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本文目录一览:

  • 1、二〇一一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
  • 2、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 3、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名字,事迹,颁奖词
  • 4、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 5、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 6、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二〇一一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

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张平宜、朱光亚、刘金国、杨善洲、吴孟超、吴菊萍、胡忠和谢晓君夫妇、阿里木、孟佩杰、刘伟。

给张平宜的颁奖词: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给朱光亚的颁奖词: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给刘金国的颁奖词:贼有未曾经我缚,事无不可对人言。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

给杨善洲的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给吴孟超的颁奖词: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给吴菊萍的颁奖词: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给胡忠和谢晓君夫妇的颁奖词: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给阿里木的颁奖词: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给孟佩杰的颁奖词: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给刘伟的颁奖词: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分别是:

1. 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 朱光亚;2.坚守雪域高原12年的义务支教者 胡忠、谢晓君夫妇;

3.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的医学泰斗 吴孟超;4.让全世界见证梦想奇迹的无臂钢琴师 刘伟;

5.一生奉献清廉履职的好书记 杨善洲;6.烤羊肉串的善良慈善家 阿里木;

7.跨越海峡为大陆添爱心的志愿者 张平宜;8.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 吴菊萍;

9.照顾养母12年的善良孝女 孟佩杰;10.两袖清风的公安部高官 刘金国。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名字,事迹,颁奖词

此次当选的感动中国人物是:为新中国核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朱光亚,为官清廉的**战线楷模刘金国,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党的基层干部杨善洲,奠基中国肝胆医学年届九十依然工作在手术台上的医生吴孟超,坚持12年爱心长征,改变山区麻风病村的台湾爱心人士张平宜,在危急时刻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从成都到高原地区扎根支教的教师夫妇胡忠、谢晓君,靠卖羊肉串资助贫困学生的草根慈善家阿里木,从八岁开始伺候瘫痪养母12年的孝顺女儿孟佩杰,自小失去双臂却创造出生命奇迹的钢琴师刘伟。

走过十年的《感动中国》活动还向以白芳礼老人为代表的长年热心公益事业而未能获得感动中国荣誉的所有爱心人士表示特别致敬。

过去十年间,《感动中国》节目已经向全国观众展现了100多位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其中有钱学森、朱光亚、袁隆平这样的睿智学者,也有徐本禹、丛飞、王顺友等做出非凡事业的平凡百姓。

感动中国2011年度获奖者 朱光亚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这样评价朱光亚:

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保卫的是家,捍卫的是尊严,显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

推选委员阎肃说:

肃然起敬,卓越功勋,他代表的群英,使我们的民族——自强,自信,自力,自尊!

下面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朱光亚的颁奖辞:

人生为一大事来。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感动中国2011年度获奖者 胡忠、谢晓君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这样评价胡忠、谢晓君:

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健康的红润。这一票我要表达向他们的敬意和赞美。

推选委员于丹说:

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下面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胡忠、谢晓君的颁奖辞: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

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感动中国2011年度获奖者 吴孟超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胡占凡这样评价吴孟超:

吴孟超总以无尽赤忱善待病人,以赤子之爱对待肝胆外科事业。医者仁心,一个伟大的医者,不仅凭医术,更凭仁爱感动世人。吴孟超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医学泰斗。

推选委员任卫新说:

吴老以九十高龄,与患者肝胆相照。作为医生,作为军人,他都是一座丰碑。

下面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吴孟超的颁奖辞:

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感动中国2011年度获奖者 刘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易中天这样评价刘伟:

无臂钢琴师刘伟告诉我们:音乐首先是用心灵来演奏的。有美丽的心灵,就有美丽的世界。

推选委员陆小华说:

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刘伟,用事实告诉人们,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

下面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刘伟的颁奖辞: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的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

那一段段轻盈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感动中国2011年度获奖者 杨善洲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孙伟这样评价杨善洲:

杨善洲的六十年告诉我们:大公无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依然是党员干部的根本。

推选委员陈淮说:

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下面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杨善洲的颁奖辞: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感动中国2011年度获奖者 阿里木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崔永元这样评价阿里木:

阿里木的义举告诉我们,慈善没有门槛,哪怕一米见方的铁皮家当,你也可以为慈善扇风点火。阿里木,草根慈善,用人间烟火展现善良情怀。

推选委员陈菊红说:

传说贵州晴天很少,阿里木的行动给这里带来了照亮人内心世界的热烈的阳光。

下面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阿里木的颁奖辞:

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

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感动中国2011年度获奖者 张平宜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这样评价张平宜:

一只希望的青鸟,飞过海峡,落在大山中被遗忘的角落。当人们看到久违的笑容和自信浮现在麻风村人的脸上,就会明白希望之翼的真正含义。

推选委员彭长城说:

为了一个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这个群体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战去行动。她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已到了捍卫的程度。

下面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张平宜的颁奖辞:

噫吁嚱,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 。

跨越海峡,跨越偏见,跨越怀疑,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

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感动中国2011年度获奖者 孟佩杰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丁俊杰这样评价孟佩杰:

孝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孟佩杰,付出的是孝心,赢得的是尊重,一个感动中国人的平凡女孩。

推选委员王振耀说:

童稚的年岁,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下面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孟佩杰的颁奖辞:

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

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感动中国2011年度获奖者 刘金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这样评价刘金国:

内心有道德追求的人,行为永远不会逾越内心的道德底线。当他的道德追求具有高尚物质时,他的内心会有无限的满足感。我想,刘金国完成了这种道德实现。

推选委员涂光晋说:

正因为头顶有国徽,心中有人民,他才能如此清正廉洁,嫉恶如仇,临危不惧,知难而上。

下面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刘金国的颁奖辞:

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

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感动中国2011年度获奖者 张平宜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这样评价张平宜:

一只希望的青鸟,飞过海峡,落在大山中被遗忘的角落。当人们看到久违的笑容和自信浮现在麻风村人的脸上,就会明白希望之翼的真正含义。

推选委员彭长城说:

为了一个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这个群体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战去行动。她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已到了捍卫的程度。

下面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张平宜的颁奖辞:

噫吁嚱,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 。

跨越海峡,跨越偏见,跨越怀疑,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

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感动中国2011年度获奖者 孟佩杰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丁俊杰这样评价孟佩杰:

孝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孟佩杰,付出的是孝心,赢得的是尊重,一个感动中国人的平凡女孩。

推选委员王振耀说:

童稚的年岁,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下面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孟佩杰的颁奖辞:

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

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感动中国2011年度获奖者 刘金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这样评价刘金国:

内心有道德追求的人,行为永远不会逾越内心的道德底线。当他的道德追求具有高尚物质时,他的内心会有无限的满足感。我想,刘金国完成了这种道德实现。

推选委员涂光晋说:

正因为头顶有国徽,心中有人民,他才能如此清正廉洁,嫉恶如仇,临危不惧,知难而上。

下面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刘金国的颁奖辞:

[img]

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 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人物介绍】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 "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其重要贡献有:1946年,他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经典之作。1947年,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了以中心挠度wm为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在国际力学界被称为“钱伟长方法”。1948年,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写出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称为“钱伟长方程”。解放后,致力科学理论和工程力学领域,成为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奠基人之一。

2、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

【获奖名片】信义

【颁奖词】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人物介绍】

孙水林,男, 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3、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才哇

【获奖名片】铁汉

【颁奖词】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人物介绍】

才哇,男,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住玉树州粮油公司的才哇在一阵山摇地动中懵了,回过神来以后他立即冲出了家门,开车赶往扎西达通村,他要去救自己的村民。在路上,他看着四处坍塌的房屋和被困的受伤群众,马上停下来投入到救人当中。"才哇,你们家的房屋全塌了,人被压了,你快去看看吧!"一名村干部带来的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然而,才哇继续在废墟里刨挖的双手却一直没有停歇下来......

在紧张运送了近30多名受伤的各族群众后,他安排好下一步工作,急急忙忙赶回家去。可那个时候,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亲戚们帮助他料理亲人后事的场面,看着刚从废墟中挖出的3位亲人的遗体,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当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救灾晚会上接受采访时,他最大的愿望依然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玉树,回到他的村民身边。

4、"雷锋传人"——郭明义

【获奖名片】 传人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人物介绍】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9、最美洗脚妹——刘丽

【获奖名片】姐姐

【颁奖词】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人物介绍】

刘丽,29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

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据厦门同安区妇联透露,从2006年起,刘丽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人数也从最初的7个至10个,到现在固定的37个。

她把赚来的钱几乎都资助了贫困学生,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虽然有人说她"傻",但更多人认为---她是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10、警界保尔——孙炎明

【获奖名片】活着

【颁奖词】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

【人物介绍】

“我的生命延续一天,就要把工作干好一天!我的工作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能在有生之年,多挽救几个误入歧途的人,是我最大的心愿”――摘自孙炎明语录6年前,他被确诊患上脑癌,先后动过三次大手术……可每当身体稍好一些,他就主动要求上岗工作,被同事们尊敬地称为警界的“保尔柯察金”。他的事迹传开后,在各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他,就是浙江省金华市公安局东阳看守所民警孙炎明。“我允许自己有一个小时的悲伤”

2004年春,孙炎明的左后脑勺出现肿块,有点红,有点痒。妻子张春香催了他多次,要他去看病,但因为看守所里工作忙,他拖了两个月才去医院,在门诊做了一个手术。几天后,孙炎明的主治医生詹晓洪打电话到他家里,想找张春香,没料到是孙炎明接的电话。他说话显得吞吞吐吐。“我是当警察的,最擅长的就是戳穿谎言。没事的,你和我说实话。”孙炎明说。詹晓洪最后无奈地说:“脑癌!必须尽快再次手术!”

孙炎明说,得知病情,他在家里沙发上静坐了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后,他清醒过来,告诉自己:手术,然后战胜癌症!“这是我40多年来任悲伤蔓延的一个小时。唯一的一个小时。”孙炎明说。

即使是在医院治疗期间,孙炎明也相当乐观,甚至经常开导同病房的病友。詹医生说,从医近30年来,还从来没有见过病人在面对癌症时如此坦然与豁达。但詹医生还是担忧:“老孙对工作太拼命了,最好能多注意休息。当年跟他同病房的几人都相继去世了”。“这样正常地工作着,我才很快乐很充实”

面对记者的采访,孙炎明微笑着说:“其实,我没什么好写的,我所做的就是一名普通监管民警的工作。在别人眼里,我是脑癌患者,可以在家养病不用来上班,可在我看来,得了癌症没什么,我觉得这样正常地工作着,我才很快乐很充实。”他后脑勺上因手术留下的一块大伤疤,无声地诉说着主人的坚强、乐观和淡定。

考虑到老孙的病情,东阳看守所所长何一平曾对他说:“老孙,工作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吃不消的话,你随时提出来,不要硬撑着。”不料,听了这话,孙炎明有些急了,说:“我自己很清楚,老天留给我的日子不会很多了。如果你让我休息,我就会整天想着病情,那样愁都会把我愁死。2004年我开刀时,与我同病房的几个人都已相继去世了。我正因为有这份工作,感到快乐,生命才延续到现在。我不要组织照顾,所里有什么难事尽管分配,千万不要把我当病人看待。”听了他的话后,何一平很意外,也很感动。

每天下班前孙炎明总会挨个巡查监室。看到自己负责的监室安全正常、秩序良好,孙炎明才会放心地下班。“不要他们记住我,只要他们好好做人”

“虽说生病之后,自己的精力大不如从前,大伙也都让我少干点。我想如果能在有生之年多挽救几个误入歧途的青少年,那该是多大的功德呀。再说,如果不工作,我的生命不一定能延续到今天。”

在在押人员的眼中,孙炎明是他们的“贴心人”。自调入看守所工作以来,每年的春节,老孙都跟在押人员一同度过。平时,在押人员在生活中遇到问题都愿意向他反映,而他也像一位慈父,认真仔细地了解情况,不厌其烦地做好疏导教育工作。孙炎明分管的两个监室,在全所始终保持着两个“最好”:在押人员秩序最好、教育转化效果最好。一个东阳小伙子偷了辆摩托车,被刑事拘留后,他想不开,嚷嚷着要自杀。孙炎明把他叫出监室,扭过头让他看看后脑的疤痕,问他:“你可知道我这后脑的疤痕是啥回事吗?是打架打出来的吗?当然不是!是不小心跌出来的吗?也不是。这是开刀动手术留下的。脑袋上开刀动手术,够吓人了吧!我再告诉你更可怕的,我得的是脑癌,我现在跟你谈话,说不定明天就死了,可我今天仍要好好过。你还这么年轻,知错就改,仍有美好的未来呢!”孙炎明的一番直白,这个小伙子愣住了,羞愧地说不出话来。打那以后,他自觉遵守监规,再也不寻死觅活了。孙炎明每年都会接到已在外地劳改的服刑人员来信,信中的内容都是感谢他的挽救。孙炎明说:“我不要他们记住我,我只要他们记住我的话,好好做人就行。”

“我很幸福” “说实在的,我们一家现在能够这样坦然面对,都是老孙的乐观态度在影响着我们。”孙炎明的妻子张春香说,看到丈夫笑对病魔,几十年来积下的辛酸劳苦,都化为欣慰与自豪。孙炎明的家是一个不足90平方米的套间,一家三口住了20来年。房间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什,几件主要的家电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买的。虽然生活不算富裕,但一家人相亲相爱令人羡慕。张春香在一所小学当教师,她对丈夫的工作给予了最有力的支持。她说,老孙是一个很淡定的人,对生活向来都没什么要求,平平淡淡、顺其自然就好。在工作上,他从没有一句抱怨的话,从民警转变为管教也不挑剔。“跟孙炎明从结婚到现在,我觉得精神上很充实。”

至今,女儿仍念念不忘高考完毕去见父亲时的情景:病床上,父亲戴着眼镜悠闲地翻着书本,与她想象中插着氧气管、病恹恹的病人大相径庭。“爸爸今天还吃了一小碗饭呢!”女儿像发现新大陆似地欣喜地告诉母亲。父亲的坚强与乐观使她擦干了眼泪。老孙手术后经常性地头痛,浑身无力。看着孙炎明每天面带倦容地回到家中,妻子心疼不已,有时免不了要劝说上几句。可妻子的劝说换来的是孙炎明一次又一次的坚持。老孙说,“既然去上班,就该尽心尽职,不能稀里糊涂混日子。

正在复旦大学读博士的女儿谈到爸爸时,说:“人最大的幸福是有人爱、有事做、有理想,我爸爸做到了!他总说他很幸福,因为警察这份神圣而崇高的职业,就是要把奉献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承诺、精神和义务,让生命在奉献中得到升华。爸爸现在做的就是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奉献自我、不留遗憾。”

00.特别奖3个:

1.海地中国维和人员

北京时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此次地震共造成近20万人丧生,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

朱晓平,男,汉族,48岁,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局长;

郭宝山,男,满族,60岁,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王树林,男,汉族,58岁,公安部装备财务局调研员;

李晓明,男,汉族,35岁,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干部;

赵化宇,男,汉族,38岁,公安部警务保障局副处长,驻海地民事警察队长;

李钦,男,汉族,47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参谋长,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委;

钟荐勤,男,汉族,35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宣传处干事,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宣传官;

和志虹,女,纳西族,35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昆明边防检查站教导员,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联络官。

据了解,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部约15公里处,震源深度约为8公里。而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驻地就在太子港。

海地时间1月12日下午13时40分左右,朱晓平一行降落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他们一刻也没有休息,随即赶去中国维和警察营地,看望维和队员。然后,又赶赴联海楼与联合国官员商谈。

16时53分,灾难降临。

"维和英雄,浩气长存"。2010年1月19日,公安部政治部正式批准在海地地震中不幸遇难的8名中国维和警察为烈士。1月20日上午9时,公安部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为8位遇难维和人员举行共和国公安维和英烈遗体告别仪式。

2.K165次列车乘务组英雄列车

2010年8月19日15时15分,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宝成线德阳至广汉间,洪水致使石亭江大桥5、6号桥墩倒塌,7号桥墩倾斜,造成列车机后5-17位车辆脱线,1318名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危急时刻,K165次列车司机果断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列车停稳;K165次列车乘务组临危不乱,迅速组织旅客有序撤离,在15分钟内把所有旅客安全转移,随后列车15、16号车厢坠入江中。此次事故中,旅客和铁路职工无一人伤亡,创造了抢险救援的奇迹。

铁道部授予西安铁路局西安客运段K165次列车第二乘务组"抗洪抢险勇救旅客英雄列车"荣誉称号,给予记大功一次,同时授予火车头奖杯。

3.中国志愿者

世博会,亚运会都有你们忙碌的身影。

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2年2月3日晚,《感动中国2011年度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白岩松和敬一丹联手主持,2011感动中国人物榜单正式出炉。

当选的10位感动中国人物分别是:

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 朱光亚

坚守雪域高原12年的义务支教者 胡忠、谢晓君夫妇

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的医学泰斗 吴孟超

让全世界见证梦想奇迹的无臂钢琴师 刘伟

一生奉献清廉履职的好书记 杨善洲

烤羊肉串的善良慈善家 阿里木

跨越海峡为大陆添爱心的志愿者 张平宜

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 吴菊萍

照顾养母12年的善良孝女 孟佩杰

两袖清风的公安部高官 刘金国

此外,走过10年的“感动中国”活动还向以白方礼老人为代表的长年热心公益事业而未能获得荣誉称号的所有爱心人士表示特别的致敬。

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当选的10位感动中国人物分别是:

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 朱光亚

坚守雪域高原的支教者 胡忠、谢晓君夫妇

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的 吴孟超

让全世界见证奇迹的无臂钢琴师 刘伟

一生奉献清廉履职的好书记 杨善洲

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阿里木

跨越海峡的爱心 张平宜

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 吴菊萍

照顾养母12年的 孟佩杰

两袖清风的公安部高官 刘金国

此外,走过10年的“感动中国”活动还向以白方礼老人为代表的长年热心公益事业而未能获得荣誉称号的所有爱心人士表示特别致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enghao.net/zgsd/60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