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交响乐经典名曲都有哪些?
- 2、国内除了《梁祝》外,还有哪些比较著名的原创交响乐?
- 3、中国著名的交响乐作品有哪些?请多介绍几部?
- 4、中国十首经典交响乐
- 5、十大交响曲及其作者介绍
中国交响乐经典名曲都有哪些?
中国交响乐经典名曲有:《怀旧》管弦乐序曲、《人民英雄纪念碑》交响诗、《烟波江上》交响诗。具体如下:
1、管弦乐《怀旧》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管弦乐作品,是我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1929年为悼念胡永馥所作。
整个作品从结构出发,吸纳了西方的作曲技术,注重旋律的可听性以及结构的稳定性;并从传统出发而创作,更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和音乐创作需要。虽然黄自通过该作品并没有把当时西方盛行的现代作曲技法引入中国,但不能否认的是,这部管弦乐序曲的优秀,它以完整的结构、严谨的调性与和声手法、优美的旋律等,吸引了当时音乐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2、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由作曲家瞿维作曲。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作曲家瞿维热心于民族音乐的创作,后来他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留学四年之际,创作了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奏出了中国人民缅怀先烈,崇敬为华夏的自由民主而英勇献身的一代代志士仁人而发自肺腑的一阕心曲。
3、《烟波江上》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江定仙创作于1959年10月的交响诗作品。
江定仙先生自1958年从天津回到北京之后就想写一部几年新中国建国十周年的作品,江先生觉得庆贺换了的节日固然重要,但回顾历史和纪念革命先烈却更能深刻体现今天的来之不易。于是江先生决定以1926、1927年北伐军达到武汉时的轰轰烈烈群众革命热潮和大革命失败后对革命烈士的悼念心情为前景素材创作一首少年时代生活回忆的交响诗。
此曲原名《悲壮的一页》,后来受到启发,江先生用崔灏的《黄鹤楼》改填了一首词,该词作的最后一句是 “烟波江上何人愁”。这恰恰正是江先生写交响诗大江滚滚东流去并在充满希望的钟声中结束全曲的尾声用意巧然吻合,故而将此曲正式改名为《烟波江上》。
[img]国内除了《梁祝》外,还有哪些比较著名的原创交响乐?
除了《梁祝》外,国内还有许多比较著名的原创交响乐,比如大众所知道的《我的祖国》、《保卫黄河》、《百鸟朝凤》、《黄河大绝唱》、《茉莉花》。每首音乐都有着不同的韵味儿,比如和祖国有关系的,就特别的恢宏气派,让人听的是热血沸腾。而最后的与茉莉花相关的交响乐就比较的温文尔雅,能够让人一饱耳福,听的是如痴如醉。
泱泱大国有很多的人才,所创造的交响乐也是很出名的,只不过交响乐的受众门槛比较的高,很多人只能听一个热闹,根本就听不懂。这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没有办法把握住交响乐的精髓。而人们的生活也是比较普通的,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欣赏交响乐,所以这种乐器在中国可能不怎么流行,大部分的普通群众还是比较喜欢听摇滚乐以及流行乐曲的。像小编在上面所举出的就是很出名的交响乐,基本上会在重大的晚会上奏乐,所以有些人对其名字也是很熟悉的。
《红旗颂》、《春节序曲》、《瑶族舞曲》、《二泉映月》等等都是特别动听的,能够让人产生一种心灵上的洗涤,把心中的烦恼都忘却掉。如果你感觉听摇滚乐特别的无趣,想要听一听优雅知性的乐曲,就可以去剧院听一听交响乐的演奏。其实很多学习音乐或者乐器的高校毕业生,在进行毕业汇演的时候排一个乐团,然后演奏交响乐。这些人的技艺虽然没有那么的成熟,但也是很有灵气的,感兴趣的人也可以去各大高校看一下。
虽然交响乐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的晚,但是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很不错的,大部分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学习这些乐器。
中国著名的交响乐作品有哪些?请多介绍几部?
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罗忠铭的《第二交响曲》、施永康的交响诗《黄鹤的故事》、李焕之的《春节序曲》、何占豪与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
1、《长征交响曲》
《长征交响曲》是我国著名钢琴家、音乐教育家、理论家、作曲家丁善德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所写的代表性作品。他借用交响乐的艺术形式,成功地反映了“长征”这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并在交响乐民族化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2、《第二交响曲》
《第二交响曲》却讲述着一种人生态度。交响曲意气风发,全无惆怅阴霾,让人看到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歌颂。这首音符版本的宣言无疑让前面说到的文字版本显得真伪难定。
3、《黄鹤的故事》
《黄鹤的故事》是一首交响诗,大意应该是:很早以前的江南水乡,人们辛勤地生活着,在这些善良的人们中间,有一个豪爽乐观的艺人——老马,
他常以美妙的竹笛声为人们娱乐、驱散他们的忧愁、带给他们以欢乐。一天, 老马要远离乡亲,为了不使朋友们失去快乐,他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
4、《春节序曲》是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正式名称为《春节组曲 第一乐章.序曲——大秧歌》。经常被抽出单独演奏。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基于延安时期的生活体验,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部作品,展现的是当年革命根据地的人们在春节时热烈欢庆的场面。
5、《梁祝》
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交响乐
中国十首经典交响乐
中国十首经典交响乐
1.《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2.《黄河》钢琴协奏曲
3. 《五行》管弦乐组曲
4. 《逝去的时光》大提琴协奏曲
5. 《蝶恋花》
6. 《山之祭》
7. 《愁空山》竹笛协奏曲
8. 《大地之歌》
9. 《永恒的水》
10. 《朱践耳第二交响曲》
交响乐一般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快板。一般来说,这一乐章结构紧密,严谨大气,在乐曲中担当着开门见山的作用,最为典型的就是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慢板。这一乐章多为抒情气质,往往有着十分抒情的慢板,适合烘托乐曲气氛和抒发情怀。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中、快板。这也是历代作曲家变化最为纷繁的地方,如18世纪流行的小步舞曲,19世纪曾有人使用过的圆舞曲等等。
第四乐章:奏鸣曲或回旋曲式,快板。一般为乐曲的终曲,多采用欢快的快板,以表现热烈的气质,如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欢乐颂》。
当然,这不是一成不变的,海顿就写过六个乐章的交响曲,大家熟悉的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有五个乐章,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四交响曲”,多达十一个乐章等等。
十大交响曲及其作者介绍
十大交响曲及其作者介绍
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下面我就给大家带来世界十大交响曲的介绍,谢谢您的阅读!
一、海顿
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海顿素有“交响曲之父”之美名,不仅因为他一生作有一百零四首交响曲,更因为他是真正将古典主义美学中对结构美的追求内化到交响曲形式的第一人。古典主义美学讲究对称,重视比例的合理性,强调音乐素材在功能上的“语言化”(人人皆可经接触而理解);而“海顿老爹”(贝多芬称呼海顿为PapaHaydn)硬是将这些音乐知性的一面以洗炼而意趣横生的方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惊愕》交响曲便是一个很棒的例子。
二、莫扎特
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诚然,莫扎特最为人熟知的当属他的歌剧,他也曾多次表白,自己的最爱是歌剧。可是不要忘了,他也写了四十一首的交响曲呢!人们总爱提莫扎特如何如何天才。我这里却想提醒您注意他音乐中深刻的人性描写。在这首交响曲当中,我们会发现,原来天才也可以是善感的。大师偶尔也具备了悲天悯人的胸怀。
三、贝多芬
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磴、磴、磴、磴···”四声一出,天地为之色变。音乐史上大概再也找不到比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第一乐章“命运主题”更具震撼力和权威性的单一素材了。贝多芬在这首作品中,向世人展现严谨而有机的(organic)“动机创作”,惊人的可能性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知性美。而由第三乐章末了接入第四乐章的过程更是希腊哲人塞内加称之为“穿过黑暗,奔向光明”的奋斗精神的最佳脚注。
四、贝多芬
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欢乐颂》——历来为音乐美学家争论的中心主题之一便是:音乐该不该有意义?它是否必须具备意义?听过贝多芬第九的人,相信都会同意,这个问题已然得到解答。事实摆在眼前:就是有这样的音乐,她能够提升个人乃至群体,使他们谦卑、宽恕。不再孜孜于己利。柏拉图认为音乐应具备伦理上的功能,贝多芬做到了。而且别忘了,此时的贝多芬已是全聋的“残疾人”,却献给全人类如此无私无我、乐观奋进的理想国之音!请向贝多芬脱帽致敬!
五、勃拉姆斯
c小调第一号交响曲——细心的您,或许已经注意到,走笔至此,我是循着传承在走的。一八二四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九号交响曲,古典主义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颠峰。然而,同样由贝多芬所催生的音乐上的浪漫思潮,亦早已如星火燎原般地席卷欧陆。一八三零年,伯辽兹的《幻想交响曲》首演,正式将“标题音乐”推上台面,时隔“贝九”不过六年时光。接下来的三十年,浪漫美学弥漫欧洲,“贝九”则被视为人类精神文明的极致,是无法被超越的;它取得了一种神圣的地位,成了图腾。
年轻的勃拉姆斯,具备非凡的才华,扎实的对位训练,从小就被古典精神的扞卫者视为贝多芬的接班人,怂恿他写作交响曲的声音令年轻的`勃拉姆斯耳根未曾有过一刻清静。勃拉姆斯的钢琴室中,墙上悬挂着贝多芬的半身像。勃拉姆斯如此承受着压力:你能想象,背后总是传来巨人的足音的压力吗?终于,在他四十三岁那年,他做到了。勃拉姆斯的第一号交响曲诞生。写作这首曲子,都是怀着朝圣般的心情的,过程中更是数度落泪。您能想象倚天剑、屠龙刀是如何成型的吗?粹炼、粹炼、再粹炼,最后再加上铸者自己的鲜血,直至斧凿痕迹尽失,取而代之的,是生命的纯粹光辉。
六、柴可夫斯基
b小调第六号交响曲《悲怆》——如果说,勃拉姆斯第一号交响曲散发的是生命最纯粹的光辉,柴科夫斯基的《悲怆》所揭露的便是死亡最纯粹的质地。此曲完成后仅仅一周,老柴便即撒手人世。其实,对于生命即将结束的惶恐并非此曲主旨。中国人称:“哀莫大于心死”。内心的绝望、孤寂,和落寞才是“悲怆”令听者莫不为之掬泪。如此深沉的恸,却又美得如此凄迷!看样子对于得不到的东西憧憬、渴慕,确然是人类挥之不去的咒诅呢!
七、德沃夏克
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自新大陆》——许多大艺术家似乎或多或少都有一种自虐倾向。看看贝多芬、布拉姆斯、舒曼、柴科夫斯基、梵高、尼采。或许,经过情感的压抑,工作上的自律,艺术本身的最美质地才会被挤压出来?德沃夏克却不是这么回事。身为屠夫之子,长得又像拳师犬,德沃夏克开朗、乐观、温文、随缘;他喜欢鸽子咕咕叫的声音、喜欢“看火车头移动”,偶尔还会喝个烂醉。
一八九二年,德沃夏克接受了美国纽约国家音乐院的邀请,到新大陆做起了旅行学者。三年下来,乡愁小小,谱成了这首质朴、诚恳、优美兼粗犷的《自新大陆》交响曲。不过不要被标题误导了!原文是"FromtheNewWorld",而非"TheNewWorld"——它并不是描写美国的写景音乐,而是一封来自异乡的浓郁家书!
八、 肖斯塔科维奇
d小调第五号交响曲《革命》与其说这首交响曲是一首极权政治底下的抗暴史诗,不如说是一位诚实的艺术家在铺天盖地的谣言中,消耗内在的自由生气所写出来的一部狂人日记。当中,我们尝到了血、喝足了泪听到震耳欲聋的控告和超现实的嘲讽,更感受到锥心的疼痛和几近无助的呐喊,即使如此,稍纵即逝的乐观和希望,却不吝为我们开启一扇可以窥见那奶与蜜质地的窗户。反观我们今日所处的状况,“自由”早已成了天赋人权,许多的事情垂手可得。
九、西贝柳斯
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北欧人几乎都有一种罕见的优美特质:安静、内在沉稳、理性而开朗。是否和他们所处的严酷自然环境有关系我不知道,但从社会主义可以在北欧诸国行得通甚且繁荣安定,我们多少可以看出,北欧民族个体的私心是比较少的。西贝柳斯做为芬兰音乐的代表,作品永远忠实地呈现他心爱的土地的风貌和他心爱的同胞的内在质地。第二号交响曲是西贝柳斯的作品中除了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之外,比较容易切入的。空旷、冷冽、严峻固然是基本的氛围,偶尔渗透进来的温暖、赤诚、热情,以及终乐章的磅礴,保证令您招架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