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世界上最能睡的动物是什么?
- 2、世界上最能睡的动物是哪个?它为什么会如此能睡?
- 3、人类目前睡眠最长的纪录是多少?
世界上最能睡的动物是什么?
世界上最能睡的动物,我们的国宝大熊猫榜上有名。它们每天除了吃竹子就是爬到树上去睡觉。它们通常会选择带有树权的树爬上去,一根树枝用来承载重量,一根用来当枕头,有时还会呆萌地把自己卡住,一般每天会睡10小时。
松鼠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为14.9小时。白天,它们通常会努力地寻找食物,到了夜晩就开始呼呼大睡。如果到了10月份,松鼠们就开始停止进食,准备冬眠了。不过不用担心它们会饿着,它们已经储存了足够的能量。一觉醒来消耗了储能的它们就变得苗条了。睡觉减肥,真是羡煞人也。
可能你想不到,老虎每天平均竟然也要睡15.8小时,而且成年老虎的睡眠时间会更长,甚至可以达到18个小时。它们大概是在养精蓄锐吧。
夜猴是世上唯一昼伏夜出的高等灵长目动物。它们的眼睛聚光能力非常强,跟猫头鹰一样可以在黑夜里活动,因此也叫猫头鹰猴。它们每天要睡17个小时,可以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
棕蝠每天要睡眠20个小时,一天中只有4个小时保持清醒状态。虽然棕蝠清醒的时间短,但是它的效率很高,1小时就可以吃掉1000只蚊子。看来他是工作完成了,闲着没事才睡觉。
可能国宝级的动物都爱睡觉,澳大利亚的国宝考拉(树袋熊),每天居然要睡22小时,是动物界的“睡神”。因为在澳大利亚本土没有会爬树的食肉动物,所以喜欢在树上生活的考拉根本没什么天敌,也就养成了懒惰的习性,有时甚至会睡得从树上掉下来还有一个超能睡的就是睡鼠,它们的一生大约有5年,其中有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睡觉,有时睡着睡着就把自己睡死了!
世界上最能睡的动物是哪个?它为什么会如此能睡?
树袋熊,也称为树袋熊,既是树栖动物,也是世界上睡觉最多的动物。这种动物只生活在澳大利亚,主要栖息在桉树上,每天大约睡22小时。棕色蝙蝠每天睡眠时间惊人的20个小时,而清醒时间只有4个小时,大约83%的生命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这种动物低着头睡觉,只在晚上活动。猫头鹰猴子真的是“蓝魔人”,也被称为“夜猴”,每天大约睡17个小时。它们在夜间最活跃,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的林区。猫、老鼠、猪、猎豹都喜欢睡懒觉,每天的睡眠时间在12小时左右。蝙蝠、沙鼠和狮子每天睡眠时间更长,达到13小时左右。也就是说,他们一生中多达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梦境中度过的。动物的睡眠习惯与其生活环境和饮食有关。一只生活在北美的小蝙蝠每天最多可以睡20个小时,被称为睡眠时间最长的动物。
这种睡觉的动物叫睡鼠,也是老鼠的一种,但是它看起来比老鼠可爱多了,除了懒,它也很可爱。但是,它的名字也真实地反映了它的生活习惯。它整天睡觉,基本不醒。他太喜欢睡觉了,脸有点像老鼠,但是尾巴像松鼠。它们睡觉的时候会蜷成一团,因为它们很小,睡觉的时候可以用整个尾巴把自己包起来,在手掌里很可爱。那么它能睡多少呢?根据动物学家的说法,它们的寿命一般只有五年,但它们一生中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在睡觉,也就是说,它们睡了四年。可想而知他们能睡多少,一闭眼就死。此外,它们不像其他动物那样储存食物。他们尽可能多吃,然后把食物变成自己的脂肪,睡觉。通常,当他们醒来时,体重会减轻一半。
这种睡鼠广泛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等国家。睡鼠有20多种,主要是坚果或水果,也是夜行动物。但是,爱睡觉的人往往饿着肚子睡觉,导致他们在睡眠中死亡。然而,它们比老鼠更糟糕。毕竟很多人喜欢养,有一定的医学研究价值。据科学家观察,这种小动物对病毒和细菌非常敏感,这使得它成为病毒研究实验中最常用的实验材料。睡鼠在冬眠期间不能进食或活动,呼吸几乎停止,身体变得僵硬,外界的任何声音都无法叫醒它们。而且即使不是在冬眠的夏天,它们也整天睡得很快,只在晚上出来活动活动。
睡鼠栖息在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山谷灌木中。晚上和早上都要活跃,擅长攀爬和在树枝上跑步。在树枝间筑巢。食物包括水果、树木种子、嫩枝的皮和芽、草本植物的茎和叶、一些昆虫,有时还有鸟蛋。睡鼠虽然困倦,却有一种奇特的逃脱能力。如果它的尾巴被抓住,它很快就会蜕皮,这样敌人只会得到一点皮毛,而他就会逃跑。春末,睡鼠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找吃的。毕竟他们快八个月没吃东西了。当他们得到足够的食物时,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寻找自己的伴侣。交配后,母睡鼠爬上一棵树或灌木丛,在那里为她的幼崽建造一个家。母睡鼠通常一次产四只小睡鼠。
[img]人类目前睡眠最长的纪录是多少?
人的一生中,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于睡觉的。刚出生的婴儿几乎每天要睡20个小时;即使成年后,每天至少页要睡6到7小时。
不久前,英国皇家学会会报公布了一则历史记录,记叙了17世纪末叶一个特别会睡觉的人,名叫塞谬尔-希尔顿。希尔顿身体结实健壮,并不肥胖。1694年5月13日希尔顿一觉睡了1个星期,周围的人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能唤醒他。1695年4月9 日,希尔顿及大睡起来。人们请来医生给他放血,用火熏烫,施以各种刺激。可是全然无用。希尔顿这一次睡了17个星期,到8月7日才醒来。
与此相反的是,有些人的睡眠时间却少得出奇。美国《科学文摘》杂志载文介绍了一个每天只睡两小时的人。他名叫列奥波德·波林。每天只睡两小叶的波林并不是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他象一般人—样安甜地入睡。而且波林白天要连续工作10小时,从不感觉疲劳或头昏眼花。据波林自己回忆,在他五六岁时,每晚只睡6小时,而其他孩子在这样的年龄至少要睡10小时。
不管睡眠时间长短如何,睡觉看来是人必不可少的行为。这一点似乎已为众多的研究人员所接受。但是,科学家们至今还不能确切地回答人为什么要睡觉的问题。睡觉的功能成了脑科学中一个引人入胜的谜。许多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最普遍的观点:睡觉是为了消除体力疲劳
最普遍的观点认为睡觉是为了消除体力的疲劳,弥补一天劳累的耗损。“体力恢复”观点的证据是:在睡眠的最初数小时内,大脑基底部的脑垂体会释放出大量的生长激素,这种生长激素能促进体内蛋白质的代谢,从而促进体内组织的生长和修复。
但伦敦临床营养、代谢研究组织的彼得·加里克博士对此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对体内蛋白质代谢影响最大的是饮食。进食时组织蛋白质就增加,而禁食时则下降。蛋白质代谢在夜间变化的主要原因并非是睡眠本身,而是人们在夜间不进食。
加里克还认为,一个人不管从事何种体力或脑力劳动,不管疲劳程度如何,即便一连8到11天不睡觉,身体功能仍无损害。研究人员在一项睡眠实验中检查了3到5天不睡觉的人的尿液,发现这些人的尿液中氮的含量变化不足百分之一。氮是体内蛋白质代谢的天然指标,由此可以判断,这些受试者的生理功能并未下降。此外,那些自愿减少睡眠达两个半小时的人,在一年以后并无任何病态表现,也没有因睡眠减少而在白天疲惫不堪。
最有说服力的观点:睡觉是为了消除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
最有说服力的观点要数美国波士顿精神健康中心睡眠实验室主任哈特曼教授。他认为,睡觉有两个功能:第一是消除体力疲劳,第二是消除精神疲劳。而消除体力疲劳在他看来是无容置疑的,而消除精神疲劳的功能则是近年来他在研究短睡眠者中发现的。哈特曼曾将每晚只睡4小时的短睡眠者与每晚要睡8到9小时的长睡眠者作一比较,他发现短睡眠者和长睡眠者在生理上没有什么差异。他们的身高、体重,甚至智力都是相同的。而他们各自的心理状态却有很大区别:长睡眠者总是忧心忡忡,而短睡眠者却极为乐观。哈特曼认为,消除体力疲劳主要发生在睡眠初期的所谓慢波睡眠中,即从瞌睡、浅睡到深睡这段时间内以及深睡以后的慢波睡眠中。短睡眠者和长睡眠者几乎以同等的比例经历了漫波睡眠。而恢复精神疲劳主要发生在深睡以后的快动眼睡眠期。由于长睡眠者比短睡眠者有过多的忧虑,他们需要恢复精神疲劳的时间比短睡眠者长;而短睡眠者则恰恰相反。哈特曼认为:这正是每天只睡两小时的波林的睡眠中未出现快动眼睡眠的原因所在。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睡眠的主要功能是恢复大脑的疲劳。他们列举了海豚的睡眠事实。有一种海豚可以在清醒状态下使身体休息,但是它们仍需睡眠,睡眠的方式很奇特:在一小时内轮流使一半脑子睡眠,另一半脑子保持清醒状态。据测定,这一半睡觉的脑子是以深睡眠为主要睡眠方式的,由此看来,海豚的睡眠主要是恢复大脑的疲劳,而与体力恢复无关。海豚在睡眠时,身作依然在水里游弋。
英国剑桥大学实用心理学专家威尔金森博士对海豚的例子不屑一顾。他认为:动物的睡眠模式不能说明人的睡眠,动物和人的进化环境不同,各自的睡眠机理当然有能相提并论。威尔金森等人发现:在禁止睡眠的实验初期,不眠者仍能随着旭日东升而精神振奋,在许多方面与平时并无差异。据统计,75%的人在一夜不眠之后,用脑电图反应正常。即使在长期的禁止睡眠的实验中,受试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也未见失调迹象。
有一种观点走得更远,认为人的睡眠根本没有恢复体力的作用,仅仅是人们打发黑夜的多余的本能行为。
以上数种观点究竟孰是孰非,目前还难以定论。由于脑内控制睡眠的神经环路极为复杂,这就给揭示睡眠的秘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