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交通发展历程
- 2、中国近年交通的成就交通安全常识
-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方式的变化
- 4、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成因及影响是什么?
中国交通发展历程
中国的铁路建设始于清朝末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中国大陆目前已经拥有世界第一的电气铁路网、以及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铁路在中国大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在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条件下,经济、快捷的铁路交通成为一种受广泛使用的运输方式,也是能源、矿物等重要物资的重要运输方式。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铁路就承担了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钢铁及冶炼物资的运输任务。截至201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营业里程9.8万千米,仅占世界铁路的6%,但换算运输周转量却占到世界的24%,效率可以说是世界第一。
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是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经过10多年的新线建设和旧线改造,中国大陆目前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至2012年12月月底,中国大陆时速达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里程已经接近13000公里,其中包括既有线提速近3,000公里。中国大陆正在兴建和即将兴建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里程达到17,000公里。根据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方案,至2015年年底,中国大陆将会建成42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基本上建成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全国快速客运网,总里程将超过10,000公里;到2020年中国大陆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里程将会超过30,000公里。
中国的铁路干线按东西、南北走向分类,可分为五纵四横。
全文看附件。请采纳
中国近年交通的成就交通安全常识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板书)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板书)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应该指出学生,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撰写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人们的交通观念也大为转变,假日旅游增多,国内游、出国游开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并且出境旅游变得越来越平民化,选择也越来越多,而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人们放松心情度假,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
交通工程交通工程学(traffic
engineering)是交通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理论,是从道路工程学中派生出来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
(交通工程是个很宽泛的定义,有侧重铁路,公路,隧道,桥梁等,要看自己的需要去找相应的书籍)
中国近年交通的成就 -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
我国近几年来公路取得了什么成就 - :北京地铁网络北京,城市的高速发展使交通拥堵不堪,城市的未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十年时间,要完成包括31条线路,560座车站,1000公里在内的世界上最大的地铁交通网络.一个立体的轨道交通网络将辐射...
建国六十周年,我国交通的主要成就就是从以前到现在,交通方面有了哪些变化, - :[答案]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
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交通成就主要成就 : 青藏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北京三号航站楼.留意一下时政要闻就可以了.
列举“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交通运输业方面的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成就有哪些?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还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 :[答案]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近年中国在交通方面是怎样做的 - : 在十一五工作中,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城际间的高速公路网络,完善高速公路管理与建设规定,在十二五中进一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缓解城市拥堵,初步完成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
中国交通的变迁 - : 说明:以下文稿是本人从历史书上总结的,希望符合楼主的需求.一、铁路和公路1、铁路交通:(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沪淞铁路; ⑵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 ——...
近几年来交通运输取得的成果 - : 近几年来,随着规划的实施交通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为促进对外贸易和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我们公路总里程从176.52万公里增长到410.6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跃居世界第二位,“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提前13年于2008年全部建成.2011年年底,全国内河通航里程12.46万公里.民航定期航班机场达到182个,机场体系更加完善.邮政局所达5.4万个,邮路总长402.8万公里.十年间,我国新增客运量的80%以上、新增货运量的70%以上均由公路运输完成,公路客运在春运中承担的比重在92%以上.水运承担了全国9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量,沿海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民航客货运输规模居全球第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交通方面取得了怎样得成就?这些成就得取得对人类的交通发展史有何重大影响 - : 进入19世纪后,随着蒸汽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它成为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上通用便利的动力机器,促成了以铁路建设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的繁荣.1800年后,人们开始研究用蒸汽机作为牵引动力.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的世界上第...
[img]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方式的变化
交通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打开历史的档案,我们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时交通的窘迫:铁路能够通车的里程只有1万多公里;全国仅有3万公里公路。
伴随着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新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交通建设:1949年11月,民航局成立,揭开了中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当时中国民航拥有7条国内航线。1950年6月15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挖下第一锨土。公路、水路、港口建设也在各地全面铺开。到1978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86万公里,比解放初期增长了两倍多;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9万公里,搭起了铁路、公路、水运、民航行业的骨架,实现了从“无路”到“有路”的跨越。
改革开放后,为了大国腾飞的梦想,奋进的号角再度吹响:“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在20世纪80年代初响彻大江南北。中国交通开始实现从“有路可走”走向“走得顺畅”的再次跨越。月底,由中铁十七局承建的京沪高铁北京特大桥正在紧张架梁。京沪高铁这条世界上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投入运营后,从北京到上海只要4个小时。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实现惊人跨越。从三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铁路建设显著改变着百姓生活。截至2008年底,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73.02万公里,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万公里增长了45倍。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的骄子,是速度和效率的代表,也成为衡量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1988年10月31日,中国修筑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长度为18.5公里的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此后,中国高速公路建设以世界罕见的速度向前发展。199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258公里,居世界第八;2001年底达到1.9万公里,居世界第二。到目前,中国高速公路突破6万公里。
如今,翻开中国公路交通地图,横贯全国东西南北的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如条条巨龙,舞动在中国大地上。迅猛发展的高速公路,是中国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缩影,是古老的东方大国快速走向现代化,走向民族复兴的标志性丰碑。
到2008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73万公里,全国99.24%的乡镇和92.86%的建制村通了公路;铁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民航拥有1254架飞机,经营着1532条定期航班航线;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亿吨大港达到16个。
我国这些年陆续建成的四通八达、快速流动的运输网已发挥出巨大效益。它促进了国民经济运转需要的人、财、物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力地推动着经济和社会前进的步伐。
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成因及影响是什么?
特点:
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中国毫无自主权利。
3、受到地理、人文、经济等因素影响,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成因: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
影响:
1、积极方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2、消极方面: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
扩展资料:
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固然有新式交通体系嵌入带来跳跃性发展的一面,也有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本身的历史继承性。
如果只看到一面,既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也不能科学地评估交通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作用。
如考察青岛港—胶济铁路对近代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时,就不能单一地考察青岛港开埠后、胶济铁路通车后的山东区域商品经济发展状况。
还要考察在此之前的山东经济发展样貌,至少需要了解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发展状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近代铁路建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