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石城县旅游景点
- 2、铜鼓县的文化
- 3、中国最大的客家土楼在哪?
- 4、世界上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县究竟在什么地方,当地有什么特色?
- 5、广东客家人最多的县,户籍人口1524184人,山水如画故乡柿子味美
- 6、听说咱们中国有个世界客家第一大县,是哪个县呢
石城县旅游景点
石城县旅游景点有鸡公岽、通天寨、客家文化遗迹等等。
1、鸡公岽
海拔1389米,是石城县内最高的山。位于横江镇的桃花寨村,山顶有仙人指路、仙人下棋,还留有传说中的仙人下棋的棋盘。毛竹挺立。环境优美,空气清晰。
2、通天寨
是远近闻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素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美誉。景区山水奇特,峰峦璀巍,佳境天成,有自然、人文景观30余处。经专家论证,景区被称为仙人犁田的龟裂状怪石为全国罕见,极具地质考据价值。
3、客家文化遗迹
石城是中华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有客家摇篮之称,历史上是客家民系的中转站。客家文化研究权威学者廖成普为石城题词祖根中原地,摇篮客石城。客家遗址丰富,客家风情浓郁。
石城县属于哪个市?
石城县,江西省赣州市辖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北部,地处江西赣州、吉安、抚州和福建三明、龙岩五地市交汇处。东邻福建省宁化县,南抵瑞金市及福建省长汀县,西毗宁都县,北靠抚州市广昌县。建县于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因环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
全县总面积1567平方公里,辖6镇5乡,素有三地五乡之美誉,即客家民系重要发祥地、千里赣江发源地、长征重要出发地和中国白莲之乡、中国烟叶之乡、中国灯彩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之美誉。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3年3月,石城县常住人口为283182人。
[img]铜鼓县的文化
江西省铜鼓县是个客家县,客家文化源远流长,民风民俗别具一格。有美味独特的客家饮食、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崇文尚武的客家民风独具特色;甜美动听的客家山歌还被《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誉为最具有代表性的歌神,成为客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铜鼓县盛行着撰写和张贴对联的风尚。无论是讨亲嫁女、祝寿过年、同学聚会、开张庆典、宗祠祭祖等等都少不了要张贴对联。
在铜鼓县温泉镇发现有商周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和汉墓证实,早在三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唐代之后,开始有了文化启蒙。
中国最大的客家土楼在哪?
截止2019年4月,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三饶镇南联主村的道韵楼是迄今被发现的中国最大的土楼,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大八角形土楼。
发展历史:
明成化年间,道韵楼居民的祖辈请勘舆师择地建楼,勘舆师先到这里勘察,觉得此地不错,出于慎重考虑,又转了几十公里,察看了几个地方,还是觉得倒不如这个地方好,又倒回来,叫做“倒运”。后来起名字时,借“倒运”的谐音,就叫“道韵楼”。
道韵楼经历三代人建设,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建成。1647年黄锦(明南京礼部尚书)来县城(三饶),道韵楼耆老请其光临该楼,黄锦为道韵楼提写了楼名,昔年的门匾仍嵌筑在楼门之上。
2006年05月25日,道韵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扩展资料:
道韵楼的发展历史:
道韵楼所兴建的那个年代,是一个战争频发的年代,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者,古楼的外围墙设枪眼、炮口,在楼之大门顶部设注水暗涵,可以防火烧楼门,可以防兵乱、防乡斗、防盗贼、防兽害、防干旱、防寒暑、防火灾水灾地震等,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古堡式村寨。
四百多年来,道韵楼内从未发生过大的火灾,其原因在于土楼内设有32口水井,既满足了居民的生活用水,也起到防火、救火作用。
韵楼经历三代人建设,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建成。1647年黄锦(明南京礼部尚书)来县城(三饶),道韵楼耆老请其光临该楼,黄锦为道韵楼提写了楼名,昔年的门匾仍嵌筑在楼门之上。
大门两侧的对联是清代广西中州正堂黄德祖(系道韵楼黄氏裔孙)所撰。其联云:“道义为本根,天下无双,克念祖德;韵文光奕叶,实华并茂,贻厥孙谋。”土楼鼎盛时居住600多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韵楼
百度百科-客家土楼
世界上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县究竟在什么地方,当地有什么特色?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当中,广东是客家人的发源地,自然也是客家人最集中的地方。没错,如果按省区来划定的话,广东确实是中国最大的客家人聚集地。但若按县来说的话,却未必是在广东了。
博白古称白州,位于广西东南部,处在两广交界处,是广西玉林市下辖的一个县。博白县面积3835平方公里,下辖28个镇,总人口186万,其中30万是广府人,150万是客家人。
从人口角度上来说,相比梅州130多万纯客家县五华而言,博白的客家人口要多。她不仅是广西最大的客家人聚集地,也是世界第一大客家人聚居县。
博白的客家人和客家先民,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博白最早客家先民,是在秦朝至宋朝的六大征战中,在此驻扎落籍的官兵。
而后是在此为官的官宦和被贬谪流放的犯罪官员,他们的族人在此繁衍生息。明朝中叶至清初,又有大量的客家人从赣南、闽西、粤东迁徙而来,从而形成了博白客家民系。
在博白,至今还留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南采茶戏、以及乡傩歌舞、木偶戏、客家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上这里独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群、美食、方言、风俗等,使得博白充满了浓郁的客家风情。
博白处在桂东南丘陵地带,其山多赤壁丹峰,拥有丰富的丹霞地貌。这里独特的丹霞山水景观,以及那些点缀在景观和风光之间具有浓郁客家风情的乡村,形成了博白独有的“文景合一”旅游特色。
博白的旅游景点丰富,拥有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玉林市十大景观之一的宴石山风景区;广西独一无二的“一泉一湖”温罗温泉;以及广西最大的鹭鸟栖息地千鹤岛等,是一个不错的旅游目的。
广东客家人最多的县,户籍人口1524184人,山水如画故乡柿子味美
旅行途中用相机刻录时光、行摄乡土、看古村镇,平凡的生活风景无需华丽只需熟悉。欢迎来自各地的朋友在评论区留下你身边有特色的美丽风景,黄杨军与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
不管我们去大城市 旅游 还是小县城 旅游 ,每当肚子饿时总会找一找看看当地有没有故乡的味道,不管我们到哪里心里总会想想故乡的味道,或许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情愫。如果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这土地,就是故乡。我们有时把故乡某一具有特征的事物,或者某种味道的食物当做故乡的化身。于是,它就成为世上不可替代的一个存在。冬日暖阳下,故乡于我,就是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的红柿子。
俗话说,七月的核桃,八月的梨,九月的柿子赶大集 。但客都梅州五华的柿子,它不是红在绚烂的初秋,也不是红在最闹的深秋,而是红在了大地寒霜的初冬。当寒风吹落了柿子树上片片绿叶,唯有柿子火红的柿子挂满枝头,随着阵阵冷风轻舞着摇曳着,怒放着最迷人的色彩。
五华县,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上游,县境东起郭田照月岭,西止长布鸡心石,南起登畲香炉山,北止新桥洋塘尾。县版图略呈三角形,东南界丰顺、揭西、陆河,西南接东源、紫金,西北邻龙川,东北连兴宁。五华县总面积3237.8平方公里,五华县户籍人口为1524184人,常住人口为916961人,五华是梅州人口大县也是广东客家人口大县。五华是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原中央苏区县 、财政省直管县。享有国家“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和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政策”、“广州全面对口帮扶政策”等发展扶持政策。五华是粤东丘陵地带的一部分,北回归线横跨县境南端,属中低纬度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水丰富,夏秋温热多雨,冬季较短,开春较早,有利于植物生长。柿子,无疑是众多五华人最难忘的故乡味。
山水美的五花是广东农业大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五华成为柿子的乐土。特别是大田柿花小有名气,是五华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据传大田柿花明代已为贡品;大田柿花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果大、核小且少;二是肉厚质软,色泽橙红,味似蜂蜜,久藏不硬化;三是营养丰富,含有转化糖及游离酸,甘露醇及维生素C等,有润肺、健胃、降血压等药用功效。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外出,许多柿子已无人看管。每到初冬满山遍野的柿树却犹如一团团火焰,给这个季节带来了一种苍凉的美感,山梁、山洼、地边地塄、房前屋后被红红的柿子渲染,此时,小鸟们总会成群结队,五华的山便活了过来。也许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富裕,甜美的柿子对于现在对于故乡只成了一个乡愁符号,一种吉祥如意红红火火的标志,但故乡有暖暖爱的等待,有父亲母亲的味道也是客家人难忘的乡愁记忆。
故乡的味道,总是给人温暖,令人思念,那是岁月留下的一瓣心香,在记忆里永恒,在时光里安详。冬日暖阳,不免想念故乡那红如灯笼甜如蜜的柿子。总想回到客家乡村走一走,看一看,听几声鸟鸣,闻几声狗吠,与花草树木说话,和白云蓝天对望。看田野里,一群孩子,正沐浴着阳光,互相追逐着,奔跑着。此时此刻,我们好像会看到了自己童年的模样,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曾经翠绿的金色韶光。
广东客家人最多的县梅州市五华县,户籍人口1524184人,山水如画故乡柿子味美。 拍植物、拍农村、拍老屋、拍古建筑古村镇这些我们身边亲切的存在,生活中的风景无需华丽只需熟悉。 欢迎关注、收藏、转发、留下你的只言片语。
本文由黄杨军摄影原创,感谢关注,黄杨军会一直在路上用相机记录熟悉却不平凡的美,用文字带你一起涨知识看见更多亲切不平凡的美!
听说咱们中国有个世界客家第一大县,是哪个县呢
人口角度是广东五华县,纯客家人聚居县,人口130多万!
西玉林市博白县。之前看过一个宣传片,说全县有三十万左右是广府人。超过一百五十万是客家人
广西博白县,200万人口其中130万客家人
应该是聚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