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沼泽有多深?
- 2、什么叫沼泽地
- 3、我国沼泽分布原因
- 4、泥潭和沼泽哪个厉害
沼泽有多深?
泥炭沼泽的形成,不仅取决于水分条件,而且与热量状况也有很大的关系。每年沼泽植物死亡后增加的新有机体,大于每年腐烂的物质数量,泥炭才能形成和累积。大气和土壤温度,一方面影响生长期内植物生长速度,另一方面也制约着死亡植物残体的分解强度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生长期内气温低,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每年植物体增长缓慢,但分解掉的也很少;在热带及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生长期内气温和年平均气温高,植物体增长加快,有机质分解强度也增大,甚至超过增长的数量。但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也有一定泥炭的积累。 在北半球,随着气候有规律的纬向变化,沼泽和泥炭平均累积强度也呈纬度地带性分布。北极苔原地带,沼泽覆盖率50%,泥炭厚度仅20~30厘米;向南泥炭厚度增大,泰加林北部沼泽分布最广,沼泽覆盖率高达60~70%,泥炭累积厚度3~4米,泰加林地带的中部和南部,泥炭层达到最大厚度,约8~9米,但沼泽覆盖率渐小,只有25~35%;再向南泥炭层变薄,除热带雨林地区外,很少遇到泥炭沼泽。 中国三江平原沼泽的形成和发展,气候条件起了很大的作用。本区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虽不多,但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秋两季。至10月末或11月初,气温下降,大量水分来不及排除,被冻结在地表或土壤层中,致使翌年春季解冻后,导致地表积水或过湿。加之冻结期长,冻层厚(深达1.5~2.1米),土壤粘重,不利水分下渗,地表经常过湿,沼泽广泛发育。 (2)地质地貌条件新构造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直接而明显。一个地区长期下沉,造成四周高、中间低洼的地貌结构,并堆积有深厚的疏松物质,地表坦荡低平,侵蚀能力弱,河流蜿蜒曲折,排水能力低,有利于水分的汇集和停滞。可见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为沼泽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场所。 三江平原是新构造运动长期下沉的地区,造成三面环山,中间低洼平坦的地形。周围山区降水量多,丰富的径流向平原汇集,而平原区地势极为低平,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总坡降为万分之一,所以区内发育一些中小河流,多无明显河槽,属典型的沼泽性河流,泄水能力低。在长期下沉过程中,地表堆积了湖相和河漫滩相粘土和亚粘土层,透水能力弱,使汇集来的大量地表水不能下渗,积存起来形成沼泽。 中国著名的若尔盖沼泽区,第四纪冰期以后,长期下沉,形成海拔 3 400米以上的完整山原,四周被高山环绕。山原内部相对低平,承受高山冰雪融水以及降水形成的径流补给,并携带大量泥沙沉积于此。在此基础上又堆积相当深厚的河湖堆积物,阻碍水分下渗,促进地表水分过剩,为沼泽形成提供有利的条件。 (3)水文条件一个地区的水文特征,受气候及地貌条件所制约。水文特征在沼泽的形成过程中,也有重要作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沼泽补给的直接水源,而补给量的大小与径流条件有直接关系。 中国沼泽多发育在河流比降小、弯曲度大、汊流多、河漫滩宽广、河槽平浅的河段。如三江平原的别拉洪河、挠力河中下游、浓江、穆棱河等均具有这种水文特征。由于河道狭窄平浅,一些河流无明显河道,泄水能力低,排水不畅,大量水分补给沼泽。汛期还遭受大河洪水的顶托,抬高这些河流的水位,使两岸低平的河漫滩排水困难,促进了沼泽的形成与发展。 在一般情况下,河流上游比降大,河网发达,排水条件好,沼泽不甚发育;河流下游比降小,河槽曲率大,河网密度小,来水量增多,沼泽覆盖率大。如若尔盖高原沼泽区黑河上游,沼泽覆盖率为18%,下游覆盖率明显增加为32%。但某些河流上游,谷地宽浅,有大量地下水出露,或因冻层存在,沼泽亦十分发育。如黄河源头的星宿诲,长白山区松花江上游玄武岩台地,小兴安岭汤旺河上游,三江平原别拉洪河上游的沼泽,均比中、下游发育。一些河流的尾闾区有充足水源,沼泽也很发育。如新疆博斯腾湖西南小湖群区,位于开都河尾闾区,芦苇泥炭沼泽十分发育。开都河发源于天山中部,以冰雪融水及降水补给,水量丰富,进入平原后,一部分水流入博斯腾湖,另一部分水漫散于小湖群区,补给小湖及周围的沼泽。因此在我国西北干旱区能有这样大片沼泽的存在,它像绿色宝石一样镶嵌在沙漠之中。 (4)人为因素的影响人类经济活动对沼泽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作用。东北林区,在日伪统治时期,森林资源遭到残酷掠夺和严重破坏,在一些砍伐迹地和被火烧的迹地上,常演变发育成沼泽,大中型水库周围和回水范围内,因抬高了地下水位而逐渐沼泽化。此外,在运河区、灌溉区和水利工程修建区,这种现象也很普遍。如黑龙江省穆棱河流域,1943年在密山县境的湖北屯附近,向小兴凯湖修建分洪水道,有14公里防洪堤没有修建,每年汛期,穆棱河洪水由此漫溢,积存地表,使水道东侧沼泽面积日趋扩大。可见人类活动能促进沼泽的形成。当然,人类活动也能控制沼泽的发展,采取人工排水,可加速沼泽变干。总之,人为因素对沼泽的影响,比自然演化要快得多。
什么叫沼泽地
是怎么形成的?
有各种原因。
先来看一下湖泊是怎么演变成沼泽地的。在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水挟带着泥沙汇入湖泊,因为水面的突然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弱,泥沙便在湖边沉积下来,形成浅滩。还有一些微小的物质,随着水流漂到湖泊宽广处,沉积到湖底。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泊变得越来越浅。并且在湖水深浅的不同位置,各种水生植物逐渐繁殖起来。在湖泊深处,生长着眼子菜等各种藻类;在较深地带,生长着浮萍、睡莲、水浮莲等;在沿岸浅水区,生长着芦苇、香蒲等。它们不断生长、死亡,大量腐烂的残体,不断在湖底堆积,最终形成泥炭。随着湖底逐渐淤浅,新的植物又出现,并从四周向湖心发展,湖泊变得越来越浅,越来越小。最后原来水面宽广的湖泊就变成了浅水汪汪、水草丛生的沼泽。
除了由湖泊演变成沼泽,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在森林地区,枯枝落叶不断在林下堆积,就像给地面盖了一层很厚的被子,既能大量积蓄雨水,又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之保持着过度湿润的状态。在碳化过程中,土壤中大部分的矿物养分流失,使草木死亡,繁茂的苔藓植物取而代之。苔藓植物能保留大量水分,使植物残体的分解过程减慢,泥炭逐渐堆积,并形成沼泽。我国大、小兴安岭森林中的沼泽地就是这样形成的。
在有些过于湿润的地区,杂草得以大量繁殖,并形成厚实的草层,土壤通气状况变坏,碳分逐渐减少,使原有植物逐渐衰亡,生长水藓等喜湿性植物,它们有很强的蓄水能力,这就更加强了土壤的湿润状况,草甸沼泽化得以迅速发展。四川西部的草地,有一部分就是这样形成的。
有些高原、高山地区,冬季地面积雪,到次年春夏季节冰雪融化,地面积水,使短草和苔藓植物杂生,形成沼泽。
低洼平原上的河流沿岸,在河水浅、流速慢的地方,也可以生长水草而逐渐形成了沼泽。
沿海低地,反复被海水淹没,海滩上芦苇、杂草丛生,也可形成盐沼泽。
沼泽是指地表过湿、生长着沼泽植物、并有泥炭形成和堆积的地区。沼泽物质中,水占85%~95%,干物质?穴主要指泥炭?雪占5%~10%。全球沼泽面积约有11220万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0.8%。
沼泽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状况和地貌。其中,水分条件是沼泽形成的主导因素,因为过湿的地表才能引起喜湿植物的侵入,从而导致土壤通气状况的变化,并在生物作用下产生泥炭的堆积。沼泽的形成可以分为水体沼泽化和陆地沼泽化。
在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水挟带着大量泥沙流入湖泊。在湖边或河口地区,由于水面突然变宽,水流速度突然减慢,泥沙在湖边沉积下来,形成浅滩,一部分细小的物质随着水流漂到湖泊开阔的地方,沉淀到湖底。这样年深日久,就使湖泊变得越来越浅。随着湖水深浅的不同,各种水生植物逐渐繁殖起来。这些植物不断生长、死亡,大量腐烂植物的残体不断在湖底堆积,逐渐形成泥炭。随着湖底的逐渐淤浅,又有新的植物出现,并从四周向湖心发展,使湖泊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浅。当湖泊中的沉淀物增大到一定限度时,原来水面宽广的湖泊就变成浅水汪汪、水草丛生的沼泽了。这是水体沼泽化。
沼泽化:即土壤沼泽化。由于地面长期积水或季节性积水,以及地下水的浸渍影响,土壤长期过湿,在湿生植物作用和厌氧条件下进行的有机质的生物积累与矿质元素还原的过程。
你知道当年中国红军所走过的草地在哪里吗?在我国四川西部,这里有一大片草地,那里水草纵横无边无际,茂密的草茎和腐草下面,是淤黑的积水,表面十分松软,人走在上面,稍不留意就有性命之忧,这就是沼泽地。
[img]我国沼泽分布原因
(1)从区域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甲位于我国的东北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交汇处,为三江平原.三江平原之所以能形成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主要是因为三江平原的东北部地势平坦,排水不畅;而且东北地区是我国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秋多雨;东北地区纬度高,太阳辐射量小,蒸发弱;此区地下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且河流凌汛现象严重.
(2)冬季,A地降水量小于B地;B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可以从日本海带来大量的水汽.
(3)俄罗斯东部兴建的工业区为乌拉尔工业区和西伯利亚工业区;影响乌拉尔工业区和西伯利亚工业区布局的主导因素是丰富的矿产资源;影响日本工业区的主导因素是便利的海洋运输.
故答案为:(1)三江平原; 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风气候,夏秋多雨;纬度高,蒸发弱;地下有永久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河流凌汛现象严重.
(2)差异:A地降水量小于B地(或B地降水量大于A地).
原因:①A地受来自亚欧大陆寒冷干燥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②B地同样受西北季风影响,但该季风经过日本海时会增温增湿,加上又位于山地迎风坡,故降水较多.
(3)影响俄罗斯西伯利亚工业区的主导区位因素是矿产资源(或矿产资源丰富);影响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海洋运输(或便利的海洋运输、有众多优良港湾).
泥潭和沼泽哪个厉害
沼泽厉害。
沼泽是指地表及地表下层土壤经常过度湿润,地表生长着湿性植物和沼泽植物,有泥炭累积或虽无泥炭累积但有潜育层存在的土地。其形成主要取决于地貌条件和水热状况。根据发展阶段可分为低位、中位和高位沼泽,即富营养、中营养和贫营养沼泽。按地貌条件可分为山地沼泽、高原沼泽和平原沼泽。根据有无泥炭可分为泥炭沼泽和潜育沼泽。世界沼泽面积约268.3万平方公里,中国的沼泽面积11万平方公里,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沼泽最多,青藏高原次之,余为零散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