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十大节日(中国十大节日庆典)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有哪十个传统节日?
  • 2、10个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 3、中国十大传统节日是什么?
  • 4、中国重大的十大传统节日的习俗?
  • 5、十个传统节日,有哪些?
  • 6、中国排名前十的传统节日

中国有哪十个传统节日?

其实超过十大节日,那就举出十大比较重大的节日吧!

1)春节

2)元宵节

3)寒食节

4)冬至

5)清明节

6)端午节

7)七夕节

8)中元节

9)中秋节

10)重阳节

截图是中国传统节日,供参考:

10个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著名的传统节日,在这些节日中有哪些习俗

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地大物博,长期的文化积累让中国有了很多节日。像春节,中秋节,元宵节,冬至,清明节都是非常著名的节日。从古至今,每个节日都有非常好的寓意,也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值得我们传颂。中国有56个民族,而且每个民族的文化跟风俗习惯也不一样,这也体现了中国的多元化。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几个著名的传统节日,还有节日的相关习俗。

春节

春节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时间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自古以来春节就有一个非常好的寓意,我们把春节寓意为新的开始,新的一年,所以是正月初一的这个时候。古时候,新年并不是正月初一,反而是四节气中的立春。

春节有一个传说,有一个怪兽叫年,他头上长着犄角,相貌非常丑陋,会给人造成非常大的伤害,所以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人就会收拾行囊,赶着家里的畜生,往山里躲。这一天村里来了一个老头,这个老头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乞丐,但气质不凡,可大家都收拾行李赶着逃命,没有人过问这个老头,只有好心人的老奶奶给了乞丐一碗饭,老奶奶告诫他赶紧往山上逃,晚上会有年出没。老头儿哈哈大笑,我有办法将它赶走,老奶奶不相信,还是撇下了他,独自上山了。这个老人在老奶奶家里贴上红色的纸,而且整晚都点着灯。当年敲门的时候又噼里啪啦放了一盘炮,把年吓跑了。等年走后,村子里的人下山了,老奶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村里的人,第二年村里的人就效仿老人的做法。在自己家的门上贴红色的纸,点着灯,放着炮。原来年怕这三样东西,后来他们为了庆祝这一天,把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分享,走街串巷,拜访亲朋好友。随着时间的发展,年味儿越来越浓,人们也称它为新年。汉族人把春节看得尤为重要,我们在过年的时候会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看灯花,发红包,拜访亲戚等等,也有很多少数民族,他们也会过春节,但只是形式不一样。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是一个有寓意的传统节日,以龙命名,寓意着希望来年能够风调雨顺,庄稼能够长得非常好,又称青龙节。主要的目的就是他们希望神龙能够在天上保佑他们,所以二月二他们会把碾子立起来,认为碾子是龙的化身,是对龙的一种尊重。还有一个习俗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那就是“正月不能剃头,剃头会死舅。”因此很多人会选择在二月二日剃头,意思就是剃了龙头,图个吉利。其实正月里剃头死舅是以讹传讹的一个说法。清朝人为了纪念明人,他们不愿意剃头,是一种思旧的表现,后来思旧被后人理解为死舅!还有个传闻,说在二月二日也不能开大车,怕砸了龙腰。

冬至

古代大部分人都认为冬至是冬季的开始,特别是唐朝的时候,很多人喜欢过冬至。冬至是一个节气,有很多南方人会在这一天吃热腾腾的饺子。

元宵节

中国的十大节日(中国十大节日庆典)

正月十五日就是元宵节,古代的人们特别喜欢月亮,而元宵节又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代表着吉祥,人们定会在这一天庆祝!他们会去看灯会,也会吃元宵,自家人和和睦睦,预示来年团团圆圆!

清明节

也叫踏青节,是过了冬至后的第108天,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在这一天都会去扫墓或者祭祖。从周朝开始就有清明节,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中国不只是汉族人过清明节,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也都会过清明节。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比较古老的节日之一,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端午的原名是端五,古人认为五月不吉祥,而初五又是五日,所以为了避讳“五”,因此改名为“午”。有传闻说端午节是屈原设立的,但是根据历史记载在西周初期就有端午节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各地过端午节的方式也不太相同。唯一相同之处就是在这一天都会吃粽子,不同之处就多了,有些地方的习俗是这一天女儿回娘家、插艾草、比武、吃打糕等,还有些地方在这一天要赛龙舟、荡秋天、饮用雄黄酒、吃新鲜水果等等。比如像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区的朝鲜族人们,在这一天会把艾蒿和糯米放入到一个木槽内,然后用木质大锤拍打制成打糕,很有民族特色。

重阳节

每年的九月九日即为重阳节,也叫老人节,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这个节日,后来在唐朝被正式定义成民间节日,在古代很多诗人在这一天会作诗吟曲,表达异客思亲的感受。在1989年的时候,中国把这一天也定为老人节,就是要孝敬老人、爱护老人、救助老人的意思。

除夕

农历最后一天就是除夕,除夕也叫“除终”,百姓通常叫“大年三十”。除的本义是去,夕的本义为日暮,寓意去除旧年迎接新年,所以就有了除夕之夜一说。在中国这一天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这一个晚上都是以吃喝玩乐为主。再一个就是发压岁钱,压岁也叫“守岁”,发完压岁钱之后就开始贴门神,然后把大门关上,全家人开始通宵守岁,然后在第二天一大早就要开大门迎财神。所以在这一天很多家庭都是彻夜不眠,过了凌晨12点之后就代表了初一的到来,于是开始放鞭炮庆祝迎新年财运。

中秋节

农历的八月十五就是中秋节,从唐朝开始就有中秋节,到了宋朝之后开始被民间重视,后来成为中国特别重要的节日之一。不只是在中国过中秋,在东南亚一带也有过中秋节的习俗,特别是东亚及东南亚的华侨,过中秋节极为隆重。从古至今就有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寓意以圆代表团圆,寄托着对故乡的思念,亲人之间的渴望团聚,同时也期盼家人幸福美满。

以上就是,在中国历史比较悠久的传统节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节日,也是有一定的历史,例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等。

[img]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是什么?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等。

1、除夕(腊月最后一天)

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2、春节(正月初一)

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

3、元宵节(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5、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

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经历史的发展演变,清明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6、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五月是仲夏,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还称“正阳节、五月节、龙舟节等。端午习俗有食粽子与赛龙舟。食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赛龙舟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

7、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又名七巧节、双七、星期、女儿节等。“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七夕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七夕节的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与女红(gōng)等诸多习俗。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

8、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又称秋节、八月节、团圆节,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9、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

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是中国传统节日,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的习俗,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登高、晒秋、赏菊等活动。

10、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俗称“腊八” 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扩展资料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基本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祭祀、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

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等。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人类社会”逐渐形成,逐渐完善的文化过程“,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得产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重大的十大传统节日的习俗?

1、除夕,一年农历的最后一天,也就是俗称的过年了,这是中华民族全世界所有华人都会过的一个节日。风俗是家家户户给压岁钱,在农村会祭祀,贴春联,放鞭炮,辞旧迎新,大人小孩老人会换上新衣服。

2、元宵节,过完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过完年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之始,因此古人对此加以庆祝,风俗一般是吃元宵、猜灯谜等。

3、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风俗是吃月饼、赏月,重阳节大约在战国时期形成,风俗是登高、插茱萸。

4、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相传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别称:端阳节、龙舟节、正阳节。习俗:悬钟馗像、挂艾叶、挂菖蒲、 斗百草、驱除五毒、赛龙舟、吃粽子、 饮雄黄酒、佩香囊。

5、重阳节,时间:农历九月九日。别称:老人节。习俗: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 吃重阳糕、观赏菊花等。

十个传统节日,有哪些?

除夕(腊月最后一天)

春节(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

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

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等

中国排名前十的传统节日

全部以农历(阴历)计算。

春节,过新年,除夕和初一。(国定假日)

元宵节,正月十五,有的地方叫过大年。

龙抬头,二月初二,剪头发。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祭奠先人。(国定假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国定假日)

七夕节,七月初七。牛郎与织女相会。

中元节,鬼节。七月十五,主要祭奠先辈和孤魂野鬼。

中秋节,八月十五,家家团圆。(国定假日)

重阳节,九月初九。

腊八节,腊月初八。

编辑于 2017-08-14

查看全部2个回答

评论

评论此刻,你最独特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是什么?

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enghao.net/zgsd/54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