,入团的不到10人,“因此入团的人都是很先进的”。
1956年初中毕业,胡锦涛考上了泰州最好的中学——江苏省泰州中学(简称“省泰中”),他和居鸿富、夏道球都分到了四班。
居鸿富说,他们那一届一共有八个班,每个班的生源都不一样。一、二班基本上是省泰中本校的初中毕业生,四班的学生则来自私泰中,后面几个班的学生来自其他几所学校和社会上。
生源的不同便有了“嫡系”和“非嫡系”之分,学校在师资上对一、二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倾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四班向一班发出了挑战,保证最高分、平均分不输于对手”。
居鸿富说,挑战发出后班上立即展开了学习互助活动,胡锦涛的成绩在班里排在前五名,“他主动地帮助成绩比较差的同学”。
“经过努力,我们最后没有输给一班。”居鸿富说。让他感触更深的是班上由此形成了一股良好的风气,同学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和睦、奋进”,他举了一个例子:当时一个班的男女生之间通常有距离,但四班男女同学都一块玩,关系很好。“过了几十年,现在有的女同学回泰州还常常到我家来看我。”居鸿泰很自豪地说,“我们班重感情、重义气,这一点别的班比不上我们。”
班上这种良好风气的形成,居鸿富认为与他们的班主任有很大的关系。班主任叫沈进林,教外语。这位老师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给学生写操行评语时从不扣帽子、不上纲上线。“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很难得,”居鸿富说,“很多老师一看学生淘了一下气,就在评语里写‘政治上不要求上进’等等,有了这些帽子,学生前途很可能就完了。沈老师正直的人格风范对我们影响很大。”
居鸿富记得当时教室外面有一棵白果树,树枝遭雷击有时会燃起来,同学们就会很兴奋地看着玩。他还记得当时没有手表,一些“好动”的同学就用“阳光测时法”来掌握下课的时间。他们观察照射到课桌上的阳光的移动情况,在某一个位置用笔作个记号,当阳光射到那个记号时,就表明下课的时间到了。
“后来这些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居鸿富回忆道,“老师就把课桌挪了挪,由于位置变了,当阳光射到课桌上的记号时,时间也就不一样了。但学生也很精,就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记号,每次上课前检查一下课桌是否对准了那个记号,这样课桌的位置就固定住了。”
居鸿富说:“那时我们实际上都还是小孩子,闹一闹,做做小动作是时常有的事。相比之下,胡锦涛尽管年龄比绝大多数同学要小,但显得更懂事一些、成熟一些,他很少像我们一样调皮。”
夏道球回忆当年,也认为胡锦涛“政治上比一般同学要成熟”。他说,1958年“大跃进”时,学生都被安排去打石子。一些同学发牢骚,胡锦涛就安慰大家说,“发牢骚没有好处,先干好了再说。”
据居鸿富介绍,胡锦涛开始在班里任学习委员,在高三时被选为班主席。夏道球说:“那时他就显露出了一定的领导才能。”
当时毛泽东提出了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胡锦涛他们被安排到了鲍徐乡劳动。夏道球对一个细节记得很清楚,当时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到吃饭时间便争先恐后地往饭桌前跑,而胡锦涛总是走在后面,让别的同学先吃。夏道球还记得如果是两个人抬东西,胡锦涛会把重物往自己这边挪一挪,让自己承受的力多一些。
在居鸿富的记忆里,胡锦涛几乎没有发过脾气,“性格很随和”。他说胡锦涛平时很注意整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风度。有同学介绍说,胡锦涛高中时代就开始讲普通话。
居鸿富说胡锦涛那时的爱好是唱歌、跳舞,“他的舞跳得很好,那时不跳交谊舞,而是表演性的舞蹈”。
夏道球说,那个时候大学生极少,能考上清华是很不容易的事。他们班一共有51人,留在泰州的有18人。同学中除了胡锦涛以外,目前级别最高的是副厅级。
E.文化土壤
夏道球和居鸿富坦言,学生时代的经历和教育对一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我们班的每一个人身上都可以看到”。他们也很庆幸,称自己“成长在一块很丰厚的土壤里”。
胡锦涛和夏道球、居鸿富就读的泰州中学今年将迎来百年校庆,而位于校园里绿树掩映下的安定书院则经历了700多年的岁月沧桑。
夏进球说,他们那时不分文理科,所学很全面,而且掌握了的东西过了几十年都不会忘,可以说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夏进球搞的是气象专业,但他的书法在当地也小有名气。泰州城区玉带桥、板桥、斜桥的桥名都是他的手迹。而居鸿富搞的是渔业,早年的爱好是填词。
其实在泰州,这样的“文人”随处可见。一位当地人估计,泰州搞美术、书法、文学的人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里甚至还保有以古文会友、吟诗作文、互相切磋的遗风。
与“文风甚浓”相伴的一个现象是这里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再穷也要送孩子上学已成为共识,三泰地区的高考成绩长期位于江苏省前列。当地人说,不少南京的人都把小孩送到泰州中学来上学。
一位分析者指出,文化教育的发达有很深的历史传统,像胡锦涛就读的几所学校,都有百年左右的历史。在泰州曾出现过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泰州学派,该学派的一个主要学说就是“百姓日用之说”,强调发展平民教育。学派的创始人王艮说:“故经世之世,莫先于讲学,以兴起人才者。”他的弟子不仅有官僚士大夫,更多的是小商小贩、市井平民。不少人认为这对于当地教育传统的推进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位观察者说,其实在江苏中部一线上,扬州、泰州、南通都有相似的文化教育传统,而这一带也确实出了不少优秀人物,近年来更是“人才日隆”。
PS:历届中共中央总书记、历届中共中央主席参考
20岁成为太平军领导人,若他不死,中国人就不会被鸦片打败,他是谁?
清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一个王朝,其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起义运动。而其中就有一项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中有一位英雄,20岁便成了领导人之一,如果他不死,也许情况会有所变化,这个人就是石达开。
石达开算是太平天国中最完美的那个男人,19岁领千军,20岁封王,32岁受极刑,短暂的一生,却照亮了太平天国的整个天空。早早就加入了洪秀全集团,开始自己一生的贡献之路,主要就是当时和洪秀全兴趣相投。
太平天国军团几乎以农民为主导力量建立起来的,这么一支农民军队,自然也是深知农民的苦,石达开虽然家里条件还可以,但是他很重视这支队伍,16岁就响应了洪秀全的号召,加入军队,满腔热血,想在这世上混出一点成就来。
19岁的他,不惜把家里资产全部变卖,充当军费,统领千军万马参加金田起义,这时他被封为左军主将。次年,太平天国建制,由于石达开伟大功绩,洪秀全封他为“翼王五千岁”。不过后来的太平天国慢慢走下坡路,这石达开也是被排挤。
后来尽管石达开在努力打击鸦片的传入,但是无奈这威胁到了国外势力的利益,于是英国联合清政府开始打击太平天国势力,石达开也在32岁被俘虏。如果他不死,也许结果会不一样吧。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有
一、博古(1907年5月14日-1946年4月8日),原名秦邦宪,乳名长林,字则民,江苏无锡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卓越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博古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和社会活动家。领导创办了《解放日报》。
二、王明 [wáng míng],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04甲辰年~1974年3月27日),安徽金寨县双石乡(时属安徽省六安市)码头村人,原名陈绍禹。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长江局书记等职务。1930年从苏联回国后,打着“反对立三路线”旗号,在1931年1月的六届四中全会上夺取了中央领导权,至1934年间,在党内推行了一条以教条主义、媚苏亲苏为特征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对革命事业造成了极大危害。1956年叛逃到苏联,于1974年3月27日在莫斯科离世。
三、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生于江苏常州。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扩展资料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博古
百度百科—王明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