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宏伟的政策解读(中国最宏伟的政策解读六牛科技旗下)

本文目录一览:

  • 1、全国两会关于经济政策的提案解读
  • 2、如何看待当前中央大力推进的扶贫攻坚和战略部署
  • 3、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哪些?
  • 4、中国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 5、中国的民生政策是什么?
  • 6、解读国家政策,拉动内需方面有哪些政策!?

全国两会关于经济政策的提案解读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1.多措并举,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一是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企业家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市场环境。二是营造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塑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三是打造公正规范的法治环境,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和企业家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保护。

中国最宏伟的政策解读(中国最宏伟的政策解读六牛科技旗下)

2.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一是围绕企业开办注销、施工许可证办理、不动产登记等关键环节,开展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二是建立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和“民营企业家接待日”活动等对接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三是加强公共媒体涉企政策宣传,及时向市场传递政府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政策导向。四是各级政府加大对涉企政策的学习、研究和落实力度。五是推进民企纾危解困行动。

3.继续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一是适度下调企业所得税税率,对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低税率优惠;对于国家鼓励发展行业的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固定资产特别是机器设备,允许选择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办法。二是完善增值税政策,加快推进简并二档税率、放宽留抵退税条件、扩大增值税进项抵扣等政策优化。三是对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继续给予税收优惠,适当延长社会保险费减免政策。四是科学制定鼓励民企产业升级、节能减排、数字化转型、创新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五是进一步梳理和精简收费清单目录。

4.有效降低民营经济的融资成本。一是鼓励商业银行推出与民营企业融资特点“短、小、急、频”相对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二是建立和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三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民营经济扩大股权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利用发行企业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四是完善民营企业征信系统。

《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日在采访中获悉,全国政协委员、 南京大学 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 南京大学 商学院教授杨德才今年两会带来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促进民营经济稳健发展的提案》。

民营经济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相关数据显示,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近年来,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出台了诸多政策举措,民营经济发展营商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民间投资积极性不高、民营经济发展盘桓不前,则是不争的事实。”杨德才表示,这既与变化了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有关,更与政策环境有关。

那应该如何更好促进疫情常态化下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和民营经济稳健发展呢?

记者注意到,在杨德才的提案中,其将“精准制定政策机制,高效促进政策落地,打造更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放在建议首位,要“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秉持‘问题导向’‘发现痛点’原则,充分了解和听取企业家实际需求,让涉企政策更接‘地气’”。

杨德才同时认为,还需要“推动各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高效落地,权威公布涉企政策清单,拓宽宣传申报渠道,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知晓度。精简政策兑现环节,加强政策执行跟踪,提高政策兑现效率,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同时要“推进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修订阻碍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政策法规”。

除此之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完善常态化政企联系服务制度”“深化减负行动,加大纾困帮扶力度”“培育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平台”也被杨德才着重提及。

如在“深化减负行动,加大纾困帮扶力度,拓宽民企融资渠道,完善风险化解措施”的建议中,杨德才认为:“一是继续开展‘阳光减负’行动,严格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减负降本和清废放权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各项减负举措落地情况跟进督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开展规范化股份制改造,推动优质企业积极对接资本市场。加强‘银商合作’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逐步提高信用贷款比例,扩大贷款抵押物范围。”杨德才认为,通过“推进信贷资源向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倾斜,量身打造中小微企业融资信贷服务产品”。

杨德才还认为,同时需要“对优质民营企业及上市公司,支持开展债券融资、股权融资,设立上市公司稳健发展基金,防范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对主业经营良好、暂时性资金链紧张的企业,协调金融机构保障合理的资金需求;对正常还本付息企业,不得随意停贷、抽贷、压贷、断贷,不得附加不合理的授信条件”。

而“培育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提升人才吸引力”也被杨德才着重提及,其认为,可通过“加强谋划布局,根据各地区主导产业发展基础,加快中小微企业园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行业协会生存和发展的宽松环境”等加快建议落地。

杨德才最后表示,在“加大人才政策力度外,更要满足人才对就医、子女就学、创新平台建设、生活休闲、学术交流、人际交往等更高层次需求,增强人才的归属感”。 ;

如何看待当前中央大力推进的扶贫攻坚和战略部署

1、有一些群众生活还不够富裕。让这部分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组织的重大任务和使命。必须对他们格外关注、格外关心,尽最大努力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

3、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补齐“短板”,其中最大的一块“短板”在农村、在贫困地区。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进扶贫攻坚,既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发展问题、社会问题。

措施:

一是在推进贫困地区振兴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消除贫困,根本靠发展。

二是在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上实现新突破。

三是在发展贫困地区社会事业上实现新突破。

四是在创新扶持方式、提高扶持实效上实现新突破。

五是在扶贫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哪些?

我国的基本国策有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科教兴国和对外开放。

1、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1966年1月28日,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

到21世纪初,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又做出了一些调整。2016年1月新法规新政策正式生效:二孩生育合法化。

2、保护环境:

中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付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依靠群众保护环境。200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为项目的决策、项目的选址、产品方向、建设计划和规模以及建成后的环境监测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3、耕地保护:

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4、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是我国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根据中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

5、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即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扩展资料

基本国策,是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和保障,尤其我们国家,处在发展迅速时期,更应该加强国策的重要性,以便给广大民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来帮助国家整体发展和国家昌盛。七个实然标准下的基本国策(SEVEN basic STATE policies):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对外开放,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男女平等,水土保持。

参考资料:基本国策—百度百科

中国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有6个基本国策:

1、计划生育

基本国策的确立:1982年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实行计划生育,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0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第二条第一款:“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2、男女平等

基本国策的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2005年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条:“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3、对外开放

基本国策的确立:2007年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十七大报告》第五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

4、节约资源

基本国策的确立:1997年全国人大通过、200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四条:“节约资源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基本内容: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国家鼓励、支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5、保护环境

基本国策的确立:199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保护和改善生产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6、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基本国策的确立:1998年全国人大第二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中国基本国策

百度百科-基本国策

中国的民生政策是什么?

首先,十八大工作共报告中特别指出了几项民生问题: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要努力实现新要求,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收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可以说,十八大报告关于改善民生的阐述引起百姓们的共鸣,大家因十八大报告而振奋,不仅仅是它为老百姓勾勒出了美好的生活新图景,更重要的是,它给民生问题解决提供了广阔的思路,让人们看到了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体制改革的完整设计!

首先,关于教育问题近年来一直为国家上下所关注,新闻中也经常出现一些贫困地区的儿童,没有学上、上不起学等报道,揪着许多同胞的心。“上学难”必然要解决,“教育公平”必然要实现。对于此,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目前正在大力推进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在国家统一实施、地方承担试点以及基层自主改革这三个层面,分别沿着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这四条轨迹展开,坚持不懈地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陆续推出了许多保障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政策,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义务教育”了,通过免除学费等手段,让更多的儿童接受教育。而本次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一方面坚定了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心;另外一方面也显示出发展教育事业对于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都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如果我们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接受教育,那么损失可想而知。

其次,关于医疗问题的重要程度,也自不必说。医疗政策的环境的好坏,医疗政策的完善,对于人民的生活起着如此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等民生问题,医疗问题在本次十八大报告中也得到明确的指出——十八大报告提出,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病有所医”是百姓的梦想,也是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推行,从完善城市社区的医疗环境,到扩大农村合作医疗所包含的病种范围,再到提高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完善合作医疗的报销机制,给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就医带来很大的改善。而如何更加深入、彻底地解决医疗问题显然依然是百姓热烈关注的话题,也是国家层面努力解决的一个难题。

说到教育和医疗,那么住房问题自然不可或缺地成为“十八大”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随着近年来房价连连上涨,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房价更是年轻人可望不可即的“天鹅肉”,尽管经过几轮房价打压政策,现在的房价已经缓和不少,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依然是天价。如何更加完善房价体系,让房价趋于正常,无疑是广大民众极为关心的为题。

对于房价问题,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的新要求。而新华社特约观察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对此解读说,深化城镇住房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不能无限期拖下去,需要制定时间表。

解读国家政策,拉动内需方面有哪些政策!?

国务院4万亿稳定经济的十大拉动内需政策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此次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的政策,在房地产领域并没有涉及商品房,而是依靠保障性住房来进行,主要就是为了将原有的"泡沫"剥离,达到真正扩大内需的作用。由于保障性住房价格低廉,会有效地挤压商品房市场,完成房地产市场的自我调节。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到2010年,全国将有4000万农户使用户用沼气,达到适宜农户的30%左右;全国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总数达到4700处左右,达到适宜畜禽养殖场总数的39%左右。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目前地方政府对于铁路建设的热情非常高,加大铁路建设已经成为共识。从2008年10月7日到16日,不到10天的时间里,全国就有京石铁路、石武铁路等7条重点铁路项目开工建设。除了铁路之外,轨道交通和公路建设也是投资的重点。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中国交通高层论坛上,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市交通委前主任赵文芝就表示,奥运前5年北京的交通基础建设投资1700亿元,奥运后北京市不能停顿,今后5年不应低于这个水平,将继续加快投资建设。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北京医学教育协会全科医学部主任蒋保季针对该措施表示,近年来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很重视,基层医院内部各项医疗器械的配备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仍是老百姓无论大病小病,都要去大医院。为此蒋保季认为加快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就要加快基层医院人才的培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使老百姓真正信任社区医院。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南水北调这项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调水工程,经过近50年的动议和论证,其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正式开工。截至2008年8月底,累计下达投资324.1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15.89亿元。南水北调工程自开工以来,工程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部分项目顺利完工并开始发挥效益,京石段工程建成通水有效提高了首都北京水资源保障能力。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才能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和持久的技术支撑,加快我国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发展进程。因此,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奋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切实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战略主动权。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汶川地震给震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大量建筑物倒塌,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因此,在灾后重建中,基础设施、房屋等的新建、修复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建材的需求将大幅度提高,包括水泥、钢铁等行业将从中受益。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业界几乎众口一词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几乎是拉动内需必要方式之一。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告诉记者,由于现阶段已经是我国居民消费增长近12年来的最快速度,因此如果没有收入增长的支持,消费快速增长的难度非常大。据中国(海南)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介绍,农民每增加100元收入将增加消费80元,而城市居民只会花掉100元中的55元。因此,提高中低收入者和农民的收入被认为是有效促进消费的重要途径。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从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变化主要表现在增值税税基的缩减。核心内容是允许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可以在销项税金中抵扣,从而避免重复征税。平安证券分析指出,增值税转型对股市是一大利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短期可为企业减负、增加企业投资积极性,长期可以刺激投资,提振内需。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防止经济下行的举措之一就是要放松金融管制,要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尽可能调动出来。全国工商联政策研究室主任陈永杰深知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捉襟见肘。他认为,此次国家放松货币政策,要向民营企业、向中小企业倾斜。在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后,国家应采取鼓励政策,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比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enghao.net/zgzz/121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