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神童结局的简单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 1、那些历史上的神童后来都怎么样了?
  • 2、历史上有哪些聪明的神童,他们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 3、盘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神童 其实他们的结局都非常的惨
  • 4、历史上有名的神童最后的下场都是怎样的
  • 5、在我国历史上有哪四个人曾被称为神童,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 6、在古代中国,哪三个神童最有名,最后分别是多少岁死的?

那些历史上的神童后来都怎么样了?

古代历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天下英才辈出,人才济济。有史书记载,王勃六岁善辞章;骆宾王七岁能赋诗;李贺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王维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李白十岁通五经。这些都是当时名动天下的少年才俊,智力超群,也是神童级的代表人物,这些才高八斗声名鹊起的少年,很早就展露出卓越的才华,也注定了他们不平凡的人生。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神童都能有所成就,长大后“焉然众人矣”的也不在少数。少年时领悟能力高固然可贵,但后天的努力更重要。下面有几位被我们称为神通的人,他们长大后的经历如何呢?

方仲永,北宋时江西金溪人,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没有上过学堂,自然没有一个文化人。等他长大到五岁的时候,有一次看见有人在拿着笔写什么,这时候方仲永突然哭着向家里人要笔墨纸砚,说想写诗。在这之前,他还从未见过笔墨纸砚。他父亲感到十分惊讶,马上从邻居那里借来笔墨纸砚,方仲永拿起笔便写了起来,写的诗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让人拍手称绝。同乡的很多人知道这件事后,都跑到方仲永家来看,一致认为他写得很好。于是这件事很快传开了,因此,人们都叫他“神童”。于是,很多人都想见识他的才华,便纷纷邀请他和他的父亲去家中做客,让方仲永当场作诗。方仲永的父亲觉得这样很风光,因此十分愿意接受邀请,经常带着方仲永去四处拜访,炫耀儿子的才华,却从来不考虑方仲永的感受,也不让他去进入学堂去学习,以至于错过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方仲永一天天地长大,但他的才艺却没有丝毫的进展。当二十岁的时候,我们的方仲永同学已经他和同龄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了,逐渐的,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就这样,他碌碌无为的过完了自己的后生。

刘晏(公元718―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东明县)人,他是唯一一位入选《三字经》的神童,并成为祖国的花朵――少年儿童们竞相学习的榜样。刘晏出生于贵族家庭,有着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他自然也是没有浪费,把先天的绝佳条件都用在了勤学之上,因而幼年就表现出了高人一等的才华,七岁时就被人举荐为“神童”,名噪一时。八岁时,作了一篇《东封书》,并当着唐玄宗的面读了出来,玄宗马上被刘晏的文采所折服,八岁的时候被玄宗当场下旨亲授为秘书省太子正字。由于满腹的才华,他很快就被提升为了宰相,并积极改革,做了很多对百姓有利的事。

可惜,刘晏这位神童的最后结局比较凄惨,他功高犯忌,廉洁遭妒,被后来即位的唐德宗冤屈致死。但总得来说,他也算没有辱没神童的名声。他身上的很多事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江希张,字慕渠,清代光绪年间人,生于山东济南。江希张的父亲江钟秀,是一位私塾老师,母亲王崇孟也上过私塾,在文化气氛浓厚的家庭环境里,使江希张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江希张刚满一周岁的时候,就已经识字了,到了3周岁已经认识800多字,并且能背诵100多首唐诗。4周岁的时候,江希张学会写作诗文。有一次,他和父母在趵突泉游玩,这时候有个人给他出了一个对联,结果他马上就答出了下联,而且对仗非常工整,从那以后,他神通的名声就被人们广为传颂。参加科举考试后,被康有为收为弟子,并在老师的影响下有了很多杰出的成就。后来又到法国去留学,他学习非常刻苦,思想也很活跃,很快就获得学贯中西的美誉。留学回国后,毅然的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直到21世纪初,江希张这位负有“学贯中西”美誉的老学者与世长辞,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享年97岁。我想,这才是一个神通应有的智慧。所谓的神童只是天资聪慧而已,一个人即使天生就有超过普通人的才华,但是后天不学习,不给自己充电,也不会取得成就的,后天的努力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可以走多高,走多远。

历史上有哪些聪明的神童,他们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学生们背着新书包,穿着新鞋子,走进新的环境,拿着新的书本,开始新的学习历程。他们的心里是多么的激动和兴奋。

中国十大神童结局的简单介绍

作为父母,为小朋友的高兴而高兴,也希望他们能享受人生一段新的旅程,也希望他们的学业不断取得进步,最好能成为神童,能像神童那样饱读诗书,才思敏捷。

在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被人称为神童的小孩,他们小小年纪就非常了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连大人都未必能达到他们的水平。

第一位:曹冲。我们在小学时就读过“曹冲称象”这个成语故事,故事的主角便曹冲。话说孙权送了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称一下象的重量,但苦于没有那么大的称,他问遍了门下所有的大臣,他们都摇头晃脑。

此时,儿子曹冲就向父亲献计:用一条船装着大象放在水上,记住水位置,再用这条船装上石头,装到水位线与上次水位线重合,这时,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重量,那么,称一下石头重量便知大象的重量。

小小年纪的曹冲,在一千多年前就知道用水浮力的原理来解决问题,而那时的古人连浮力是什么甚至也不知道,真是神童中的神童呀。如果曹冲不是过早夭折,中国必定又多一名科学家或文艺大家,“三曹”可能变成“四曹”了。

第二位: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家喻户晓的唐诗就是出自七岁的骆宾王之手。一个七岁的小孩竟有如此才情,写下这首千古名篇,流芳百世,想想我们七岁时,鼻下还流鼻涕呢。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小时号称“神童”,七岁就会写诗,极富才思,尤其擅长七言歌行诗,其中《帝京篇》被当时誉为文坛绝唱。武周时期,他反对武则天称帝,写出一篇《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的讨伐文,武则天看后不但不恨他,反而欣赏他的文章写得好,竟想纳他为己用。

第三位:房玄龄。他是山东章丘人,是初唐的开国宰相,他博览群书,知识渊博,18岁都已经考取进士,他辅助李世民登上唐朝皇帝宝座,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一次,十来岁的房玄龄跟随父亲去京城,看到还是隋朝时的京城,商贸繁荣,人声鼎沸,呈现一派盛世的景象,但少年的房玄龄竟发出“隋朝末世之言论”,他对父亲说:别看隋朝现在商业发达,繁荣昌盛,其实早已外强中强,皇帝骄淫无度,奢侈浪费,连年发动战争,不顾百姓生死,这样的朝代不久矣。

果然,看起来强大的隋朝不久便轰然倒塌。小小年纪的房玄龄能有如此高论,真神一样的存在。

第四位:甘罗。据记载,他是安徽凤台人,是秦国著名大臣甘茂的孙子,从小就跟随爷爷学习治国理政之策。爷爷死后,甘罗12岁那年就做了吕不韦的门客。

一次,甘罗受命去赵国游说,他对赵王说:现在秦国与燕国要联盟,赵国就有麻烦了。秦国派我跟你说,如果赵国送河间5座城池给秦国,秦国就不与燕国结盟,赵国若攻打燕国,秦国保持中立。这样的活话,赵国打下燕国,得到的何止5座城,可能得到整个燕国。

甘罗的攻心术果然奏效,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赵国乖乖送来的5座城池,为秦国立下一大功,因此,秦始皇就封14岁的甘罗为左丞相。14岁的小少年竟登堂入庙,位极人臣,那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img]

盘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神童 其实他们的结局都非常的惨

说到神童很多网友也应该知道其实还是真的非常少见的,感觉一个地方一个大城市能出个一两个也是非常的难以预见的,但是在古代也许大家会发现,神童这些东西也还是非常的有话说的,但是他们的结局什么的非常非常有故事了,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以前来分析看看看吧!

在我国古代出现了四位很聪明的小少年,用现在的话说,他们就是古代的神童。下面,我就来跟大家说一说这四位非常聪明的孩子。

第一位,项橐

项橐是生活在春秋时期的一个孩子,他的家住在莒国。这个孩子在七岁的时候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所以当时的人们都叫他圣公。当时孔子和这位小老师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这位小孩子跟他的朋友在路边玩,结果在道路上面建了一座土城。

当孔子从这边路过的时候,他的车就被这座土城给挡住了。然后他就对这几个孩子说,赶紧把你们的土城推倒来让路。结果,项橐竟然说道,一直都是车绕城,哪有城让车的呢?孔子当时一听就无语了,马上拜他当老师。但是项橐的结局却不好。项橐有名气之后,各个小国的人都在争取他,由此引起了争斗。于是他就跑到了山林里面躲起来,结果在12岁的时候就被人用火烧山给烧死了。

第二位,甘罗

甘罗是秦国时期的孩子,他的爷爷是有名的大臣甘茂。这个孩子从小就非常聪明,而且很小的时候就到吕不韦的家里做了家臣。在12岁的时候,他自己推荐自己,跑到赵国去当说客,后来就帮助秦国得到了赵国的五座城池。他回来的时候,嬴政就让他做了上卿。不过从这之后,他的经历在史书上就再也没有出现了;至于他是怎么死的,我们也不知道。

第三位,曹冲

这个孩子最有名的就是他称象的那一次经历。曹冲很小就非常聪明,他从小就能够观察到各种很细节的东西;在五六岁的时候,他的智慧已经不是普通人能够赶得上的了,甚至于已经达到了成人的智力水平。

但是,曹冲的结局也很惨,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在建安13年,曹冲得了非常严重的病,任何的医生都无法给他治疗,所以他在13岁的时候就死了。

第四位,方仲永

这个神童大家应该都非常了解了,因为我们在初中的课本上就学过这个孩子的故事。方仲永从小就非常的聪明,他们家世代都是用耕田来作为生活的来源。但是他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作诗写词,而且还凭借着这项本领来赚钱。

他的父亲觉得他的儿子可以凭借这项本领来养活他们整个家庭,所以就整天带着他的儿子到一些有名的文人家里去作诗,却忘记了送他的孩子去上学;结果,仲永的智力一天天地下降,等到十六七岁的时候,他的聪明已经完全没有了,变成了一个智力很普通的平凡人。

所以,他只能够重操他们家族的旧业,到田地里做了一个农民。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他活到了68岁,他也成为了史上活得最久的一个神童。

历史上有名的神童最后的下场都是怎样的

NO4 方仲永

方仲永(约1020—1087),北宋人氏。此人出身贫寒,世代是都是耕田的农夫。方仲永的父母文化水平极低,从来没有教过儿子读书写字。然而方仲永长到几岁的时候,突然无师自通学会作诗了,而且还是高难度的“指物作诗”,乡人称奇。王安石彼时和方仲永同岁,非常仰慕他的才华,还特地和方仲永见面了。之后一别七年,等到王安石再次会晤方仲永的时候,发现他已经做回了农夫,什么才华都不剩了。唏嘘不已的王安石写下了著名的《伤仲永》,认为神童方仲永之所以变回普通人,是因为摊上一个无知家庭,一对没文化的父母,缺乏后天培养无法成才,只能一辈子当农夫了!

NO3蔡文姬

写下《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在中国历史上算是超级才女。据说蔡文姬从小就具有很高的文学、音乐天赋。隔着墙都能听出琴音的好坏,指出是哪根琴弦断了;读书方面更是过目不忘,自带一个超强数据库。曹操最后花重金把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到汉朝,蔡文姬一口气默写了亡父作品400余篇,曹操拊掌叫好。

蔡文姬的一生命运够悲惨的,嫁了三个丈夫,第一个年纪轻轻就死了,第二个是个匈奴人。蔡文姬被抢到匈奴十多年,生了两个孩子。照理说她应该在匈奴过完余生了,没想到因为她的才情和名声打动了曹操,曹操花钱又把她弄了回来。换句话说,曹操愿意花这个钱的,只可能是蔡文姬。之后蔡文姬被迫和自己的匈奴儿女泪别,回国后没休息几天,又被曹操嫁给了第三个丈夫。

NO2 曹冲

曹冲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备受曹操喜爱。曹冲还活着的时候,曹操就经常对下属表扬这个儿子。很明显曹操是打算立曹冲为嗣的,而曹冲也具备了上文中所有神童都没有的优越条件,他爹曹操深谙政治之道,故而曹冲将来也一定会搞政治,而且很轻松就会成功。然而天妒英才,曹冲十三岁就病逝了,令曹操伤心不已,做出了两个惊人举动:

其一,给年仅十三岁,夭折无后的曹操娶妻,也就是配阴婚,对方是甄氏已经死去的女儿,又下令把宛侯曹据的儿子曹琮过继给曹冲;

其二,派人暗杀了荆州神童周不疑。周不疑是曹冲好友,曹冲死后曹操担心以后没人能够驾驭得住周不疑,干脆送周不疑下去陪曹冲。

曹冲

NO1 甘罗

甘罗无疑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神童,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吕不韦门下,十二岁就出使赵国。虽然甘罗用的计策不够光彩,但总归还是白得到十几座城。甘罗去赵国前,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子,然而从赵国回来后,秦始皇立即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拜甘罗为上卿(此职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十二岁就位极人臣,风光之至。然而从赵国回来后,甘罗却从正史记载中消失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毫无疑问,甘罗就算后面再怎么普普通通,历史也该对这位上卿有所记载才对。后世推测:甘罗可能从赵国回来后,不久就死去了。

在我国历史上有哪四个人曾被称为神童,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古代中国,有四位神童非常有名。这四位神童中有三位都没活过十三岁,而唯一长大成人的那位神童,最后却成为世人的笑话。

第一位:孔子之师项橐

项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神童,虽然现在我们知道项橐的人可能不多,但他可是古代中国学识最渊博的一名神童了,被孔子尊为老师,号称"圣公"。

项橐七岁时,有一天遇到大圣人孔子。孔子一连向项橐问了几十个问题,项橐都一一作了解答。而项橐只问了孔子三个问题,孔子却一个也答不上了。

孔子门下有三千弟子,七十二圣贤,其本人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然而这样的一代宗师学识竟还不如一名七岁的孩童,让孔子大为惊叹,于是便拜项橐为自己的老师。

可惜如此神奇的一位神童,在十岁时就夭折了。

第二位:秦国上卿甘罗

甘罗,是战国末期的秦国人。甘罗从小就聪慧过人,小小年纪就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

甘罗在十二岁时,毛遂自荐,主动请缨出使赵国,不费一兵一卒,动动嘴皮子就为秦国获得赵国的五座城池。

回国后,亲王嬴政对甘罗大为赞赏,封甘罗为上卿,相当于丞相。于是甘罗十二为丞相的美名就在后世流传开来,甘罗也成为少年得志的典型人物。

然而甘罗小小年纪立下盖世奇功后,也突然离开了人世。

第三位:称象的曹冲

曹冲的知名度非常高,因为小时候我们在《语文》课本上学过《曹冲称象》。曹冲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才智过人。

曹冲五六岁的时候就知道如何称出大象的重量,曹操很喜欢这个小儿子,原来想传位给曹冲,可惜这样一位神童十三岁时就病逝了。

曹冲如果不死,就不会轮到曹丕继位,整个三国的历史都要重写了。

第四位:失败的典型方仲永

方仲永为大家所熟知,得益于大文学家王安石的《伤仲永》这篇文章。方仲永五岁就能写诗,连当地的秀才都对他自叹不如,还有人愿意花重金去买方仲永写的诗。

但等到方仲永十二岁的时候,他的诗作已经很平庸无奇,慢慢的就没有人再看他的诗了。

和曹冲、甘罗、项橐不一样的是,方仲永倒是顺利长大成人了。但方仲永成年后,才智已经完全和普通人一样,并且在家务农谋生。

在古代中国,哪三个神童最有名,最后分别是多少岁死的?

中国历史上的神童也是层次不穷。下面我们不妨来看看,中国历史上四大神童,前三位如雷贯耳,最后一位才是最逆天的!

神童一、项橐

项橐(xiàng tuó),春秋时期莒国(今山东省日照市)的一位神童,虽然只有七岁,孔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后世尊项橐为圣公。《战国策·秦策五》: "甘罗曰:'夫项槖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焉,奚以遽言叱也?'"后以"项橐"代称早慧的儿童。

值得一提的是,项羽与项橐关系。项师为项氏第一祖,项橐为项师之孙,第十代至项荣,项荣为项羽、项庄的父亲,项羽与项庄为亲兄弟,我们很清晰的看出项橐、项羽之间的世系。

神童二、甘罗

甘罗,战国时期秦国名臣甘茂之孙,祖父甘茂是秦国很有本事的政治家,曾经做过秦国的左丞相。常言道:“相门出才子”,甘罗小的时候就聪明异常,不过祖父因为受到同僚的排挤,客死他乡。甘罗无奈,便屈尊投靠秦国权臣吕不韦门下做食客。

甘罗十二岁时出使赵国,使计让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甘罗因功得到秦始皇赐任上卿(相当于丞相)、封赏田地、房宅。然后,甘罗从赵国回来后,就从正史记载中消失了。后世推测,甘罗可能从赵国回来后,不久就死去了。但是也有人猜测,甘罗是被秦王下令斩首的。

神童三曹冲

曹冲是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据说曹操当年准备把位子传给曹冲的,可惜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13岁。如果曹冲不死,历史可能要改变。

曹冲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理解能力很强,到5、6岁其才智便达到成人水平。关于曹冲最著名的故事,就是曹冲称象。

东吴孙权曾送给曹操一只很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询问众部下,结果没有一个人能拿出办法来。

这是曹冲上前说:“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体上刻下记号,再称量物品装载在船上,那么比较以后就可以知道了。”

曹操十分高兴,马上施行了这个办法,果然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上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当时曹操以大军征天下,刑律非常严厉。

有一次,放在仓库里的一副马鞍被老鼠咬坏了,恰好那是曹操的。仓库管理的士兵吓坏了,认为自己一定在劫难逃,死定了。曹冲知道以后,就用刀把衣服弄了小洞,装成是老鼠咬破的,一脸愁容。曹操见到以后,就问他怎么了。

他回答说:“大家都说,衣服被老鼠咬了,衣服的主人要遭遇不幸。”

曹操笑了笑说:“那都是瞎胡扯,根本不会有什么幸与不幸的。”

后来,那个仓库管理的士兵还是如实地上报了老鼠咬破马鞍的事,曹操一下明白了曹冲的用意,笑了笑,便没有再追究这件事了。

神童四、

三字经有云: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一个四岁的孩子就懂得谦让之道,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孔融十岁,随父到洛阳,时李元礼有威名,登门者须隽才之士或有清誉,又或是中表亲戚,阁人始肯通传,孔融独自到李府,向门官言道:“我是李府君亲。”门官为他通传后请人府相见,李元礼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对日:“昔先祖仲尼(孔子)与君先人伯阳(老子)有问礼之谊,是以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个十岁幼童之口,李元礼及在座宾客莫不奇之。时有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得闻此事,便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能佳。这倒是很常见的事,没想到孔融应声答道:“想君小时,乃当了了。”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句话堵得名士张口结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实在令人赞叹。然而孔融的结局却是悲惨,其中还有一个令人凄然的花絮:被捕的时候,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专心地做着某种游戏。孔融还怀着一种侥幸心理问使者:“我好汉做事好汉当,能不能放过我的孩子?”没想到他儿子秉承了他的早慧特征,慢慢说道:“父亲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两个小孩子口中造出的。从这寥寥数语中可以看出,他的孩子在遗传了他的口才基因之外,还有着超乎他上的非凡见识。可惜历史没有给这两个小孩一个充分表演的机会就匆匆将其扼杀,实在使人掩卷兮长太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enghao.net/zgsd/43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