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10大最丢脸入侵物种
- 2、中国十大濒危动物有哪些?
- 3、中国最具危害的20种外来入侵物种是哪些?
- 4、中国都有哪些濒临灭绝的动物?
- 5、我国都有哪些已经灭绝的动植物?
- 6、中国有哪些危险甚至致命的生物?
10大最丢脸入侵物种
10大最丢脸入侵物种有:
1、小龙虾
它的真名叫做“克氏原螯虾”,有着坚硬的外壳,体长5.6-11.9厘米不等。作为在淡水中生活的虾,它的饮食很杂,像是水草、动物尸体、小昆虫等等都是它的食物,甚至在找不到食物的饥饿情况下,还会自相残杀。
起初因为它的繁殖能力极强,被日本人拿来做用作实验动物,但小龙虾极强的生存能力让它在工业废水中也依旧能活命,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还专门被用来处理污水,改善水质。
小龙虾作为美洲的物种,在刚出现在中国的时候,就引起过巨大影响,因为它什么都吃,一天内甚至可以吃掉3000粒鱼子,就连农作的秧苗也能吃,曾经就有一位农民,家中的几只小龙虾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造成家里的200亩农田几乎全是小龙虾的影子,再加上小龙虾好斗的性格,遇到本地的鱼群物种,也会以庞大的数量攻击对方,最终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海。
但是,自从中国人发现了它的美味后,就展开了厨艺大比拼,从清蒸到红烧,什么蒜蓉口味、麻辣口味的小龙虾全部被摆到了我们的餐桌上,每年光是小龙虾的产业总价值就能超过整个青海省的GDP。
可想而知,中国人对于小龙虾有多么的喜爱,但由于需求量巨大,人们也开始对小龙虾进行养殖。但是养殖小龙虾还是要很谨慎的,一旦跑到人烟稀少的水域,以它的繁殖能力又会为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
2、牛蛙
牛蛙是1959年从美国来的,起初叫“美国水蛙”,主要靠吃水中的小鱼小虾为生,来到我国以后,因为我国的温暖型水域,湖泊、沼泽、甚至是农田都成为了它繁殖的最佳场所。
但作为入侵物种的牛蛙,严重情况下可以造成本土两栖生物的灭绝,扰乱生物链,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直到80年代,人们发现它的肉质鲜美并且还有很充足的营养,两条紧实的后腿吃起来颇有嚼劲,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变成了家喻户晓的美食之一。
而在牛蛙被广泛食用的同时,与它相关的产业链也随之出现,并且越来越完整。
3、生蚝。
在生蚝入侵丹麦的时候,由于没有什么天敌,它便开始进行了大量繁殖,一时间泛滥成灾,曾有一张图片显示,一整片海岸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生蚝,国家甚至号召大家到海滩将这些生蚝带回家吃掉,但因为它没有什么肉,丹麦人基本对它没什么兴趣。
在丹麦泛滥成灾的他们跋山涉水来到我国后,就被热爱尝试新鲜美食的中国人制作成了绝佳美味。既能做成汤,又能做成烧烤,撒上蒜蓉大火一烧,不知道能引来了多少食客。
中国十大濒危动物有哪些?
1、古朴国宝:大熊猫。大熊猫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知名的动物,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所到之处无不享受“总统级”待遇,是真正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
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由于其可爱的外表和呆萌的行为举止,受到了全世界的喜爱。
2、仰鼻蓝面:金丝猴。金丝猴是人们根据它们的外貌而取的名字,它们的学名是仰鼻猴属,由于世界上最早发现的仰鼻猴是生活在中国的四川、陕西、甘肃的川金丝猴,这一属的动物通常被称为金丝猴。目前世界上的金丝猴现在仅存4个物种,并呈现生态学意义上的孤立“岛屿”态势。
中国的金丝猴包括川、滇、黔三种,在秦岭繁衍生息的川金丝猴猴群共有三十九个,全部金丝猴加起来有四千多只;滇金丝猴远居滇藏的雪山杉树林,数量仅千余只;黔金丝猴仅见于贵州梵净山,数量才七百多只。
3、长江奇兽:白鳍豚。白鳍豚为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特有水兽,全球豚类有70多种,淡水仅5种,中国仅此一种淡水鲸,分布狭窄,比大熊猫更古老、更稀少。自从1996年人们再也没有在野外发现过白鳍豚的身影,而且此前捕捉到的几头白鳍豚都在人工饲养的坏境下死亡,许多国内外专家都认为白鳍豚或许已经灭绝。
白鱀豚是世界上现存的4种淡水豚之一,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由于人类活动增加或活动不当,使白鳍豚意外死亡事故增多,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被轮船螺旋桨击毙的。
4、中华之魂:华南虎。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仅分别在中国境内。华南虎的数量骤减,濒临灭绝是由于栖息地的破坏、人类活动的加剧、人类出于商业或报复性的捕杀、以及圈养华南虎的高度近亲繁殖共同造成的。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人工饲养华南虎数量共有110只左右。而野生华南虎更是自20世界80年代后就再没有发现,而华南虎的关注度也远不如大熊猫,唯一一次引起轰动还是2008年的周正龙造假野生华南虎照片事件。
5、东方之珠:朱鹮。朱鹮目前的状况稍好于华南虎,虽然野生数量不多,但是人工繁殖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朱鹮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
朱鹮具有非常高的保护价值和观赏利用价值,鹮科鸟类生活在距今6000万年前的始新世。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20世纪80年代仅有7只野生朱鹮,目前经过保护数量已经超过了1000只。
6、堪称国鸟:褐马鸡。褐马鸡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仅见于中国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河北西北部、陕西黄龙山和北京东灵山。1987年调查野生种群仅有数百只,根据2009年文献报道,中国现存的野生褐马鸡数量在17900左右。
7、孑遗物种:扬子鳄。现今野生扬子鳄总共只有130—150只,其中约有50条为成年扬子鳄,而且正以每年4—6%的速度下降。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俗称猪婆龙,土龙,亦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
扬子鳄非常古老,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扬子鳄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太湖,其威胁主要来自栖息地的破坏,其栖息地不断被开发为耕地鱼塘等农业用地
8.高原神鸟:黑颈鹤。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北部一带,体羽灰白色,头部、前颈及飞羽黑色,尾羽褐黑色,体长110~120厘米,体重4~6千克。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仅知有700~800只,此后由于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20世纪90年代已知在西藏越冬的黑颈鹤有4277只,至2002年初已知在云贵高原越冬的黑颈鹤有3261多只,这使黑颈鹤的总数达到7538只。
据1992年冬季的数量统计,在中国见到的数量为1268只,2002年后又在云南昭通等地发现了较大的越冬群体,数量已超过1500只。估计到2011年止全世界总的数量约有1万只。
9.雪域喋血:藏羚羊。藏羚羊曾经一度被列为濒危动物,2012年时西藏境内藏羚羊种群数量从1999年的7万只增加到目前的10万只以上,到2014年数量已近30万只,藏羚羊也即将从中国十大濒危动物排行榜中退出。这对于动物保护者来说无疑是大好的消息。
由于藏羚的底绒非常细软,质地极佳,曾在20世界80年代到21世界初遭到大量的捕杀,走私出国几经辗转,到一些欧洲国家可卖出数万美元。随后开始严厉打击非法捕杀并且建立保护区,使得藏羚羊的数量迅速恢复。
10、失而复得:四不象。麋鹿就是传说中的“四不象”,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
到19世纪时,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在西方发现后不久被八国联军捕捉并从此在中国消失。直到1898年被英国购买并繁殖到255头,并在1983年将部分个体送回中国。之后有更多的麋鹿回归家乡,并有部分被放生野外。截至2011年8月,江苏盐城大丰湿地麋鹿总数达1789头; 2013年6月,湖北石首市天鹅洲麋鹿保护区麋鹿总数达1016头。
扩展资料
最濒危物种:
1、白鳍豚,别名白暨,属于喙豚科,学名为LipotesvexilliferMiller,属于鲸目(Cetacea),白暨豚科。识别特点为:吻突狭长,长约300毫米。额部圆而隆起。背鳍三角形,位于身体的3/5处,有低皮肤脊与尾鳍相连。
头顶的偏左侧有一个能启闭自如的呼吸孔。尾鳍水平向,向缘凹入呈新月形。白暨豚种群数量很小,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兽类,亟待加强保护..产于长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苏段的干流之中。它们大约在长江生活了2500万年,有“活化石”的美称。由于数量奇少,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宣布为功能性灭绝。
2、苏门答腊虎,在野生状态下只有400只。随着40年代巴利虎和70年代里海虎的灭绝,人们预计,这一物种在不久的将来也将在地球上消失。苏门达腊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ssp. sumatrae)是同类物种中体型最小的老虎,雄性体重100~150kg ,雌性体重75~100kg,脸部周围的颊毛较长,胡须也长,全身鹅黄色。
苏门答腊虎拥有所有老虎中最暗的毛皮,它的黑色条纹显著,条纹之间的间隔很小,而且条纹常是一对对排列,前腿也有条纹。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达腊岛。栖息的环境从平原森林到高山。仅存野生的苏门答腊虎大约有400~500只,主要是在印度尼西亚岛的五个国立公园。
3、北部白犀牛,刚果瓜兰巴(Garamba)国家公园拥有世界仅存的不足25只的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将可能在地球上彻底消失。北部白犀牛与非洲南部的白犀牛在基因上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曾在乌干达大量繁殖,但是由于当地的疏于保护而渐渐消失。
在瓜兰巴国家公园中,它们的数目曾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达到35只,在2003年4月为30只,其后有6只被杀,4只新出生,上个月,又有2只被猎杀,同时还有近千头大象被杀。
4、奥里诺科鳄鱼:南美洲体形最大的食肉动物,也是地球上12种最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
5、僧海豹(monachus-monachus ormonkseal) 据专家估计,世界上仅有500只,生活在地中海,受到海水和海滩生态环境变坏的影响,被渔民大量捕杀。
6、小嘴狐猴(Mouse lemur) 世界最小的猴类,生活在马达加斯加。
7、兰.坎皮海龟(L. Kemp’sRidleyTurtle)目前全世界范围内12种最濒危动物中唯一数目成增长趋势的动物。需经历11~35年成长期。
8、奥瑞纳克鳄鱼(OrinocoCrocodile,学名为Crocodylusintermedius) 仅有250~700只在野外生存。主要在古巴和委内瑞拉境内。
9、泰国猪鼻蝙蝠。
10、夏威夷蜗牛。
11、微型猪(pigmyhog,学名为Sussalvanius) 世界上最小的猪,野猪的一种,主要生活在印度东北部。60厘米长,高约25厘米,成年猪不足10公斤。曾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大量存在,后期仅印度阿桑地区的玛纳斯国家公园拥有为数不多的几头。其基因与家猪的基因并无太大差别。
12、斯比克斯鹦鹉:在野生状态下,斯比克斯鹦鹉虽没有完全灭绝但已经少得不能再少。1990年寻找这种鸟的鸟类学家仅仅找到一只幸存的雄性鸟,生活在遥远的巴西东北部地区。被人俘获的大约31只鸟是这种鸟能够存续下去的唯一希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濒危动物
中国最具危害的20种外来入侵物种是哪些?
中国地域辽阔,栖息地类型繁多,生态系统多样,大多数外来物种都很容易在中国找到适宜的生长繁殖地,这也使得中国较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
由于长期以来对外来物种的入侵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系统的调查研究,至今中国仍不能提供较为权威的反映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的目录资料,虽然国家环保总局曾公布了首批16种“外来物入侵物种” [7]但实际入侵动植物的数量却远不止这些。据初步统计,目前中国已知的外来入侵物种至少包括30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11种入侵微生物。其中水葫芦、水花生、紫茎泽兰、大米草、薇甘菊等8种入侵植物给农林业带来了严重危害,而危害最严重的害虫则有14种,包括美国白蛾、松材线虫、马铃薯甲虫等。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16种有害外来物种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
中国最具危险性的20种外来入侵物种及其分布与危害:
物种 分布 寄主植物/危害
烟粉虱(B型与Q型) 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 蔬菜、花卉、烟草和棉花等600多种
稻水象甲 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北京等 水稻
苹果蠹蛾 新疆、甘肃 苹果、沙果、库尔勒香梨、桃、梨等
马铃薯甲虫 新疆 马铃薯、番茄、茄子、辣椒、烟草、龙葵
桔小实蝇 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 水果、蔬菜等250多种
松突圆蚧 台湾、香港、澳门、广东、福建、广西 松属树种
椰心叶甲 海南、云南、广东、广西、台湾、香港 棕榈科植物
红脂大小蠹 山西、河北、河南、陕西 油松、华山松、白皮松
红火蚁 台湾、广东、广西、福建、香港、澳门 叮咬村民,危害公共设施
克氏原螯虾 除西藏、青海、内蒙古外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 危害土著种,毁坏堤坝等
松材线虫 云南、四川、广东、广西、贵州、福建 松属树种
香蕉穿孔线虫 曾在福建、广东发现,但已将疫情扑灭 经济、观赏植物等350种以上
福寿螺 海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 危害稻田、农田,传播人类疾病
紫茎泽兰 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 危害农、林、畜牧业,使生态系统单一化
普通豚草 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福建等 破坏农业生产,影响生态平衡、人类健康
水葫芦 浙江、福建、台湾、云南、广东、广西等 堵塞河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单一成片,降低生物多样性
空心莲子草 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福建等 堵塞河道,影响排涝泄洪,降低作物产量,传播家畜疾病
互花米草 除海南、台湾外的全部沿海省份 破坏海洋生态系统、水产养殖
薇甘菊 广东、云南、海南、香港、澳门 危害天然次生林、人工林等
加拿大一枝黄花 河南、辽宁、四川、重庆、湖南等 使物种单一化,侵入农田,影响植被的自然恢复过程
这些外来入侵生物,目前已然成为中国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头号敌人。
一方面它给中国农业、林业、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估算,仅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种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多达500亿元人民币。
另一方面,它使得中国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任务更加艰巨。据调查,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公布的100种破坏力最强的外来入侵物种中,约有一半侵入了中国。与此相一致的是在《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有156个均在中国。因此,维护生物多样性,全力抵御外来物种的入侵的工作已刻不容缓。
下图为著名的水葫芦(凤眼莲)
中国都有哪些濒临灭绝的动物?
中国是濒危动物分布大国。据不完全统计,仅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原产于中国的濒危动物有120多种(指原产地在中国的物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57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两栖爬行类和鱼类有400种,列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还有成百上千种。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中国的濒危动物种类还会增加。
大熊猫(又名大猫熊)栖居于海泼20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独 居,昼夜均有活动和休息,无定居。视、听觉较差,嗅觉尚好,体态笨 拙,善攀爬,会游泳。以竹叶、竹笋、竹杆等为食,偶食小动物、鸟卵。繁殖期春季,孕期80-160天,每产1-2仔,5-7岁性成熟,寿命25- 30年。北京动物园1955年开始饲养展出,1963年繁殖成功,1978年人工 授予精繁殖成功,1993年全人工哺育成功,1999年人工辅助母兽哺育双 仔成功。 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熊猴 别名蓉猴、山地猕猴、阿萨姆猴,属于猴科(Macaca assamensis)。 熊猴个体略大于猕猴,雄性体重8-15千克,体长55-65厘米;雌性较小,体重5~9千克,体长42 -62厘米。其憨态可搁,体胖如熊,性情粗暴,故名熊猴。与一般灵长类不同,熊猴的皮下脂肪 较多,抗寒能力也比其他猴类要强。体毛蓬松棕黄色,面部呈肉红色。与猕猴相比,其头大、 面长、吻部突出。头顶具“发旋”,从中间向四周发散,头、颈毛发为淡黄色,体毛稍具光泽,臀部周围多毛。尾下垂,其长近体长的一半,毛稀呈褐色。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高山森林。 为昼行性动物,杂食,多以20-30只结群。 啼声有如犬吠且略带哑声,性情不似猕猴活跃,但遇险逃遁的速度十分迅捷。 产于云南、广西、西藏、贵州等地。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台湾猴 别名黑肢猴、岩栖猕猴,属于猴科,学名为 Macaca cyclopis。 台湾猴体型与猕猴相似,雄性体长44-54厘米,雌性体长36-45厘米,雄性成体明显大于雌性个体,尾长为体长的三分之二。体毛多为蓝灰石板色或灰褐色,面部呈肉红色。额部裸露无毛, 颜色灰黄,头部圆且具厚毛, 两颊密生浓须,顶毛向后披,手足均为黑色,故又名黑肢猴。 尾基部为橄榄色,其端部为灰色,尾中部具明显的黑色条纹。 台湾猴为中国特有种,栖息于岩壁和山林之中,为半地栖动物,取食各种野果、树叶、昆虫,有时也盗食农家的谷物和瓜果。多结成一雄多雌的家族群,以一体魄强壮的成年雄性作为首领。每胎产 1仔。寿命可达20岁。 产于台湾省的南部和中部。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豚尾猴 别名平顶猴,属于猴科,学名为 Macaca nemestrina。 豚尾猴体长54~62厘米,尾长不及身长的四分之一。通体浅黄褐色,头顶毛短,辐射排列成一棕褐色平顶区,似帽状;尾上的毛大部分短而稀,形似猪尾。脸侧及颞需的毛斜向后方生长,耳周的毛侧向前生长,彼此相连似一围带。分布于西藏的豚尾猴,上体颜色较深,脸部橙黄色,体背至尾端黑褐色,颈和头后为赤黑色;头顶黑色,两侧土黄色染赤色;腹面黄白或灰白。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森林中或海拔较低的针叶林内,营树栖生活,喜群居,以植物果实为食,也捕食昆虫和小鸟。 分布于云南西南部和西藏的东南部。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紫貂 别名貂、貂鼠、赤貂、黑貂、大叶子,属于鼬科,学名为 Martes zibellina。 紫貂体躯细长,四肢短健,体型似黄鼬而稍大,体长40厘米左右,尾长12厘米左右,体重0.5~1.0千克。雄性一般比雌性大;具5趾。爪尖利弯曲。耳大直立,略呈三角形。尾毛蓬松。体色黑褐,稍掺有白色针毛;头部淡灰褐色,耳缘污白色,具黄色或黄白色喉斑;胸部有棕褐色毛,腹部色淡。 紫貂生活在气候寒冷的亚寒带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多在树洞中或石堆上筑巢。除交配期外,多独居;其视、听敏锐,行动快捷,一受惊扰,瞬间便消失在树林中。多在夜间到地面或雪下取食,食物短缺时,白天也出来猎食,以小型鼠类、鸟类、松子、野果、鸟卵等为食,活动范围在 5~10平方公里之内。每年4~5月份为发情期,妊娠期9~10个月,每胎2~4仔,3岁后达到性成熟,主要天敌是黄喉貂和猛禽。 紫貂的冬毛皮以绒毛细密丰厚,皮板富弹性,颜色滑润为毛皮上品。 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新疆。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貂熊 别名狼灌、飞熊、月熊,属于鼬科,学名为 Gulo gulo。 貂熊外形介于熊与貂之间,体长80~100厘米,体重8~14千克,尾长18厘米左右。头大耳小,背部弯曲,四肢短健,弯而长的爪不能伸缩,尾毛蓬松。身体两侧有一浅棕色横带,从肩部开始至尾基汇合,状似“月牙”,故有“月熊”之称。 貂熊为寒温带动物,除繁殖期外,多单独活动,活动范围广,溪流、河谷、林带以上的冻土及裸岩都有它的足迹。无固定巢穴,洞穴多有两个出口,便于遇险逃遁。属夜行性动物。貂熊生性机警,行动隐蔽,善游泳、攀爬,可在密林中自由跳窜,故又名之为“飞熊”。在自然界中几乎无天敌,肛门附近有发达的臭腺,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利用尿液保存食物是其适应环境的独特方式之一。食胜杂,包括有蹄类、啮齿类、鸟类及林木浆果等。有半冬眠的习惯。繁殖时筑巢于树洞、悬崖、石缝中,或占据其他小动物巢穴。每年10~11月份发情,以吼声吸引异性,翌年2~4月份繁殖,每胎1~5仔。 貂熊数量很少,现已处于濒危状况,应加以严格保护。 产于黑龙江与内蒙古的大兴安岭,新疆部分地区。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蜂猴 别名懒猴、风猴,属懒猴科,学名为 Nycticebus coucang。 蜂猴体型较小而行动迟缓,是较低等的猴类,体长32-35厘米。两只小耳朵隐藏于毛茸茸的圆脑袋中;眼圆而大。四肢短粗而等长,第二个脚趾还保留着钩爪,尾短而隐于毛丛中。体背棕灰色或橙黄色,正中有一棕褐色脊纹自顶部延伸至尾基部,腹面棕色,眼、耳均有黑褐色环斑。 蜂猴栖于热带雨林及亚热带季雨林中,完全在树上生活,极少下地,喜独自活动。行动特别缓慢,只有在受到攻击时,才有所加快,故又名“懒猴”。白天蜷成球状隐蔽在大树洞中或在枝 桠上歇息,夜晚出来觅食,以植物的果实为食,也捕食昆虫、小鸟及鸟卵。一年四季均能交配,怀孕期5-6个月,多在冬季产仔,每胎1仔。 分布于云南和广西南部。 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雪豹 别名 草豹、艾叶豹、荷叶豹 学名 Panthera uncia 英文名 snow leopard 猫科 Felidae 分布 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四川和内蒙古等省区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雪豹体型与豹相似,体重50千克左右,体长1-1.3米,尾长近1米。体色较淡,全身呈灰白色,毛长密而柔软,布有不规则的黑环或黑斑。其头部较小,前额隆起,鬓毛粗硬且长,黑白两色相间。尾粗而长,具有蓬松浓密的毛。四肢粗短强壮,前足较后足更为发达。 雪豹属于高山性动物,终年栖息雪线附近,为栖居海拔最高的猫科动物之一。主要生境为高山裸岩、高山草甸及高山灌丛等三种类型。雪豹昼伏夜出,每日清晨及黄昏为捕食、活动的高峰。捕食以猫科动物特有的伏击式猎杀为主,辅以短距离快速追杀。捕食各种野羊,或以旱獭充饥。有时也袭击牦牛群、咬倒掉队的牛犊。有相对固定居住地点,育幼期多利用天然洞穴。每年1-3月份发情,5-7月份产仔,每胎2-4仔,3岁达到性成熟。
熊狸 Arctictis binturong 英名 Binturong 物种信息:形似小熊,体重8-13kg,体长700-800mm。尾长接近等于体长,尾末端具缠绕性,能缠住树枝支撑身体觅食。毛被长而稀疏,粗糙而蓬松。绒毛长而呈波浪状。足垫大,几乎覆盖整个足底。耳背的毛较长,约50mm,明显超过耳尖形成长而尖的黑色簇毛。耳缘的毛较短,白色。通体黑褐色,毛尖染棕黄或棕灰色。尾色与背色相似。主要栖于亚洲南部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海拔高度一般不超过800m,系典型的热带树栖灵猫类,多在高大浓密的树上活动。夜行性动物,有时亦在上午活动。曾发现它们与灰叶猴和白颊长臂猿一起活动和觅食。熊狸主要采食植物的花果,特别喜食多种榕树的果实。每年2-3月发情交配,孕期2-3个月,一般5月中下旬产仔。一胎2-4仔,以2仔居多。幼体2岁性可成熟。在我国分布于云南西部的盈江、西南部的沧源、南部的西双版纳、东南部的河口;广西西南部的龙陵、靖西以及东北部的瑶山。国外见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阿萨姆)、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云南亚种(A.b albifrons F.Cuvier,1822)云南南部、缅甸北部、泰、马、印尼、印支、尼泊尔、不丹。濒危信息:⒈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
云豹 属于猫科,学名为 Neofelis nebulosa 在我国也被称为龟纹豹、荷叶豹、柳叶豹、樟豹。过去它们曾遍布亚洲,如今却由于人类贪图它们的美丽毛皮和豹骨而陷入濒危绝境 云豹体形中等,身长75-110cm,还有一条和身子差不多长的长尾巴,它们的四肢粗短,属于矮壮型身材。云豹的两颊各有2条明显的黑色横纹,从头顶到肩部还有几条黑色纵纹。不过最突出的还是它们的犬齿。从犬齿和头部的比例来看,云豹的犬齿对于猫科动物来说是最长的。这可能是相较现存的其他猫科动物而言,它们和生活在1万年前冰河时期的剑齿虎血缘最近有关。云豹的体色主要有淡黄褐色、银灰色,身体两侧有好几个深色的大块云状斑纹,斑块周边为黑色,靠后的黑色较粗,中心为暗黄色,有的里面还会点缀着一些小黑斑。它们腹部和四肢内侧的颜色为黄白色,配有圆形黑色斑点。它们尾巴上的斑纹也样式不一,有环绕着如身体斑纹类似的大斑块的,也有环绕着不完整的黑环的或者黑斑的。 云豹是极为害羞的动物,它们总是悄然来去,因此人们对野生云豹的习性甚至数量都不十分了解 云豹大约在2岁性成熟。交配期在圈养情况下大部分是在每年的冬春。经过86-93天的孕期,母豹会生下1-5个孩子。宝宝长到10个月即可独立。母豹每年都可能做一次妈妈。云豹寿命大概有11年,圈养情况下约能活17年。 对云豹威胁最大的还是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的持续破坏、对毛皮和豹骨的猎取以及对赖以生存的食物的狩猎都是使云豹数量直线下降的重要原因(这也造成了台湾独有的云豹亚种走向灭绝)。鉴于境况的危急,云豹已被CITES列为附录I,而我国也将云豹列为国家I级保护动物。
豹 别名金钱豹、豹子、文豹,属于猫科,学名为 Panthera pardus。 体型与虎相似,但较小,为大中型食肉兽类。体重50千克左右,体长在1米以上,尾长超过体长之半。头圆、耳短、四肢强健有力,爪锐利伸缩性强。豹全身颜色鲜亮,毛色棕黄,遍布黑色斑点和环纹,形成古钱状斑纹,故称之为“金钱豹”。其背部颜色较深,腹部为乳白色。 豹栖息环境多种多样,从低山、丘陵至高山森林、灌丛均有分布,具有隐蔽性强的固定巢穴。豹的体能极强,视觉和嗅觉灵敏异常,性情机警,既会游泳,又善于爬树,成为食性广泛、胆大凶猛的食肉类。繁殖时争雌行为激烈,3~4月份发情交配,6~7月份产仔,每胎2~3仔,幼豹于当年秋季就离开母豹,独立生活。 产于广东山地森林地区。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虎 -tiger(突然想起了德国的虎式,豹式坦克~那个猛阿) 属于兽纲食肉目猫科豹亚科豹属。 体大头圆,四肢粗大,体魄强健。通体毛色橘黄,有横列的黑色条纹;腹白色,黑纹明显;尾部黑纹横列,尾尖黑色。 生活于山地森林,多夜间单独活动。行动敏捷,善于游泳。以部分草食性动物为食。我国有几个亚种,分别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华南部分地区及云南。 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暨豚 别名白暨、白鳍豚,属于喙豚科,学名为 Lipotes vexillifer。 白暨豚是一种类似海豚而生活于江湖中的淡水哺乳动物,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具长吻,眼小而退化;声纳系统特别灵敏,能在水中探测和识别物体。背鳍呈钝三角形,鳍肢与尾鳍均向水平方向平展。体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新生幼兽的体色比成体深。雌体腹部生殖裂两侧各有一个乳裂,雄体肛门前方有一个盲状小孔。截至目前,已发现的最大雌性个体长253厘米,重237千克;最大雄性个体长216厘米,重125千克。 白暨豚生活于长江中下游附近多沙洲、边滩并有大、小支流与干流相连的地段。喜欢群居,尤其在春天交配季节,集群行为就更明显。每群一般2~6头。其活动范围广,但对水文条件要求较高,经常在一个固定区域停留一段时间,待水文条件发生改变后,又迁入另一地域。以鱼类为食。白暨豚两年繁殖一次,每胎1仔,出生时体长80厘米左右。白暨豚种群数量很小,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兽类,亟待加强保护。 产于长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苏段的干流之中。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img]我国都有哪些已经灭绝的动植物?
我国都有哪些已经灭绝的动植物?
我国灭绝的动植物还是非常多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新疆虎、白鳍豚,这些珍稀的动物都已经灭绝了。
最近灭绝的还有豚鹿
(约1960年以后,中国)中国1950-60年代豚鹿在云南西南部(耿马、西盟)被发现(收购到角和皮)。 在耿马地区,估计有10余只(彭鸿授等,1962)。3年后,杨德华等(1965)调查,仅发现4只。80年代末期再作调查时,耿马地区已经绝迹。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宣布豚鹿在中国绝迹。
中国有哪些危险甚至致命的生物?
中国危险甚至致命的生物有很多,可以把它们简单的分为几类,如下:
1.从体型上来说:陆地大象,海里鲸鱼,因为体型太过庞大,发起火来无对手;
2.从毒性上来看:种类繁多,五步蛇,眼镜蛇,黑寡妇,等等
;
3.从细菌学上来说:鼠疫也就是黑死病,艾滋病,各种癌症,无法医治;
4.从攻击性上来说:狮子,老虎,熊,狼等吃肉的危险系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