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易用错的成语(50个常用易错成语)

本文目录一览:

  • 1、我们有哪些成语经常出错
  • 2、20个最容易搞错的成语,绝对长知识了
  • 3、大部分中国人都会用错的成语有哪些

我们有哪些成语经常出错

经常用错的十二个成语:

1.空穴来风  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指传闻有一定根据。经常被误用来表示毫无根据的事情。  

2.七月流火  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七月流火"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闹出望文生义的笑话。

3  美轮美奂  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可近年来报纸电视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大错特错了。

4.目无全牛  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极度纯熟的境地。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5.首鼠两端  意思是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经常被误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前后不一致。

6.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经常被误用为冲锋在前。

7.望其项背  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如难以望其项背、不能望其项背等)。现在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这是错误的。

8.差强人意  意思是大体上使人满意。经常被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9.鬼斧神工  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技巧高超,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常被误用来形容壮观的自然景物。

10.始作俑者  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现在常被误用为第一个做某一件事或某一项任务的人。

11.炙手可热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经常被误用来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12.一言九鼎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有份量,能起很大作用。经常被误用来表示守信用。

[img]

20个最容易搞错的成语,绝对长知识了

20个最容易搞错的成语

1、七月流火

【解释】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七月流火”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误用】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闹出望文生义的笑话。

2、空穴来风

【解释】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指传闻有一定根据。

【误用】经常被误用来表示毫无根据的事情。

3、糟糠之妻

【解释】: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误用】:常被误用为长得丑陋的妻子。

4、久假不归

【解释】: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误用】:很容易让人理解为长期请假不归。

5、目无全牛

【解释】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极度纯熟的境地。

【误用】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6、首鼠两端

【解释】意思是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

【误用】经常被误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前后不一致。

7、首当其冲

【解释】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

【误用】经常被误用为冲锋在前。

中国人最易用错的成语(50个常用易错成语)

8、走马观花

【释义】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

【误用】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9、差强人意

【解释】意思是大体上使人满意。

【误用】经常被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10、一文不名

【释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名:指钱币发出声响,一文不名就是口袋里没有一文银元可发出响声,意即清贫,身无分文。  

【误用】:常错用于代替“一文不值”,指一点价值都没有,后指人无用。  

11、鬼斧神工

【解释】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技巧高超,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壮观的自然景物。

12、始作俑者

【解释】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误用】现在常被误用为第一个做某一件事或某一项任务的人。

13、炙手可热

【解释】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误用】经常被误用来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14、一言九鼎

【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有份量,能起很大作用。

【误用】经常被误用来表示守信用。

15、登堂入室

【解释】: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误用】:常被误用为“进入屋子”。

16、不足为训

【解释】意思是不值得作为典范或法则。

【误用】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不值得教训某人。

17、万人空巷

【解释】: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误用】:常被误用作街巷空空无人之意。

18、身无长物

【解释】: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困。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9、石破天惊

【解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误用】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各种惊人消息。

20、罪不容诛

【解释】: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误用】: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大部分中国人都会用错的成语有哪些

中国成语,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们难免望文生义,生吞活剥,结果,弄得这些词汇大大背离了原始真意,甚至驴唇不对马嘴。长期的、集体的以讹传讹,逐渐掩盖了成语的本来面目。其实,这种近乎数典忘祖的无知,早已约定“俗”成?这里姑且挑选八个最常见的“成语”,以飨读者。恐怕至少会有12亿中国人,没资格说自己百分之百地跨过去。即便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也不能幸免。

1、七月流火(本指“天气转凉”;后人竟望文生义,愣说成“盛夏时节,天上下火”——为啥天太热?原来“太有柴”了。)

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大火星”是一颗着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

方,位置最高。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由此可见,“七月流火”的真实意

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豳风》里这两句话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参见:「七月流火」指天热?人大校长糗大

2、娑婆世界(佛教名词,常被生吞活剥地改装成“婆娑世界”——善哉,善哉!佛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尼佛。“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3、空穴来风(原指有根有据的事儿,结果被篡改成了捕风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说瞎话”。)

这个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此语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呢。白居易诗

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

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所以,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影儿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则比较恰当。

4、床笫之私(床笫,是个迷人双眼的“马甲”,很容易误作“床第”。虽然两者模样酷似,可惜,后者根本不是中国话——对不起,俺眼神儿不好。)

床,好解释;笫(读作“子”),指“垫在床上的竹席”。“床笫”也就是床铺。引申为夫妻之间的语言或房事。但换上“床第”这套“马甲”,就什么“讲儿”也没有了。

5、明日黄花(指“过时之物”。或许有人觉得,“明日”哪里不过时?“昨日”才过时哩,便想当然地篡改成了“昨日黄花”——谁下的命令?凭啥愣改呀?)

这个成语的出处,源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黄花,也就是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6、美轮美奂(只形容建筑之美,如今,被滥用到所有事物上。尤其是电台、电视台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半吊子主持人,往往是张嘴就来,出口成错——错了也不改,脸皮就是厚。)

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晋文子赵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晋国大夫张老去祝贺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轮,是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这个成语指高大的意思,专门形容房建筑屋高大华丽。现在?连唱歌跳舞、喝酒吃饭都“美轮美奂”了,上哪儿说理去?

7、振聋发聩(本意是声音很大,令人警醒;竟被误作听力下降,像个呆头呆脑的聋子——醉汉弄醒?把醒汉弄醉?甭官怎么说,先把意图闹清楚;否则,干完活儿,准挨大嘴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enghao.net/zgzz/121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