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古代十大富翁有哪些?
- 2、中国古代十大富豪是?
- 3、在中国历史上,古代有名的十大富豪都有谁?
- 4、中国历史富豪
- 5、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富豪 中国古代谁最有钱
中国古代十大富翁有哪些?
1、刘瑾:明代正德朝大宦官,《亚洲华尔街日报》列为世界级富翁。其收受贿赂所得据说合为33万公斤黄金、805万公斤白银,而李自成打进北京时收缴崇祯一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仅为白银20万公斤,此人不选,是无天理。
2、和珅:清代乾隆时大贪官,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其事迹不再赘述,仅提一句,嘉庆抄家时所获财产相当于乾隆盛世18年的全国赋税收入,难怪时谚要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了。此人不选,此评当废!
3、 宋子文:《亚洲华尔街日报》列为世界级富翁。出身、事迹不再赘述,据说在任民国财政部长期间,靠垄断美国对华军援物资业务,其财富在当时早已首屈一指。“十大”应占一席。
4、伍秉鉴:商名伍浩官。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同年在广州病逝。
5、邓通:西汉文帝宠臣,凭借与汉文帝的特殊关系,垄断当时铸钱业,广开铜矿,富甲天下。景帝即位,旋失宠,被收。限于名气之大,想不入选都难。
6、梁冀:东汉外戚,两个妹妹皆为皇后,广敛财富,鸩杀皇帝,时称“跋扈将军”。汉桓帝时被收,缴得家财30亿多。曾挤身于《亚洲华尔街日报》评选的中国巨富行列,合当入选。
7、 吕不韦:战国时期阳翟大商人,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据说连秦始皇都是其“掉包”的私生子,应该说,凭此传奇业绩挤身“十大“次席当之无愧!
8、 石崇:西晋著名富翁,其财富来源系任荆州刺史时拦劫沿途客商而得。最经典的故事是与晋武帝的舅舅王恺斗富大获全胜,可谓“富可敌国”也毫不夸张。盖因不懂“外不露富”的古训,终为一才妓绿珠破财,最后连命也搭上。限于名气之大,当然获选。
9、沈万三:名富,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其孙卷入蓝玉之案被充军云南,财产没收。其财富来源一说为海上贸易所得,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得国际贸易商人。建议入选。
10、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当然入选,推荐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
[img]中国古代十大富豪是?
沈万三、和珅、胡雪岩、乔致庸(山西乔家大院)、康应魁(河南康百万)、范蠡、牟墨林(山东牟氏庄园)、严嵩、魏忠贤、刘瑾
在中国历史上,古代有名的十大富豪都有谁?
1.叶澄衷
他是历史上有名的五金大王,他生于宁波,从刚开始做生意时,就展现了自己的天赋,不仅诚实守信,并且懂得变通,在穷途末路的时候仍能抓住机会,成为了一代富豪。
2.王炽
他主要做钱庄生意,也就是现在的银行业,做到最红火时,在全国22个省中15个省拥有支行,生意虽然做得大但极有商德,被许多后人景仰。
3.胡雪岩
他所经营的行业比较广泛,曾经贩卖过军火军械,后又经营中药,茶叶等,在江浙地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位于十大富豪之列,他当之无愧。
4.乔致庸
乔致庸是乔氏家族的第3代,乔氏家族从第1代开始发家,到第三代便拥有殷实家底,被人们称为商场能手。
5.伍秉鉴
这个人虽然极为有钱,但从当今的视角来看,他的德行远配不上他的财产。在清朝时,伍秉鉴靠走私鸦片发家,当时虽被西方称为第一富豪,但做的生意却无法得到后世的认可。
6.沈万三
他是元末人,当时的财产富可敌国,不过他的下场并不是很好,虽然斥巨资帮助朱元璋修建城池,但最终却被没收所有家产。
7.吕不韦
他不仅是有名的商人,更是战国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从经商转为政坛的人,他的名气和德行,直到现在还为人惊叹。
8.和坤
靠贪污国家财产名列十大富豪,他的很多行为令后世所不齿,只知当时流传一句话,和坤倒下了,便可以养活一个城池的人。
9.端木子贡
他的财富全靠自己的努力积累而来,拥有多年经商经验,他的才华不仅展现在经商上,更展现在政治素养上,更是孔子弟子中最富的人。
10.范蠡
春秋时期生人,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有名的商人,但他的品行和另9位有很大的差别,他钱虽多,但乐衷于公益事业,救济了很多穷人。可以称得上是十大富豪之首,集财富与道德于一身。
中国历史富豪
中国历史上的富豪有哪些
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
《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当然入选,推荐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 子贡:孔子高徒,经商致富的能人。
《史记。货值列传》有传。
曾自费乘高车大马奔走于列国,说齐、存鲁、霸越、亡吴。儒家学说后来得以发扬光大、流传百世,其功甚伟。
如颜回、原宪辈连自己都养不活,徒有满腹经纶又有何用? 白圭:春秋末期人,最早的经商理论大师。范蠡曾向他求教过致富秘诀。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即是他首创的经商名言。 曾有经商哲学理论著作问世,可惜失传。
卓氏:战国时期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钢铁大王”。为寻优矿,夫妻迁居四川巩徕,凭炼铁业累致巨富,西汉时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岳父卓王孙即其后人。
吕不韦:战国时期大商人,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生意就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据说连秦始皇都是其“掉包”的私生子 寡妇清:秦朝初期人,其祖辈凭开“丹穴”致巨富,守成有术,曾受到过秦始皇的嘉奖接见。 邓通:西汉文帝宠臣,凭借与汉文帝的特殊关系,垄断当时铸钱业,广开铜矿,富甲天下。
景帝即位,旋失宠,被收。 董贤:西汉哀帝宠臣,成帝时即为太子舍人,真正的靠“陪太子读书”一举挤进“富人圈”的典范,贵至“与帝同车”、权倾天下,后遭王莽诛杀。
梁冀:东汉外戚,两个妹妹皆为皇后,广敛财富,鸩杀皇帝,时称“跋扈将军”。汉桓帝时被收,缴得家财30亿多 石崇:西晋著名富翁,其财富来源系任荆州刺史时拦劫沿途客商而得。
最经典的故事是与晋武帝的舅舅王恺斗富大获全胜,可谓“富可敌国”毫不夸张。 盖因不懂“外不露富”的古训,终为一才妓绿珠破财,最后连命也搭上。
武三思:唐武则天时宠臣,靠卖官鬻狱广敛钱财 蔡京:北宋末大奸相,利用职权,搜刮天下,时称“六贼之首”。 贾似道:南宋理宗时宠臣,其姊为理宗妃。
贪赃受贿,家财巨万。 成吉思汗:列为世界级的“强盗”大富翁,从亚洲抢劫到欧洲,横行1300万平方公里,其家族累为世界巨富 沈万三:名富,元末明初江南巨富。
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其财富来源一说为海上贸易所得,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得国际贸易商人。
严嵩:明代万历朝大奸相,利用职权,卖官鬻爵,侵吞军饷。有明一代贿赂公行、吏治大坏,最终招致亡国,其罪实难辞焉。
刘瑾:明代天启朝大宦官,列为世界级富翁。其收受贿赂所得据说合为33万公斤黄金、805万公斤白银,而李自成打进北京时收缴崇祯一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仅为20万公斤 和绅:清代乾隆时大贪官,入选世界级富翁行列。
其事迹不再赘述,仅提一句,嘉庆抄家时所获财产相当于乾隆盛世18年的全国赋税收入,难怪时谚要说“和绅跌倒,嘉庆吃饱”了。 胡雪岩:清末红顶商人,因与左宗棠私交,包办军需物资业务致巨富。
小德张:中国最后一个宦官,凭其服务宫中搜刮之钱财,晚年曾在天津广置田产、开办当铺,小有名气。
中国历史上最有钱的人是谁
中国历史十大富豪排行榜 既然天涯煮酒的朋友喜欢我这“十大”题目,我就应邀再炮制一篇了。
开篇之前,我先声明两条框框:一、历代帝王不选。盖因中国古代是“家天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帝王的个人财产等同于国家公产,故无法界定。
二、截止年限到民国。诸如当代荣登“福布斯”世界富翁榜的大富豪们一律不作提名。
好,闲言到此,我们开评: 1、 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当然入选,推荐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
2、 子贡:孔子高徒,经商致富的能人。《史记。
货值列传》有传。曾自费乘高车大马奔走于列国,说齐、存鲁、霸越、亡吴。
儒家学说后来得以发扬光大、流传百世,其功甚伟。如颜回、原宪辈连自己都养不活,徒有满腹经纶又有何用?限于名额,暂不入选。
3、 白圭:春秋末期人,最早的经商理论大师。 范蠡曾向他求教过致富秘诀。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即是他首创的经商名言。曾有经商哲学理论著作问世,可惜失传。
暂不选。 4、 卓氏:战国时期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钢铁大王”。
为寻优矿,夫妻迁居四川巩徕,凭炼铁业累致巨富,西汉时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岳父卓王孙即其后人。 作一提名。
5、 吕不韦:战国时期大商人,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生意就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据说连秦始皇都是其“掉包”的私生子,应该说,凭此传奇业绩挤身“十大“次席当之无愧! 6、 寡妇清:秦朝初期人,其祖辈凭开“丹穴”致巨富,守成有术,曾受到过秦始皇的嘉奖接见。 作为难得的女富豪代表,提上一笔。
7、 邓通:西汉文帝宠臣,凭借与汉文帝的特殊关系,垄断当时铸钱业,广开铜矿,富甲天下。景帝即位,旋失宠,被收。
限于名气之大,想不入选都难。 8、 董贤:西汉哀帝宠臣,成帝时即为太子舍人,真正的靠“陪太子读书”一举挤进“富人圈”的典范,贵至“与帝同车”、权倾天下,后遭王莽诛杀。
只作提名。 9、 梁冀:东汉外戚,两个妹妹皆为皇后,广敛财富,鸩杀皇帝,时称“跋扈将军”。
汉桓帝时被收,缴得家财30亿多。曾挤身于《亚洲华尔街日报》评选的中国巨富行列,合当入选。
10、 石崇:西晋著名富翁,其财富来源系任荆州刺史时拦劫沿途客商而得。 最经典的故事是与晋武帝的舅舅王恺斗富大获全胜,可谓“富可敌国”毫不夸张。
盖因不懂“外不露富”的古训,终为一才妓绿珠破财,最后连命也搭上。限于名气之大,当然获选。
11、 孔灵符:南朝官吏,利用职务之便广敛民财,据说私建一别墅方圆三百余里。 提名。
12、 武三思:唐武则天时宠臣,靠卖官鬻狱广敛钱财,作为唐朝代表性贪官,作一提名。 13、 田令孜:晚唐僖宗时宦官,凭控制盐业敛财,干涉朝政,但相比后代宦官富豪则类“小巫”,故不选。
14、 蔡京:北宋末大奸相,利用职权,搜刮天下,时称“六贼之首”。 当然提名。
15、 贾思道:南宋理宗时宠臣,其姊为理宗妃。贪赃受贿,家财巨万。
不能不提名。 16、 成吉思汗:《亚洲华尔街日报》列为世界级的强盗大富翁,从亚洲抢劫到欧洲,横行1300万平方公里,其家族累为世界巨富。
个人感觉有悖“历代帝王不选”原则,故暂不选。 17、 阿合马:元代忽必烈时宠臣,曾任诸路转运使,利用管理全国财赋之便,搜刮经商,广占民田。
后被 *** 人矫诏以铜锤击毙。限于名额,不选。
18、 沈万三:名富,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
其财富来源一说为海上贸易所得,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得国际贸易商人。 入选。
19、 严嵩:明代万历朝大奸相,利用职权,卖官鬻爵,侵吞军饷。有明一代贿赂公行、吏治大坏,最终招致亡国,其罪实难辞焉。
限于名额,不选。 20、 刘瑾:明代天启朝大宦官,《亚洲华尔街日报》列为世界级富翁。
其收受贿赂所得据说合为33万公斤黄金、805万公斤白银,而李自成打进北京时收缴崇祯一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仅为20万公斤,此人不选,是无天理。 21、 和绅:清代乾隆时大贪官,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
其事迹不再赘述,仅提一句,嘉庆抄家时所获财产相当于乾隆盛世18年的全国赋税收入,难怪时谚要说“和绅跌倒,嘉庆吃饱”了。此人不选,此评当废! 22、 胡雪岩:清末红顶商人,因与左宗棠私交,包办军需物资业务致巨富。
作一提名。 23、 盛宣怀:清末官商代表人物,总办全国电报业务,承办汉阳铁厂、江南制造局等实业,个中中饱私囊,累为巨富。
建议入选。 24、 小德张:中国最后一个宦官,凭其服务宫中搜刮之钱财,晚年曾在天津广置田产、开办当铺,小有名。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富商
春秋战国:1 陶朱公范蠡虽是越王的谋臣,但他不搞战国策士纵横捭阖的那一套,《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所记他向越王进谏和对答中,讲的都是阴阳盈输天人顺逆的道理,十分形而上,俨然是个哲学家。
他经商也如从政一样,胸有成算,看得准,拿得稳,而且提得起,放得下,绝不像守财奴那样为金钱所困扰。这是因为他文化底气厚,以谋略家的态度对待金钱和利得,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活得十分潇洒,干得十分漂亮,看上去舒服。
经商当然是为了赚钱,但高明的大商业家就得有气派,并不是整个脑袋都钻在钱眼里。那些专打小算盘,一点小钱都斤斤计较的吝啬鬼,肯定委顿颟顸,做生意也赚不了大钱,成不了气候。
如《儒林外史》里的人物严监生那样,连点两根灯草也怕费油,不挑掉一根就死不瞑目的角色,便只能当当土老肥,不是经商兴业的料。《史记》叙范蠡辞掉齐国的相位后,也像告辞越国一样,立即开路,把在齐国积储的数十万资产统统施舍掉,"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
他主观上也许并不企望别人报答,但实际效应是结了人缘,肯定会在以后的事业中获得方便,所以没多久,范蠡在经商中致资累巨万(《史记集解》引徐广:巨万即万万),成了亿万富翁。范蠡的一生,先是以一介书生成为越王句践的谋士,尽智竭力为越王报仇灭了吴国;此后功成身退,在齐国变名致富,佩齐国相印;又立即弃相迁陶,成了亿万富豪陶朱公。
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他的定评:"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这样的曲折就够不平凡了,而他晚年的一件事就更令人动容,更富戏剧性,更令人击节称叹。
此事亦载于《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我常常感到奇怪和憾惜:为什么历来的作家、戏剧家,都一古脑儿逮住范蠡和西施虚无飘渺的爱情故事做文章,而这样的动人故事却轻轻放过!事情发生在范蠡晚年,他的第二个儿子在楚国杀了人,投入了大牢。他派刚刚成年的小儿子带了黄金千镒,到楚国去打点。
大儿子有意见了,这分明是看准他没有出息,便大闹情绪,要求派他去。范蠡不依,长子愤而要自杀。
范蠡夫人劝道:"小的去未必一定能救活老二,先就让老大闹得要死要活,倘若真有不测,岂不又添上一口?"范蠡不得已,只好勉强同意。他交给儿子一封致老友庄生的信,严肃地叮咛道:"到楚国后就把黄金千镒送给庄生,一切都请他去干,千万不要过问!"大少爷到了楚国,在城郊一个蓬门小户找到庄生,遵照父命将信件和黄金送上。
庄生吩咐道:"你立刻回去,千万不能在此停留。即便你兄弟被释,也不要问所以然。
"可是这位大少爷不听告诫,自作聪明地另走门路,拿钱去贿赂了一个楚国有权势的贵人,自己留下来听消息。这位庄生虽然穷居陋巷,但以学问道德闻名,楚国上下都很尊信他。
他并不贪图范蠡的赠金,准备事成后归还。这些情况这位范大少爷哪知道!庄生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进见楚王,诡称天上有星宿出现,将不利于楚国。
楚王素来信仰庄生,问其解禳之法。庄生说惟德政可以除之。
楚王于是决定大赦囚犯。赦令未颁,收受范大少爷贿赂的那位贵人先已得讯,便告诉大少爷,说令兄得救了,国王马上要下赦令。
大少爷大喜,以为楚王一发赦令,老二就会被释,何必白白地将千金送给庄生呢?于是,大少爷又去见庄生,说:"听人说楚王将发大赦令,那么我兄弟可以被释放了,故而特来告辞。"庄生情知他的用意是想要回黄金,便将黄金原封不动地让大少爷拿走。
大少爷十分得意,以为救了兄弟,又没花掉金子,高高兴兴地携金而出。庄生痛恨自己为小儿所玩弄,进见楚王道:"日前大王因星变将行赦令,但我听国人传言,说行赦令是为了天下巨富陶朱公的儿子杀人被囚,陶家向大王左右行贿之故。
"楚王大怒,决定先杀了陶家儿子再下赦令。于是,大少爷终于哭哭啼啼带了兄弟的尸体回家。
全家人自然伤心痛哭,范蠡却很镇定,说:"我料定他必然要害死他兄弟才回来的。他并非不爱兄弟,只因为从小随父母漂流,知道财富得之不易,因而舍不得以千金送人。
而小儿出生后就在财富中长大,不会珍惜金钱。我前次坚决要派小的去,就是为此。
这是事理之所当然,我早就料到这结果的。"瞧,范蠡是多么洞察人情,料事如神。
如此明察事理的哲人,自然处世、从政、经商无往而不操胜券。范蠡真可称古今一绝。
2 吕不韦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他的谋略和口才都是中国历史人物中第一流的。他凭着一人之力、三寸不烂之舌,就促成了自己终生的荣华富贵。
他是那种善于进行大的策划、善于实施和完成这个策划的人,这种人要口才出众,自己就是自己谋划的贯彻实施者。就谋略而言,吕不韦不仅谋得深、算得远,而且谋得全,算得广,他共分了四个步骤来进行谋划:其一,当他看到公子异人时就觉得奇货可居,是一个能够赢得整个未来的上佳投资项目,于是他说服异人听他指挥。
其二,这个“奇货”要想推销出去、这份投资由风险转化为巨大利润,还是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和费力的工作。他不仅要安排好接人,而且要安排好放人。
他算计到华阳夫人及其弟弟的潜在的、迫切的需要,使华阳夫人能够为。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富豪 中国古代谁最有钱
1、富甲陶朱——范蠡(前536-前448)
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辅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理应推荐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
2、儒商鼻祖——端木子贡(前520-?)
端木赐,字子贡,名赐,姓端木,春秋末期卫国人(今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为孔子弟子中首富。此人不选,是无天理。
3、清朝巨贪——和珅(1750年—1799年)
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宠臣,清代最大贪官,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其事迹不再赘述,仅提一句,嘉庆抄家时所获财产相当于乾隆盛世18年的全国赋税收入,难怪时谚要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了。此人不选,此评当废!
4、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约前235)
吕不韦,战国末年着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吕不韦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着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限于名气之大,想不入选都难。
5、富可敌国——沈万三(1330年~1376年)
元末明初江南巨富。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他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贸易商人。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只可惜其孙卷入蓝玉之案又被朱元璋充军云南,财产没收。
6、第一富翁——伍秉鉴(1769—1843年)
商名伍浩官。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他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pian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朝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 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同年在广州病逝。
7、商业巨族——乔致庸(1818-1907)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人称他为“亮财主”。乔致庸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是位商场高手。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在他的策划下发展为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络,基本上垄断着包头商业市场,故包头有“先有复字号,后有包头城”之说。
8、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
胡光墉,清徽州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着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应该说,凭此传奇业绩挤身“十大“次席当之无愧!
9、一代钱王——王炽(1836-1903)
王炽,一代钱王,红顶商人。资本主义在西方巳兴起,生活在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的他抓住全国商品经济萌动的态势,投巨资于刚兴起的银行票据汇兑行业,以昆明“同庆丰”钱庄为龙头,在当时全国22个行省中的15个行省及香港、越南、马来西亚设立分行……被誉为“执全国商界牛耳”之云南金融业的开山鼻祖。晚清巨商王炽在英国《The Times》评选的19世纪10年代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红顶商人”,晚清名臣李鸿章曾称其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王炽的商德商道,对后人都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10、五金大王——叶澄衷(1840-1899)
宁波庄市人,是着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他做生意很有天赋,头脑清醒,乐观时变,为人处事既诚且信,宽厚待人,被称为“首善之人”。在叶澄衷传奇性的创业历程中,诚信宽厚的性格帮助他在穷途时得到难得的机缘,有人资助他在虹口的美租界百老汇路口开设了上海滩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自开业的五金店——顺记洋杂货店。并据此发展出覆盖五金、机械、钢铁直至军需器械和军服的庞大生意,开设了38个分支机构,赢得了“五金大王”的美称。并继投资金融业,在上海、杭州、镇海、芜湖、湖州等地开设票号、钱庄,鼎盛时竟达10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