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探访京西古村落-爨底下村
- 2、游记 古镇系列——井塘古村,国内著名的石头村之一
- 3、中国最大明清古村落,中华写生第一村,很适合秋天游玩吗?
探访京西古村落-爨底下村
在所有的京西古村落中,最为著名的非爨底下莫属了。川底下古村落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群。爨底下村,把传统庭院与崎岖的山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其独特的 历史 和文化价值。虽然经历了数百年沧桑巨变,爨川底下村依旧保持着民居原始的风貌。爨底下古村落的山地四合院、 历史 遗存、乡土文化、自然和人文景观,堪称我国明清山村建筑史和乡村 社会 文化的典范。
京西明清古村落爨底下村距北京市区以西90公里,是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的一个行政村,属于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爨底下古村落于1984年被发掘,2001年4月被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9月被列为北京第二批 历史 文化保护区;2003年12月,经建设部批准公布列为“中国第一批 历史 文化名村”之一。
爨底下村为我国北方地区保存最完整、具有独特价值的山地四合院建筑群而著称。爨底下村坐落于京西古驿道上,始建于明代。村落整体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村落整体布局呈“元宝”状,取“金银”聚财之意。目前,爨底下村保存完整的四合院有70余套,住房有500余间,建筑多为砖瓦结构,建筑结构严谨、错落有致、整体精良、布局合理、装饰华美。
关于爨底下村的名字由来还有不少传说。据爨底下村因位于明代军事隘口“爨里安口”险隘峡谷下方而得名“爨底下村”。还有的说法是,此村的居民全部是明初山西“韩”姓移民的后代,因韩与寒同音。寒者,乃贫穷之态。
韩姓祖先为使本族能发迹、能富足,看村后的大崖头似一大灶,便给这个村子起名叫“爨底下”。为使这个难写难认的“爨”字让别人认识和理解,村民们还编了一个顺口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取其“大火烧二木,韩(寒)姓也兴旺之意”。也有人认为取名的含意是“爨”当“灶”,烧火做饭,古村取“爨”,象征家族团结,还有取“灶”象征“暖”,与“韩”姓之“寒”音相对应,象征村落避寒保“暖”等多种说法,体现了村民的文化品位与追求。到1958年简化地名用字时,人们将“爨”改为“川”,便有了“川底下村”,并沿用至今。近些年,为了振兴乡村 旅游 ,“爨”又开始“火”了起来。
从北京沿109国道开车向西,90多公里,便到达了北京明清古村落爨底下村。二月的北京,刚刚下过一场大雪,京西的山谷、溪流、树林、原野和村落覆盖着皑皑白雪。雪后的爨底下村在群山环绕的怀抱中呈现一派深邃而明净、古朴而祥和的景致,洋溢着特有的魅力和情调。
在皇城边的幽谷中,这座闻名遐迩的明清古村落。依山而建的古民居,古韵依存。屋顶原本是青灰色的,与背后的青松连绵成片,瑞雪降下,家家屋顶青灰的瓦檐间缀满了晶莹的白雪。一簇簇青边白地的色块组成了整个村庄。
爨底下村座落在京西峡谷北侧缓坡上,依山而建,是我国保留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之一。古民居整体坐北朝南,为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爨底下村合院式民居的整体布局形式是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形成了以四合院为主,三合院为辅的建筑群格局。。一条蜿蜒的街道,把村落分成上下两部分。
村落民居沿山势高低分台而筑,层层叠叠,栉比鳞次。村落分上下两层,看似古堡又似山城,高低错落,布局合理、巧用空间、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造型别具一格的民居灰瓦飞檐、院墙高筑、门楼等级严格、门墩雕刻精美、砖雕影壁独具匠心、壁画楹联随处可见。爨底下村整体建筑和谐而典雅,砖雕、石雕、木雕蕴含着古老的民族文化。村落中石板铺成的小巷,幽雅恬静。村里还有关帝庙(又称大庙)、娘娘庙和五道庙。爨底下村的建筑古朴典雅,意趣横生,体现了明清民居传统建筑风格的极致。
爨底下村四面群山环抱,海拔650米,属太行山脉,清水河流域。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自然植被良好,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有“世外桃源”之感。爨底下村周边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一线天、卧虎岭、笔架山、金蟾望月、蝙蝠献福、神驹蹄窝、九百九石阵、京西古道遗址等,美不胜收。
始建于明代的爨底下村,在清朝渐渐兴旺起来,过往商旅在这个必经的古道的小村庄落脚,熙熙攘攘的过往商人让这里成为了货物集散地。到了康熙、乾隆时期,爨底下村兴起了多家商铺,如:瑞福堂、瑞庆堂、三义堂、保全兴等。
村中石板铺成的小巷,青、紫色的石板随着岁月的打磨而晶莹光洁,色彩斑斓。小街蜿蜒起伏,幽雅恬静,青、紫两色石,取的正是“平步青云”、“紫气东来”之意。民居的门楼一般均为如意门,硬山顶,清水脊,门设在外檐柱间,门框两侧采用磨砖对缝砌砖墙,门外上部顶棚绘有图案,门楣上装饰有门簪,门外与墙体内侧之间有精致的水磨砖墙花纹。另外,许多宅院下有地窖,上有花墙。院落建筑集砖雕、石雕、木雕于一体,形态各异,风格突出,如:阖家欢乐、喜鹊登枝、望子成龙、吉祥如意等。墙腿石、门墩石,雕刻精美,图案多样,多以象征吉祥的花卉、鸟兽为主,如喜鹊、蝙蝠、牡丹、荷花、莲蓬等。
造型别具一格的民居灰瓦飞檐、院墙高筑、门楼等级严格、门墩雕刻精美、砖雕影壁独具匠心、壁画楹联随处可见。整个村落巷道纵横、屋宇叠错、高下有致,常常是我们走过了一个巷口又别有一番洞天,穿梭其中好似置身迷宫。一条蜿蜒的街道,把村落分成上下两部分。堪称爨底下村典型古民居的院落为广亮院、双店院和石甬居。1998年,门头沟区政府将广亮院、双店院和石甬居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爨底下村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村民的文化 娱乐 活动丰富多彩,世代相传的民俗文化延续至今,如农历正月十五转灯游庙、耍中幡、荡秋千、唱蹦蹦戏、民间说唱等。丰富多彩的民俗、地方戏曲和正月十五的转灯会也是村中人们最为喜庆的时刻,在这样的日子里,倘若你不小心走进这个村庄,浓郁的乡土文化和人文景观就一会一下子将你吸引住。
这里美丽的自然环境、独特的风貌、别致的民居建筑群绝对不是孤独的,它早就成了拍摄电视剧和电影的天然基地,《侠女十三妹》《关东大侠》《慈禧西行》《太极宗师》《无言的爱》《手机》等几十部影视剧都曾选择这里作为拍摄的外景地。如今的爨底下村游人如织,画家、摄影家、作家、诗人等纷沓而至,成了人们寻幽访古的好去处。
漫步巷间,村落中的老宅、石碾、古槐仿佛都在向人们诉说其久远的 历史 。这里数代村民同居、同耕、同乐,过着田园般的生活。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就这样在其中静静地释放着。
无论是斑驳老宅和屋檐斗梁,还是古民居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即使残破缺损,但却依旧固守着昔日的精致与风采。村落的古民居建造精良,古朴典雅,山地四合院幽邃气质浑然其中,美之极致。
孙克勤撰文和摄影
参考文献
孙克勤,孙博,2005,京西古村落的一千零一个表情。北京规划建设,(6):128—151。
孙克勤,孙博,2006,北京斋堂镇古村落。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孙克勤,宋官雅,孙博,2006,探访京西古村落。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
孙克勤,2007,解读京西古村落的文化遗产。北京规划建设,(1):166—169。
孙克勤,2008,京西古村落地域文化考察。中国地方志,(7):54—58。
孙克勤,2008,明清山村建筑的典范——川底下村。中华民居,(2):24—27。
孙克勤,2009,北京门头沟区古村落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地域研究与开发,28(4):72—76。
孙克勤,孙博,2013,探访中国最美古村落。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img]游记 古镇系列——井塘古村,国内著名的石头村之一
作者简介:
锦一,1970年生,机械工程师,从事研发工作10余年,曾获得多项专利。40岁随爱人从事美容行业,个体经营者,创《七星店务系统》并拥有著作权。50岁习诗词。爱好 旅游 、摄影。
用摄影品味旅行,用诗词净化心灵。
井塘古村,山东青州附近的一个小山村,国内著名的石头村之一。始建于明代,机缘巧合,本村一男子成了王府快婿,王爷修建72古屋,另有民居。历经600余年沧桑风雨,依旧保存较完好的具有明代建筑风貌的古村落。只是有很多房子屋顶塌掉了,空留下石头堆积的墙壁,诉说着 历史 的沧桑。这里的房屋,拍过很多的影视剧,甚至有好莱坞的电影到这里取景。也是摄影爱好者欢喜之地。
井塘村为了抵御土匪,修建了围墙和很多炮楼,遗址很有特色。这里的房子都是建在整块的青石上,据说有一户人家膝下无孩,大师说是不接地气所致。这户人家就在青石上打孔塞土引地气而生了孩子。这些孔,曾经上过电视节目。村民自己利用山珍山果做的 美食 美酒价格低廉,饭菜价格低到难以想象。来这里最好自驾。
• end •
中国最大明清古村落,中华写生第一村,很适合秋天游玩吗?
在皖南一众明清古村落中,我觉得查济是少数几个极少商业气息的村庄。没有太多游客的喧嚣和霓虹,一切还是古朴的风貌。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在安徽藏着一个古村落,在秋天很适合游玩,查济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是中华写生第一村,是目前为止,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如今的查济更像一个熟睡的老人,在其沧桑的眉宇间透露出昔日的繁盛。
原创声明:本文由旅游之后编辑小旅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亲爱的爱旅游的小伙伴,很高兴今天给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闻,虽然你们不能跟小旅一起体验旅行过程中激动和快乐,但是小旅会用最真实、最真情的感受,写出更好的文章,让你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乐趣;在合适的时间,到合适的地方去旅行,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小旅愿陪你走完这一场!
走杭长高速转沪渝高速,宣城下高速,走s322省道,经泾县到查济。下了宣城高速就进入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山路十八弯的县道,惊心动魄地仿佛行驶了半个世纪,抵达查济已近10点。查济古村落,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村落绵延数十里,是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群。
青砖黑瓦马头墙的徽式建筑,在如丝的细雨中,在如梦的薄雾里,虚无飘渺,好似人间仙境一般。进入查济,处处风景,可谓前行瞭望,驻足回眸,步步风景。视野所到处,处处是感动。只见古镇一座座小桥,潺潺的流水,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庄严肃穆的祠堂,飘逸的凉亭,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古树,闲散安逸的村民,一座散发着古朴典雅气息的古村落,以其独特的魅力,一下子攫住了我们的心灵。
村中小街,随处可见自家门前的小摊小贩,卖一些烟酒、农特、旅游产品。白天游人挺多,傍晚时分游人渐少。村里街道路是石板路,小巷里的路是卵石路,铺路的石头在逝去的岁月里,被踏磨得溜光锃亮,记录着历史的痕迹。在古镇里,我们没有必要去刻意的寻找景点。
小溪在我心里是查济的灵魂,整个查济村绕着许溪盘桓,同时许溪也为查济人提供了煮饭烧菜洗碗浣衣的水源。只要沿着小溪,慢慢行走,每一步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你只要顺着小巷,走进那一座座古老的建筑,每一座建筑都有着传奇的历史。查济古镇徽派建筑确实是美,白墙黑瓦,青枝绿水,每一步都是水墨国画,一回眸都是小桥流水人家,平静优雅。
沿着巷子一直走下去,只见这一处处斑驳的墙壁配上最原生态的风景,破败与沧桑是古镇的印记,它也因此保留了独特的一面。查济号称中国最大的画家村,写生必到安徽宏村、查济。美术院校的学子们也慕名而来,把眼前的一切变为永恒。写生的姑娘笔下古村的模样。查济在驴友里出名之前,就已经是画师们的天堂了,查济甚至有画家村的美名,与全国300多个高校建立了写生合作的关系。
查济古镇离九华山60公里左右,建议和桃花潭一起玩。查济号称中国最大的画家村,写生必到,可想这里的景色和服务不错,傍晚到达,在村里住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散步古镇,还是很惬意的。虽然不算是开发完善的古镇,而查济因为地理位置也因为历史民俗,至今还保留着古村落的简单纯朴,青石板铺成的巷路,走在上面,心思都是宁静的,呼吸的每一口空气,清新,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