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感动中国刘伟颁奖词及事迹
- 2、我国首位残疾人博士后,9岁失去双臂,艰难苦练写得“一脚”好字,是谁呢?
- 3、无臂男孩杨孟衡的励志人生
- 4、无臂学霸用坚韧铸就隐形的翅膀吴建平励志人物故事
感动中国刘伟颁奖词及事迹
无臂钢琴师刘伟 【简历】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是无臂钢琴师刘伟的励志名言。
刘伟10岁时因一场事故而被截去双臂;12岁时,他在康复医院的水疗池学会了游泳,2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16岁他学习打字;19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专业7级水平;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了233个字母,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获奖名片】隐形翅膀
【推选委员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易中天这样评价刘伟:无臂钢琴师刘伟告诉我们:音乐首先是用心灵来演奏的。有美丽的心灵,就有美丽的世界。
推选委员陆小华说: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刘伟,用事实告诉人们,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
【颁奖词】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我国首位残疾人博士后,9岁失去双臂,艰难苦练写得“一脚”好字,是谁呢?
霍金说:“身体和精神是不能同时残障的”。霍金身体力行的告诉我们,残疾人也可以克服一切,获得很好的成就,成为命运的例外。
而他也是一个残疾人,小时候的他失去了双臂,但他仍旧不懈的努力,写得“一脚”的好字,成为了浙江大学首位无臂的经济学博士,中国历史上首位的留洋博士后,他就是——王争。
在贪玩中失去了双臂
王争,浙江省宁波人,他的家庭就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家庭,父母都要上班,所以小小年纪的王争没有人照顾,王争的母亲只能在放学之后把王争接到自己上班的地方,然后让孩子等自己下班一起回家。
王争放学之后经常到母亲上班的工厂,对于工厂也是比较熟悉了,所以在王争出事的这一天母亲也是照常没有管王争,王争对于母亲的车间已经厌烦了,觉得没有什么好玩的,于是他偷偷的跑到了车间的变压房里面。
小小年纪的王争没有注意到变压房外面写的禁止入内,进入变压房的王争仿佛看到了一个新天地,情不自禁的摸上了一根电线,而这个电线正是高压电线,触碰到高压电线的王争被高压电烧毁了手臂的全部神经,被送到医院抢救的王争。
医生告诉王争的父母,孩子要截肢才能保住性命,王争的父母含泪签下了截肢同意书,王争也就失去了双臂,这个时候的王争才在上小学三年级,年仅九岁,就已经成为了残疾人,失去了双臂。
乐观面对身体的残疾,学习用嘴和脚写字
截肢手术之后的王争昏迷了一段时间,醒过来之后的他将近三天都没有说过一句话,一直在沉默的状态。其实每个人都明白,失去双臂的人有多难,在生活上,最简单的吃穿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还要面对着周围人异样的眼光,真的很难想象,王争要凭借着多大的勇气才能走出来。
但是他还是走出来了,沉默了三天之后的王争逐渐恢复了乐观。父亲在王争出院以后还给他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他学习保尔·柯察金的精神,在看了这本书之后,王争也是越来越有勇气,越来越乐观了。
王争双臂的伤口慢慢的愈合了之后,王争便想着不再给自己的父母增加负担,他想着锻炼自己的脚穿衣服、吃饭,做一些普通的事情,他还想着要用自己的嘴和脚去写字。王争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每天锻炼腿两个小时,让自己的腿可以更加的灵活。
每天用嘴和脚写几百个字每天用嘴和脚写几百个字,,锻炼腿对于王争来说可能并不难,但是用嘴和脚写字,就是很难得了,刚开始的时候,笔经常会将王争的嘴磨出血,但是他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坚持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五年之后,他终于可以用嘴和脚来写字,而且写得了好字。
历经坎坷,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
王争在练习写字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学习,他依旧会去学校,在学校里,他从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一心只读圣贤书,王争在学校里的读书成绩也是很好,更是学校里的传奇人物。但是在王争高考报名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王争的体检过不了,所以无法参加高考,王争多次请求管理高考的人,最终管理人员也被他打动了,告诉了上级,征得了上级的同意,允许王争参加高考。在参加高考的时候,王争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他开始了腹泻,所以他的高考并没有发挥好,但是他还是得到了651分的高分,被浙江大学的经济系录取了。
大学中努力学习,成为了浙江大学首位无臂经济学博士
在大学中,王争交到了许多的朋友,他们尊重王争的身体缺陷,王争在大学的生活中感受到了许多的温暖,同时王争也一直坚持着努力学习,王争知道自己的身体缺陷,也知道自己考上大学有多么不容易,所以他比普通的学生更加努力。
他很努力地学习专业课的知识,整天泡在图书馆里看书,在整个经济系里他的成绩名列前茅,学校看到了王争的优异成绩,决定保送王争的研究生。在研究生学习当中,王争丝毫没有松懈,他积极地参加各种学术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皇天不负有心人,王争的研究生生涯成绩也是很好,他得到了许多的荣誉,奖学金,他的一些论文也得到了许多经济学专家的认可,同时他还获得了提前研究生毕业的机会,毕业了之后的王争没有选择工作而是选择了在浙江大学继续深造,读博士。
在英国继续攻读博士后,成为命运的一个例外
王争很快就拿到了博士的毕业证书,毕业之后的王争也被称为是浙江大学首位的无臂经济学博士,博士毕业之后的王争还是继续着学习深造,他选择了出国,去了英国的诺丁汉大学攻读西方经济学的博士后,王争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位的无臂的留洋博士后。
在诺丁汉大学的王争更是努力了,他几乎把自己泡在了读书当中,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在读书,在2012年的时候,王争获得了诺丁汉大学的博士后学位并且获得了诺丁汉大学的最高荣誉,得到了大学的奖学金以及照顾政策。
王争的事迹也在英国开始流传,许多人开始佩服起了这个来自中国的无臂的男孩子,佩服这个男孩子的乐观,虽然命运和这个男孩子开了一个大玩笑,但是他还是没有低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比正常人更高的成就。
如今的王争在英国的一个大学任教,他很满足于这种生活,因为这都是他通过努力得来的,而且王争也曾呼吁每个同学都要参加高考,因为在高考过后的大学生活将会学到许多的东西。他虽然残疾,但却比很多正常人都充实、快乐,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切,而有一些正常人,肢体正常,却想着不劳而获,身体残疾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残疾。
在王争的身上,我们也可以学习到很多的东西,他的积极乐观、努力坚持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去不断学习。
无臂男孩杨孟衡的励志人生
宜良县文科状元,毕业于中山大学,十九岁自己出书,参加过《开学第一课》、《我是演说家》的录制,今日又收到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得知这样优秀的履历居然来自一个6岁就失去双臂的男孩,大家都表示很震惊,这简直是开挂的人生。其实开挂的不是人生,而是杨孟衡自己,凭着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不放弃和父母亲友的鼓励,他达到了很多人这辈子都无法达到的高度。
成长 从小树立不言败信念
1997年,杨洪彬6岁的儿子杨孟衡被10万伏高压电击中,由于伤势太重,截去了双臂。抱着失去双臂的孩子,看着痛不欲生的妻子,杨洪彬心痛得要窒息。
明天如何面对?这是杨洪彬家庭面前的首要问题。面对无情的现实,杨洪彬意识到,自己的无助只会断送孩子的未来,他决心要为残疾的儿子重新找回“双手”。
这么小的孩子肯定要读书,但怎么写字呢?在病床上,用一块画板做桌子,杨孟衡的母亲李玉芬先用大拇指和二拇指夹住铅笔示范给杨孟衡看,从一点一画、一横一竖开始了杨孟衡的特殊训练。开始时他连笔都握不住,只有不断地给他鼓励、表扬,加之病友及医生护士的赞赏,杨孟衡慢慢地不仅能握稳笔,而且横竖也划得有形了。
小孟衡截肢出院没多久,杨洪彬便开始每天清晨带他跑步,训练儿子的身体平衡力和体力;孟衡出事后不到半年,杨洪彬就让他重返课堂,并且顺利升上了二年级,确保儿子在群体生活中保持健康心理。孟衡刚上三年级,杨洪彬就教他用脚洗袜子、洗衣服,培养儿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孟衡刚满10岁,杨洪彬就要求他拖地、洗碗、炒饭,帮助妈妈照顾妹妹,强化儿子的家庭责任感。孟衡还在上五年级,杨洪彬就为他报名参加田径队训练,鼓励他到足球场上踢球,锻炼儿子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永不言败的信念。
为了让儿子能够像正常的孩子一样生活和学习,杨洪彬和妻子10多年来几乎放弃了所有娱乐。早上他和儿子一起练立定跳远、“金鸡独立”,晚上他帮儿子练肩关节、仰卧起坐。杨洪彬的亲戚都说他太残忍,但杨洪彬清楚地知道,回避与同情只能让孩子过早地失去奋斗的动力。他给儿子讲张海迪的故事,他对儿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和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不一样”。
失意 用家庭氛围重树信心
“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都在给他找出路。”杨洪彬说,孟衡刚考上高中,他就把他送到昆明市残疾人游泳队,为儿子争取未来发展的机会。然而当杨孟衡怀着奥运梦备战残运会前,莫名的脚背受伤让他成绩不理想,最终挥泪离开游泳队,重新选择人生发展的路线——回到学校,重拾课本,开始继续求学的艰苦之旅。
孩子的失意,也就是父母的失落,更是家庭教育最需要重新调整方向的时机。很长一段时间,杨孟衡一直处于一种迷失方向、不知置身何处的状态中,有时无名发火,不与父母交流,而是流连于电视和游戏里。
为此,夫妻俩苦口婆心、软硬兼施,红脸白脸转换角色轮番劝导,在即将绝望而准备放弃之时,夫妻俩的一番苦心终于让儿子内心有所触动,答应愿意回到学校,重新确立人生奋斗目标,改写人生轨迹。
在给儿子创造了一个和谐、乐观、进取的家庭氛围的同时,杨洪彬不断用古往今来的名人故事,启发儿子培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宽容大度、诚实坚毅的品德,教育儿子尊重师长、孝敬老人,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在杨洪彬的教育和鼓励下,杨孟衡养成了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心态,学习成绩优异。
成名 父亲却变得低调了
2010年6月,没有双臂的杨孟衡走进高考考场,用脚答完了全部试卷,并以594分的成绩,拔得昆明市宜良县文科状元的头筹,其成绩名列云南省文科前60名,最终被中山大学录取。
2010年8月,他参加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大型公益电视晚会《开学第一课》。2010年9月,他将自己的经历出版成长故事《无翼也飞翔》。2013年其求学事迹《无翼飞翔》在中央电视台12频道《社会与法》栏目播放。2014年7月2日,《南方都市报》发表对其大学生活记录专访采写的报道《励别人的志 走自己的路:无臂杨孟衡的大学朋友圈》;广东卫视“追梦在路上·人物典型”栏目跟踪拍摄其毕业典礼至研究生就读的生活细节;2014年11月,成为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节目选手;2105年8月成为安徽卫视《学霸是怎样炼成的》特邀嘉宾……短短几年,杨孟衡用自己的努力,不断刷新人生的高度。
儿子成名了、火了,可杨洪彬却变得低调了。他尽力去回避各种采访、各种讲座。他知道,这个时候他要做的不是借势,而是沉下来,去掉儿子身上的浮躁之气。
前不久,杨孟衡收到了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高兴之余,杨洪彬却犹豫了。“除了高昂的学费外,儿子可能真的要离开了,没有了我们,他能过得更好吗?”
这一次,不等杨洪彬拿主意,杨孟衡已报名雅思考试。“他对我说,只要考上8分以上,就能拿到全额奖学金,到时候家里的困难就会减轻了。”杨洪彬说,儿子决定的事情,他都会放手鼓励他去做。
无臂学霸用坚韧铸就隐形的翅膀吴建平励志人物故事
在电视台求职真人秀节目里,来自河南的无臂少年吴建平大放异彩:用嘴写出工整的字,用脚快速打字,讲述开网店经历……赢得了全场爆灯。但吴建平很清醒,对他而言,失去双臂跟挨一刀留道疤没有本质上的不同。“我骨子里很要强,什么事都不甘落于人后。我觉得拼搏奋斗是男人的本性”。
5岁那年,吃过午饭的吴建平像往常一样在村头的田地里玩耍,一个裸露的`变压器吸引了他,就在触摸的那一刻,他失去了知觉,醒来时两只胳膊已被截肢。失去双臂后的吴建平要重新学习生活中的一切,从最简单的走路、洗脸、穿衣开始,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8岁那年,吴建平跟其他人一样背起了书包,看到小伙伴能够写字画画,吴建平十分羡慕,他不甘心放弃写字画画,心想:我没手了,就用嘴咬着笔写字!“刚开始嘴里含着铅笔老是流口水,还吃进很多铅笔上脱落的油漆和笔芯,到现在我咽喉都一直发炎,而且铅笔还经常磨破嘴巴。”不仅是嘴巴,吴建平说他还要遭受双重折磨,“由于眼睛距书本不足10厘米,我的视力也受到很大损害,落下眼球震颤的毛病。”失臂的伤痛没有让吴建平屈服,他乐观,他像其他儿童一样,认为自己的童年是最美妙的时光。他也用行动告诉大家,他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在小学吴建平有三年时间都是骑自行车去上学的。
到了初中,离开了父母的保护,吴建平开始真正意识到没有双臂意味着什么:“那段时间,我孤傲、自卑、敏感、脆弱,几乎所有的负面情绪都能在我身上找到。”初中三年吴建平的学习成绩一路下滑。“考不上学,爸爸养你一辈子。”吴爸爸的心疼反而更激励了吴建平:“我并不希望让父亲养一辈子,我要努力证明自己可以很优秀。”
功夫不负有心人,吴建平高中成绩逐渐好转,经常考班级第一,还曾考过全县文科第三名。2011年8月9日,吴建平收到了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拿着这张来之不易的录取通知书,吴建平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大学期间,吴建平没有松懈,他给自己制定了严密的日程表。早出晚归,废寝忘食。吴建平的大学成绩单上都是优秀。大学生活让吴建平变得非常乐观、阳光、积极向上。在大学里,吴建平开了两家网店,后来又申请了学校的一个创业项目,开了一家小精品店,经营得都很成功。随着经济的独立,吴建平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不该虚度,想到什么就去做。不见得赚多少钱,重要的是锻实践能力。”
就像吴建平说的那样:“我之所以那么刻苦,那么努力,就是希望赢得正常世界里所有正常人正常的看待和认可。因此,从未抱任何的侥幸和投机心理,我只想通过踏踏实实的拼搏踏出一条踏踏实实的路。”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