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名臣(古代最厉害的名臣)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古代十大历史名臣是?
  • 2、我国历史上的十大忠臣都是哪十个人,排在前三的都是谁?
  • 3、中国古代历史上,如果选十大忠臣该选哪十位?
  • 4、中华十大名臣分别是谁?
  • 5、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忠臣
  • 6、中国古代十大文臣武将

中国古代十大历史名臣是?

1,西周的周公。周公即是姬旦,武王的弟弟。不仅协助武王伐纣,而且国辅助成王,平定诸候国之乱,教化国民,以礼治国。

2,齐桓公之相,管仲。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管仲的言论见《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3,秦朝的李斯。李斯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但不管怎么说,他还是个名相。李斯在秦做官曾遭排挤,但他写下了反逐客令,为秦朝吸引外来人才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方略,使秦王得一寸土即为一寸土的一统六国。他用各种手断对六国进行分化瓦解。他提出要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当然他也是个罪人,后人有对他作了“死有余辜”的评论。

4,西汉的萧何。刘邦的评功大会,十分热闹,诸将“拔剑击柱”。但是刘邦还是作出了萧何功为第一的评价,把别的将领比作狗。事实就是如此,萧何相中了韩信人为将,使以后汉军很少败过。汉建后,萧何治赋后方支持前方作战。楚灭后,萧即为了丞相,与民休养,出谋平定诸将的叛乱。

5,东汉末年的曹操。当然了也有人把他作为一个皇帝即魏武。事实上他并未称帝,故作为一名大臣来看。有人说曹操是个奸臣,但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治国之能臣,乱世这奸雄”这句话的评论还是公允的。一个建安时代,没有曹操是很难想像的。

附: 有人会认为,这一个时代,没有诸葛亮是不行的。但我认为,诸葛亮的才能,更多是被《三国演义》吹棒而成。而其真正的能力,从蜀国的国力应可看一二。别说相比曹操,就算郭嘉,鲁肃恐怕也难以超过。《三国志》有云:“鲁肃者,不逊于诸葛亮也”。可见诸葛亮与鲁肃是同一水平左右。

6,唐朝的房玄龄。提到唐朝,很多人会想起魏征,其实魏征没有当过相,他是个谏官,当然是个名臣,但不是个名相了。我们也许听说过“房谋杜断”吧,这里的房和杜就是房玄龄、杜如晦。他们都是宰相。唐朝的很律令都是他们在位时制定的,中国的封建制度的完善,并走向鼎盛。他们是出了不少力的。

7,宋朝的王安石。宋朝是个既有内忧又有外患的朝代,在北宋的中期王安石力图变法,但阻力很大,他失败了。但不能否认他的确是一个有见识名相。

8,元朝的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公元119——244年)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因住在玉泉山一带,所以又称玉泉居士,契丹人。耶律楚材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医卜及释道之学,并善诗文。燕京被蒙兵破后,他应召会见成吉思汗,并作为顾问留在朝中。元太宗窝阔台当政后,他任中书令(宰相),协助蒙古人管理元朝作出了的贡献。也为蒙元的汉化,文明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9,明朝的刘基。明朝卓越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元末,自幼聪敏,长大后博览群书,因而才干、学识大大长进。他胸怀救时济世之志,于23岁考中进士,投身仕途。后弃官归家。受朱元璋应邀而复出。刘基在统一中国创建明王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10,明朝的张居正。张居正也是个很有争议的人。对他贬也很多,甚至褒大于贬。可想而知在明朝那个走向末落的王朝,当官的确很难,当好官更是很难。张居正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当官的。他给明朝后期的政治的确带来了活力,他提出了一条鞕法,也是中国赋治一大大的进步。使得戚继光这样的人才,才有发挥之地

我国历史上的十大忠臣都是哪十个人,排在前三的都是谁?

在我国的历史上,称得上忠臣的杰出人物不计其数,如果要选出最为有名的十位,下面这些人应该能够上榜:剖心劝谏的比干、周公吐哺的周公旦、割股俸君的介子推、为国投江的屈原、北海牧羊的苏武、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丹心的文天祥、祸灭十族的方孝孺、厓山跳海的陆秀夫。

在这十人中,能排在前三的应该是以下三人:

屈原

屈原,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出身于楚国的贵族,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年轻的时候便受到楚怀王的重用,曾先后担任过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并常与怀王商议国事,提倡“美政”。

由于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触动了很多士大夫的利益。再加上当时楚国的上层很多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他们不停的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挑拨他与屈原的关系。

公元前305年,由于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被楚怀王逐出郢都,从此开始了流放生涯。屈原别流放不久,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了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彻底的破灭,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的屈原,选择了以死明志,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后世诗人作诗纪念屈原:“浩气干霄汉,沉湘忠佞分。材堪佐明主,无计事昏君。”

诸葛亮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堪称是后世忠臣的楷模,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青年时期在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对刘备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从此,刘备的事业开始出现了转机。

刘备称帝后,诸葛亮任丞相。夷陵之战过后,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涕泣地说:“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刘备逝世后,刘禅继位,诸葛亮开设官府办公。当时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

岳飞

岳飞,宋朝名将。北宋宣和中,岳飞应召入伍,在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

1141年岳飞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在恶势力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在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被赵构“特赐死”,杀害于临安大理寺内,年仅三十九岁。

所以综合以上所说,屈原、诸葛亮、岳飞这三位应该在古代忠臣之中,排行前三位。

中国古代历史上,如果选十大忠臣该选哪十位?

中国古代十大忠臣:

1.诸葛亮:蜀汉丞相,托孤重臣。中国古代伟大的战略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发明家、书法家、画家。人品高洁、智谋出众。为恢复汉室、统一中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中忠诚与智慧的化身。

2.比干:商朝帝辛时代的托孤重臣,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因反对帝辛不顾民力过快扩张而被处死。

3.陆秀夫: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崖山海战失败,誓死不降,背着卫王赵昺跳海而死,年仅44岁。

4.汉末王允:汉末重臣,成功除掉凶残暴虐的董卓。在郭祀、李傕等人率兵攻破长安时,宁死不逃,终年56岁。

5.文天祥:官至南宋右丞相兼枢密使,爱国诗人,抗元名臣。面对忽必烈高官厚禄的引诱,坚贞不屈,终年仅47岁。

6.明朝于谦:在明朝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的危机时刻,力排众议,苦苦支撑大明江山不倒,最终逼退敌军。夺门之变发生时,于谦本可轻易粉碎朱祁镇的政变,但于谦为了大明江山稳固,甘愿牺牲自己。

7.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志在直捣黄龙、收复中原,为此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其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体恤部属,以身作则,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因坚决抗金,遭秦桧陷害,被赵构解除军权,后被杀害,年仅39岁。

8.方孝孺:明朝大臣、一代大儒、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拟订即位诏书,被朱棣屠灭十族。方孝孺被处死于江苏南京聚宝门外,时年仅46岁。方孝孺仅有一个堂弟事前因戍守庆远卫,被编入军籍,幸免于难。

9.左宗棠: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大清忠臣,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在大清内忧外患之际,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平定捻回,击败阿古柏,收复新疆,逼迫沙俄退出伊犁。为中国的领土完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9.李鸿章:苦撑危局的大清重臣

10.曾国潘

[img]

中华十大名臣分别是谁?

秦琼、尉迟恭、魏征、包公、海瑞等。

1、秦琼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

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

投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但也因此浑身是伤。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638)病逝。

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死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贞观十七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2、尉迟恭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后世误载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省神池县)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敬德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时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封鄂国公。晚年谢宾客不与通,于显庆三年(658年)去世,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昭陵。

传说敬德面如黑炭,擅使铁鞭,骑乌骓马,据《西游记》一书,尉迟恭与秦琼因保护唐太宗李世民免于龙王鬼魂之犯,成为两位道教传统门神,尉迟恭年少时曾为铁匠,后世铁匠常奉之为职业守护神。

3、魏征

魏徵(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中国古代十大名臣(古代最厉害的名臣)

4、包公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5、海瑞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门神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忠臣

1、亘古第一忠臣——国神比干

比干,子姓,沫邑人(今卫辉市北)。生于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3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30年。为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中国古代著名忠臣,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国神比干也是林氏的太始祖。

2、周公吐哺——元圣周公旦

周公,为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汉族,因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吐哺”即说周公旦。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追封为“褒德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为“文宪王”,后世多称其为“元圣”。

3、以死相谏——伍子胥

伍子胥(?—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名员,字子胥,本楚国(今属湖北监利)人。封于申地,故又称申胥。

4、黑夜里的呐喊——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5、政治斗争牺牲品——智囊晃错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县城南晁喜铺)人。汉文帝时,晁错因文才出众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老师)、贤文学。在教导太子中受理深刻,辩才非凡,被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景帝)尊为“智囊”。因七国之乱被腰斩于西安东市。

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臣楷模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7、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义士——国佬狄仁杰

狄仁杰(607—700年),字怀英,生肖虎,汉族,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区)人;唐--武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当政时期宰相。举明经。历官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宁州、豫州刺史,武则天即位,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为来俊臣诬害下狱,贬彭泽令,转魏州刺史,神功初复相,后入为内史,后又封为梁国公。在武则天当政时,以不畏权贵著称。死后埋葬于神都-洛阳东郊白马寺。

8、精忠报国——民族英雄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

9、亘古未有的祸灭十族——一代大儒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福王时追谥文正。浙江宁海人(宁海古古称缑城,故时人称其为“缑城先生”),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师从“开国文臣之首”的翰林学士宋濂,历任陕西汉中府学教授,翰林侍讲,侍讲学士,直至按照《周礼》更定官制,将侍讲学士和侍读学士合并为文学博士,并升任文学博士(正五品,1400-1402)。建文年间(1399-1402)担任建文帝的老师,主持京试,推行新政。在“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即成祖)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株10族。

10、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千古完人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的推崇之情。

中国古代十大文臣武将

古代十大文臣:姜子牙(西周)、李斯(秦朝)、萧何(西汉)、陈平(西汉)、曹参(西汉)、诸葛亮(三国)、高熲(隋朝)、房玄龄(唐朝)、长孙无忌(唐朝)、李德裕(唐朝)、赵普(北宋)、李善长(明朝)、范文程(清朝);

古代十大武将:白起(秦国)、李牧(赵国)、王翦(秦朝)、廉颇(赵国)、韩信(西汉)、霍去病(西汉)、卫青(西汉)、陈汤(西汉)、邓禹(东汉)、马援(东汉)、关羽(三国)、马隆(西晋)、李靖(唐朝)、尉迟敬德(唐朝)、徐茂公(唐朝)、秦琼(唐朝)、苏定方(唐朝)、浑瑊(唐朝)、郭子仪(唐朝)、马燧(唐朝)、李晟(唐朝)、仆固怀恩(唐朝)、曹彬(北宋)、李处耘(北宋)、岳飞(南宋)、徐达(明朝)、李定国(明朝)、伯颜(元朝)、张弘范(元朝)、范文虎(元朝)、多铎(清朝)、张存仁(清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enghao.net/zgsd/58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