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47岁成为最年轻大将的人,写了哪首让人动容的绝笔诗?
- 2、中国最年轻的CEO是谁?
- 3、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中共中央主席是谁?他是哪儿人?他有哪些故事?
- 4、最年轻的航天员
47岁成为最年轻大将的人,写了哪首让人动容的绝笔诗?
“战场驱虎豹,苦千辛胆不寒。只是为了人民的解放,等待是很难的。”这是许光达将军的最后一首诗。诗人赵朴初读完之后泪流满面。这首诗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特殊十年里写的,他一直相信人民会做出公平的结论。1977年,在他去世八年后,他得到了期待已久的公平待遇。
关于许光达将军有太多的故事可写了。1932年至1942年,他在红军和抗日战争服役期间,有10年没有参加一线战争。终于在1955年,他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开国将领之一(年仅47岁)。不得不说,他是开国将领中最大的黑马。
在开国将领中,很少有上过黄埔军事学院并在苏联,学习过的将领,许光达就是其中之一。
许光达, 1908年出生于长沙县,湖南省,出生于贫困之中。他早年尽全力读了几年私塾,1921年又去了长沙师范大学,奠定了他的人生基础。当时长沙的革命思潮大行其道,许光达也在这种革命思潮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找到了自己余生的奋斗方向。
1925年加入我党,第二年被组织任命进入黄埔军事学院第五炮兵师。就这样,在寒窗苦读10年后,他终于走上了爱国主义的革命道路。
毕业后成为四军旗下的见习排长。南昌起义,爆发后,许光达想参加起义。当他一个人赶到南昌时,起义部队已经南下,后来他在中间赶上了他,担任第25师的排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25师的老师周士第,被授予将军军衔,但他的一个排长最终成为了将军,这是非常戏剧性的。
许光达的两次重伤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加入起义部队后不久,在三河大坝战役中,他是起义部队的连长,因受重伤不得不离开部队。受伤后,他找不到任何部队。经过几次波折,1929年9月,他去鄂西,革命基地加入了贺老板的军队,并成为他指挥下的一名专家。
不久,他的军事才能被贺老板发现了。1930年,红二军团成立,贺博斯担任总指挥,红三军和红六军归他管辖。许光达晋升为红六军第十七师师长。在升职后的第一场战斗中,他受到了贺老板的高度赞扬。
当时,在李立三等人的领导下,该组织的最高领导人误判形势,主张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以我军当时的实力,根本没有实力打大城市。红二军团奉命配合红军和红三军团进攻长沙,但伤亡惨重,最终被迫退出战斗。
在撤退的路上,他们在杨林寺被敌人的三路部队围困。在关键时刻,许光达率领第17师抵抗了敌人三路部队的炮火。17师与敌浴血奋战两天两夜,伤亡过半,最终实现了团总部的安全撤离。战后,贺的老板说:“这次,许光达救了我们。”1932年,红三军团缩小到红三军,然后缩小到五个主要团,许光达是25个团的团长。
因为,从老师到校长,他没有任何怨言。1月,红军集结在瓦庙集线,与敌主力2万余人进行阵地战。在这场战争中,我军伤了两千多人,为自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几个战略要地相继失守。
在战斗中,许光达的胸部被子弹穿透,子弹和心脏的距离只有10厘米。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他在贺老板的照顾下被送到上海治疗,然后被转移到苏联,在那里他也可以学习。组织这个决定改变了许光达未来的生活。
从小就渴望学习的许光达,得到了这样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伤势痊愈后,立即进入东方大学学习汽车、坦克、火炮等军事技术。这为他后来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奠定了基础。
抗战全面爆发后,他急于回国参加抗战。回国后的前五年,没有直接分配到一线战场。而是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的培养部长,后来担任教育局长。
他也很理解组织安排。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这时,许光达不能呆在学校里,他必须要求在前线作战。最后,1942年5月,他再次被派往前线,担任北军区,晋西,第二师师长,兼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二旅旅长,回到贺指挥
然而,当时晋西北部的抗日环境非常恶劣。敌人在不断缩小和扫荡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在占领区进行“青香运动”,对我军实行经济封锁,一点一点蚕食抗日根据地。
但是,在许光达,的领导下,大规模地开展了游击战争,把敌人一点一点地赶出了抗日根据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日伪对晋西北部根据地的封锁,取得了抗战的主动权。
1946年11月,晋遂野战军成立,许光达任晋遂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奉命南下作战。1947年,第三纵队奉命西进黄河参加保卫延安,的战斗,并被纳入彭boss指挥的西北野战军建制。
战斗中,许光达对部下说:“如果中央出了什么事,我三个纵队的官兵都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这场战争在西北野战军的英勇斗争下,在短短一天内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战后,周总理说:“贡献!”
1949年12月,时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的许光达,受命组建装甲兵,担任装甲兵司令兼政委。1945年12月,我军成立第一坦克旅。到1950年,全国只有两个战车师和一个战车团。全军只有一万二千多名官兵,只有五百四十三辆坦克,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太少了。然而,在许光达,的领导下,装甲部队迅速壮大。四个月,坦克师、坦克团、坦克训练基地、修理厂和坦克学校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同时,大量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中国装甲部队初具规模。
在随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装甲部队表现出巨大的力量,并在最初尽最大努力时发挥了国家威望。称他为“中国''.装甲兵之父”并不夸张
1955年,是激动人心的一年。中国第一次实行等级制度,对解放战争南征北战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授予爵位。作为红军的代表人物,许光达在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授予将军军衔。
但许光达更担心的是,他写了一份申请,要求降级至军委和董事长;说他从1925年参加革命,成绩平平,1932年到1937年在苏联。
红军最困难的时期,同志们浴血奋战,学习干净。在革命事业中,他们没有为人民做出任何贡献。为了安心和正义,他被授予将军军衔。
然后,主席看了他的申请,深感欣慰。在军委会议上,他高举许光达降题书说:“这是一面镜子!”并称赞:“500年前,徐达二将军在平西,度过了他的一生,500年后,许光达将军几次放弃他的头衔,使世界变得明智……”。
最后,通过军委和主席的一致决定,他被授予将军军衔。相对来说,许光达比一些资历老的将军要低一些,但作为红二方面军幸存的将军,他是最有资格的代表,所以被特别授予将军。
后来我军废除了军衔制度,改为国家行政级别。按照许光达的级别,他应该是行政四级,但他提议降职。最后在他的再三要求下,给了他行政5级,10个将军中只有他一个,其他都是4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特殊十年里,许,将军遭遇了厄运,但他始终相信人民会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在此期间,他写了第一首诗,并于1969年6月3日去世,享年61岁。
[img]中国最年轻的CEO是谁?
18岁的张伯宏:中国最年轻的CEO
张伯宏,这个曾是中国最年轻的CEO,在18岁到20岁,实现了人生的巨大转变,在出任了上海天实网络科技公司CEO两年后,张伯宏选择了宁静退出。
在两年的CEO生涯中,张伯宏到底曾经历了什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红极一时的18岁CEO选择了退出?
“我出任天实网络科技公司的CEO纯属偶然。”这个笑容可爱的男孩在回首自己当初的选择时很平静。
进入天实之前张伯宏是一个初露头角的音乐制作人,他创作的一首当时在网络上非常红火的《北京土著》之歌改变了张伯宏的整个人生轨迹。
《北京土著》是一首融合了三弦、京胡、京韵大鼓、HIP-HOP等多种元素的说唱音乐,张伯宏将这首歌放到网上之后,很快就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其中也包括上海天实网络科技公司的创始人江宇。江宇曾经是索尼公司的网游技术高手,回国后自己创建了天实公司。江宇很欣赏张伯宏的这首《北京土著》,他准备邀请张伯宏担任网络游戏的音乐制作人。
在双方见面的交谈中,江宇发现,张伯宏对于网络运营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思维极其缜密,对于天实公司正在开发的网络游戏有着许多精彩的创意。
作为网络游戏的超级玩家,张伯宏对网络游戏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他在15岁的时候就在美国洛杉矶参加过少年总裁的培训,这让张伯宏对于网络游戏盈利模式的规划同样非常精准。
张伯宏认为,应该在游戏中建立多个主题的虚拟社区,让各类玩家都能拥有个性化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够吸引玩家长时间在游戏中交流,又可以在主题型虚拟社区中植入对应的广告元素,衔接网下的商务活动,形成虚拟与现实的互动。这些都将给游戏带来全新的运营模式和盈利空间。
在张伯宏与江宇接触的两个月后,江宇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聘请张伯宏担任天实公司的CEO。就是这样的一个决定,让张伯宏这个18岁年轻人成了中国商界最年轻CEO。
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中共中央主席是谁?他是哪儿人?他有哪些故事?
中共最高领导人以前称中共中央主席,而现在称中共中央总书记
最年轻的中共最高领导人应该是秦邦宪(博古)24岁受命担任中共中央总负责人,28岁交出大权,39岁因坠机遇难。
建国以后最年轻的中共最高领导人是现任的胡锦涛书记,2002年时,50岁就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南方周末》:他们眼中的胡锦涛
2002年11月15日,胡锦涛当选为新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
A.他们眼中的胡锦涛。本报记者特地于近日踏上泰州的土地,试图从胡锦涛乡邻、亲友和儿时同学、老师的回忆中,大致描绘出这位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成长中的一些片段。
江苏省泰州市青年路和东进路的交汇处,矗立着一幢20多层高的工商银行大楼,大楼的一侧是一座有着两进院落的平房。平房大门紧锁,门牌上写着“多儿巷3号”。
当地人说,这就是新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的旧居。
按照新华社公布的简历,胡锦涛是安徽绩溪人。但实际上安徽绩溪是他的籍贯,他的祖上多年前已从绩溪迁到泰州,胡锦涛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泰州度过的。
本报记者特地于近日踏上泰州的土地,试图从胡锦涛乡邻、亲友和儿时同学、老师的回忆中,大致描绘出这位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成长中的一些片段。
B.茶庄世家。出泰州城20多公里,便是姜堰市。胡锦涛的祖辈早年在这里开有一家名为胡源泰的茶庄。
姜堰城并不大,但自古素有“粮仓”之称,“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因历史上长江、淮河、黄海三水皆汇于此,又称“三水”。
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姜堰一度十分繁华。以茶业而言,据泰州的史料记载,泰州茶业经营者多为来自徽州等地的茶叶产区的茶商,至清代规模较大的有25家,而胡源泰便是其中之一。
根据刘秉霞老人的回忆,胡锦涛的父亲胡静之在姜堰打理茶庄时,经常在泰州和姜堰之间走动,为人十分谦和。在此之前,胡家在这里世代经营,到胡静之时,已经是第四代。
胡源泰的开创者胡允源是安徽绩溪人,在绩溪的地方志中记载,胡允源年轻时家境贫困,从安徽绩溪来到江苏东台,从专门采购徽州名茶的水客做起,一直到将胡源泰茶号发展成了在三泰地区(泰州、泰兴、姜堰)响当当的字号。
胡源泰的旧址在今天的姜堰城区坝口广场的南街上。坝口广场乃旧时繁华之地,并一直沿袭至今。如今这里依然原样保存着许多当年的商铺,老房子里开着新店,以南大街、坝口广场、北大街构成的这片地区商家林立,行人如梭。
建国后,因为实行公私合营,胡源泰茶号被划归当地供销社。
C.胡锦涛舅奶奶的回忆。如今的多儿巷3号已没有人居住,在它不远处的一幢楼房的二楼,住着胡锦涛的一位舅奶奶刘秉霞。
刘秉霞老人今年88岁,她透过窗户指着多儿巷3号的老屋说:“我21岁结婚后就住进了那里,一直住了60多年,几年前银行建大楼才搬到了这里。”刘秉霞说,她丈夫的姐姐是胡锦涛的祖母,“胡锦涛在老屋里住了好多年,直到考上大学才离开。”
刘秉霞回忆说,胡锦涛从小很懂事,不顽皮,“从不同人斗嘴,不同人吵架”。有时贪玩一点,大人在旁边稍微“哼”一下,他就马上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很快改过来。“这孩子不需要大人操心”。
据她回忆,胡锦涛在家里话不多,不爱宣扬。有一次他在班里被选为了班主席,家里也不知道,后来还是从他同学那里了解到这件事。那同学说:“胡锦涛在班里年龄算小的,但大家都听他的。我的成绩也不错,年龄也比他大,但大家就不听我的。”
令刘秉霞老人印象深刻的是胡锦涛学习很出色。“他放学回来把书包一放,就开始做作业。”她比喻说,“他学习就像走路,一步一步地,从不打岔。”
刘秉霞患有心脏病和白内障,但还比较开朗。作为一个年近九旬的老人,她基本上能用普通话与记者交流,举手投足间颇有“大家闺秀”风范。当记者提出要给她拍一张照片时,她还特地换了一件漂亮的毛衣。
刘秉霞说,胡锦涛的父母“人蛮好”。她还记得胡锦涛的父亲很疼胡锦涛,“没见过他骂孩子”。
D.学生时代。胡锦涛5岁时进入五巷小学读书,后来转学到泰州大浦小学。
大浦小学创办于1911年,是当地的一所名牌老校。当时曾与胡锦涛做过多年同班同学的居鸿富说,他们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少年时光。他还清晰地记得跟胡锦涛在门堂里玩玻璃弹子的情形。
1985年,大浦小学五(3)中队举行了一个“老校友回来了”的活动,得到了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锦涛的肯定。在大浦小学90周年纪念册里刊登了一封胡锦涛给这个中队的回信:“我仿佛又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那时我也像你们一样,胸前飘扬着红领巾,和小伙伴们一起过队日,为了解出一道算术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大概也会因为淘气惹老师生过气。而当我到了不再淘气的今天,才更加体会到,学校的生活有多么珍贵,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在今天的工作中有多么重要。”
1953年胡锦涛小学毕业进入私立泰州中学(简称“私泰中”,现泰州二中)读初中。这所学校有一幢挑檐建筑,名为“陈庵”,著名戏剧家孔尚任的《桃花扇》第二稿就在此完成。
居鸿富说:当时受“左”的思想的影响,人们对成分很看重,我和胡锦涛家里都是开店的,属于成分不是很好的人,我们感到只有把学习搞好才可能有出息。
胡锦涛的同学夏道球还记得初中三年胡锦涛的操行一直得的是“甲等”,而自己“时不时有些小动作,有时得的就是乙等”。夏道球说,初三时胡锦涛入了团,当时班上40多人,入团的不到10人,“因此入团的人都是很先进的”。
1956年初中毕业,胡锦涛考上了泰州最好的中学——江苏省泰州中学(简称“省泰中”),他和居鸿富、夏道球都分到了四班。
居鸿富说,他们那一届一共有八个班,每个班的生源都不一样。一、二班基本上是省泰中本校的初中毕业生,四班的学生则来自私泰中,后面几个班的学生来自其他几所学校和社会上。
生源的不同便有了“嫡系”和“非嫡系”之分,学校在师资上对一、二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倾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四班向一班发出了挑战,保证最高分、平均分不输于对手”。
居鸿富说,挑战发出后班上立即展开了学习互助活动,胡锦涛的成绩在班里排在前五名,“他主动地帮助成绩比较差的同学”。
“经过努力,我们最后没有输给一班。”居鸿富说。让他感触更深的是班上由此形成了一股良好的风气,同学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和睦、奋进”,他举了一个例子:当时一个班的男女生之间通常有距离,但四班男女同学都一块玩,关系很好。“过了几十年,现在有的女同学回泰州还常常到我家来看我。”居鸿泰很自豪地说,“我们班重感情、重义气,这一点别的班比不上我们。”
班上这种良好风气的形成,居鸿富认为与他们的班主任有很大的关系。班主任叫沈进林,教外语。这位老师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给学生写操行评语时从不扣帽子、不上纲上线。“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很难得,”居鸿富说,“很多老师一看学生淘了一下气,就在评语里写‘政治上不要求上进’等等,有了这些帽子,学生前途很可能就完了。沈老师正直的人格风范对我们影响很大。”
居鸿富记得当时教室外面有一棵白果树,树枝遭雷击有时会燃起来,同学们就会很兴奋地看着玩。他还记得当时没有手表,一些“好动”的同学就用“阳光测时法”来掌握下课的时间。他们观察照射到课桌上的阳光的移动情况,在某一个位置用笔作个记号,当阳光射到那个记号时,就表明下课的时间到了。
“后来这些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居鸿富回忆道,“老师就把课桌挪了挪,由于位置变了,当阳光射到课桌上的记号时,时间也就不一样了。但学生也很精,就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记号,每次上课前检查一下课桌是否对准了那个记号,这样课桌的位置就固定住了。”
居鸿富说:“那时我们实际上都还是小孩子,闹一闹,做做小动作是时常有的事。相比之下,胡锦涛尽管年龄比绝大多数同学要小,但显得更懂事一些、成熟一些,他很少像我们一样调皮。”
夏道球回忆当年,也认为胡锦涛“政治上比一般同学要成熟”。他说,1958年“大跃进”时,学生都被安排去打石子。一些同学发牢骚,胡锦涛就安慰大家说,“发牢骚没有好处,先干好了再说。”
据居鸿富介绍,胡锦涛开始在班里任学习委员,在高三时被选为班主席。夏道球说:“那时他就显露出了一定的领导才能。”
当时毛泽东提出了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胡锦涛他们被安排到了鲍徐乡劳动。夏道球对一个细节记得很清楚,当时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到吃饭时间便争先恐后地往饭桌前跑,而胡锦涛总是走在后面,让别的同学先吃。夏道球还记得如果是两个人抬东西,胡锦涛会把重物往自己这边挪一挪,让自己承受的力多一些。
在居鸿富的记忆里,胡锦涛几乎没有发过脾气,“性格很随和”。他说胡锦涛平时很注意整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风度。有同学介绍说,胡锦涛高中时代就开始讲普通话。
居鸿富说胡锦涛那时的爱好是唱歌、跳舞,“他的舞跳得很好,那时不跳交谊舞,而是表演性的舞蹈”。
夏道球说,那个时候大学生极少,能考上清华是很不容易的事。他们班一共有51人,留在泰州的有18人。同学中除了胡锦涛以外,目前级别最高的是副厅级。
E.文化土壤
夏道球和居鸿富坦言,学生时代的经历和教育对一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我们班的每一个人身上都可以看到”。他们也很庆幸,称自己“成长在一块很丰厚的土壤里”。
胡锦涛和夏道球、居鸿富就读的泰州中学今年将迎来百年校庆,而位于校园里绿树掩映下的安定书院则经历了700多年的岁月沧桑。
夏进球说,他们那时不分文理科,所学很全面,而且掌握了的东西过了几十年都不会忘,可以说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夏进球搞的是气象专业,但他的书法在当地也小有名气。泰州城区玉带桥、板桥、斜桥的桥名都是他的手迹。而居鸿富搞的是渔业,早年的爱好是填词。
其实在泰州,这样的“文人”随处可见。一位当地人估计,泰州搞美术、书法、文学的人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里甚至还保有以古文会友、吟诗作文、互相切磋的遗风。
与“文风甚浓”相伴的一个现象是这里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再穷也要送孩子上学已成为共识,三泰地区的高考成绩长期位于江苏省前列。当地人说,不少南京的人都把小孩送到泰州中学来上学。
一位分析者指出,文化教育的发达有很深的历史传统,像胡锦涛就读的几所学校,都有百年左右的历史。在泰州曾出现过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泰州学派,该学派的一个主要学说就是“百姓日用之说”,强调发展平民教育。学派的创始人王艮说:“故经世之世,莫先于讲学,以兴起人才者。”他的弟子不仅有官僚士大夫,更多的是小商小贩、市井平民。不少人认为这对于当地教育传统的推进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位观察者说,其实在江苏中部一线上,扬州、泰州、南通都有相似的文化教育传统,而这一带也确实出了不少优秀人物,近年来更是“人才日隆”。
PS:历届中共中央总书记、历届中共中央主席参考
最年轻的航天员
中国最年轻的航天员是刘旺。
刘旺是中国首批航天员中最年轻的航天员。2012年6月,随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中国第四批登上太空的航天员。刘旺,男,汉族,山西省平遥县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1969年3月出生,1988年8月入伍,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
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中队长,安全飞行1000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2年6月16日,乘神舟九号飞船和景海鹏、刘洋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2018年1月,被中央宣传部授予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刘旺介绍
2012年6月22日12时许,在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组合体正常飞行状态下,航天员刘旺操作飞船姿态控制手柄,对组合体飞行姿态进行控制试验。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空间实施对飞行器的姿态控制,试验取得成功。
刘旺成为第一个驾驶神舟飞船的中国人,开创中国人太空“开飞船”的历史。刘旺的操作最为稳定,从开始训练以来,他的所有手控交会对接训练科目从来没有失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