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倒霉的机组(世界上最倒霉的飞机)

本文目录一览:

  • 1、毫无预兆被“斩首”,美国TWA800航班有多悲惨?
  • 2、“挑战者”号不幸遇难的资料
  • 3、世界上最恐怖的飞机事故
  • 4、史上最倒霉苏联宇航员,被遗弃后太空漂泊311天,如今过得怎样?
  • 5、为什么前苏联宇航员克里卡列夫被称为人类史上最倒霉的宇航员?

毫无预兆被“斩首”,美国TWA800航班有多悲惨?

悲痛的马航事件,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年,可这件让我们心痛的是,仿佛就在昨天发生的一样。至今为止航班上的227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仍旧杳无音讯,所有人都不肯放弃,期待着有奇迹发生。除了在14年发生的这一件悲惨的事情,还有就是在1996年7月17日,美国环球航空800号班机,同样也发生了一件很让人伤心难过的事情,就是他在起飞后不久就在纽约长岛上空附近爆炸了,当时在飞机上有212名乘客和18名的机组人员。为什么会突然爆炸?这个事情的原因谁都说不清楚,所以有人猜测是导弹或者炸弹或者机械故障。

美国的这个空难就好比六年前的马航事件,谁都猜不到原因,谁也都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

当时事情发生的时候,飞机正在纽约长岛上空飞行,事情来很意外,就在飞机尾部油箱发生爆炸后,机头部分就从高空脱落,大约30秒钟后,飞机猛然下坠,便成了碎片,坠毁在大西洋中。飞机上的乘客和机组人员无一生还。而这次的空难也使,环球航空被美国航空并购了。之所以后来猜测是导弹,原因是因为在当时有目击者看到有一条白色的烟雾弹连到飞机爆炸所以导弹的猜测也一直在被调查。当然,这些导弹假说,炸弹假说,机件故障假说都是人们的猜测,也在后来调查中无法证实。

空难使一些无辜可怜的人永远的失去了生命,也使他们的家人失去了家人,这种血肉分离的痛苦使我们感到悲痛。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这两次空难告诉了我们要珍惜眼前和身边的人。不要等意外发生时再去想着没来得及珍惜。

[img]

“挑战者”号不幸遇难的资料

分类: 社会/文化 社会话题

解析:

惨痛的“一·二八”“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件

(一)飞行任务、航天员及事故过程

按原计划“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第10次飞行是在1985年7月进行。但由于飞行任务及有效载荷的调整和变动,以及技术故障和气候的原因,发射日期一直推迟到1986年1月28日。

“挑战者”号这次飞行的主要任务有:

(l)携带并发射一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该卫星将保障航天飞机及23个其他卫星的通信联系);

(2)携带、发射一颗“斯巴坦—哈雷卫星”(该卫星上装有观测哈雷彗星的专门仪器,当哈雷彗星离太阳很近以致其他观测台站无法观测时,上面的专门仪器将对哈雷彗星的活动进行观测,然后卫星被回收到航天飞机有效载荷舱内并带回地面);

(3)进行流体动力学实验、相区分试验、辐射探测实验等科学研究;

(4)进行航天教学和一些基础课课堂实验;

(5)完成青少年学生设计的实验计划等等。

1985年l月,即实际发射前的一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了执行这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名单:

指令长弗朗西斯·斯科比

驾驶员迈克尔·史密斯

飞行任务专家埃利森·奥尼朱卡

飞行任务专家朱迪思·雷斯尼克

飞行任务专家罗纳德·麦克奈尔

此次飞行的指令长弗朗西斯·斯科比曾于1984年4月作为“挑战者”号的驾驶员进行过第一次乘航天飞机的飞行。斯科比先生是华盛顿州奥伯恩人,获得了亚利桑那大学航天工程学学士学位,是一名飞过45种飞机,7000小时的空军试飞员。1978年起他成为一名航天员。

驾驶员迈克尔·史密斯是北卡罗莱纳州波弗特人,一位美国海军上校,1967年美国海军学院毕业,曾获得海军研究生院的硕士学位。他是一位驾驶过多种飞机、经验丰富的海军试飞员,1980年被选为航天员。这次是他第一次参加航天飞机飞行。

任务专家埃利森·奥尼朱卡来自夏威夷州科纳的基拉凯库阿,曾获得科罗拉多大学航天工程硕士学位。他是空军的飞行试验工程师,空军中校,1978年成为航天员并曾于1985年1月驾驶“发现”号航天飞机执行过首次军事飞行任务。

任务专家朱迪思·雷斯尼克,理学博士,参加过1984年8月进行的“发现”号轨道器的首次飞行。这位出生在俄亥俄州阿克伦的女博士于1976年获得马里兰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在几个工业公司工作之后,于1978年成为航天员。

任务专家罗纳德·麦克奈尔理学博士,南卡罗来纳州莱克城人,1976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作为一名物理学家在民用工业部门工作之后,1978年成为一名航天员,1984年2月曾乘“挑战者”号进行首次航天。

有效载荷专家是航天飞机乘员组的正式成员,但他们不是专职的航天员。

除了上述成员外,参加这次飞行的还有另外两位特邀专家,他们是克里斯塔·麦考利夫和格里高利·贾维斯。

麦考利夫,女,37岁,出生在波士顿,成长于马萨诸塞州的弗雷明汉,毕业于弗雷明汉州立大学。她在马里兰和新罕菲尔州从事初高中美国史、法律和经济多科教学工作,是一位很有名望的社会学教师。一年多以前,她是在汽车里通过收音机获悉即将在平民中挑选一名航天员的消息的。“今天,”里根总统说,“我命令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始在全国所有中小学中挑选一名美国最优秀的教师,作为我们空间计划史上第一个公民乘客。”从此,女教师满怀信心和喜悦,经过数月的严格测试和筛选,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从一万一千名申请者中杀出,成为美国第一位平民航天员,一名太空教师。在广播里报导了这一选拔结果的第二天,克里斯塔·麦考利夫居住的康科德市的市民在市府广场举行了热烈的庆典仪式和 *** 活动。当克里斯塔在丈夫和孩子的陪伴下来到广场时,人们涌向她,同她握手、拥抱、要求签名留念。市长还出奇不意地把一根指挥棒塞在她手里,让她指挥乐队演奏“永远不落的星条旗”。人们和着节拍鼓掌。后来,康科德市将8月6日宣布为克里斯塔·麦考利夫日。

1985年7月,麦考利夫被指定参加“挑战者”号第10次飞行。一名历史教员,将亲自创造历史,谱写光辉的历史篇章,实在令人神往。

格里高利·贾维斯先生是一位专门从事卫星设计的空军工程师。他出生于密执安州底特律市,曾在波士顿市东北大学获得电气工程博士学位。作为休斯飞机公司的一名代表,他于1985年10月被指定为参加这次飞行的成员之一。在这次飞行中,他要完成一系列的有助于卫星重新设计的流体动力学实验。

“挑战者”号乘务组的每个成员各自肩负着自己伟大而神圣的职责。他们个个是人杰,是令人羡慕的优秀代表。

1986年1月28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1时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肃穆地矗立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当时天气极冷,气温在零下5℃。发射台上积了冰,固定服务设施的框架上挂着1ft长的冰柱。严寒对于航天飞机的发射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数以万计的观众不惧严寒,怀着激动的心情坐在发射场的看台上焦急地等待着那个令人振奋的壮观时刻。

此时此刻,还有更多的人兴奋不已地守坐在电视机旁。

倒计时已经开始。“十、九、八、七、六……主发动机启动!”“四、三、二、一,点火!”

“挑战者”号载着它的七位乘员和其他载荷,带着人们的衷心嘱托,也带着未被觉察然而却必存无疑的隐患,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徐徐升空了!此时广播里传来的内斯比特解说的声音,已被看台上的欢呼声淹没。这是整个飞行的最危险时刻,肯尼迪和休斯敦航天中心的控制人员严密地监听着发动机的巨吼声。升空后16秒,“挑战者”号转身翻了一个个儿,背向下,底儿朝上。35秒,主发动机减速到全速的65%,以免轨道飞机器穿过高空湍流区时外壳过热而支离破碎。解说员内斯比特宣布起飞正常:“三台发动机操作正常。燃料箱和辅助动力设备状况良好。速度每秒2257ft,高度4.3n mile。52秒,地面控制台通知指令长斯科比将发动机恢复全速。这时航天飞机正接近音障,遇上极大的空气压力。主发动机加速到通常速度的104%,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已燃烧了将近100万lb固体燃料。电子计算机荧光屏上显示的各项数据都正常。待到指令长斯科比向地面报告主发动机已经加速时,飞行时间已过70秒。

3秒钟之后,天空突然出现一团橘红色火球,随即分成许多小叉,拖着火焰和白烟四下飞散,两枚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完整地脱离火球,拖着白色烟柱,因失去控制而成“V”形继续向前飞去(图5—4)。此时,在飞行控制中心的电视荧光屏上,由“挑战者”号发来的数据突然中断,与座舱的无线电联络和整个遥测系统信号嘎然而止。为防止两枚固体燃料助推火箭掉入人口稠密区,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中心的一位操作人员启动了其自爆装置将其引爆。40秒钟后,内斯比特沉重地宣布:“经飞行主任证实,航天飞机爆炸了”。

不管人们如何不愿相信他们的亲耳所闻和亲眼所见,也不管人们如何不肯接受这瞬间所发生的一切,无情的事实是,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已毁于一旦,机上7名航天员无一幸免,全部罹难。固体火箭助推器冲出火焰,交叉成一个“V”字型爆炸后的飞机残骸和碎片掉落在离发射场30km的北纬28.64°、西经80.20°的地区。这是载人航天25年来所发生的最惨重的一次灾难。

全美国在电视机前观看发射情景的千百万观众都看到了这次爆炸时的惊人景象。

康科德中学的数百名学生当时正聚集在学校自助食堂里,从电视上观看载有他们所钦佩的麦考利夫老师的“挑战者”号的发射。当初他们兴高采烈。飞机发射时他们兴奋地大声欢呼。在获悉飞机爆炸后他们全都失声痛哭。一位老师迅速地关上了电视机。学生们很快被领 *** 室。家长们都接到了校方电话,悲痛的孩子们被一个个带回家中。

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的这一天,正好有一架东方航空公司的航班从波士顿起飞,途经卡纳维拉尔角以东60km的洋面飞往迈阿密。当天,由于“挑战者”号发射时间的临时更改,飞机起飞的时间也一次次地被推迟。对此,所有135位机上乘客均无怨言。事实上,大家都非常关注航天飞机的这次飞行,每个人的心都与探索宇宙的勇士们息息相通。

飞机终于起飞了。途中,驾驶员通过无线电向地面气象员关切地询问航天飞机发射的有关消息。

“航天飞机起飞了没有?”

一阵沉默后气象员答道:“起飞了,……可是……离开地面一分钟就爆炸了。”

无线电里寂静无声。

“你是说,‘挑战者’号失事了?!”驾驶员反问道。“是的,我想是这样。”

驾驶员木木地坐在机舱内,眼睛直楞楞地盯住前方无边无垠的苍穹,谁也不开口,脑海里翻着侥幸的希望。“不,这不可能!”

在心底悲痛抗争的同时,飞行员们通过舷窗看到了碧空万里的佛罗里达海域上空游离着的一条巨大的、漂浮不定的白色云带。这是航天飞机爆炸后产生的蒸汽。

机组人员不得不把这一噩耗沉痛地告知旅客,并请出乘客中唯一的一名牧师带领大家做祷告。牧师首先用他那浑厚的嗓音朗读圣经中的第23诗篇,最后为遇难的航天员及其家属们祈祷。每位旅客都低垂着头,每颗心都紧揪着。当飞机在迈阿密机场降落后,机长和神父站在舱门旁默默地目送乘客鱼贯而下。虽然他们年龄不同,性别各异,但个个神情肃穆,步履沉重,不少人边走边擦眼泪。

在航天飞机突然爆炸时,美国众议院正准备开会。这一突发事件使整个国会目瞪口呆和大为震惊。众议院牧师詹姆斯·戴维·福特走到讲台前说:“在这一特别的时刻,让我们为航天飞机上的机组人员默哀。”众议院在进行了片刻的沉默祈祷之后,宣布休会两小时。在整个国会山,工作人员、参议员和众议员聚集在电视机旁默默地观看这场悲剧的发展。

在发生爆炸时里根总统正同他的高级助手们一起开会。副总统布什和国家安全顾问波因德克斯特带来了这个意外的消息。于是开会的人们立刻走到离他们最近的一架电视机前观看了这次事件的录象。白宫发言人斯皮克斯晚些时候说:“从总统的脸上可以看出忧虑、焦急不安和悲痛的表情”,“总统观看电视录象时几乎是惊得说不出一句话。”数小时后里根总统向全国发表了一个讲话并且宣布:“我原计划今晚向你们发表一个国情咨文报告。但今天早些时候发生的事件使我改变了原来的计划。今天是哀悼和纪念之日。”接着他说:“南希和我对‘挑战者’号发生的惨案深感悲痛。我们知道,我国全体人民也和我们一样深感悲痛。……这的确是国家的损失。……我一直总是十分信任和尊重我们的太空计划,今天所发生的事情决不会降低它的声誉。我们还要继续对太空进行探索。今后还要进行更多的航天飞行,要有更多的航天飞行员,是的,太空里要有更多的志愿者,更多的平民,更多的教师。”

“挑战者”号空难所引起的悲痛是全国性的。其程度绝不亚于肯尼迪总统遇刺。“挑战者”号爆炸事件所引起的震惊是世界性的。全世界各国的新闻系统都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导。就连一向非常矜持的塔斯社,也迅速地报导了这一消息,尽管这条来自纽约的报导仅有一句话:“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今天刚刚起飞就爆炸了。”前苏联新闻机构过去一直批评美国的航天飞机计划,指责这个计划是用于军事的目的。

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 *** 主席致电里根总统,对美航天员遇难表示哀悼。电报说:“惊悉贵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的七位航天员不幸遇难。我谨代表中国 *** 和中国人民向贵国 *** 和人民表示最深切的同情和哀悼,并对遇难者的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二)事故原因调查

“挑战者”号空难事件在美国上下,乃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巨大震动。美国 *** 对该事件十分重视。1986年2月3日,里根总统签发了一项行政命令,决定就“挑战者”号爆炸的原因立即成立一个调查委员会。命令指出,委员会成员将从 *** 、科技界和管理部门有名望的领导人中抽调。委员会的主席和副主席将由总统指定。委员会的任务是:

(1)深入调查于1986年1月28日所发生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爆炸事故。

(2)完成下列两项工作:

1)审查围绕事故所发生的一切情况,以确定事故的可能原因或直接原因;

2)根据调查结果以及所作出的决定,提出今后的改进措施或其他行动方案。

(3)该委员会应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120天内向总统和航空航天局局长呈交一份最终报告。

与此同时,里根总统根据上述命令任命前国务卿威廉——罗杰斯为调查委员会主席,任命第一个登上月球的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为副主席。整个委员会共由13人组成。这些成员均是从 *** 各部门、各军兵种及各行政管理部门精选抽调来的经验最丰富而又与这次飞行无瓜葛的优秀分子。

调查委员会一经任命和成立,便立即开始进行调查,并在白宫的全力支持下召开了一系列的与导致事故有关的事实公开听证会。会上航空航天局的官员对有关航天飞机计划的来龙去脉以及航天局对“挑战者”号爆炸事故的调查现状作了简要介绍。后来,又根据委员会的建议,航空航天局公布了大量的信息。这样做证明对事故的所有方面都在进行调查,全部情况都将会全面详尽、实事求是地公诸于众。这有助于使公众消除疑虑。对于这样一个举世注目、全国上下关切的重大事件,特别是像在美国这样一个开放型的国度里,调查工作只能采取这种公开和充分揭露所有事实真象的办法。

当然,根据国家利益的需要,听证会有时也须采取秘密方式进行。在2月10日的一次秘密听证会上,调查委员会获悉航天飞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过去在连接件与密封件方面曾经发现过问题。此外,委员会第一次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由于考虑低温对连接件和密封件的影响,作为承包商的莫顿聚硫橡胶公司曾于1月27日,即发射的前一天提出过不同意发射的建议。为了进一步搞清这个令人不安的重要情况,委员会又分别于2月13日和14日安排了两次秘密听证会。在2月13日的会议上认真观看和审查了与“挑战者”号失事有关的电影、电视和遥测等资料。这次会议首次为调查委员会提供了有关固体火箭发动机连接件和密封件发生故障造成失事的证据。

为了准确地弄清事故根源,委员会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深入地进行调查。他们的任务分工如下:

(1)研制与生产调查小组,负责调查航天飞机零部件的获得、试验和评价过程。

(2)发射前活动调查小组,负责对航天飞机系统处理、发射准备工作过程,以及发射前保安工作进行评价。

(3)任务设计和实施调查小组,负责调查任务设计与实施、发射进度压力及机组人员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4)事故分析调查小组,负责分析与失事有关的数据,找出各种异常现象的相互关系和失事详情。

各调查小组成立后,调查委员会的大量调查工作就由各调查小组根据听证会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分别同时展开。

例如,以唐纳德·库泰纳少将为首的事故分析调查小组多次前往肯尼迪和马歇尔航天中心进行调查,并深入聚硫橡胶公司在犹他州的设施,审查所拍摄的照片、遥测数据,以及救护队打捞上来的飞机残骸,还监督航天局和聚硫橡胶公司进行的试验。

以约瑟夫·萨特为首的研制与生产调查小组,从约翰逊航天中心开始以航天飞机零部件制造公司的生产与试验活动为重点进行调查。

……

在各小组分头深入调查的同时,委员会一个抓总的班子也开始其调查工作。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单独会见,访问了各有关人员。目的在于使调查委员会在撰写调查报告时能以有关的各个领域的实际背景为根据来说明问题。这些领域包括发射前夕航天局与聚硫橡胶公司官员之间的电话记录;接头设计与O型密封圈问题的历史;航天局在安全、可靠性和质量保证中应起的作用及存在问题;“挑战者”号固体火箭助推器的装配情况等。此外,还对航天局组织机构的效率,特别是航天飞机计划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以及发射“挑战者”号的外界压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世界上最倒霉的机组(世界上最倒霉的飞机)

总计,委员会访问调查的个人达160余人,先后召开正式听证会35次,会议记录12000页,获取的证词达2800页,审阅的文件6300份(总共为122000页和几百幅照片)。

历时四个月,耗资近100万美元。调查委员会于1986年6月9日向里根总统送交了一份完整、详细的调查报告。报告以大量的人证和物证,对航天飞机失事的直接原因和历史原因作了全面分析,同时揭露了航空航天局在管理上的一些弊病,最后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改进措施。

还应该提到的是,航空航天局的工作人员在这次调查中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航空航天局从各部门抽调1300多名雇员配合这项工作。 *** 各部门和航空航天局各承包公司也大力支持,分别派出1600余人和3100余人参与调查工作。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残骸打捞和分析工作中,军事部门、海上巡逻队以及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调查结果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件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该事件暴露出美国航天计划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是相当严重的、多方面的。从调查委员会调查的结果看,造成这次空难的直接技术原因是航天飞机右侧固体火箭发动机尾部装配接头压力密封失效造成的。这种失效是由于设计有误,对一系列因素反应不正常造成的。这些因素包括温度、零件尺寸、材料特性、可重复使用性、加工处理及接头对动载荷的反应等影响。

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助推器装配接头问题起始于设计上的差错,而且在前几次的发射中已多次暴露。但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承包公司管理部门每次都是临时地解决一下,并未给予应有重视和彻底解决,使航天飞机带着这种严重的隐患飞了一次又一次,又一次又一次侥幸地逃脱了逐步升级的风险。

航天局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整个航天计划中负责安全、可靠性和质量保障方面的人员极缺,而且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在事故调查的整个过程中,几乎听不到他们的声音。这种情景使调查委员会感到非常吃惊。

航空航天局决策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其表现是作出1月28日发射的决策人,对于固体火箭发动机接头存在的历史问题、承包公司(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反对在当天极低温条件下发射的建议,竟一无所知。当然,导致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也有来自社会方面的。比如,对航天飞机军、民用的需求太多,航空航天局压力过大等。

世界上最恐怖的飞机事故

世界上最恐怖的飞机事故是日本航空123号班机事故(JAL123)。

日本航空123号班机事故(JAL123),是一班从日本东京羽田机场飞往大阪伊丹机场的日本航空班机。1985年8月12日,班机使用波音747SR-46,搭载509名乘客及15名机组员。在关东地区群马县多野郡上野村附近的高天原山山脊(距离东京约100公里)坠毁。

在日本当地的搜救工作出现严重延误的情况下,仍有4名女性在飞机失事17小时后奇迹般生还,包括一名未执勤的空服员、一对母女以及一个12岁女孩。其余520人悉数罹难,包括名歌星坂本九以及一名孕妇。此次空难也是世界上牵涉到单一一架飞机的空难中,死伤最惨重的。

事故发生的原因

特内里费空难是一宗发生于1977年3月27日傍晚的空难,两架波音747客机在西班牙北非外海自治属地加那利群岛的洛司罗迪欧机场的跑道上高速相撞,导致两机上多达583名的乘客和机组人员死亡的惨剧。

事故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飞机在飞行的过程当中出现了故障,或者是因为飞行员得不到操作,才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现在相关部门已经介入到了这起事故调查当中,不久之后,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也将会进行工作的。

史上最倒霉苏联宇航员,被遗弃后太空漂泊311天,如今过得怎样?

要说史上最倒霉的苏联宇航员,他就是克里卡廖夫,虽然被遗弃太空漂泊了311天,但是如今的他可以说是名利双收。

其实,早在1961年,苏联就已经派出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了东方一号宇宙飞船,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在那之后,苏联就一直探索着对宇宙的发现。可是克里卡廖夫就比较倒霉了,在他飞入太空中的时候,正是美国和苏联的冷战时期,双方都具有强大的实力,因此也一直都不敢发生正面的冲突,可惜苏联最终还是解体了。

此时处于太空中的克里卡廖夫,就完全是一个无辜者。因为当时的苏联解体,全国都处于混乱当中,因此参与此次太空飞行的团队也完全顾不上他。于是,就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倒霉的宇航员,已经不仅仅是史上最倒霉的苏宇航了。在与地面失去联系后,他被遗弃在太空当中漂泊了311天。此前的她完全没有想过这种状况,本以为会和从前一样,工作一段时间就会返回地球。

从1991年飞入太空,直到1992年3月才得到了地面的帮助返回地球。谁能想到在飞入太空前,他还是一个苏联宇航员,在返回地球后,苏联变已经被迫分为了15个国家,他便只能将国籍改为俄罗斯。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航空经验丰富的他被选入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机组。一直到后来持续参与各种航天相关的活动,也算是因祸得福,在他后半生中,名利双收,家财万贯。

为什么前苏联宇航员克里卡列夫被称为人类史上最倒霉的宇航员?

航天英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自豪,她们在太空中的踪迹受举世瞩目。但却有一位航天英雄,几乎被自己的国家“忘却”,受困宇宙空间不可以返回地球。

一直以来,人们探寻太空的步伐从没终止,而近几年来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国家都获得了开创性的发展。实际上,“登天”依然是一场与运势的筹码,充斥着着不明与风险性,因此常常见到宇航员出战时,大家都是会祷告着她们可以平安归来。但30年以前,一位宇航员的历经却很诡异,这名宇航员在登天后居然被国家“忘却”在太空近一年之久。

更让人诧异的是,在取得成功返回地球后,他的国家也没有了,因而他也被称作“史上最倒霉的宇航员”,他便是斯维特兰娜·克里卡列夫。

33岁的克里卡列夫和俩位朋友,从坐落于白俄罗斯的拜科努尔航空航天酒泉卫星发射,飞到和平号太空站。她们在太空的每日任务限期是5个月,在圆满完成上级领导外派的工作中以后,她们又完成了太空7次室内空间走动。

工作中圆满完成后,她们也将要要返回地球,但出现意外也从此产生。太空舱的别的朋友在进行分别的每日任务后,都相继回到了地球上,可克里卡列夫一直直到要求往返的限期,也没有接到一切的返航通告。他禁不住在心中猜疑,难道说是通信系统坏掉,或是国家抛下了自己?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可克里卡列夫心里的疑云自始至终没有解除。

殊不知,当他开展了7个多月的工作中以后,却从路面收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信息,自己的国家,没有了。原先在克里卡列夫进到太空执行任务大半年后,他的国家正遭遇着史无前例的动荡不安,没多久后雄霸全球很多年的苏联分崩离析,四分五裂变成15个国家。

伴随着苏联的分裂,世界各国乱成一团,忙着切分苏联财产,当然也就忘记了太空中原先也有位宇航员没回家。国家瓦解,丧失原来佳园,这一切来的太忽然了。他无法想象,此刻路面上是如何一幅荒芜的情景。克里卡列夫觉得史无前例的迷失,除开再次守着太空站,他不晓得该干什么,在无望的准备中,他每日都问一下自己:“是我充足的胆量吗?我可以听到最终吗?”尽管对丧失国家觉得吃惊,但在着急的准备中,他没有舍弃期待,只是积极主动试着与路面建立联系。

总算有一天,克里卡列夫的求助获得了路面的回复,这使他觉得极其高兴,想着这一段魔幻之旅眼见就需要告一段落。可让人想不到的是,实际的惨忍再一次给他们重重的一击,他等来的并不是重返地球的喜讯,只是一个五雷轰顶的告之:“国家正遭遇极大困境,没钱把他接回来地球上”。一个月后,他获得的或是一样的回答,又过去了一个月,仍是一样的说词,克里卡列夫这下完全失落了。

大幸的是,那时候并并不是克里卡列夫一个人在太空中,还有一个于10月份刚到太空站提前准备接任克里卡列夫的沃尔科夫。再再加上那时候英国向她们给予了立即的协助,有充裕的谷物存储,她们并无很大风险。因此两个人在太空变成了一对“苦命鸳鸯”,相互之间一起激励,等候解救。

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等候她们的将是啥?谁都不知道。心里的躁动不安和惶恐不安在与日俱增,由于没人关注她们的存亡,她们能做的仿佛只剩余造化弄人。就是这样,在无人过问的日巷子里,卡拉卡列夫在太空漂泊了整整的311天。但是令人尊敬的是,就算处在绝地中,他仍然没有舍弃自己的重任。

作为一名出色的宇航员,克里卡列夫自知,一切不必要的挣脱全是徒劳无功。与其说这般,比不上每日都维持着一个精力充沛的情况,努力完成宇宙探索的工作中,等候奇迹。也许是他这类坚毅的精神实质打动了一望无际宇宙空间,惊喜果真发生了。

之后,在苏联瓦解后,因为诸多要素,乌克兰便将“和平号太空站”卖给了法国,在法国的协助下,才将这名“不幸的宇航员”接回来地球上。1992年3月25日,饱经坎坷,克里卡列夫总算返回了久违了的路面,因为在太空中待的时间很久,他的人体十分孱弱,在他落地式时,有新闻媒体写到:“他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如同一块湿面糊。”

殊不知,人体上的残害能够修复,内心上的严厉打击却无法痊愈。当克里卡列夫艰辛地从乘飞机走出来时,身穿印着“苏联”字眼的太空服,太空服上鲜红色的苏联五星红旗依稀可见。伤心的是迎来他的群众早就不认识太空服上的国家标示,克里卡列夫觉得极其迷失和伤心。在太空“漂泊”近一年,再回家时,自己不经意间早已添加了乌克兰的国籍,故乡也从列宁格勒变成了圣彼得堡市。

曾带上无上光荣的重任为国出战,却出现意外漂泊太空无人过问,再回到时,却早就时过境迁。此次魔幻景色,他难以缓解和学会放下。在几日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克里卡列夫说:“曾经的我定居在苏联的国土上,如今我返回的是乌克兰。”返回路面后的很长期,克里卡列夫都忧心忡忡,好在他的英雄人物事迹在那时候被不断发展,国家和群众的夸赞和毫无疑问使他略感高兴。值得一提的是,苏联瓦解后,本来归属于苏联的军队工作人员被分配,当核对到克里卡列夫时,发觉并没有他的信息。

那时候的首长火冒三丈,他觉得克里卡列夫很有可能干了逃犯,这样的人是要枪决的,首长乃至下了全球通缉令,无论克里卡列夫藏到哪里都需要将他扯出来以儆效尤。直至掌握实情后,她们才对自己的个人行为开展挽救,由于这次航行,克里卡列夫被称作“苏联悲催宇航员”“最终的苏联人”。这一段诡异的航空航天历经,也变成克里卡列夫性命之中没法抹除的记忆力。很多人猜想,经历那样的历经,克里卡列夫很可能不容易再参加一切航空航天每日任务了。

可客观事实正好相反。克里卡列夫不但没有舍弃喜爱的航天工程,并且不上2年,他又一次踏入了自己的太空之旅,作为一个真真正正的航空航天人,明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允许他做一个逃犯。1992年10月,在乌克兰和英国协作的一项航宇每日任务中,克里卡列夫变成了英国“发觉”号飞机驾驶员。1994年,克里卡列夫追随发现号太空飞船进到和平号太空站,他也因而变成第一个搭乘NAS航天飞船的乌克兰宇航员。

再接着10年的时间里,克里卡列夫又依次实行了数次航宇每日任务,而且参加构建国际空间站。凭着在航空航天层面的非凡造就,他不但得到了瑞士联邦英雄人物的头衔,还遭受了来源于世界各地的称赞,变成了当之无愧的国际性航天英雄。直至2007年,克里卡列夫才公布宣布退伍,归属于他的精彩纷呈时期也最后落下帷幕。

从第一次登陆太空到退伍,克里卡列夫总计在太空滞留803天9钟头39分钟,变成全世界在太空停留的时间最多的宇航员。这一记录直至2015年才被摆脱。退伍以后,克里卡列夫尽管过着不张扬平静的生活,但他仍是一名宇航员学习培训负责人,塑造出了很多优异的宇航员。

克里卡列夫的航宇职业生涯,充满了神秘色彩。年青时的那一场“风波”不但没有打垮他,反倒磨练了他的信念,并使他得到了极大的造就。此外,这一段有意思且惊险刺激的太空飞之旅,也被加载了人们史册。退伍后的克里卡列夫尽管荣誉傍身,但他却一直做着自己的做好本职工作,在航天工程里再次发光发热。更关键的是,克里卡列夫的精神实质始终危害着成千上万的航空航天人,人们探索世界的脚步也因而更为坚定不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enghao.net/sjzz/134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