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十大商帮,分别是哪些?具体区别在哪里?
- 2、闲谈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富商
- 3、古代商人排名
- 4、曾凡忠的个人简介
- 5、中国十大人物生平记载?
中国十大商帮,分别是哪些?具体区别在哪里?
中国十大商帮具体是广东粤商(分潮商、广商)、山西晋商、徽州(古徽州府商人,今安徽黄山等地区)徽商、陕西(秦商、关陕商人)、福建闽商(分闽南商帮和闽东商帮)、江右(江西)赣商、洞庭、(今苏州市西南太湖中洞庭东山和西山)苏商、宁波、龙游(浙江中部)浙商、山东鲁商等。
徽商贾而好儒
徽商与晋商齐名,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无徽不成商叫遍天下。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徽州人都是经商能手,他们善于分析和判断经济形势,在买贱卖贵的不等价交换中牟取厚利,大规模的长途商品贩运是徽商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囤积居奇、特权牟利、牙行制度、高利贷等,也是不少徽商致富的手段。
徽商与其他商帮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儒字。徽州是南宋大儒朱熹的故乡,被誉为儒风独茂,因此徽商大多表现贾而好儒的特点,他们的商业道德观带有浓厚的儒家味。徽商以儒家的诚、信、义的道德说教作为其商业道德的根本,使他们在商界赢得了信誉,促进了商业资本的发展,是他们经商成功的奥秘所在。
广商内涵丰富
道光十年,英国议会对曾在中国作过商业贸易的英国商人进行一次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绝大多数在广州进行贸易的人都一致声称,在广州做生意几乎比世界一切其他地方都更方便,更好做。海外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太阳无时不普照粤人社会。
粤商的辉煌时期,还是在近、现代。在近代,由于外国经济势力的侵入以及中国缓慢地迈开近现代步伐,晋商、徽商等因为固守传统而日渐式微,而粤商却伴随着近代广东商品流通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广东商人发迹于东南亚和香港、潮汕地区。二次大战期间,广东商人虽然曾一度沉寂,但经过战后若干年的苦斗,又终于在上一世纪70年代后崛起于中国南部、香港及东南亚。
点评:近代粤商发扬了古代广东商人的冒险开拓、独立进取的商业精神,而在参与国际商业贸易的过程中,近代潮商又具有了某种开放的心态。在近代广东商人身上,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与近代商业文化的某种有效的结合与融合。而正是这种文化的发展与融合,也许才是粤商继晋商、徽商衰落之后仍能发展,并进一步成长的原因。
福商亦盗亦商
福建商帮的兴起,一开始就与封建政府的官方朝贡贸易和禁海政策针锋相对。他们走私进行商业贸易,不能贸易时就进行抢劫,他们具有海盗和商人的双重性格。
内外勾结的贸易方式是福建海商最常见的经商方式,他们广泛联络沿海居民,建立了许多据点,利用据点收购出海货物,囤积国外走私商品,以利销售,他们不仅在海营商,还有许多也是陆地商,水陆两栖,海上贸易也做,陆地贸易也做。明清福建商人,把国内与国外的贸易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经营,进行多种形式贸易,从而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很有影响的地方商帮。
点评: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福建商帮却在海外南洋、台湾等地开辟出新的商业场地。福建商帮中的许多商人,正是以自由商人的身份,大无畏地开拓海外市场,终于在福建帮这棵枯树上开出了新枝,使福建商帮的商业精神在海外华人和台湾的福建籍人身上得到延续。
陕商行道多多
在明代的商业界里,山西与陕西商人为了对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邻省之好,互相结合,人们通常把他们合称为西商或是山陕商帮。西商在明代前期的势力很大,他们从经营盐业中获得了大量的厚利,可惜利益的原因使他们内部开始分化,陕西盐商与山西盐商分道扬镳,最终陕西盐商到了四川独立发展,在康定一带做“茶马盐”生意,民间称为“蹚古道”,其规模越来越大,这也为陕西商帮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陕西商帮生财的行道较多,在这一点上他们与江西商帮相似。陕西商帮是一个综合性的商帮,他们对财富的追求与一般商帮相同:尽可能追逐厚利,如果不行,就退而求其次。陕西商帮以盐商最为著名,经营布业、茶业和皮货业也是陕西商帮盈利的重要途径。
最初在明清时期“走西口”从事跨区贸易的多数是“弃儒经商”的读书人,他们成为影响明清陕西商帮商业智慧和商业文化的主流群体。“关中多豪杰之士,其起家商贾为权利者,大抵崇孝义,尚节概,有古君子之风”,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在他的著作中如此表扬过秦商。很显然,这些来自体制内或者接近体制的文化人,对于陕西商帮最终形成一定的经济组织,是发挥了主要作用的。从遍布全国的200多处关中或者“山陕会馆”,就可以大致领略他们在历史上达到的高度组织性。
历史上和今天的主流陕西商人,其出身大致接近,其性格也前赴后继。秦人强悍,“尚气概,先勇力”而“忘死轻生”,这是古今一致的对陕西人的评价。
赣商讲究贾德
江西商人绝大多数是因家境所迫而负贩经商的,因此,小本经营,借贷起家成为他们的特点。他们的经商活动一般是以贩卖本地土特产品为起点,而正是江西商人这些独特的背景,使得江右商帮具有资本分散,小商小贾众多的特点。除少数行业如瓷业比较出众外,其他行业与徽商、晋商等商帮相比经营规模就要显得相形见绌,商业资本的积累也极为有限。当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曾经就这样描述江西布商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湖南当老板。另外,江西商人浓厚的传统观念、小农意识也影响到他们的资本投向,只求广度,不求深度。所以,尽管江西商人人数众多,涉及的行业甚广、经营灵活,但往往在竞争中容易丧失市场。
点评:江西商人讲究贾德,注重诚信是江西人质朴、做事认真的性格的一个外在反映,也是江西人头脑中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自然流露。江西商人还善于揣摩消费者心理,迎合不同主顾的要求。总之,以销售尽手中的商品和捕捉商机为原则,这是江西商人发财致富的经验总结。
晋商学而优则贾
十大商帮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历史上,山西商人称为晋帮。晋商是明清时国内最大的商帮,在商界活跃了500多年,足迹不仅遍及国内各地,还出现在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完全可以与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犹太商人相媲美。
晋商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晋唐时期;但真正崛起于明代(1368-1398年),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
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1851-1874)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并形成山西北号(票号)南庄(钱庄)两大晋商劲旅。
晋商规模如此之大,延绵时间如此之长,经商领域如此之广,靠的是什么?晋帮有自己的经商秘诀:一方面以地域和血缘关系为纽带,凝聚本帮商人的向心力;用传统道德规范经商的行为;寻求政治上的靠山,庇护本帮的经商活动。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晋商家族的重要传统之一学而优则贾。据说晋商家族中一二流的读书子弟去经商,三四流的子弟才去参加科举考试,甚至出现过获得功名后不做官而从商的进士。
点评:晋商学而优则贾理念没有多少文字记载,而是深深隐藏在晋商的心中,溶化在他们的血液中。正因为如此,使得晋商的文化程度相对于其他商帮是比较高,他们的经营模式也是最先进的,股份制、资本运作等现代经营方式,已经在他们身上萌芽。我们从晋商的成败,品出了晋商的文化哲理,一个经商世家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这些晋商不仅是商人,也是有学识之人,言传身教,治商有方,并在家族内形成重教之风。
山东商帮全民经商
山东商帮是山东人,自然具有山东人的特点:直朴单纯,豪爽诚实。正因为如此,与别的商帮相比,山东商帮的致富之道显得单纯,直截了当。山东商帮的致富之道,概括起来,就是长途贩卖和坐地经商的商业经营方式,讲求信用的商品道德以及规范的商业行为。同时,山东商帮里面,主要是大官僚、大地主兼大商人,因此大部分是封建性的商人,这也决定了山东商人所走的道路及商业资本的流向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虽然山东商帮的致富之道,相对其他商帮来说实在是没有什么高明的地方,但他们的这些经验和经营方式非常实在,生意做起来踏实。
点评:山东人经商,是好的地区的人要经商,不好的地区的人也要经商。一个省份的人,经商的动机和条件相差甚多,仿佛是中国十大商帮的综合缩影。这在中国是仅见的。
宁波商帮后来居上
宁波商帮是中国商帮中的后起之秀。从它形成之时起,便显露出它的见识不凡和卓尔不群。
宁波商帮,是指宁波府的商人,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乡谊为纽带连接而成的商业集团。是一个盛行于国内和海外的商帮。宁波商人外出经商历史悠久,但大规模经商,并且结成商帮则为时较晚。鸦片战争后,尤其是民国时期,宁波商帮中新一代商业资本家脱颖而出,把商业与金融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宁波商帮以新兴的近代商人群体的姿态跻身于全国著名商帮之列。他们所经营的银楼业、药材业、成衣业、海味业以及保险业,也是名闻遐迩。
点评:宁波商帮形成的时间较晚,但其发展势头却非常之快。他们的活动区域不断拓展,最终形成四出营生,商旅遍于天下的局面。宁波商帮不仅善于开拓活动地域,还善于因时制宜地开拓经营项目。他们的致富之道非常有特点,也非常实用:以传统行业经营安身立命,以支柱行业经营为依托,新兴行业经营为方向,而往往一家经营数业,互为补充,使自己的商业经营在全国商界中居于优势地位。
龙游商帮海纳百川
当徽商、晋商在商场争雄之时,冷不防在浙江中西南部崛起一个颇有影响的龙游商帮。历史上所称的龙游商帮,实际上是衢州府商人集团,其中以龙游县商人人数最多,经商手段最为高明,故冠以龙游商帮。
龙游商帮虽地处偏僻,却有着开放的心态,在观念上也比较新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上,即投资上的敢为天下先精神和海纳百川的肚量。明清时期,许多商人将经营商业所赚得的资金用来购买土地或者经营典当、借贷业,以求有稳定的收入。而龙游商敏锐地意识到,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必须转向手工业生产和工矿产业上。他们果断地投入于纸业、矿业的商品生产,或者直接参与商品生产,使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给当时封建社会注入了带有雇佣关系的新生产关系。龙游商人还不排斥外地商帮对本乡的渗透,并且相处友善,吸收外地商人于己帮,推进了龙游商帮的发展。
点评:龙游商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海纳百川的肚量,是他们良好的经商心态的反映。他们虽然是出自一个偏僻之地,既无官府支持,又无强大的宗族势力作坚强后盾,但他们却能在强手如林的各大商帮中崛起,自立于商帮之林。
洞庭商帮善于审时度势
几乎就在龙游商帮兴起的同时,另一个商帮在中国的洞庭湖上不知不觉地兴起了---洞庭商帮。
当年范彝财色尽得,泛舟五湖,引起多少人的艳羡。他经商成功,一定给太湖、洞庭湖流域的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洞庭商帮是在明万历年间才初步形成。审时度势,把握时机,这是聪明的商人的做法,而洞庭商人就是这样聪明的商帮。洞庭商人没有与徽商、晋商在盐业和典当经营上争夺市场,而是扬长避短,稳中求胜,利用洞庭湖得天独厚的经商条件贩运起米粮和丝绸布匹。他们还不断更新观念,开拓经营新局面,向外部世界发展着。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在作为金融中心的上海,洞庭商人利用自己的钻天之术,开辟了买办业、银行业、钱庄业等金融实体和丝绸、棉纱等实业。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从事着不同于以往的商业活动,由此,洞庭商帮产生了一批民族资本家,走上了由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发展的道路。
点评:洞庭商人十分讲究具体的经营手段,而这些手段看起来则非常符合现代经商的要求。洞庭商人非常注意市场信息,时常预测行情,在经商过程中,洞庭商人会根据市场行情与商品交换的情况变化而变化自己的经营策略,不拘于成见,只要有利就行。洞庭商人还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比如商人资金和民风特点,因地制宜的采取独特的经营方式。
闲谈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富商
闲谈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富商
闲谈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富商
有一句俗语叫做:无官不贪、无商不奸。看来商人天生奸诈,这种认识在被传统农业经济孕育出的中国文化价值观里是根深蒂固的。在理论上,追逐利润和财富最大化就是商人的本能和职业使命,这本应无可厚非,然而现实却比理论更加残酷,“商人”这个名词的起源就是最好的例证:
武王伐纣灭了殷商之后,商朝的遗老遗少丧失了昔日的荣光,被新的统治者规定只能从事被当时人们认为最下贱的商业。因为他们的大都是商朝的遗民,所以被称作商人。
所以也产生了一种说法:商人是有原罪的,因为他们不劳而获、奸诈贪婪、视财如命、为富不仁……好像将语言里一切不堪的词汇用到他们身上都不为过份。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我们就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商业富豪,看看真相是什么。
第一:“商圣”陶朱公,春秋末期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即辅助越王勾践灭吴的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曾经三次经商成巨富,又三散家财,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被称誉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
范蠡居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功,而不恋栈,以其对人性的深刻了解,洞察到勾践不可同富贵,从而挂冠而去,成功的躲避了杀身之避祸。从商以后又“三富三散”并创立了“贵出贱取”的销售理论,足见其高超的政治和商业功力。在陶县一代创业经商并富甲一方后,他又能慷慨散财帮助当地贫民,可见其道德的高尚。他的另一项个人成就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揽西施,游太湖”。作为一介贫民,能够拥有中国美女金字塔尖的四分之一,应该是极其幸运了,据说他还是一位美男子。
中国历史上的“圣人”不多,能够后来人被成为“商圣”,足见其骄人的成就和崇高的威望,在品德和能力上都算实至名归。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神、圣二字兼备恐怕后者无人能出其右了。
第二:“中华儒商之祖”子贡,孔子高徒,政治家,外交家,,也是三千弟子中最富有的人,《史记。货值列传》载其“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曾自费乘高车大马奔走于列国,说齐、存鲁、霸越、亡吴,官至鲁、卫两国之相。儒家学说后来得以发扬光大、流传百世,其功甚伟。相传,孔子病危时,未赶回。子贡觉得对不起老师,别人守墓三年离去,他在墓旁再守三年。
成功的利用其商业财富去支持其政治和教育理想,甚至让很多人仅仅记住了他的儒者身份,子贡也算尊师重教的第一商人了。他本人不仅财富丰厚,而且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又成就了在道德和能力上的另一座高峰。他在儒道和商道上的成就令现在那些附庸风雅,捐一座教学楼就要求冠名的富商们高山仰止,他才是真正的“儒商”。
第三:“商祖”白圭,战国初期人,最早的经商理论大师。在魏惠王属下为大臣,善于修筑堤坝,兴修水利。他亦认为经商要按时机,就像孙子吴起用兵、商鞅行法。李悝曾向他求教过致富秘诀,“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即是他首创的经商名言。《史记》推其为“天下言治生祖”。
他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经济学家,并且能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并作为财政和商务部长为魏国在战国初期的称霸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也为后来各国的变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实践准备。现代人里能够在经商实践和商业理论上双丰收的我还没看到。
第四:吕不韦,战国时期阳翟大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随后因被后人称为最大回报率的投资(结识并资助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奇货可居”的成语由此而来。)而任秦国相国十三年,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并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做出重大贡献。遗憾的是,他还是被秦始皇嬴政(疑似是他的亲生儿子)逼迫饮鸩自尽。他编著的《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的由来。
在股票、期货等投资形式高度发达的今天,投资高手专家多如牛毛,不过又有谁能做到“投资谋国”呢?称吕不韦为史上最牛的投资人应该是名符其实。而且,他的政治成就、治国理念、哲学思想又是岂能是巴菲特、索罗斯之流可以望其项背的?
第五:“富可敌国”沈万三,元末明初江南巨富。财富来源一说为海上贸易所得。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其孙卷入蓝玉之案被充军云南,财产没收。
他可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进出口贸易商,最大最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商。他最大的成就,可能也是至今为止最大的房地产项目-“修建南京城”会使我们现在的诸多开发商们垂涎和汗颜的。不过修建一种城市,多少还有些公益的性质,也算一项贡献。看客们如果去南京旅游,还可以发现当年他留下的遗迹,如果再去周庄,也可以参观一下他的“豪宅”。
第六:伍秉鉴,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贸易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南京条约》规定的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了100万。
他可以说是中国国际贸易第一人,他商号的地位一点不比现在的“通用电气”逊色,如果当时有福布斯富豪榜的化,他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首富。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国难当头时能挺身而出,凭一己之力,共赴国难,也算一位爱国商人。
第七:“红顶商人”胡雪岩,近代“徽商”的杰出代表。因与左宗棠结交,借协办福建船政局、兰州制造局之机,靠包办湘军军需物资业务致巨富,资金最高曾达两千万以上。官至“布政使衔”的从二品官阶,被誉为红顶商人,后受洋商排挤破产。胡庆余堂即为其创办知名企业。
他是当代中国商人的偶像,所谓“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是因为其品格的魅力。后来全力辅助左宗棠收复新疆,也对国家民族有过突出贡献。假设当时中国需要建造航母的话,相信他也会出一份力的。
第八:“钱王”王炽,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一品红顶商人,晚清赫赫有名的巨商之一,创设“同庆丰”,并改组“天顺祥”,富可敌国。英国《泰晤士报》曾对百年来世界最富有的人进行统计,他排在第四位,而且是唯一榜上有名的中国人。
人们只知胡雪岩,却不知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红顶商人。除了商业之外,他在资助中法战争和慈善事业上的贡献更加令人侧目。
第九:“中国商父”盛宣怀:清末官商和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总办全国电报业务,承办汉阳铁厂、江南制造局等实业。他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第一个斟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他热心公益,积极赈灾。
如果说上述的商人都还是土豪的化,盛宣怀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富商了,而且提到影响深远的洋务运动,就避不开此人。本人就读的天津大学(北洋大学)中展示的中国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签署人就是盛宣怀。作为中国现代商父,他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是一座里程碑。
第十:“状元商人”,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创办大生纱厂与垦牧公司致富,兴办教育,鼓吹立宪,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家知道,英国工业革命的领军行业就是纺织。那么张謇的事业就是执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牛耳。而且他兴办教育也算是回馈社会。
如数家珍般的一一列举了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富豪,可以盘点一下,按照以下时间顺序的表格,也许能让我们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值得借鉴。
排名 姓名 称号 官职 行业 成就 贡献
1 范蠡 商圣 谋士 贸易 越国复国、慈善
2 子贡 黎公 鲁卫两国之相 教育
3 白圭 商祖 大臣 商业理论 财政、水利
4 吕不韦 相国 投资 《吕氏春秋》秦国霸业
5 沈万三 贸易,房地产建南京城
6 伍秉鉴 世界首富 国际贸易 偿还外债
7 胡雪岩 红顶商人 二品布政使 制造、军工 收复新疆
8 王炽 钱王 一品 贸易慈善,军费
9 盛宣怀 中国商父 二品侍郎 实业洋务、慈善
10 张謇 状元 商人 状元 纺织教育
官商背景。
这十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官方背景,其中有八位带有官衔,五位本身就是高官。按照大的历史环境,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地位低下的商人如果不去依靠官府的力量则会生存艰难,更无法获得大的成就。所以,商而优则仕的理念深深的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之中。
例外的是,范蠡、盛宣怀、张謇三人与其他人不同,属于先官后商,这是由于他所处的特殊历史背景决定的。春秋、晚清均属于社会大变革下的不稳定时代,商人可以脱离体制而自由发展。在整个历史沿革中,从官职来看,存在一个去官僚化的过程:商人的官职和职权逐渐减弱,直至到了洋务运动,一个国家主导的经济革命,才出现了盛宣怀。
断层。
上述按照时间顺序的名单中独独缺少了中国最强盛的汉唐宋时期。这三个朝代,均是以发达的农业经济为主导的强势政府的统治,商人的生存空间狭小,没有伟大的商人出现也就不奇怪了。因此,没有人可以生活在真空里,商人也一样,需要一定的历史、政治、法律、制度作为环境条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中寻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是需要一定的功力的。
明代以后,特别是洋务运动期间富商辈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也是那一阶段下政府强势推动的洋务运动的直接结果。谁能洞察历史发展的方向,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就能成为那个时代的商业英雄,这也许能给我们现在的企业家们一些启示。
行业。
从表格中的行业这一栏,我们发现商人们的生意大概分为单纯的的“倒爷”和经营制造企业两个阶段。在交通和信息均不发达的农业社会,商人们通过货物贩卖将有限的资源在地理和时间上进行了更加合理的配置,满足了人们不同的物质需求,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商人们又顺应潮流的转向了经营制造企业,这是他们向实体经济华丽转身,也是对那种“不劳而获”论调的一次有力的回击。不应该否认,他们早期经营的企业为中国后来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成就。
商人们在本业之外,有些是思想家、他们为中华文明的思想宝库添砖加瓦;有些是慈善家,投身于社会公益和教育事业;还有一些为国家民族抵御外侮、维护领土完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些都是他们在商业领域之外的突出成就,也是对“为富不仁、视财如命”的论断的否定。
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商人的原罪本就是伪命题,前辈们用事实毋庸置疑的证明了这一点。一个行业本身是中性的,要看其行为的善恶和其成果的好坏,而不是象现在那种仇富的思潮,将将一群人“一棍子打死”。我们有理由称这十位先贤们是伟大的商人
翻翻词典,看看伟大的含义吧:伟大:崇高卓越;巨大魁梧;崇高;雄伟;令人景仰;宏大;不寻常。
送给他们这样一个“伟大”称号,应该是实至名归的。推而广之,这十人所代表的商业行业而是一个伟大的行业。将他们称作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富商,这里的“大”字不应该是一般理解的“强大”而应该是“伟大”。也许我们应该叫他们为:中国历史上的十个伟大富商,才更加确切一些。
[img]古代商人排名
中国古代十大商人
国之翠
2017-11-11
1、富甲陶朱——范蠡〔公元前536~前448年〕

陶朱公就是范蠡,范蠡,字少伯,汉族,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时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後入越,辅助勾践廿余年,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是他提出降吴复国的计策的,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
但当勾践复国之後,他了解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安乐的人,于是他急流勇退,毅然弃官而去,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蘇,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中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
2、儒商鼻祖——端木子贡〔公元前520~前446年〕

端木赐,字子贡,名赐,姓端木。春秋末期卫国人,今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3、智慧商祖——白圭〔公元前463~前385年〕

白圭,名丹,字圭。战国东周洛阳人,有“商祖”之誉。中国古代经商的代表人物。梁(魏)惠王时在魏国做官,後来到齐国、秦国。《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白圭经商速战速决,不误时机。他把经商的理论,概括为四个字:智、勇、仁、强。白圭的这些经商理论,为後世商人效法和借鉴。中国古代商人把他奉为祖师爷,宋景德四年,真宗封其为“商圣”。即“天下言治生者祖”,先秦时商业经营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诸如“人弃我取”、“知进知守”等经商理论至今对现代理财有指导意义。
4、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公元前292~约前235年〕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後任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城西南)人。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前251年,秦昭襄王嬴稷薨,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童万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命食客编著《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吕不韦以“兼儒墨,合名法”为中心思想,系统性的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後为先秦杂家代表人物之一。
5、富可敌国——沈万三〔公元1330~1376年〕

沈万三,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元末明初商人、巨富。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沈万三通过开展海外贸易而积累原始财富,从而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也实为沈万三之功。关于沈万三富豪事,民间甚至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财富多到不可胜数,生财聚财技巧高超。至今,蘇南、浙北、安徽壹带仍广泛流传著关于沈万三的发财、豪奢、田产、经商以及家庭生活诸方面的许多故事、传说。他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贸易商人。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只可惜其孙卷入蓝玉之案又被朱元璋充军云南,财产没收。
6、第一富翁——伍秉鉴〔公元1769年~1843年〕

伍秉鉴〈Howqua,〉又名伍敦元,商名伍浩官,清朝中叶富商。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同年在广州病逝。2007年4月初被亚洲华尔街日报选为“近千年世界最富有五十人”裏六位华人富豪之一。
7、商业巨族——乔致庸〔公元1818~1907年〕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字仲登,号晓池,清代山西祁县人,乔家第三代、第四位当家人,著名晋商。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人称他为“亮财主”。他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是位商场高手。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在他的策划下发展为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络,基本上垄断著包头商业市场,故包头有“先有复字号,後有包头城”之说。光绪十年(1884),他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立了汇通天下的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在他的经营下,乔氏商业遍及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业务繁荣,财多势旺,成为商场巨贾。
8、红顶商人——胡雪岩〔公元1823~1885〕

胡光墉,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一代商圣”,徽州绩溪人,因在杭州经商,寄居杭州,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後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後,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是当时的“中国首富”。
9、一代钱王——王炽〔公元1836~1903〕

王炽,一代钱王,红顶商人。资本主义在西方巳兴起,生活在壹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的他抓住全国商品经济萌动的态势,投巨资于刚兴起的银行票据汇兑行业,以昆明“同庆丰”钱庄为龙头,在当时全国22个行省中的15个行省及香港、越南、马来西亚设立分行……被誉为“执全国商界牛耳”之云南金融业的开山鼻祖。晚清巨商王炽在英国《泰晤士报》评选的19世纪10年代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红顶商人”,晚清名臣李鸿章曾称其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王炽的商德商道,对後人都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10、五金大王——叶澄衷〔公元1840~1899〕

甯波庄市人,是著名的甯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他做生意很有天赋,头脑清醒,乐观时变,为人处事既诚且信,宽厚待人,被称为“首善之人”。在叶澄衷传奇性的创业历程中,诚信宽厚的性格帮助他在穷途时得到难得的机缘,有人资助他在虹口的美租界百老汇路口开设了上海滩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自开业的五金店——顺记洋杂货店。并据此发展出覆盖五金、机械、钢铁直至军需器械和军服的庞大生意,开设了38个分支机构,赢得了“五金大王”的美称。并继投资金融业,在上海、杭州、镇海、芜湖、湖州等地开设票号、钱庄,鼎盛时竟达108家。在甯波商帮中,一直流传著这样一句话:“做人当如叶澄衷”。
曾凡忠的个人简介
曾凡忠,男,瑶族,湖南永州江永县人,1972年生,中国十大儒商、首届中国创新杰出人物金像奖、中国杰出创业企业家、中国当代百名知识型青年企业家、中国民营企业家社会贡献奖、2006年度中国爱心人物暨中国卓越贡献人物、MBA,青年作家、诗人、报纸收藏家、慈善家、国际儒商学会会员暨东莞分会理事、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理事、企业文化传播与研究实战派专家,人生激励与潜能开发训练师,2007东莞城市精神百杰提名奖、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会员、东莞市音乐家协会会员。现任广东东莞市嘉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维美广告设计印刷公司总经理、嘉美艺术团团长、曾凡忠教育发展基金会创办人。先后从事教师、秘书、编辑、企业报主编、广告策划设计等工作。2000年初南下东莞,次年创业,荣获2003--2008年全国优秀报刊设计一等奖,服务客户有世界百强、跨国公司、港台日韩美等企业上百家,公司先后成为中国第三届国际汽车博览会参加单位、中国第十届广告艺术节特邀单位、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贡献奖、中国最具人气企业等。
曾凡忠,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创办了个人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山区教育事业,先后为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宁夏等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含募捐)百余万元,资助数十名失学儿童上学。1999年10月,花费千元举办首届(永州)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大型个人集报义展,1999年12月花费数千元举办迎澳门回归剪报巡回义展,2005年11月举办东莞市首届千份珍稀报纸展,先后十余万人观展、留言。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有“曾凡忠全国巡回励志演讲报告会”、“曾凡忠著书义卖助学”、“中国心·奥运情300米全国巡回义展暨十万人签名迎奥运”、“2008东莞市首届新莞人联欢晚会”等活动。先后在暨南大学、广东医学院、阿里巴巴网等举办各类励志演讲培训课程上千场,听众受益者达上百万人。 曾凡忠,广结良朋,兴趣广泛,喜爱文学、收藏、音乐、书画等,先后在中央省市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500余篇,获全国十佳诗歌新人、1992现代主义诗歌群体大展一等奖等全国性奖励二十余次、著有《大脚走天下》、《儒商是怎样炼成的》、《跑步人生》等多部。收集有各类报纸100000多份,10000多种,集报成果载入“中国之最”,系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会员、乡土诗人协会、当代校园诗人协会、收藏家协会会员,全国第二届“名星杯”诗书画影评委会委员、郑州青年音乐家协会会员等。
曾凡忠的事迹先后被世界优秀人才国际交流网、美国《侨报》、《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北京电视台、湖南卫视、东莞电视台及新浪网、网易等国内外500余家报刊媒体网站报道。 1999年10月,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曾凡忠自费举办湖南省永州市首届大型个人集报展。同年12月,澳门回归前夕,他向全国各地报友发出征集信数百封,收集反映澳门回归内容的有关报纸资料,自费义务举办了迎澳门回归剪报展,同时还自费到乡镇进行了巡回义展,共有三万多人参观了展览,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目前,他先后在湖南、东莞等地举办过自己的藏报展。“集报已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报中自有黄金屋。”他如是说。他还表示,将于最近筹建一个报纸展览馆,免费向社会各界人士开放。
现在,曾凡忠成了闻名莞邑的报纸收藏家,他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内外数十家报刊电视台采访报道,并被冠以东莞“集报大王”的美誉。
苦涩的童年
曾凡忠是从湘南一个偏僻的瑶山里走出来的苦孩子。七岁时,他的父亲便抛下他们母子六人离开了人世。小学五年级刚读完他便不得不辍学了,每天帮家里干农活,上山砍柴、采茶叶、摘杨梅,然后用小扁担挑到十多里外的小镇上去卖。好不容易积累了一点资金得以复学后,三年苦读,他终于考取了中专,跳出了小山村。毕业后他幸运地得以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
通过自学考试,几年时间下来,曾凡忠顺利地通过了新闻学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全部课程。后来调到了县机关单位。对于一个从穷乡僻壤走出来的苦孩子,能够抱上“铁饭碗”,也许本该满足了。然而,2000年初,他却毅然放弃了家乡那份稳定舒适的机关工作,踏上了东莞这片热土……
凭着发表的数百篇文学作品和一大堆获奖荣誉证书,曾凡忠轻而易举地谋到一家电脑设备公司企业报主编的职位。说是主编,其实除了办好报纸,还负责很多工作。每个月报纸定期出版是雷打不动的,还有企业培训和企业文化的全面推行都由他负责,甚至连宣传标语的剪刻张贴等事无巨细都由他来亲自操作。短短几个月过去,公司企业文化面貌一新、红红火火。而此时,眼看着公司企业文化步入正轨,曾凡忠偏又选择了离开。先后到深圳、广州等地做策划和广告设计。几经辗转,最后还是舍不得东莞,回到常平一家毛织厂做起了厂报主编。这家工厂环境舒适,公司领导对他也非常赏识,可他按捺不住心中的创业激情,几个月后又递上了辞职报告,开始着手创办他自己的广告设计公司。
艰难的创业
万事开头难。对于曾凡忠这样一个初来东莞不到一年的外乡人,要创办自己的公司,谈何容易?
为了买到经济实用的电脑设备,他几乎跑遍了莞城的大大小小的电脑市场,坐公共汽车不方便还要花钱,于是他就步行,在大街小巷穿梭,脚上磨出了好几个水泡。筹资、租房、买设备、办执照……像春燕衔泥筑巢般,他的公司终于有了眉目。而这时年关已至,企业都放假了,员工们纷纷返乡过年,为了节省开支,曾凡忠一个人在东莞简简单单地过了一个孤独的年,每天独对电脑,抱着设计图书学习。大年初六,企业开工了,他当即抱着一大叠自己的广告文案和设计作品出门去寻找客户。
一家、两家、三家……七天内他一共找了二十多家企业,可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把业务交给他做。他们嫌曾凡忠的公司太小、没规模,怕他做的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正当他感到泄气的时候,到了第八天,大朗镇一家公司负责人看了他设计的报刊后,决定让曾凡忠给他们公司内刊设计一期试试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曾凡忠又顺利地接到了几个单,他的公司终于迎来了第一批业务,得以顺利运转了。
没有钱请帮手,曾凡中就自己跑业务,打字、设计、校稿、印刷、送货……有时客户要货急,他不得不通宵达旦地干,困了,用凉水冲冲头,清醒一下,再接着干。记得有一次去广州联系业务,办完事转回到广州火车站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舍不得花钱“打的”的曾凡忠只好坐在火车站门口的空地上,拿出包里的书阅读来打发时光,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凌晨3点多钟被巡查的治安员叫醒,差点把他作为盲流人员收容。
还有一次有一份印刷品要从广州火车站运到对面的汽车站,有一里多的路程,为了节省费用,他就这么扛着一百多斤的物品上天桥、下天桥,到上公共汽车时,衣服已被汗水全部浸湿透了。还有一次外出,临近中午,摸摸口袋里只剩下一枚一元的硬币了,盯着饮食店里的价格表,只有喝一碗白粥的份了。喝着照得见人影的白粥,又想起了在公司打工的日子,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寒酸过,眼泪不由地“吧嗒吧嗒”落了下来……
付出总会有回报。第一个月接的几单业务圆满完成了,曾凡忠设计出来的内刊、商标、画册、海报等独特新颖、美观大方,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第一个月除去开支,他净赚1200多元。虽然这笔钱不多,还不及他在公司做主编时月薪的一半,但这是他创业以来的第一笔收入,曾凡忠把它看作是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曾凡忠经营的公司有了很大发展,人员和设备增加了,业务量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成为了东莞地区设计印刷企业报刊较大的专业化公司,设计的报纸获得过全国优秀报刊设计一等奖。承接了CELESTICA(世界百强)、德永佳制衣(全球最大的印染企业之一)等数十家企业的海报、宣传单、内刊等业务,公司业务范围扩展到了广州、深圳、惠州等地,并已在广州开设了分公司,还被邀请参加了第三届中国国际(东莞)汽车博览会、中国第十届广告艺术节活动。
丰厚的回馈
作为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穷孩子,曾凡忠时常会想起还有很多和他一样,因为家庭贫困上不起学而一辈子呆在大山里面的孩子们。2003年底,曾凡忠创办了个人发展教育基金会,把公司赚到的钱拿出一部分来,资助贵州遵义、广西百色、湖南永州等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支持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名失学儿童在他的帮助下重返校园。
从教书育人到捐资助学,曾凡忠在经商过程中,实现了财富的积累,战胜了贫困,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也实现了一位儒商支持乡村教育事业的梦想。他说,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文化教育事业无法更好地发展,我们的孩子无法得到应有的教育。
今天的曾凡忠已不再是普通的打工者,而是一名成功的小企业家。他的事迹先后被世界优秀人才国际交流网、《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南卫视、东莞电视台等四十多家报刊媒体报道,并被收入《世界优秀人才大典》、《中国跨世纪优秀人才智慧宝库》、《中国当代创业英才》等十余部辞典。
回首自己创业之初的情形,曾凡忠感慨良多。他说:我赚的第一桶金永久地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第一桶金让我坚定了走创业之路的信心。我知道现在我的公司还有待发展,等公司有相当规模时,我决定每年拿一部分钱来资助失学儿童,让他们重返校园。另外还想援建希望小学,让更多贫困山区的孩子入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还需努力,我要沿着自己认定的创业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中国十大人物生平记载?
1、韬略鼻祖、兵家之宗——吕尚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
2、春秋第一霸的主谋者——管仲
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年),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誉,对内政外交政策进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针策略,被齐恒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
执政四十年,因势制宜,分设各级官吏,选拔士子,赏勤罚惰,征赋税,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他秉政三年,齐国大治,成为“五霸之首”。
3、奇谋成霸业、经商成巨富——范蠡
范蠡(lǐ),字少伯,汉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邑(今河南淅川县)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
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后至齐,父子戮力耕作,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使为相。范蠡辞而不受,后迁往陶地(今山东肥城湖屯镇陶山,幽栖寺本名“陶公幽栖寺”,俗称西幽寺,始建于宋代,紧邻范蠡墓。)经商积资巨万,世称“陶朱公”。
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乃中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