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经济(中国十大经济城市2021)

本文目录一览:

  • 1、占据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中国十大经济最发达城市都有谁?
  • 2、十大经济
  • 3、中国经济十大支柱行业是什么?
  • 4、中国十大经济最发达城市排名

占据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中国十大经济最发达城市都有谁?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占据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中国十大经济最发达城市都有谁?

中国十大经济(中国十大经济城市2021)

这些城市有上海市 , 北京市 , 广州市,深圳市, 苏州市,天津市, 重庆市, 杭州市,无锡市和青岛市 。下面我们来具体是说一下。

第一     上海市

如果有人问你中国哪一个城市经济最发达,我想百分之九十的国人会脱口而出上海两个字,的确,在整个中国近代历史中,上海的经济地位都是超然的存在,不论从绝对的GDP规模上还是从经济产业的布局上,上海都是遥遥领先。

根据最新的经济统计数据,上海的GDP总量约为3万亿左右,比第二名北京要领先将近2100亿元,是中国GDP3万亿俱乐部的唯一成员,并且在经济总量占优的情况下GDP增速还居前,比后面的北京多出0.2个百分点,意味着在可见的未来,上海中国经济第一城的位置还没有动摇的先兆。

第二      北京市

数据显示,1949年,北京的地区生产总值仅为2.8亿元,1978年提高到108.8亿元,从亿元到百亿元用了29年。1994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千亿元,2007年迈过万亿元大关,从百亿元增加到千亿元用了16年,从千亿元到万亿元只用了13年。质量效益方面,2018年北京市人均GDP2.12万美元、达到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每人24.4万元、居全国第一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改革开放初期的50.5亿元提升到2018年的5785.9亿元。

第三     广州市

广州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  ,每年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吸引了大量客商以及大量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700多家,总量居全国前三,集结了全省80%的高校、70%的科技人员,在校大学生总量居全国第一。 广州人均住户存款均居全国前三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一位 。广州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第一位,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居中国第三位 。

总结

这些城市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城市群的发展,形成区域性的发展联动。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做足了基础。

十大经济

包括国有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集体经济、联营经济、外商投资、股份制、港澳台投资,中外和资与其他经济类。

中国经济十大支柱行业是什么?

十大:有色金属产业、汽车产业、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纺织业、船舶制造业、石油化工业、房地产业、轻工业。

七大: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生物育种、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

其中,七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被认为是振兴经济的又一重大举措,因为几大部委的领衔介入,此后的政府大规模投资也被市场普遍期待,所以这也被认为是继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之后又一个大型产业投资计划。

与“4万亿”计划有本质不同的是,此次投资计划指向的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之前的‘4万亿投资规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都是在扩大内需,加强基础建设的角度,结合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而现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转向至新兴产业项目。”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制定,从时间上来讲,也与明年开始实施的“十二五规划”相衔接。国家发改委也已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编制作为重点。

在圈定七大产业的同时,还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并特别指出要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不但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国家定调为不但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对此,赵刚表示,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引进来”是鼓励国外企业来华投资,希望引导其将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在合作中把握主导权,在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吸引外资;“走出去”则是希望国内企业在国外建立工厂和研发中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打造自主品牌,扩大市场。

此外,在扶持政策方面,会议要求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制定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

综合考察各战略性新兴行业自身发展规律和未来产业政策的可能走向,节能环保可能是受产业规划的政策推动最强行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三网融合也将获得较大的推动。新材料、生物产业、高端制造业产业虽然也将受到显著的影响,但相对于其他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可能更多取决于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

预计,未来十年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十年,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可望达到20%以上。

新兴产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就是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新技术一开始,属于一种知识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其成果逐步产业化,最后形成一种产业。比如说生物工程技术在五六十年代或者说在更早的时候,它只是一项技术,那么现在成为生物工程产业,让这些成果服务于社会。在美国,生物工程产业被誉为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新兴产业。同样,IT产业,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也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朝阳行业。

第二,就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产业。比如说,几百年前,当时用蒸汽机技术改造手工纺机,形成纺织行业,使得整个纺织行业产生了飞速发展。纺织行业相对来讲,在当时就是新兴产业。现在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比如改造钢铁行业,就成了新材料产业,生产复合材料以及抗酸、抗碱、耐磨、柔韧性好的新兴材料。同样,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商业,变成现在的物流产业。这些产业改造的核心,使经济效益比传统产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是对人们原来认为是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业进行产业化运作。在这个方面,人们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在国外,传媒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是近二十年来产生百万富翁最多的一个行业。而人们把传媒当作事业来看待,是贴钱的。如我们的电影产业,我们有几十家电影厂,我们在不断地贴钱、不断地拨款。而美国,就一个好莱坞,通过几个大的传媒公司来做,每年是赚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利润。教育产业,我们一直也是不断拨款的,正是由于事业化的运作使得本来非常有潜力的产业没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我们没有把教育产业,特别是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这一块当作产业来运作,因而我们非但不能使教育产业作为国家创造财富的一个来源,反而使其成为一个需要不断拨款、不断消耗宝贵财富的单位。这种运作方式实际上是在消耗社会的财富,而不能创造社会财富,使学校出现很多问题,脑体倒挂,使许多人上不了大学,得不到很好的教育。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所以说,当前发展新兴产业是有重要意义的。

[img]

中国十大经济最发达城市排名

1、上海市 16872.42亿元 增9.9% (沪)

2、北京市 13777.9亿元 增10.2% (京)

3、广州市 10604.48亿元 增13.0% (广东1)

4、深圳市 9510.91亿元 增12.0% (广东2)

5、苏州市 9168.91亿元 增13.2% (江苏1)

6、天津市 9108.83亿元 增17.4% (津)

7、重庆市 7894.24亿元 增17.1% (渝)

8、杭州市 5945.82亿元 增12.0% (浙江1)

9、无锡市 5758.00亿元 增13.1% (江苏2)

10、青岛市 5666.2亿元 12.9%(山东1)

11、佛山市 5638.47亿元 14.0% (广东3)

12、武汉市 5515.76亿元 14.7% (湖北1)

13、成都市 5508.30亿元 15.0% (四川1)

14、大连市 5150亿元 15.2%(辽宁1)

15、宁波市 5125.82亿元 12.4% (浙江2)+2

16、沈阳市 5015亿元 14%(辽宁2)-1

17、南京市 5010.36亿元 13.1% (江苏3)-1

18、长沙市 4547.06亿元 15.5%(湖南1)+2

19、烟台市 4358.46亿元 14.1%(山东2)+2

20、唐山市 4300亿元 13% (河北1)-2

21、东莞市 4246.25亿元 10.3% (广东4)-2

22、郑州市 4000亿元 13%(河南1)+1

23、济南市 3910.80亿元 12.7%(山东3)-1

24、哈尔滨市 3665.9亿元 14.0%(黑龙江1)

25、泉州市 3564.76亿元 12.8% (福建1)+1

26、南通市 3417.88亿元 13.0%(江苏4)+1

27、石家庄市 3401亿元 12.7%(河北2)-2

28、长春市 3369.7亿元 15.6%(吉林1)

29、西安市 3241.49亿元 14.5%(陕西1)

30、潍坊市 3090.9亿元 12.9%(山东4)

31、福州市 3068.21亿元 14.0%(福建2)

32、常州市 2976.68亿元 13.1%(江苏5)+1

33、温州市 2925.57亿元 11.1% (浙江3)-1

34、大庆市 2900亿元 %(黑龙江2)+6

35、徐州市 2866.93亿元 13.9%(江苏6)

36、淄博市 2866.75亿元 13.7%(山东5)-2

37、绍兴市 2782.74亿元 11.0% (浙江4)-1

38、合肥市 2702.5亿元 17.5%(安徽1)+3

39、鄂尔多斯2580亿元 22%(内蒙古1)

40、济宁市 2542.80亿元 12.9%(山东6)-3

41、台州市 2415.12亿元 13.1%(浙江5)+3

42、包头市 2400亿元 16%(内蒙古2)-4

43、临沂市 2400.0亿元 12.9%(山东7)-1

44、东营市 2359.94亿元 13.2%(山东8)-1

45、洛阳市 2321亿元 %(河南2)+1

46、嘉兴市 2296.00亿元 13.7%(浙江6)+1

47、邯郸市 2250亿元 %(河北3)-2

48、盐城市 2250亿元 13%(江苏7)

49、扬州市 2207.99亿元 13.4%(江苏8)+1

50、南昌市 2207.11亿元 14.0%(江西1)+1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enghao.net/zgsd/59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