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著名针灸学专家有哪些及他们有哪些代表作?
- 2、中国针灸鼻祖是谁呢,据说出身儒家,饱受病痛折磨中写下史学奇书?
- 3、符文彬针灸水平有人知道吗
- 4、针灸鼻祖皇甫谧是甘肃哪里人?
中国著名针灸学专家有哪些及他们有哪些代表作?
针灸治疗方法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学术思想也随着临床医学经验的积累渐渐完善。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十一条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和灸法治疗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
《黄帝内经》是现存的中医文献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医经典著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即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以及与经脉系统相关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并对腧穴、针灸方法、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详细的论述,尤其是《灵枢经》所记载的针灸理论更为丰富而系统,所以《灵枢》是针灸学术的第一次总结,其主要内容至今仍是针灸滨核心内容,故《灵枢》称为《针经》。继《内经》之后,战国时代的神医扁鹊所著《难经》对针灸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晋代医学家皇甫谧潜心钻研《内经》等著作,撰写成《针灸甲乙经》,书中全面论述了脏腑经络学说,发展并确定了349个穴位,并对其位置、主治、操作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针灸方法及常见病的治疗,是针灸学术的第二次总结。
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针灸学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图",并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应用。到了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编撰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考证了354个腧穴,并将全书刻于石碑上供学习者参抄拓印,他还铸造了2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作为针灸教学的直观教具和考核针灸医生之用,促进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元代滑伯仁所者的《十四经发挥》,首次将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合称为十四经脉,对后人研究经脉很有裨益。
明代是针灸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名医辈出,针灸理论研究逐渐深化,也出现了大量的针灸专著,如《针灸大全》、《针灸聚英》、《针灸四书》,特别是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成》,汇集了明以前的针灸著作,总结了临床经验,内容丰富,是后世学习针灸的重要参考书,是针灸学术的第三次总结。
清初至民国时期,针灸医学由兴盛逐渐走向衰退。
公元1742年吴谦等撰《医宗金鉴》,其《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不仅继承了历代前贤针灸要旨,并且加以发扬光大,通篇歌图并茂,自乾隆14年以后(公元1749年)定为清太医院医学生必修内容。
清代后期,道光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的荒谬理由,悍然下令禁止太医院用针灸治病。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加之当时的统治者极力歧视和消灭中医,针灸更加受到了摧残。尽管如此,由于针灸治病深得人心,故在民间仍广为流传。
针灸名医李学川公元1817年写出《针灸逢源》,强调辨证取穴、针药并重,并完整地列出了361个经穴,其仍为今之针灸学教材所取用。
中国针灸鼻祖是谁呢,据说出身儒家,饱受病痛折磨中写下史学奇书?
针灸鼻祖乃三国西晋时期的医学家皇普谧,他一生专致于医学、文学和史学领域,在其二十六岁时便写出了《帝王世纪》。晚年得风痹疾 ,但仍然书不离手,在病痛折磨中写出了《针灸甲乙经》,此书成为我国第一部研究针灸学的著作,因此有“针灸鼻祖”之称。
一、早年生活。
皇普谧的祖辈曾是东汉时期的名门望族,其祖上曾官至太守、将军,名动一时。但到了其父亲一代,逐渐没落,其父亲仅仅只是举为孝廉。皇普谧出生后不久,其母亲便不辛离世,家境更家雪上加霜,于是皇普谧便被过继到到了其叔父名下。年少时的皇普谧犹爱贪玩,不学无术,到了二十岁时仍然无以为业,其叔母不忍心其就此堕落,于是引《孝经》之言教其悔改。皇普谧自悔一时,此后开始拜师专心学习。
二、专心著述,著作等身。
浪子回头的皇普谧专攻学业,废寝忘食,几年后学业日精,著出《帝王世纪》、《年历》、《高士传》等历史文书,在文学领域著有《皇普谧集》、《鬼谷之注》等书。在其中年时期,皇普谧名声渐起,官府多次征召他入朝为官,多次被举为贤良、太子中庶,但皇普谧却不为所动,始终不应。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皇普谧的哲学思想,他认识到了社会发展的初步规律,事物都在矛盾的树立与解决中前进发展,矛盾双方能够相互转换,仕途权贵和王朝的毁灭都只是历史洪流中的一隅,因此他不愿进入仕途。
正是因为皇普谧有着正确的价值观,才让他在文学和医学领域成就满身。他坚持自己的本心,竭尽所能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也让他走的更远,成为一代名家。
符文彬针灸水平有人知道吗
有。符文彬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担任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大科主任、学术带头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针灸推拿学神志病团队负责人,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点针灸专科和国家针刺类技术协作组组长,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睡眠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符文彬针灸水平有人知道。兼任中华针灸电子杂志副总编辑,在主编教材、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及国家级课题,以及成果转化方面硕果累累。符文彬教授创立了疏肝调神针法、心胆论治针灸术、精灸技术,倡导整合针灸学,提出一针二灸三巩固的针灸阶梯临床治疗模式。
针灸鼻祖皇甫谧是甘肃哪里人?
被誉为中国针灸鼻祖的皇甫谧一生有着许多传奇的色彩,他少时无所事事,被人称为“痴”,到20岁醒悟之后整日与书为伴,又被人称为“书淫”,饱览群书之后著作等身,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年生病之后,正所谓“久病成医”,他在病榻之上以坚韧的毅力研读古代医术,成就辉煌巨著《针灸甲乙经》,为全人类留下了和病魔抗争的宝贵财富。 历史名人皇甫谧的归属地之争近日在甘肃宁夏两省区吵得沸沸扬扬。这位在医学、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享有盛名,被誉为中华“针灸鼻祖”的医学大师来自何地?甘宁两地政府各执己见,两省区媒体加入其中展开了激烈的口水战,甘肃媒体报道说“宁夏抢夺了甘肃的皇甫谧历史文化资源”,宁夏的媒体则报道“甘肃抢夺宁夏人文旅游资源”,两地网民为争论这位医学宗师的归属地更是频频发帖,“吵”得不可开交。 《工人日报》、《宁夏日报》、《华兴日报》、凤凰卫视、阳光卫视、大公报等各路媒体蜂拥而至。一时间皇甫谧归属之争潮的沸沸扬扬。 据了解,“皇甫谧热”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继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参观中国“针麻”后,美国及全世界便掀起了“针灸热”,大约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了中国针灸术,后来曾有很多外国人到甘肃灵台县拜谒针灸术鼻祖皇甫谧。 皇甫谧祖籍的争议,则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其依据均是《晋书·皇甫谧传》中的记载:“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之前的固原说、彭阳说、华亭说、镇原说、庄浪说、平凉说、河南说、山东说的争论便消失了,但近年来有关专家学者仍认为皇甫谧祖籍还存在甘肃灵台说、平凉西北说、宁夏固原东南说三种说法。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