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孟佩杰的故事要短
- 2、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女孩”孟佩杰资料。
- 3、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的孟佩杰
孟佩杰的故事要短
孟佩杰的故事
孟佩杰,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5岁那年,生父因车祸去世,生母无奈将她送人领养,不久生母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杰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刘芳英在三年后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
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她拉着妈妈的手哭喊着:“妈,您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有妈就有家呀。妈,我会照顾您的!”养母看着年幼懂事的小佩杰流下了痛楚的眼泪,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从此,8岁的孟佩杰承担起了照顾瘫痪养母的重任,在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8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那时候,她人还没有灶台高,每天就踩在小板凳上生火做饭,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但从没喊过疼。”
刘芳英流着泪说,“她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替我穿衣、刷牙洗脸、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生火做饭、给我敷药按摩,她每天要帮我做240个仰卧起坐、拉腿200次、捏腿30分钟。”
养母边抹着泪花边啜泣着说:“她那么瘦小,每天都要把比她重多了的我背来背去,就这样她重复了12年。下午放学回来,做饭、做家务活,我排便困难时,她就用手指帮我一点点地抠出来,等服侍我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多了。”
说起往事,刘芳英泣不成声:“我照顾了她三年,她却要照顾我一辈子,如果有来生,我下辈子还给她做母亲,我一定好好补偿她。”
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她做出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她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克服了同龄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养母。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面对别人的夸赞,她总是这样淡淡地回答。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孟佩杰,这位被网友们称为最美的女孩却能在在养母生病时,坚持做到十几年如一日的“昼夜侍,不离床。”我想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仅要把孟佩杰当作学习的楷模,更要让模范的精神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孝敬教育在学校里开出最美的道德之花。
扩展资料
孟佩杰是山西临汾一位90后小姑娘,十几年来,无怨无悔照顾养母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曾获得“2011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感动中国2011年度颁奖词: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推选委员丁俊杰说:孝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孟佩杰付出的是孝心,赢得的是尊重,一个感动中国的平凡女孩。
推选委员王振耀说:小小年纪,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佩杰
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女孩”孟佩杰资料。
孟佩杰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孟佩杰在帮养母洗脚孟佩杰,女,汉族,1991年11月生,共青团员,获得2011感动中国人物。2009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不放心瘫痪在床的养母,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继续悉心照料着养母。2009年,临汾市委授予孟佩杰母女文明和谐家庭荣誉称号,2010年,孟佩杰成为临汾市年龄最小的十佳道德模范。 中文名: 孟佩杰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日期: 1991年11月 职业: 学生 毕业院校: 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 主要成就: 2010年临汾市十佳道德模范 2011年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2011感动中国人物 目录 人物事迹养母照顾了她三年,她要照顾养母一辈子 “我只不过是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乐观生活,无惧磨难 最新动向 社会评价感动中国颁奖词 人物事迹 养母照顾了她三年,她要照顾养母一辈子 “我只不过是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乐观生活,无惧磨难 最新动向 社会评价 感动中国颁奖词 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事迹 “最美的女孩”孟佩杰(5张)养母照顾了她三年,她要照顾养母一辈子 出生于1991年的孟佩杰是山西临汾隰县人,有着不幸的童年。5岁,生父因车祸去世,生母无奈将女孩送人领养,不久生母因病去世;5岁的孟佩杰由刘芳英照顾,三年后养母刘芳英因病瘫痪,不久后,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此后杳无音讯。 从此,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2009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不放心 孟佩杰 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继续悉心照料着养母。 这个“久病床前有孝女”的故事近日在网络上传播感动了众多网民。在临汾当地论坛上,网民们纷纷为她“盖楼”祝福,称她为“临汾最美的女孩”。一位网民写道:“尽孝,是一切善德之始,也是一切幸福之源。在多舛的命运前,我们不能失掉孟佩杰这般面对生活的态度”。 网民“与同”在为孟佩杰写的诗《致最美女孩》中这样写道:“……他们说你是一个柔弱的女孩,有着瘦削却有力的肩。年少的你,是母亲的手,是母亲的腿,是母亲头上的那片天。他们说那间陋室,四壁空空,只有真爱环绕在里面。年少的你,是黑夜里母亲床前的那盏灯,是寒风中母亲心头的那份暖……” 8岁的孟佩杰从此承担起了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个月俩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孟佩杰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刘芳英洗漱梳头、换洗尿布、为全身涂抹三种褥疮药膏…… “那时候,她人还没有灶台高,每天就踩在小凳子上生火做饭,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但从没喊过疼。”刘芳英说,“一开始她分不清各种蔬菜,就自己编口诀‘长长的青葱圆圆的蒜,扁扁的豆角绿油油……’;有时家里没钱了,她就自己出门去找街坊邻居借。”转眼间12年过去了。 刘芳英说:“12年来,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帮我穿衣服、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放学,回家做饭、喂饭,给我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敷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换洗床单、被褥,再匆匆忙忙去上课;放学回来,匆匆赶回家做晚饭、做家务,服侍我睡觉。每次全部收拾完都得到9点以后,然后她才歇下来做自己的功课。” 刘芳英“很庆幸”当年收养了孟佩杰:“当时想收养孩子,但又觉得与5岁的孩子不易培养感情,后来经不住孩子生母的一再请求,决定收养她,没想到这成了我一辈子最正确的决定。”说起往事,说起12年来孟佩杰遭的罪,刘芳英泣不成声:“我照顾了她三年,她却要照顾我一辈子,我下辈子还给她做母亲,我一定报答她。” “我只不过是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孟佩杰在为养母刘芳英做康复运动 12年间,孟佩杰身上发生了无数令人动容的“小故事”。 孟佩杰的中学同学、大学同学杨姣姣告诉“中国网事”记者,从中学到大学,孟佩杰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她什么时候都是小跑着,一路小跑着去上学,一路小跑着回家照顾养母,经常跑得气喘吁吁,面红耳赤。“孟佩杰妈妈病倒后,又要生活又要治病,为补贴家用,她一有时间就上街帮人发传单,原来白白的女孩生生地晒成了‘黑姑娘’。” 照料养母生活起居是孟佩杰每天耗时最长的“必修课”。刘芳英瘫痪后大小便失禁,为了尽可能避免弄脏床单被褥,孟佩杰就在褥子上铺上塑料布,塑料布上又铺上床单。即便如此,洗尿布、衣裤、床单仍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 另一项必做的“功课”是帮助养母做康复训练。去年,临汾一家医院听闻孟佩杰感人故事后,将刘芳英接入医院免费治疗。为配合医院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三十分钟……长年瘫痪在床的养母排便困难时,孟佩杰就用手指帮她一点点地抠出来。 从不乱花钱的孟佩杰,对自己很小气,对养母却很大方。她省吃俭用下来的钱给刘芳英买衣服,而自己穿的多是亲戚朋友家孩子不要的旧衣服。在其他同龄女孩纷纷开始化妆打扮的时候,孟佩杰梳着最简单的学生头,把有限的钱都用在了日常开支和养母身上。“我少买件衣服,少吃顿好饭,妈妈就能多买些好药,少遭点罪。” 一次同学过生日请吃饭,孟佩杰舍不得喝饮料,就把自己那瓶悄悄地装起来,找了个借口提前离开,急匆匆地跑回家给养母喝。2010年暑假,孟佩杰冒着酷暑在街上发广告传单,挣了1300多元钱,拿到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了养母爱吃的红烧肉和猪头肉回家,看着冒着热气的肉和变得黑黑瘦瘦的女儿,刘芳英泪流满面;孟佩杰偶尔会买鸡腿给养母改善伙食,自己却从来不肯吃一口,还说:“挨着鸡屁股呢,我不喜欢吃。” 说起这些年的不易,孟佩杰不觉得有特别之处。她说:“我只不过是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满意请采纳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的孟佩杰
2011—9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养母:刘芳英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丁俊杰这样评价孟佩杰:孝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孟佩杰,付出的是孝心,赢得的是尊重,一个感动中国人的平凡女孩。
推选委员王振耀说:童稚的年岁,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杰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刘芳英在三年后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
“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她要好好补偿女儿。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钟。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
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 回忆起“7·16”大连新港火灾事故,许多人心有余悸。
2010年7月16日傍晚,大连新港的输油管线在油轮卸油作业时发生闪爆,造成管线内原油泄漏发生火灾,火势顺排污渠蔓延。火情就是命令。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刘金国第一时间率领专家组赶赴现场,指导救灾。面对长达数千米的火线、数十个储量巨大的油罐随时爆炸的危险,刘金国在前沿连续指挥了七个小时,直至将大火扑灭。
每逢重大突发事件,刘金国都亲临一线指挥。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他担任公安部前线总指挥,紧急调集、指挥全国2万多名公安专业救援力量,从废墟中搜救出被埋压人员8335人。
铁血将帅的另一张面孔,是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1995年,刘金国调到河北省公安厅,搬家时他的全部家当只有半卡车旧家具,和一台黑白电视机。单位分给他一套房子,需要交4.6万元的集资款,但刘金国硬是拿不出这笔钱,最后只能找银行贷款。担任领导职务的几十年,刘金国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可他自己的38个亲属无一跳出“农门”。 贼有未曾经我缚,事无不可对人言。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