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安全的人(中国最安全的人省份)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到底有多安全?
  • 2、中国最著名的食品安全专家
  • 3、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黑客是谁?
  • 4、中国是世界最安全的国家?听外国人和中国记者怎么说

中国到底有多安全?

最近,欧洲似乎不大太平:英国议会大厦外发生恐怖袭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法国办事处发生邮件爆炸,还有德国一火车站发生持斧头伤人事件 …… 一时间,可谓人心惶惶。

然而与此同时,有一个话题却在英语世界最大的SNS问答平台Quora上引发了许多欧美网民的热议:" 中国到底有多安全?"

这个问题收到了一百多个答案,其中甚至不乏阅读量超过百万、大几十万的 " 爆贴 "、" 热帖 "。记者注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网友对中国的治安环境几乎是一致的赞不绝口,许多老外网友还写出了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亲身经历。

一位网名叫 David Riordan 的 Quora 用户这样写道," 我在北京和沈阳住了快两年。之前我还曾在爱尔兰、德国和美国都生活过。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觉得中国是最安全的国家。我没法从女性的角度说太多,但作为男人,我可以说在中国我只有唯一一次看见过有人处于危险之中:那是一个人喝得烂醉,当时他对周围的中国人和我们老外都构成了威胁。" 这条短短的帖子获得了超过100万阅读量和1500多个 " 赞 "。

" 我上次在公园里确实被吓到了。当时是凌晨四点,我听到了我背后的树丛里有很奇怪的声音。我转头去探查了一下,结果发现是一对老夫妻在练太极拳。好吧,后来我简直得了尴尬癌 ",一个在中国生活的美国网友向大家讲述了这么一段嘀笑皆非的经历。

这名网友还拿最近在中国很热的 " 共享单车 " 举了个例子。共享单车的破坏情况最近在中国社会引发了不少争议," 中国人就是素质低 " 的声音再次频频爆发。不过在这位美国网友眼里全完全不是这样,"你只需要把自行车放在路边或公园里就可以了,而不是必须把它们存放在高度安全保障的自行车站里。人们竟然不偷车,或者说最起码偷盗行为没有严重到让公司破产的程度。我没法想象这种模式能在世界任何地方运行下去,哪怕是美国和欧洲。"

 

这位名叫 Lom Harshni 的女网友写道," 一位深圳的出租车司机曾告诉过我为什么深圳的出租车即使在半夜一点也很安全,因为街道上有许多摄像头,只有疯子才敢做坏事。我的女儿现在 11 岁,最近我终于可以放心让她自己乘坐地铁了。而在其他许多国家,我是绝对不敢这样做的。" 这名网友的话让同为女性的记者也非常感叹,原来在夜里放心大胆地散步、穿任何想穿的衣服出街等对中国女性来说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对许多其他国家的女性来说是竟然是那么珍贵。

许多网友还摆上了数据,中国是全世界谋杀率最低的 30 个国家之一。而比中国更安全的,大多是一些领土面积极小的国家或地区,和中国的治理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是非常安全的,特别是对于外国人。 我在中国经常旅行,携带有昂贵的照相设备,在大城市和偏远的地方,100人民币在偏远地区是大钱。我远足,搭便车,还因为不知情的走进一个军事区被逮捕。

在中国所有的时间,我甚至没有被盗窃过。

中国最安全的人(中国最安全的人省份)

I have know friends and people who have had problems always due to obviously very risky behaviour e.g. going to very (!) shady nightclubs and massage parlours. Yet even they do not see China as dangerous. And even in these places the danger is to your purse not to life and limb.

The biggest danger is the traffic so always expect the unexpected. If you do so even as a woman you will always be safe.

我认识的一些人和朋友,他们总是遇到一些问题,因为他们经常做一些冒险的事情,比如去非常阴暗的夜总会或者按摩院。但是即使他们也不觉得中国是危险的。而且即使是这些地方,只会对你的钱包造成危险,而不会对你的生命和肢体造成危险。

最大的危险是交通,所以要有备无患。如果你保持警惕,即使你是女的,也非常安全。

Tyler Bourne,在中国游历工作,而且娶了一个中国妻子。

2月28日

这取决于你认为什么是安全和谁安全?

如果我们再谈暴力犯罪的话,那么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口稠密的地方都安全。即使你是一个女人,也能在晚上走在最破旧的社区里。

盗窃很普遍,也有很多抢钱包的,通常是骑着摩托飞车夺包。也有扒手,和刀片切包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你看到那么多中国人把包背在前面的原因,他们会看到打他们包里东西主意的人

Scams shakedowns and extortion are common.

Human trafficking is a big problem. Kidnapping of girls who are sold as wives happens more than any Chinese will likely admit but it tends not to be kidnapping off the street in a big city.

Food and water safety is DEFINITELY suspect. Chemicals added to baby’s milk to extend the milk volume and make more profit is just one example that got very public.

常见的有诈骗.勒索和敲诈。

贩卖人口是大问题,很多中国人都承认一些小姑娘会被绑架卖给别人当老婆,但是这些事不会发生在大城市的街道上。

食品和水的安全性绝对有问题,婴儿的奶粉里有化学添加剂为了增加奶粉中的氮含量(表达的应该是这意思吧,三鹿的梗),以牟取暴利。这是一个已经公开了的例子.

很多地方空气不安全。即使中国声称空气质量良好,但如果和任何其他的国际污染走势图进行比较,你会发现在中国被视为好天气的天气在其他国家会被视为重大的健康危害。

工业污染导致人们得上癌症,儿童哮喘,和其他健康问题,而且愈发严重。

中国有大量摩托车和行人死于交通事故,全球比较中国交通事故频发,

中国也有一批像禽流感和非典这样的疫情。这些疾病可能产生并迅速传播,但是这样的环境并没有得到改善。而且总是有可能出现其他传染疾病。

Written Mar 7

I have lived in China for 14 years distributed amongst 4 citie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ountry and visited many others cities.

我在分布在中国不同地区的4个城市里生活了14年,而且还到访过许多其他城市。

I am a woman and whether it is Shanghai the bustling metropolis or Chongqing a much more ‘Chinese’ city in the South West or Shenzhen where I live now I’ve never been teased on the street ogled or leered at or forget about being groped. I have had to walk home from metro stations at weird hours of night sometimes but have never felt scared.

我是一个女人,不论是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大都市,或是在位于西南部更有“中国味”重庆,或者是我现在生活的深圳,我从未在街上被挑逗、抛媚眼或是斜睨,更不用说被猥亵了。我有时会在深更半夜从地铁站走路回家,不过我从未感到害怕。

A taxi driver once told me the reason why taxi in Shenzhen is safe even at 1 am at night- ‘there are so many cameras around on the streets. It would have to be a mad person to try to do something.’

一次一个出租车司机告诉了我为何夜里1点在深圳打的还如此安全的原因。因为街上的摄像头太多了。只有疯子才想搞事情。

The young girls here can literally get away with wearing anything and NOONE seems to pay them ANY attention on the street.

年轻女孩们真的可以穿任何衣服出门,在大街上没人会留意到她们!

My daughter is 11 years old and recently I have started allowing her to take the metro on her own when needed. I wouldn’t dare do this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我的女儿11岁了,最近我允许她在需要时可以单独坐地铁。在其他许多国家我是不敢这么做的。

Sure I’ve heard about pick pockets and the like but as far being ‘safe’ on the street is concerned China has to be one of the safe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oday.

当然我也听说过扒手和类似事情,不过就大街上的“安全”而言,中国必定是当今世界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img]

中国最著名的食品安全专家

蔡东联:1949年12月出生,医学硕士,第二军医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硕)士生导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营养科主任、第二军医大学临床营养学教研室主任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临床营养中心主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首席营养顾问,上海职工医学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营养药膳分会副理事长、中华临床医学会副理事长、上海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兼科技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茶叶学会理事、中国老年学会营养与食品分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常务理事兼营养师协作组组长上海市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医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营养学会理事、中华名医协会理事、国际传统医学会理事,美中国际营养杂志总编辑、中国临床营养杂志编委、茶报编委、家庭用药编委、营养与食品卫生杂志编委、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编委、氨基酸与生物资源杂志编委、中华实用医药杂志常务编委、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编委、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编委、中国临床康复常务编委、中国医学荟萃杂志编委、上海医学编委等。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教师,并荣立个人和集体三等功多次。对临床营养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造诣颇深,为人正派,学风端正,多次被评为我校和外校优秀教员和优秀带教教师,目前指导的在读博士、博士后、硕士近20人。先后主持或参加30多项国家、军队、学校和医院等各类基金课题的研究,熟练掌握营养学、临床营养学的各种动物实验方法,以及毒理学急、慢毒性试验和特殊毒理学的畸变、突变和癌变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多次获得国家、军队和院医疗或科技成果奖多项,2004年被评为全国茶叶科技优秀工作者。主编出版《食疗.药膳》、《临床营养治疗学》、《临床营养学》、《现代饮食治疗学》、《实用营养师手册》、《老年饮食营养》、《家庭营养万宝全书》、《学校系列保健丛书》《新概念饮食营养系列丛书》 等近50本专著,发表论文300余篇。主讲:临床营养学

卢良恕院士.浙江湖州人,出生于上海,1947年1月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农业部科技委副主任(部党组成员)、中国农学会会长等,是十二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主任、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顾问。已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主编和专著10余部。曾荣获1998年度“中国工程科技奖”及2001年中国老科协“科技耆英奖”。

顾方舟,院士, 浙江省宁波市人。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1955年于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学 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医学副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 他在研究中曾发表论文、报告50余篇、专著3部,先后5次受到国家级、部级、医科院级 奖励,其中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英国皇家内科学院、欧洲科学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分别于1978年、1990年和1992年授予他院士称号,现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顾问。

李连达,院士,辽宁沈阳人,1951年考入 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后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1956年毕业。入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在将近50年中医药研究工作中,发表了学术论文230多篇,编写专著17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甲级类及各级科技成果20多项,先后进行70多种中药新药的研制和药理研究项目,其中有20种已获得新药生产证书。兼任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保健食品审评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委员会审评委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顾问等。

顾景范,营养学专家。江苏无锡人。1952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所所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理科学会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化学会理事,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顾问等。在国内首先从事热环境下维生素提高机体耐热能力的研究。改进了核黄素营养善微量酶学评价方法。七十年代先后主持研制成通用型十一种结晶氨基酸注射液和创伤用十七种结晶氨基酸注射液。著有《静脉营养》、《热带营养》等。

李里特教授,1948年5月出生于西安,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副书记,食品工程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赴日本北海道大学研究生院农畜产加工工程专业留学,1988年2月获博士学位,1994年任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副校长、副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1995年任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副书记、博士生导师,并获农业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社会学术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顾问等。

赵霖教授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十大首席健康教育专家,长期从事微营养素的研究,通晓中医营养学理论,并曾6次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欧洲,先后在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营养生理研究所、动物营养研究所、生命科学中心等学术机构从事研究工作,对西方现代营养学有深刻的理解。现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顾问

王学敏,男,第二军医大学博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德国海得堡大学生物化学系博士学位。1979年在第二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任助教、讲师及教授;1991年-1998年任教研室副主任,分管教学工作;担任的社会工作有:1993年起任中国生物化学会理事。1997年、2001年连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2002年~ 任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00年任长海医院营养科兼职教授;2005年中国科学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1997年获得“创伤和应激时线粒体功能的变化及其防治”军队科技进步贰等奖(第一作者);1989年获得“烧伤早期大鼠肝线粒体功能的改变”军队科技进步叁等奖(第二作者)。主编参编了十余本相关书籍,如主编研究生教材“高级医学生物化学教程”,参编卫生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生物化学”第五版,参编卫生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生物化学”第六版等等。国外发表的SCI收录文章10余篇。主讲:基础营养学

钟燕,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副教授。200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营养学博士学位,2003~2005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营养中心从事博士后工作,目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人群乳糖不耐受、重症急性胰腺炎以及婴幼儿食物过敏营养治疗方面有深入研究。1999~2003年期间四次前往荷兰Groningen大学进行课题合作和技术学习,作为合作课题的主要参与者,在该大学营养与代谢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人体营养代谢和肠道菌群代谢研究。目前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参与欧洲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研究基金(ESPEN Nutricia Research Fellowship Award),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公关项目,上海市体育局攻关项目等多项基金研究。获得2004年四川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05年第二军医大学优秀博士后、上海市2005年第8届“明治乳业生命科奖”优秀奖。作为第二负责人获得2006年度第一届中国营养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8部(《营养师手册》、《实用营养学》、《医学营养学》、《糖尿病课堂》等),并在《家庭医生报》、《健康报》、 《大众医学》、《食品与生活》等杂志发表科普文章十余篇,包括从“毒奶粉”事件看婴幼儿营养不良、“青春与健康之源-花粉”、“饮茶与养生”、“认识益生菌”、“没鳞的鱼胆固醇高不高”、“胆固醇你可以吃多少”,等等。主讲:公众营养学

葛升,女,主治医师,第二军医大学临床营养学博士,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上海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营养与药膳食疗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从事临床营养治疗工作十五年。获局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院级新技术新项目奖励2项。主编、参编多本营养学书籍,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擅长于各种疾病的饮食调理和营养治疗,尤其是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胰腺炎、肝脏疾病、孕期营养、老年营养、学生营养、减肥等饮食治疗和饮食指导。主讲:营养软件的应用

周家春,男,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常务副主任,教授,食品工程方向硕士生导师,上海市食品学会理事。曾在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任教、在光明乳业任工程师,1992年起在华东理工大学任教,先后主讲了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学、食品添加剂应用、食品生物化学、食品营养生理学等本科与研究生课程。。主要从事具有特定作用的功能性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的研发,如低热量油脂salatrim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富硒肉鸽活性肽的研制、鱼精调味品的开发、溶血磷脂开发应用、果仁抗氧保鲜剂的研究开发、淀粉磷酸酯的开发、海藻糖在焙烤制品中的应用研究等。对乳制品,特别是酸奶和乳酸菌饮料有较持久的研发经历;擅长于果汁饮料等食品的开发。近年来的代表性论著有《食品工艺学》、《食品工业新技术》、《食品感官分析基础》。主讲:食品添加剂。

陈舜胜,男,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水产学会资深会员及水产品加工利用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员,中国营养学会会员,上海市营养学会理事,上海市食品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1982年起在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学院任教,先后主讲了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感官评定、水产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添加剂应用、水产食品学等本科与研究生课程。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包括负责中日国际合作研究——中国淡水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近10项,参与编写《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产卷》、《化工大百科》等重要著作10部、发表论文70余篇。主讲:食品添加剂。

刘国艳,女,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年于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获博士学位。2000年8月起,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任教,食品安全与功能食品学科梯队成员。讲授《药理学》、《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近年来主要进行食品中有害残留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如生物传感技术,免疫学技术等),氟中毒的分子毒理学,食品、药品、保健品开发的安全性评价,清除体内过量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的天然产物开发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主持上海市科委标准化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各1项.在"全国学术会议3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申请专利3项。近5年在SCI收录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参编《动物营养代谢病》《食品毒理学》等专著5部,参编21世纪教材2部。主讲:食品卫生与安全。

袁海平,女,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副教授、生化营养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运动营养学。从事新药研制、生物化学、营养学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从教以来,承担了大量本科生及研究生的生物化学、营养学教学工作,主编运动营养教材1本,参编教材2本。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在教学的同时长期从事生物化学及营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市级、院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国家95重点攻关项目“抗尿激酶、抗纤维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不同强度运动对机体重要脏器细胞凋亡的影响”;“控体重对重竞技运动员机体的影响及营养干预”;“重竞竞技运动员围塞期生化营养监控及体液补充的研究”等。在国内一类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近年来主要研究运动员长期控体重与急性减体重的营养问题,运动员的水盐代谢,提高运动能力与消除运动性疲劳的营养措施。主讲:运动营养学。

郭永洁 ,女,医学硕士, 副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营养食疗研究室主任;上海药膳食疗协会常务理事;东方国际药膳食疗协会常务理事;论著:1.《中医食养食疗学》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1年6月;2.《中医饮食美容》主编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6年;3.《老年病中西结合治疗》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4.《饮食注意》 主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年;5.《中医营养学》 主编 上海中医药大学自编教材 2005年;论文:1.郭永洁.温病治法对新发传染病治疗的优势[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1);2.郭永洁.90例慢性胃炎湿热证临床病理指标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3):21~22.3.郭永洁.薛生白《湿热病篇》[J].全国辨证论治学术会议论文集. 4.郭永洁.中医“食疗”中的“四性”与营养学的关系[J].东方食疗与保健,2004,10:66~67.5.郭永洁. 宋代医家庞安时的温病学观[J].湖北中医杂志,1997,19(1):27~28.6.郭永洁.明代相火说平议[J].浙江中医杂志,1995,30(8):367~369.科研课题;1994~1995 上海市教委课题“传染病文献研究”主要承担者;2000 上海市教委课题“慢性胃炎湿热证研究”负责人;2002~2004 中医证的研究 承担“湿证研究”负责;2005.12~2006.3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人禽(兽)共患性疫病文献研究”主要负责人专利:智能药穴导入系统 获发明专利 专利号:00127906.8主讲:美容营养学。

马福良,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1978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中医方剂学、中药学及中医药膳学的教学、临床、科研工作。对中医食疗药膳研究等有一定心得,长期担任本科生及老年大学中医药膳课的教学,深受好评。并在黄浦区中心医院中医门诊部开设专家门诊,擅长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防治。曾先后参与编写《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医药膳学》,《怎样进补最健康》,《高等中医自学考试应考模拟试题精编》等相关中医药著作多本,发表论文数篇。主讲:药膳营养学。

姜培珍,女,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在的复旦公共卫生学院),一直从事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现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任主任医师,从事营养、保健食品与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社会兼职:卫生部食品法典专家组成员、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自由基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儿童食品专业学会理事、上海市食品学会儿童营养食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食品学会乳酸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营养学会和上海营养学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目前担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主讲社区营养学。

张建华,男,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副研究员。2003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食品科学专业博士学位。2003年8月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工程系工作。主要从事食品安全和功能性食品方面的研究,近期主要研究方向有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形成与检测、纳豆生产菌株产氨的分子机理及其菌种改良等。讲授《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等课程。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2篇。编写专著1部。主讲食品卫生与安全。

施洪飞,男,是第一位以营养药膳为研究课题的医学博士,扬州大学中医营养学教授、扬州大学营养学(理学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理学营养学、营养生理)硕士生导师,日本国茶水女子大学客座研究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营养药膳分会副会长。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中医饮食保健学》、《功能食品保健学》、《运动营养学》、《药膳工艺学》、《营养与功能食品学》、《中医营养发展简史》等六门课程的教学教学任务。

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及部省级课题和国际合作课题。作为工作第一主持人进行了省社会发展项目《延缓衰老和调节免疫药膳配方规律和功效评价研究》工作,排名第一。主持省高校自然基金项目《准扬菜工艺标准及工业化生产研究》工作,排名第一。负责江苏省自然基金《荷叶黄酮提取物结构鉴定及功能研究》的功能评价研究,排名第二。负责省高校自然基金《200种药膳工艺标准研究》的100种药膳工艺标准。主讲:药膳营养学。

史仍飞:男,营养学博士,上海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是运动营养学。主要从事生物化学、运动营养学教学、科研工作。主要讲授课程为《生物化学》、《运动营养学》和《运动生物化学》等,参加编写《运动营养学》和《运动生理学》等教材。擅长不同项目运动训练的营养指导和运动员减、控体重的营养指导工作。目前主持上海市教委项目一项,项目名称为“饮食剥夺对大鼠脑组织5-HT和色氨酸羟化酶的影响”,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项目名称“振动力量训练促进肌肉力量增加的机制研究”;上海科委项目1项,其它参加科研项目为“不同强度运动对机体重要脏器细胞凋亡的影响”、“控体重对重竞技运动员机体的影响及营养干预”、“重竞技运动员围赛期生化营养监控及体液补充的研究”等。在国内一类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和上海营养学会会员。主讲课程为:运动营养学。

倪建俐,女,新华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理事。出生1963年,1987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二十年。发表临床研究论文二十余篇,教学论文三篇,参编专著一本。曾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和市科委课题。在教育电视台讲授女性的中医保健。参编的《现代女性的自我包装》一书,是1994年三八妇女节市妇联推荐给女性朋友的一本书。在长期的临床和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主要讲授中医内科,中医营养学等

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黑客是谁?

中国有影响力的黑客:袁仁广、林正隆、万涛、黄鑫、小榕

1、袁仁广:在国内,他的windows系统方面的造诣首屈一指,早在1999年就曾提出过windows的共享漏洞。而现在袁仁广领衔的360漏洞研究实验室被誉为“东半球最强大的白帽子军团”,并计划在大会现场收徒,传授的研究方向为高级漏洞利用技术。曾担任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特聘专家,北京奥运会特聘信息安全专家,现任腾讯湛泸实验室负责人。

2、林正隆:中国台湾著名黑客,中国黑客界元老人物。2011年获得COG信息安全终身成就奖。是中国黑客的领头人物,今天在互联网上,名气比较大的几个黑客,都不得不承认,Coolfire是他们的入门老师,他把一批最早的网虫带进了一个无穷神秘的世界。他曾用Coolfire写出一个黑客守则,尽管完全是一个个人的观点,但是许多人还是把它当作现实的人在虚拟世界的一种游戏法则。

3、万涛:广州东山人,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中国黑客教父级人物,创办鹰派联盟(现已转型成非营利组织:鹰眼安全文化网)。作为中国鹰派的创始人,在中日黑客抗战、印尼排华战争、中美黑客大战、反台独战役,均有万涛的身影,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鹰派联盟也因此在黑客爱国保卫战当中与红客联盟并驾齐驱,成为爱国色彩浓厚的著名黑客网站,红客联盟解散后,鹰派联盟一直保持这优良的爱国传统,倡导中国特色的黑客精神。

4、黄鑫: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是网络安全网站“安全焦点”冰河木马软件的创作者。他没入侵过任何一部机器,没黑过任何一个网站。但不妨碍黄鑫成为中国黑客江湖旗帜性人物之一,他创造的冰河可令原本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顷刻变成一个极具攻击力的黑客,黄鑫也因此被冠予木马教父之名。

5、小榕:中国CAD/CAM协会会员,高级程序员。发布了许多杀伤力巨大而又极易上手Hack工具,最有名的是“流光”,黑客界家喻户晓的工具。曾经说过: “只要我敲键盘的速度足够快,可以一天黑掉100个网站”,然后他在一个月里进入1000家网站,并找出其中的漏洞。在1999年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后一些爱国人士不堪屈辱,便引起了中美在互联网上的中美黑客大战”,红方也就是我方,带头大哥就是小榕。

中国是世界最安全的国家?听外国人和中国记者怎么说

最近有一个问题,引发天南地北许多外国朋友的讨论:

中国到底有多安全?

这个问题在“美国知乎”Quora网站上获得留言超“100+”,具体答案数不过来,反正好几屏都不见底。关键是,点赞数多的答案指向非常一致:

太安全了!

外国人:11岁女儿自己坐地铁没问题

让我们先来看看外国朋友们的留言,很多人已在中国生活不短时间,有图有细节有真相:

点赞最多的答案是开头这么说的:

我在北京已经生活了15年了,从来就没感觉有什么危险。要说我,这座城市一直非常安全。

汽车在北京东三环国贸桥上行驶(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来自其它中国城市的外国朋友也纷纷发表意见,

我在中国生活了14年,换了4个不同的城市,也去了很多地方。

我是女性,但无论是沿海大都会上海或者是内陆大都市重庆,还是我现在住的深圳,基本都没有任何当街的挑逗或者骚扰。我常常在半夜从地铁站走路回家,而我从不害怕。

这位友人还说,自己已经允许11岁的小女儿独立在深圳坐地铁,因为没啥可担心的。

深圳地铁(新华社记者梁旭摄)

说完直辖市,还有其它城市的情况呢?一位来自贵阳的外国朋友说,

我住在一座发展很快的中国城市——贵阳。在这里,我充分体验了美好、善意和当地居民乐于助人的热情。这座城市是没啥外国人,但中国就是一个你永远不会觉得孤单无助的国家。

外国友人:中国公园夜跑随意;中国驻外记者:公园不随便乱去

一些外国友人兴冲冲地分享自己的经历时,也忍不住做了对比:

作为一个27岁非洲裔美国人,中国无疑是我待过最安全的国家!和美国比,你完全不用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只要你有脑子,完全可以安居乐业。

在美国枪支那个泛滥啊!在中国就没有这事儿。我在中国待了那么久,看美国那么随意就能发生枪击啊马路暴力啊这种事,竟然有些不习惯~

新华社驻纽约记者史霄萌说,在纽约,当地人对暴力事件警惕性很高。本月14号晚上,纽约著名的梅西百货就因接到枪支警报疏散了顾客,当然后来证明是虚惊一场。当时她正在附近,消息很快就通过各种社交媒体传开,所有人都变得很小心。

梅西百货(图片来自网络)

史霄萌说,纽约曼哈顿整体还是安全的,自己晚上也敢出门活动,就是不去太偏僻的地方。有些地方,比如著名的中央公园,到了晚上就不会去了。

纽约中央公园(图片来自网络)

这一点又同下面这位外国朋友形成对比,

在深圳,有两处大公园:中央公园和莲花(山)公园,我经常在半夜2点去遛弯儿。这种事儿我在旧金山和纽约可不会做。

有一次早上4点我在公园溜达时,听到树后面有响动吓得半死。结果过去一看,是一群老人家在打太极拳。现在想想被这个吓到也是有点尴尬。

中国记者:欧美大城市总体还行 隐忧很多

在法国巴黎,出门要担心的事情就不只是异响这么简单。

新华社驻巴黎记者张曼说,法国日常治安状况堪忧,连放在酒店里的行李箱中的名牌包都能被偷。自己一年已陪同朋友4次前往警局报警。现在单独坐地铁出门,只带少量现金,随身物品基本做到“全丢了都无所谓”的状态。

巴黎警方处置一起案件(新华社记者陈晓伟摄)

张曼说,同事光天化日手机被抢,小偷转移给同伙后就不算证据,警察来做笔录也说只能带回去关24小时。这样无法有效打击偷窃和抢劫行为。

维护公共安全不仅是治理偷窃,还有防范各类袭击。

新华社驻伦敦记者梁希之说,总体来说,伦敦治安相对比较好,晚上出行并没有太多安全上的顾虑。相对于美国来说,英国持枪犯罪案较少,警方效率相对高,破案速度较快,整体来说是可以放心的。

英国伦敦(网络图片)

梁希之说,虽然发生过恐怖袭击,但英国当地居民总体的安全感还可以。警方对枪械控制比较严格,但最近值得警惕的是持刀袭击案件。过去十个月,英国的持刀袭击案件数增长了20%。伦敦警局正协同学校和社区,加强教育,让年轻人慎重对待刀具。

法国的情况相对严峻一些。张曼说,法国国庆节恐袭历历在目,记者出行会尽量避开大型活动、集会等。现在法国一直处于紧急状态,大街上警察、宪兵比平时已多了很多。

她说,“现在偶尔地铁上也能看见这些警察,心里上会觉得安全一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enghao.net/zgzz/109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