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抚人心(人间最抚人心)

本文目录一览:

  • 1、最是烟火抚人心
  • 2、原乡是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
  • 3、人间烟火,最抚人心
  • 4、《人间烟火,最抚人心》:平凡生活的烟火气息,是生活的真谛所在
  • 5、人间烟火气,最是抚人心

最是烟火抚人心

小时候读陶渊明的诗,被他笔下的田园生活所打动;后来读王维的诗,又钟情于他笔下的山水风光;再后来读了愈来愈多的山水田园诗,也就愈来愈向往恬淡、简单、清幽、畅快的田园慢生活。

尤其在处处都是快节奏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都想纵情于山水之间,抛却困囿于物质、人际、职场、名声……这一系列的烦恼中。可是说起容易,做起难,真正要抛却这一切纵情于山水之间的人,太少太少,也太难太难。

虽然外在的因我们无法控制,但内在的果却能如我们的心之所向。就像林徽因所言,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而如何在闹市中寻求内心的恬淡,在繁世间种下心中的篱菊,也许有一个人可以给我们答案。他便是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我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汪曾祺。

如若读过汪老的散文,便会知晓汪老的文字干净而传神,质朴而简白,通晓畅达,既没有结构上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满含对生活的热爱和深情。

这一次他在他的散文集里,写下了一草一木,一食一味,旨在告诉我们如何过好每一天,如何过好这一生。他只想通过这一篇篇散文,告诉我们人间值得,这本书便是《人间烟火,最抚人心》。

本书精选了汪曾祺先生42篇文章,从生活的五个不同侧面反映汪老的快意人生:读一本好书,吃一顿好饭,看一片好风光,认识一些草木虫鱼 ,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让平凡的我们顿觉行走在喧嚣红尘,虽然有疲疲累累,却更有生活的千般可爱,万种风情。

诗人西川戏称自己是个“吃书人”,他曾说 打开一本书,就苏醒一个灵魂 。在他看来,文字写在纸上就有了生命,而读书就是一件在快乐中寻找灵魂的过程。

世界上最抚人心(人间最抚人心)

同样,汪老也是如此。他在《人间烟火,最抚人心》这本书里专程用了一辑来写他对于书的见解。在他看来,书还是读得杂一点的好,所谓开卷有益,只要是书,翻开来读读,都是有好处的。

在这本散文集里,汪老推荐了很多本他看的书,诸如《岭表录异》《昆虫记》《植物名实图考》《花镜》《宋提刑洗冤录》等等,体系极为庞杂,但正如汪老所言,读杂书还是有好处的,既能好好休息,又能增长知识,还能学习语言,甚至可以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

就像我们常说的,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毕竟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成行,但阅读却可以做到无时无刻,随念随想。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抱怨生活太过平淡,一日三餐、早出晚归,平平淡淡,似乎一不小心真把一天的生活重复了364遍。于是很多时候,我们总想去改变,去寻求刺激。殊不知,平平淡淡的寻常日子才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而能够把寻常日子过成诗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怎样才能把寻常日子过成诗?汪老已在他的散文里给我们写出了答案。

首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它们有可能是你时常忽略的不知名的野花,有可能是一幅并不那么起眼的小画,还有可能是在你看来最为平常的虫鱼鸟兽……但如若细察之,便能发现它们的美好之处。

其次,要有一双能沾阳春水的巧手 。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也好,山珍海味也好,定是出自自己手中的食材最为香美。汪老在“日日三餐,慢品生活”这一辑里,为我们隆重介绍了各类食材。比如像是烤肉、手把羊肉这一类的大菜,也有野菜、萝卜、菌类这一类的小菜,不仅如此还详尽地介绍了它们的做法。如若可以的话,下一次可以选取一二做给家人吃。

最后,要有一颗感悟当下、珍惜眼前的平常心 。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当下的生活平平无奇,要么追忆往事,要么憧憬未来,从未想过好好待当下,好好去珍惜。张爱玲曾说, 我们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又患得患失 。这不恰巧是我们当下最真实的写照么?就像汪老在他的一篇散文里所写的一样,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不就是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功名利禄,财富地位,不过都是身外之物,真正的恬淡一定是内心的安适。

什么是田园生活?又如何在心中修篱种菊?我想读完这本散文集你应该有了自己的答案吧。 真正的田园生活,并不是远离尘世喧嚣,而是在当下、在眼前,它是一幅山水,它是一抹炊烟,它是一种遐思,它是一份超然。这个世间最抚人心的,便是那袅袅烟火,摞摞书籍,淡淡心境。

[img]

原乡是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

那个青山被包围的地方,那个被月亮照耀的地方,那个被太阳晒到的地方,那个绿水围绕的地方。这里有埋藏土里的白骨,这里有蠢蠢欲动想要逃离的灵魂。这里有让你离开的欲望,这里有牵引着心的思念。

这是一条平凡的村庄,说不出有什么特色。一年四季除了常见的瓜果,道不出还有什么其他出彩的地方。但正是这份平凡也孕育一方水土。

小时候我们总向往高楼群立,我们就像一群扑火的蛾,仿佛这是一种本能。当我们终于离开的时候,才发现一切早已在心底扎了根。不管是远在何方,这里都有我们放不下的一草一木,这里都有我们牵挂的人。

离家十万八千里,段段路程断相思。城市是繁华的,也是孤独的。乡愁是寂静的,也是安心的。

见识过灯火辉煌,看见过九陌红尘。行走在车水马龙之中。我们离家乡越来越远,反而对家乡的思念越来越浓厚。

我们记得还是脚下曾经走过的黄土,稻田里的稻谷。一箪食,一担谷。都因缘分相遇,答案早已注定。身在异乡,让我们安心的也是那袅袅催烟。人间烟火,最抚人心。

我们都向往远方的诗,但是最后的归处仍是这片生育我们的这片黄土。人们总说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兜兜转转,最后的归属也是这片平凡之地。

第一次踏上远方的路,就是去到大城市读书。对于没出过省的我来说已经足够远。那时回家很勤,只要有假期都会回。出来工作后,回家的次数少了,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在想念。

宇宙的尽头是原乡,那一片平凡却温暖的地方。那里最普通的人间烟火,却能最抚人心。出来工作后,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顺心的话,你就回来吧。“”

这是一句令人安心的话,即使江湖遥远,我们也能有一片让我们栖身地方,不再畏惧人生路上的风雨飘摇,不再害怕遍体鳞伤。

相遇不总是万千人海,也常有彼此相望,相遇则情怀生。我们对原乡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也可以说是一种偏心。龙床不如狗窦。金山银山,不如家里那座老山。

不管身在何方,都能找到回家的路。那是命中注定的牵引。原乡,有种说不出的温暖,可以抵挡岁月风寒。人间烟火不过是原乡的一杯酒,一箪食,却能抚人心。

人间烟火,最抚人心

汪曾祺说:“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美好的?如何优雅的过好每一天?过出圆满自在的一生?

汪老认为:好好读书,好好吃饭,欣赏祖国大好风光,热爱大自然草木虫鱼 ,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以一颗平常心,待万千变化事,就是美好与幸福。

《人间烟火,最抚人心》是汪曾祺的短篇散文集,书中便是从上述五个方面,从最普通生活的点滴落笔,描绘凡间的一草一木,一食一味,让平凡的我们顿觉每日奔波于喧嚣红尘,虽然有百般疲累,却更有生活的千般可爱,万种风情,人间值得。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他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的钻研。虽然人生遭遇过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可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用质朴简单,通晓畅达的文字记录自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与深情。

日日三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一日三餐,是每日必经之事。汪老说吃,从最平凡的食材和粥饭写起,春天采来应时的野生荠菜、马齿苋,凉拌、做汤都可以,吃的就是鲜嫩;夏天来点儿芝麻酱面、葱花饼、绿豆稀粥,天气炎热就要清淡饮食;秋天吃点烤肉、涮个火锅来“贴秋膘”,补充一下夏天的损失。

到了内蒙古就要吃最地道的手把羊肉、羊汤挂面,鲜嫩无比、人间至味;昆明的菌子最好,牛肝菌肥厚香滑,鸡枞菌细腻鲜香,还有各种各样的口蘑,做汤、炒食、包馅都好吃。

豆腐、萝卜、干丝这些都是随处可见的普通食材,却在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做法和吃法。比如豆腐,按照老嫩不同,就有北豆腐、南豆腐、水豆腐、豆腐脑等多种。按照做法,豆腐可以有煎、炒、蒸、拌多种吃法。当然,口感和味道也大不相同

。汪老从寻常味道里见人生乐趣,从口中之味写生活所感,细碎简单的日常饮食,却读来令人口舌生津,仿佛闻到了那些食材独有的“鲜味儿”。

山河远阔

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汪老一生游历山河无数,他记忆里的风景不仅仅只是风景,更有景中的人和事。

汪老最爱翠湖,翠湖在城里,是湖也是路,湖里有红鱼,有浮莲,湖边有他上学时常常去的翠湖图书馆,翠湖茶馆。图书馆的管理员、茶馆的堂倌、湖边卖“糠虾”的老婆婆,都潜藏在汪老心中的翠湖里,和翠湖融为一体。

汪老说:泰山太大,我写不了泰山。从泰山上他认识到自己的微小,他笔下的泰山是 历史 ,有秦皇汉武,有秦刻石、无字碑;他笔下的泰山是诗,有李白杜甫,有张岱、柳宗元;他笔下的泰山是人,有山上的担山人,有卖汽水的老妇人。他记忆中的泰山里有美景、有故事、也有各种新鲜的野菜、独特的 美食 。

汪曾祺的文字干净传神,随性而发,既没有结构上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他读过的那些好书,吃过的各色 美食 ,见过的大好山河,认识的花草鱼虫,都成了读者心中的风景。我们从文章中看着汪老的快意人生,那些简单的衣食住行,都饱含着多少值得回味的人间美好。正是——人间烟火,最抚人心。

《人间烟火,最抚人心》:平凡生活的烟火气息,是生活的真谛所在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这句话未曾考究到具体出处,但是从听到这句话的那一刻起就格外喜欢,它就像是夏天的一缕风,将热懵的大脑瞬间吹醒。

这句话解释起来就是这个意思:市井百态,寻常生活,最能抚慰世俗人的思想。

年少的时候,我们崇拜英雄,想要成为英雄,等到慢慢长大,就会发现,英雄其实就是你我身边的平凡人,他们没有闪闪发光,甚至,满身都是生活的气息。

走在人生的旅途中,市井百态,寻常生活才是每日所见。

细细咀嚼了几遍“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想起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人间烟火,最抚人心》,读这本散文集,感受到的便是生活气息。

这本散文集收录了汪曾祺先生不同时期的散文随笔,从读书,舌尖之味,行走之道到万物有感,随想万千,每一辑读起来都如同装在杯子里的水,虽无味,却令人着迷。

汪曾祺先生谈读书的时候,心态特别稳,他主张的是看书需要杂,从不同的书籍中获取不同种类的知识。他认为只要是书,翻开来读一读,便有好处,哪怕只是一本老年间的黄历。

到如今,很多人读书抱有很大功利性,总想要读一两本书便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寄望于一本书可以拯救在泥泞的状态,又或者仅仅只是为了读而读……

读书的本质是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个过程是需要慢慢沉淀积攒的。过于急切,便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说到底,还是人心太过于浮躁,如果能够静心,也许有不一样的收获。慢下来,不功利去对待每一本到你身边的书,品味这其中的缘分,这,也是平凡生活中的一缕烟火气息。

最近网上谈论关于6年前辞职去看世界的教师,当年那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看看”横空出世,一跃成为大家嘴中的金句。

看世界的本人谈到现状并不后悔,但是看客们却认为她的不后悔是一种“无奈”,因为走都走了,选都选了,后悔也没用了,所以只能这么总结。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应该懂得,人生的每一种选择都有得失,不过相同的是,每一种都是生活的味道。所以也无畏后悔与否,毕竟,谁也无法预知未来,过好当下就已经是对自己最好的交待。

如果出去看世界了,那就尽情享受山河壮丽,旅途万象,舌尖滋味,哪怕最后回归到烟火生活,心也会壮阔许多。

如果被生活困于一方天地,到不了远方,那就在身边找一个别致的小店,走进一方奇艺奇异空间,享受这里的氛围,满足自己的味蕾。

不管是哪一种,或许都可以像汪曾祺先生一样,由一味食物想起一首诗歌,慢慢去品味这其中的乐趣,或许,这也是平凡生活中的另一缕烟火气息。

每一天,当太阳升起,走在路上,有花有草,有树木,也有高楼林立,有车辆来来往往,也有行人匆匆忙忙,日复一日,没有亮点,这是市井百态,这是寻常生活,这是世俗人生。

今天的太阳很耀眼,今天的云很美,今天的天好蓝,那一片叶好独特,那一朵花特别漂亮,那座楼今天换了新的“外衣”,那辆车似乎改造了马达,路过的小姐姐穿的裙子很漂亮,这也是市井百态,这也是寻常生活,这也是世俗人生。

汪曾祺先生说自己的一大乐趣是做菜,而且他还喜欢到菜市场买菜,一方面这是在散步,锻炼身体,另一方面,看到新鲜碧绿的蔬菜,令人喜悦。自古有云:君子远庖厨,很多人觉得作为文人的汪曾祺先生出现在厨房是一件很突兀的事情,但是在汪曾祺先生自己看来,做菜是他另外一种休息方式,而且当看到家人吃了自己做的菜而开心的样子时,他的内心亦是十分高兴的。

你看,这还是市井百态,这还是寻常生活,这还是世俗人生。

有人享受做饭,有人只想动口不动手;有人喜欢商场买菜,有人喜欢菜市场买菜;有人觉得每一天都很美好,有人认为每一天都是一潭死水。

其实,万物在世人眼中都一样,但是当从眼中进入到心中,便就折射出了不一样的模样。生活就是这样,相同的景色,在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色彩,这还是平凡生活的一缕烟火气息。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我想,你我生活的真谛,或许就是这平凡生活的烟火气息。

人间烟火气,最是抚人心

文/小毓

离新的一年只有一个星期了。

回顾起这一年里发生的事,还觉得十分魔幻现实主义。

第一次因为全球大流行病在家放了长达五个月的假期。

与此同时,准备和期待了很久的事情也没有做成。

不过也是这一年,才知道最大的幸福就是做个平安 健康 的人。

你说什么时候最能感受到生活的气息。

我觉得就是城市里的那些人间烟火气。

每当我感觉到迷茫和空虚,我都会到热闹的集市和街巷里去走一走。

看着所有努力生活的人们,还有热气腾腾的包子铺和流动着的人群。

没有哪一刻比这个时候让我更加真实地感觉到简单地活着是多么幸福。

汪曾祺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高中第一次读到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就被深深吸引。

最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

最舒服的生活方式往往也只需要最简单的心情。

所以我总是更加喜欢小城市。

街道没有那么整洁,但是却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香味可以从巷头飘到巷尾,一条路可以开辟出无数种走法。

小吃摊一个接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伞棚给街道增加了不一样的斑斓。

不像是帝都拥挤冰冷的地铁和黯淡的街道,还有魔都高耸入云的大厦和拒人千里之外的洋楼。

还是人间烟火气,最能抚人心。

最近,喜欢的一家小店,是在一个小小的巷口拐角。

店面很小很小,宽度勉强容得下两个人同时站立。

整齐码放好的各种食材,在咕噜咕噜的热水里翻滚着。

客人进门,没有过多寒暄和招待,自己拿好碟子,挑选爱吃的就行。

小小的空间里弥漫着热气和香味,在温暖的灯光下,就像是回家吃饭了一样。

这家店从不在白天开门,所以也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深夜食堂”。

有很多结伴而来的学生,带着被冻红的脸颊和充满朝气的身影。

也有许多工作的中年人,但他们从不在店里吃,都是匆匆打包带走。

这样烟火气的店铺,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像是解忧杂货店一般的存在。

总会感叹自己存在于世界上的渺小,在大城市的普通。

但每当坐在那个小店里,是全世界都属于自己的时刻。

今天也是圣诞节

记得把袜子反过来挂着,这样全世界都是你的礼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enghao.net/sjzz/137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