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传世(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播放)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 2、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
  • 3、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分别为《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

1、《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伯牙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广陵散》

《广陵散》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今所见《广陵散》谱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

3、《平沙落雁》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传世(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播放)

《平沙落雁》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

4、《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最早见于东晋笛曲。命名为《梅花三弄》,一方面是因为乐曲借物咏怀,表现了梅花高洁、清逸、耐寒等品格;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曲中,同一曲调在不同的段落中分别变奏了3次,这里的“弄”具有现代音乐术语中“变奏”的含义。

5、《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舞曲的优秀代表,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6、《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为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这是一首著名的中国琵琶传统大套文曲,该曲名最早见于清姚燮的《今乐考证》。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与吴畹卿的手抄本。《夕阳箫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雅致优美。多用推、拉、揉、吟等演奏技法,描绘出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卷。

7、《渔樵问答》

《渔樵问答》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现存谱初见于明代肖鸾编纂《杏庄太音续谱》,谱本有多种。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8、《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以感人的音调诉说了蔡文姬一生的悲苦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发了对祖国、乡土的思念和不忍骨肉分离的强烈感情。《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用胡笳的音调翻入古琴中而创作的具有新颖风格的音乐,诗中有“胡笳本自出胡中,绿琴翻出音律同”等便是汉胡音乐融为一体的证明,全曲气贯长虹,感情深沉,完整统一。

9、《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是中国名曲。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筝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10、《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现存琴谱中的《阳春白雪》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荡涤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img]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如下:

1、《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广陵散》

《广陵散》现在仅存古琴曲。据《世说新语》记载:嵇康非常喜爱《广陵散》,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

3、《平沙落雁》

古琴曲。该曲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曲情的理解,有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寓鹄鸿之志的;也有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音调基调静美,静中有动,旋律起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

4、《梅花三弄》

古琴曲。此曲系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徵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梅花三弄》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据传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为王羲之所奏的笛曲,后由后人移植为琴曲。

5、《十面埋伏》

琵琶曲。《十面埋伏》乐曲以公元前202年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乐曲主要歌颂了楚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全曲气势恢弘,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

6、《夕阳箫鼓》

琵琶曲。它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乐曲,同时根据《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

7、《渔樵问答》

古琴曲。乐曲通过鱼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了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鱼樵悠然自得的神态。

8、《胡笳十八拍》

古琴曲。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反应主题是“文姬归汉”。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情绪悲凉激动,感人颇深。

9、《汉宫秋月》

琵琶曲,后被改编二胡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汉宫秋月》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泣的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10、《阳春白雪》

琵琶曲。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阳春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分别为:《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

据专家考证,这些古代中国名曲的原始乐谱大都失传,今天流传的不少谱本都是后人委托之作。这些乐曲被历代乐师冠以十大古曲名,以历史典故为旁衬,从而借古人之旧事以壮声势。

《高山流水》典故

相传先秦时期,一天,琴师俞伯牙在荒郊野外弹奏古琴,樵夫钟子期恰巧路过,被伯牙那美妙的琴声深深吸引住了,他不由驻足聆听。当伯牙的琴声旨在赞美巍峨的高山时,子期说道:“这琴声真好听,那高耸入云的泰山仿佛就在我的眼前。”

当伯牙的琴声转而表现滔滔的江水时,子期又道:“我感受到那汹涌澎湃的江河,此情此景多么壮阔啊!”伯牙通过弹奏这首曲子,有幸遇得子期这一知音。子期死后,伯牙便觉得这世上再也没有人能听懂他的琴声了,于是,他便将琴摔坏,将琴弦剪断,永远不再弹琴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enghao.net/zgsd/4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