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人对古时候日本人的称呼
- 2、最后一击:中国对日本最后一战是哪次战役
- 3、中国对日本出口最多的是什么
- 4、日本战败后,各国是如何对待日本战俘的?哪个国家最仁慈?
中国人对古时候日本人的称呼
百度知道
古代中国对日本的称呼有哪些?大约分别在什么...展开
查看全部1个回答
糖糖南溪
TA获得超过2486个赞
关注
成为第6位粉丝
据文献记载:日本列岛与中国交往始于东汉,《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公元前100年左右,在日本岛建立了100个左右的小国,其中一个岛国向汉朝派遣使臣。因为当时使者又矮又瘦又小,东汉光武帝刘秀就册封其国为倭国,为中国的附属国,因此也称为倭奴,册封其皇帝为倭王。从此我们称日本国为“倭的奴国”,日本人为“倭人”,一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
此时的日本列岛忙于内部争端,不少势力急于从中国得到帮助,只得“年年纳贡、岁岁称臣”,极尽巴结之能事,使中华文明源源不断输入日本,对日本的统一起到重要作用。期间中国对日本之称呼为“倭奴”,虽有蔑视之意,但无恶意。历史记载,倭国其他一切也被加上“倭”字,如:倭傀(古代的丑女);倭奴(中国旧称日本为倭奴);倭刀(古时日本所制的佩刀,以锋利著称);倭股(日本产的缎子);倭夷(日本海盗)。有的史书干脆把日本人和我们东方周围的少数民族统称为“东夷”。“东夷”也就是“东面的野蛮人”。
唐建立之后,日本开始大规模接受汉文化,因此对“倭人”称呼越来越反感。再加上崇拜太阳 的传统,开始渐渐喜欢起“日本”这个国号了,于是,向中国皇帝提出改名的请求,中国皇帝答应了。日本国名,始于中国皇帝册封,是历史铁案。从此,日本人一词开始在中国流行,与此关联的是东瀛、扶桑等称为也广见史典。
公元663年中国第一次对日本进行惩罚性打击,即白江村战役。白江村战争的残败,使日本比较清醒了,认识到与中国的差距,老实了千余载。但到了明朝,日本浪人勾结中国的海盗,对我沿海地域进行侵略和掠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将这些浪人称之为“倭寇”。从此“倭寇”之称谓一直到近代。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向外扩张之野心也空前扩张,甲午中日战争后开始对中国蚕食和侵略。特别的是,日本全面侵略我国,烧杀抢掠、无所不为,激发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对日进行了浴血奋战。此时,中国人对日本称呼,几乎趋于一致:日本鬼子、东洋鬼子!
最后一击:中国对日本最后一战是哪次战役
1945年4月9日-6月7日的芷江战役,也称芷江会战。以10万日军兵败如山倒的惨败为结束。
中国对日本出口最多的是什么
稀土。截止到2023年1月6日。中国的稀土对日本出口达到了17214吨,占总出口量的35.19%,是所有出口日本物品最多的产品。
[img]日本战败后,各国是如何对待日本战俘的?哪个国家最仁慈?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之中德意日三国组成的轴心国为世界各国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在法西斯政府战败之后不同国家对于三国的战俘待遇也截然不同。就拿日本前来举例,苏联对于日本战俘可谓是所有国家之中最狠的。他们将日本战俘分发到寒冷的西伯利亚工作,一旦这些日本的战俘身体出现疾病的征兆,就会被丢弃在冰天雪地之中。由于二战之中珍珠岛的仇恨,日本战俘在美国方面也受到了拳打脚踢等的虐待。而作为唯一一个不愿意接受日本投降的澳大利亚,他们对来自日本的战犯实行了立即消失的政策。在诸多国家之中,中国对于日本战俘反而是最温和的。
在中国互联网上一直以来有着一个广为流传的梗“送到西伯利亚挖土豆”,这个梗的来源就是二战期间日本战俘在苏联方面所遭受到的惩罚,苏联方面将当时的日本战俘对待中国的方式一五一十的反馈给了日本战俘。并且苏联方面还委派饱受日军欺负的朝鲜人作为管戒日军的基层指挥官,在家国仇恨的加持之下,朝鲜人对于日本人的惩罚措施也使得当时的日本军终身难忘。
由于在当时二战之中,英国主要和德国展开作战,与日本方面的交集并不多,所以英军对于当时的日本的惩戒在相较其他国家是比较温和的。而对于美国而言日本当初偷袭珍珠港的行为是无法原谅的。对于身处在美国的日本战俘而言,拳打脚踢等行为已经算是日常。
澳大利亚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不愿意接受日本投降的国家,累计有17万日本战俘在澳大利亚政府手中消失。虽然日本方面一直要求各国秉持《日内瓦公约》不能虐待战俘,但是鉴于日军在二战之中的所作所为,各国很难遵守相关约定善待日本战俘。中国在对于日本战俘方面秉持了国际人道主义的原则,对底层日本士兵给予了医疗救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