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我国最“尴尬”大桥,耗资47亿为什么半途而废?
- 2、中国最大的烂尾工程,为建造它活活累死3000人,现在为何却成名胜古迹?
- 3、中国现代失败的工程
我国最“尴尬”大桥,耗资47亿为什么半途而废?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道路上中国一路疾驰,尤其是在桥梁建设方面我国的实力一直在不断提升。深中通道项目总工程师宋神友就曾直接说过:“世界跨径排名前十的各类型桥梁中,我国均占据半壁以上江山。”此言不虚,在桥梁建设上,我国的实力可谓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并不是异想天开,而是我国实实在在的成绩。但是我国的基建也并非是无所不能的,就有这么一座大桥,耗资47亿却半途荒废,被誉为“中国最惨大桥”,它就是“阳鹿高速公路大桥”。
为助力经济发展而修建,承载无数期望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运输的便利与否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未来。众所周知,广西位于中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在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地势整体呈现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广西境内山岭连绵、岭谷相间的独特地形。
群山峻岭的环绕在赋予广西丰富秀丽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注定了这些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的经济发展的困难。为了解决山区人们的出行问题,助力广西经济的发展,阳鹿高速公路大桥的修建便被提上了日程。
这座原本计划从桂林阳朔县开始修建,到柳州鹿寨县截止的大桥要修建的消息一出,可谓是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当时人们都对这座即将跨越“天堑”的大桥寄予了深厚的期望,希望这座大桥能够推动广西地区的经济腾飞。
耗费47亿巨资,多次停工
11年前,阳鹿高速公路大桥在万众瞩目之下开始动工。由于广西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崇山峻岭的林立让桥梁的施工异常艰难。不同于一般桥梁的建设那样只需按部就班的推进工程,阳鹿高速公路大桥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复杂的地形条件让每一次施工都像是一场和大自然的博弈。
不仅仅是工人们施工困难,克服这些困难需要的还有大量的资金支持。面对从未见过的复杂地形,当时负责的工程师只能不断探求新的技术和建造方法,而一切新的探究都是需要不断往里砸钱的,再加上工程的浩大需要的是数不清的人力投入,这些投资加起来,总共有47亿之多。
虽然投入了大笔资金,可原本计划在6年前就完工的阳鹿高速公路大桥却迟迟不能推进工期。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阳鹿高速公路大桥一点点向前修建,修建过程当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这座承受了众人期待的大桥多次停工。
在大桥建造一半时,最终停工了,这座“耗资47亿”的宏大工程只能不了了之,被当作是“烂尾工程”,这座未完成的桥也因此有了“中国最惨的大桥”之称。
失败原因,令人深思
在感慨“中国最惨大桥”的令人遗憾的同时,其失败的原因也值得人们深思。对于为何阳鹿高速公路大桥建造到一半突然停工这一问题,官方的回应是:建造大桥的资金链断裂,没有后续资金支持后续的建造工作。
因为阳鹿高速公路大桥最初是由外企承包修建,当时的外企公司对广西地形的估计有偏差,没有预料到修建难度会如此之大。国外的桥梁建造技术虽然先进,但是与我国的实际条件很不相同,先进的造桥技术在这里也遇到了“水土不服”,无奈之下只能放弃阳鹿高速公路大桥的继续修建。
除了技术上的问题之外,阳鹿高速公路大桥遇到的最大的的困难可能就是资金支持不足。外国人刚开始建设之前也没有进行周密的计划造成了花费47亿,施工一半,才发现实在没有办法进行下去。
已经耗费的47亿元的巨额资金不是一笔小数目,没有后续的资金支持,这座大桥的施工只能止步不前,不再进行,它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最尴尬大桥”。
回顾大桥建造失败的原因,不由得令人深思。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连地形条件都没能做好准确的预期就盲目开工,再加上前期预算没做到位,47亿的巨额资金就这么白白投入,结果因为后期资金难以支撑而致使工程停滞不前。
废物利用,开荒种地
看到耗费巨资的阳鹿高速公路大桥工程就此被搁置,原本满怀期望的广西当地人民十分寒心。原本期待这座大桥能够带着他们一起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行路,让他们摆脱交通闭塞带来的不便,现在只能成为空想了。
由于不忍心白白浪费这座耗资47亿的“半成桥”,当地居民们开始探索这座桥的其他用途。一次偶然的尝试,当地的农民在这个“烂尾工程”上种下了庄稼,正可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一个不经意间的尝试竟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大桥上所种的农作物竟然带来了不错的收成,这一发现可让当地农民高兴坏了,纷纷到大桥上开荒种起了地,这也算是“废物利用”了,有了种植农作物这一新开发的作用,这座“烂尾工程”也没有看上去那么一无是处了。
虽然被废弃的大桥如今已是“青菜遍地”,有了新的用途。但是47个亿的巨大投入并不是只为了让农民们用来开荒,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应该回顾它桥梁的本质,让这座桥早日投入重新继续建设中,让它真正成为带领广西经济腾飞之桥!
这座至今仍未完全建成的大桥向世人们揭示着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或是工作之前,首先要进行的是规划前景,连下一步要做什么都不知道,又谈何成功呢?
这座大桥的失败就在于没能够提前做好规划,盲目地开始施工和大量地投入资金只能是付之东流,白白浪费了人力物力。
[img]中国最大的烂尾工程,为建造它活活累死3000人,现在为何却成名胜古迹?
说起长城,它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标志性的建筑,也成为无数国人心目当中的骄傲,比不过数千年前的秦朝人,恐怕就不会这么认为了,为了将那巨大的石块从山脚搬到山岭,无数的人累死在长城的脚下,更是诞生了“孟姜女哭长城”这样的故事。
在明朝,也有这样的事情。明成祖朱棣打造了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烂尾工程,为建造它活活累死3000人,这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1398年,朱元璋去世,继位建文帝为了集中自己的权力,开始采取削藩的策略,藏着野心的朱棣和建文帝的矛盾彻底爆发。也就发生了之后的靖难之役。虽然建文帝比朱棣的势力,只强不弱,但是朱棣身经百战,最终还是取得了这一场战争的胜利,成功当上了皇帝。
然而靠这种手段上台的朱棣,帝位的来路算不上名正言顺,朱棣做人臣子,却谋逆篡位,这是不忠,作为儿子不遵守父亲的遗命,这是不孝。方孝孺这样的大儒,就根本不认同他,民间也是议论纷纷。
那么如何挽回自己的形象?朱棣想了一个办法:给父亲修筑一座巨大的石碑记载他的功德,那不就体现出自己的孝顺了吗?说干就干,1402年,在朱棣继位不久后,便开始命令人打造石碑,他先是召集了全国上万名工匠,在首都南京附近的阳山开凿碑材三块。材料利用的正是阳山山体当中完整性好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
这三块碑材无比巨大,其中碑座石材高13米,宽16米,长30.35米,重达1.6万吨;碑身石材长49.40米,宽4.4米,高10.7米,重约9千吨左右;碑额石材高10米,长20.3米,宽8.40米,重约6千吨左右。
如果朱棣给朱元璋打造的这块石碑立起来,那么总的高度将会达到78米,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根据《明史》记载,朱棣给这块碑材取名为“神功圣德碑”,清代诗人袁枚也写下了《洪武大石碑歌》讲述朱棣的这一段故事。
但是正当工作热火朝天进行的时候,这块石碑却又突然废弃不用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随着年代慢慢的过去,朱棣的皇权慢慢稳固下来,而且他迁都到了北京,因此修建朱元璋墓碑的事情,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在另外一边,石碑虽然修建完毕,如何将它运输下山?又如何将它树立起来,这个问题十分难以解决,在这项浩大的工程当中,因为朝廷要求限期完工,规定每个石工每天要交三斗三升石屑,由监工负责验收。
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工匠们累死或者是因为完不成任务而被杀掉的人数,也就达到了3000多人,去世的人尸体被随意丢在了阳山附近的“万人坑”当中,这里形成了一个大坟包,因此人们又将“万人坑”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叫做坟头村。
朱棣的目的是为了笼络民心,很显然,他这种残暴的做法,只会和民心背道而驰,恐怕这也是阳山石碑废除的一道重要原因。不管怎么说,虽然碑材的主体已经打造完毕,但它还是停止了下来,成为了中国古代的最大最著名的烂尾工程。
如今,这里也造就了南京市的风景名胜,阳山碑材虽然没有竖立,却有着“天下第一碑”的美名,附近的明文化村,也是以开采阳山碑材为主题所设计的,如果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哦!
中国现代失败的工程
最典型的事例是运十飞机研制。当时是文革后,某些当权政治领导人出于政治权谋,要彻底否定文革,所以采用卑鄙手段使运十飞机的研制被迫下马,在大型飞机制造领域耽误了中国几十年的时间,造成了上万亿美元的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