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粗鄙的作品(大家见过最粗的)

本文目录一览:

  • 1、世界上最流氓的画是怎么画
  • 2、朱乙夫作品赏析
  • 3、世界上最奇葩的画
  • 4、伟大的文学巨匠托尔斯泰,为何会一生都讨厌莎士比亚?
  • 5、世界上最流氓的画
  • 6、莫言的作品如何?

世界上最流氓的画是怎么画

是《镜前的维纳斯》。

作者为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他是一位非常出名的绘画大师,这幅作品就是其代表作。画面中的主角是希腊神话中的女神维纳斯,她浑身赤裸,然后小爱神丘比特拿着一面镜子,让维纳斯能够欣赏自己美丽的酮体,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此画被说成是禁画。

[img]

朱乙夫作品赏析

                                                                                                                    朱乙夫   

                                                                                                                  职业画家   

                                                                                                                  出生乌鲁木齐

                                                                                                        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

                                                                                                             现工作生活在四川成都

围观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尤其受尽打击、再结结实实地摔倒在那些平日里嫉妒、憎恨、人面前。

抱着胳膊的,眼睛恨恨地,自觉这会力壮如牛,抬起脚踩你就跟踩死蚂蚁一样;

拧着嘴巴的,背着手,看着你满身血痕,满身泥水,目光如刀,冷冷地盯着你,哼,你小子,猖狂到沟里去了,你也有今天……

腕上带着表的人,面无表情地看着,他要将你今天的惨状详详细细地看清楚;

女人们咋着嘴,掩不住心底的狂喜。她们已经打好腹稿,她们侧着身,抬脚准备走,这样的事要赶快向世界宣布,还要添枝加叶、添油加醋……,够仔仔细细,滋滋融融说几年了……

小孩子们详细地盯着,一眼阶级仇恨,仇恨不知从哪里来,已经遍布他的全身;

站在外围的人,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努力将头探进圈子,他要挤进来看个够 ,决不能拉下;

这就是人民,是群众,是你的街坊邻居,是你熟识的伙伴,好友,同事……

他们围成了一个圈,一个包围圈,审核着你的罪行,仇恨着你的努力,撕咬着你的尊严……

不切实际的抗争就这样失败了,没有,他们的头上一颗天眼:一轮黑色的太阳,发出白色的光芒,在冷冷地看着这一切。

朱乙夫先生的这幅画,画出民族型围观人群的特征,你以为他们是你的父老乡亲,你以为他们是你全力为他们呐喊的受苦公众,你以为人心自有公道,你以为公义自在人心……。其实,群众就是由这样一拨一拨的仇恨、冷漠的人组成,他们不懂你的挣扎,他们不解你的诉求,他们也不在意自己的尊严与自由,但是他们更乐于看见被摔打在地的你,他们更爱观看不关自己的热闹,在别人的痛苦里陶醉,却无视自己的穷困,也不去想明天的生计,也不在意未来,不知前路……。

同情心,同理心,同比心,在今天已经是稀缺。但是公道并不会因为人心没有而缺乏,在人们的头顶上还有一个天眼,它在高空,冷冷盯着所有人的言行,

天道并不会因为在人心缺失而缺失,它在天地间,它一直都在。

群鸦扑闪着翅膀,它们凄厉地发出惨叫,天空里一片惊恐,每一只乌鸦都拼劲力气振翅狂飞,他们要逃,要赶快逃,要逃的远远的……

是雪山崩塌,是洪水滔天,还是能让一切燃烧毁灭的岩溶,是愤怒的天火奔腾,还是肆虐的魔鬼发狂,狂暴地发出毁灭一切的能量?

恐怖也让人类哀嚎,张大嘴巴,用尽全身力气呐喊“救命……”可谁能听见你的呼喊,多少人已经被淹没,被吞噬,能挪动的都在仓惶逃离……

当一片土地,一片天空让乌鸦们惊慌失措,慌不择路地逃命,那该是多深重的灾难要发生,多恐怖的罪恶在进行?

朱乙夫先生的这幅画,具有很强的震撼力,让观者惊怵。正面一只乌鸦在全力朝前飞,远处,群鸟各种姿势在振翅飞翔,他们只有一个方向,全力逃离。画的左下角是一个男子,将手臂抬放在嘴边成喇叭状,张开嘴,用尽全身力气呼喊,他的头被风卷起的衣衫遮住,还是,那些层层的衣衫,是层层的人群,画面背景是冲啸而下的洪流,能卷裹一切,能冲毁一切,能湮灭一切世纪洪水。

光有洪水还不够,在远处,滔天的红色火焰在滚滚而来,要将一切吞噬殆尽……

美国大片《2012》上演的世界末日是辉煌的城市,如积木般全部垮塌,恐怖到惊心动魄,这幅《起风了》,也是世界末日来临版:一半是洪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毁灭,一半是燃烧。

一双双恐怖的眼睛圆睁着,他们的全部希望聚集在眼睛里,他们全身绷紧的惊恐在眼睛里,他们经历的恐怖也在眼睛里,他们对生的留恋也全部在眼睛里,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无力也在眼睛里,这是哪里?难道是死亡集中营!

画面中无数双惶恐无助的眼睛,表情,面部,身体,已经都不必要,蜂拥在一起的眼睛已经告诉了一切:这里集中着庞大的数目,他们无助,他们危在旦夕,他们迫切希望生存,他们急切期望获救,他们面临着最残酷的恐惧……

画家用眼睛观察世界,画家还用自己的身心感受弥漫在空气里的气氛,波动在人群中的情绪。那些气氛、情绪强烈地撞击着画家的神经,让他将自己的这份不同寻常的感受画出来:满眼惊怵的眼睛,满屏恐怖的气氛……

这个空洞的大嘴能吞进所有能吞的东西,能发出世界上最粗鄙下流的语言,也能发出痛苦的嚎叫。可他是迟钝的,麻木的,无知的,又是无厌的……。他是谁?

朱乙夫先生画的这幅头像,是一个民族集体头像的缩影,他们无知又自大,愚昧且自私,愚蠢又蛮横,贪婪又邪恶,我在说这个头像的寓意。

朱乙夫先生一贯的风格,这幅画依然是极具张力。画幅上是不同颜色的手,这些手向各处伸出,他们要急切地抓住什么?

右上角一只巨大的黑色手掌,伸向空中,全力去抓捏,下部一只红色的手(是沾满血迹?)的手,也在伸向高处,努力抓握;那是要抓握住一根竹篙,不要沉下去?在左边的两只颜色不同手,分开五指全力扣住,是要扣住悬崖边,不要摔下深渊?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感受,这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社会。每个人都要寻找自己的贵人提携,寻找自己的保护伞护庇,寻找自己的救命稻草……

底层,中层在寻找人脉,晋升自己的阶层,获取更多得资源,也要防止自己掉下去,滑落进更低的层级;企业主,官员们也在寻求更好的资源,带来更大的收益和保护……

机关算尽太聪明,所有自以为能抓握在手心的人脉与资源,还是抓握不住。命运是那么残酷,踌躇满志抓捏在手里的会消失,志在必得可能会扑空,急切扑过去,可能会两脚落空,命悬一线……

能吞噬人的黑洞,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是对金钱的不懈地攫取,走上不归,

是对欲望不加控制的贪求,

是对自我无边无际的膨胀

……

黑洞巨大,黑洞无边,黑洞吞噬一切 

空间狭窄,只能蹲伏在地

栅栏纵横,逼近在眼前

铜墙铁壁,冰冷在脊背

光亮在定时定点的小孔里

斜斜地穿进来

不过是囚徒,做什么选择?

敬畏传统,敬畏祖先,

尊崇古训,遵从长辈;

…………

传统,祖训,古法,权威……都是庞大的石碑,矗立在心上,个人在这些伟岸、凝固,冰冷的石碑面前,无比渺小,犹如蝼蚁。

每一个人都要敬服这些传承,都要恪守这些既定的模式。个人的光华,能力,个人的抱负、志向在这些冰冷庞大的固定观念里算什么,要么跪伏在固定僵化的体系里,要么作为异类清理出局。观念要继续,要稳定地继续下去,个人必须跪伏一切确立千年的传承。

绘画走到高处,就是哲思,画家朱乙夫用色彩,用笔法,描绘出不像现实的现实,不同想象的想象,反映着前瞻性,冷峻地、异类的思考。

这种思考的画作,是异类,是艺术的新鲜血液,也是中国绘画艺术形式的新生命。

轻轻地他走了,像一片云彩,

轻轻地她走了,像一片叶子

他们去哪里了?不告诉你,

为什么要告诉你?

轻轻地他们走了,

带走了云彩、阳光、雨露

带走了食物、空气、还有水源

挤在一堆,呼吼,愤怒,羡慕

能怎样?

升天的继续升天

蹲守在地头的还是蹲守在地头

区别只是你用无奈,还是愤怒

一个叫命运的词语,揽尽天下。有一眼望到头的既定命运,有时来运转的陡转命运,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欢喜命运……;安享自己的命运,争取自己的命运,抗争自己的命运,打破自己的命运,这世间怎可说无常,无奈?

在朱乙夫先生的笔下,命运只有两种,一种在高处,升天,活在别人的仰望里;另一种挤在黑暗里,用复杂的情绪仰望他人升天。

起立,立正,整齐划一地站定,

听口令鞠躬敬礼。

立在上面的矮胖、黝黑、生机,

膜拜,是传统,也是传承,

起立、敬礼

世界上最奇葩的画

世界上最奇葩的画

世界上最奇葩的画,每天有数以百万计的绘画在世界各地的画廊或者博物馆展示,但是只有少量的画作才在人们的心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象。下面分享世界上最奇葩的画。

世界上最奇葩的画1

1、无题油画

详细介绍:这幅无题油画出自艺术家罗伯特·雷曼之手,它的出现让许多艺术界人士为之震惊,几乎空白的画质上只有一些杂乱的线条。

2、橙,红,黄

详细介绍:这幅作品出自马克·罗斯科之手,是一副抽象画作,这个作品的价值也是达到了5.47亿人民币,让很多人特别疑惑,不知道其意义在哪里。

3、血红色的镜子

详细介绍:这是由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所创作的作品,据称属于写实主义,但是普通人看着会觉得非常奇葩,完全不懂里面的含义。

4、1948年第五号

详细介绍:这是著名艺术家波洛克的代表作品,和传统的画作不一样,是用“滴洒法”画在画布至上,手法非常的特殊,线条虽然杂乱但是其实是很有章法,给人一种独特的逻辑线条美。

5、黑板

详细介绍:《黑板》是抽象艺术大师塞·汤伯利的代表作品,艺术价值达到了4.5亿人民币,这个作品看起来像小孩子画得涂鸦,但是艺术家认为这是一种独特的“玩性”表达方式。

6、裸体、绿叶和半身像

详细介绍:这幅作品出自著名抽象画家毕加索之手,里面的人物为毕加索的情妇华特,作品主要是描述了毕加索本人对华特那种隐晦却又深沉的爱意。

7、无题

详细介绍:这个作品是由著名抽象画家Franz Kline所创作,看到你可能会很震惊,不知道画得是什么内容,据称是描述了一个瞬间发生的动作。

8、睡莲

详细介绍:《睡莲》是著名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它关于《睡莲》的画作有近93副,这幅作品也成分展现出了睡莲和睡眠的和谐美感,在20世纪初期的佳士得拍卖会上更是创下了5.57亿人民币的价格。

9、多拉·马尔和猫

详细介绍:这幅作品是毕加索在1941年所创作的,据称作品中的主人公是毕加索的情人,在创作时两人正处于热恋中,在2006年的苏富比拍卖行上创下了6.6亿人民币惊人的价格。

10、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

详细介绍:这幅作品为一个三联画,是培根为自己的对手弗洛伊德而创作,展现出了两个艺术家之间的情感和艺术对话,因此被称作是“一幅伟大的作品”。

世界上最粗鄙的作品(大家见过最粗的)

世界上最奇葩的画2

米开朗基罗大型壁画《末日审判》

1、米开朗基罗(意大利语:Michelangelo,1475-1564),全名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 Buonarroti Simoni。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得肌肉健壮。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米开朗基罗传》出自罗曼罗兰《名人传》。

达芬奇《蒙娜丽莎》

2、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年(壬申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意大利语发音:[leo?nardo da ?vint?i] ?pronunciation(帮助·信息)),又译达文西,全名列奥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意为“芬奇城梅瑟·皮耶罗之子──列奥纳多”),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博学者:除了是画家,他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他的天赋或许比同时期的其他人物都高,这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使得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家,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小行星3000被命名为“列奥纳多”以表示人们对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尊敬和怀念。

鲁本斯《上十字架》

3、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所作一批以宗教和神话为题材的油画《复活》、《爱之园》、《末日审判》等,笔法洒脱自如,整体感强。特点是将文艺复兴美术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义思想和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欢乐的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的独特风格,成为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

伦勃朗《夜巡》

4、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1669)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台湾简称为林布兰特。伦勃朗早年从师 P.拉斯特曼,1625 年在家乡开设画室。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

安格尔《大宫女》

5、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法国画家。自小父亲就培养他对艺术的兴趣,那时,他非常热衷追求原始主义。由于他用功、认真,17岁的安格尔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画家了。当时,大卫正担任拿破仑的首席画师。1834—1841年,他再度赴罗马,深刻地研究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古典大师们的作品,尤其推崇拉斐尔·桑西。经过达维特和意大利古典传统的教育,安格尔对古典法则的理解更为深刻,当达维特流亡比利时之后,他便成为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旗手,与浪漫主义相抗衡。

塞尚《埃斯泰克的海湾》

6、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思路;塞尚重视色彩视觉的真实性,其“客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独特性大大区别于以往的“理智地”或“主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画家。

莫奈《日出印象》

7、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梵高《向日癸》

8、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时年他才37岁。

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

9、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这幅画在以后的十几年中竟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还波及到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等其他领域。《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与勃拉克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

达利《记忆的永恒》

10、萨尔瓦多·达利,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达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像力的艺术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1982年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封他为普波尔侯爵。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

世界上最奇葩的画3

1、——列奥纳多·达·芬奇。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在巴黎每年被六百万人参观。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位端庄秀美的西方妇女肖像,她面庞秀丽,形象逼真,似乎是真人的存在。坦然自信的神态流露出不可捉摸的带有神秘的微笑,呈现出一种高贵而不可侵犯的尊严,看的人仿佛也随之自尊、自重起来,这是对人的一种赞颂。《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此前是中世纪宗教统治的时代,是对人类压抑的时代,其作品都是以神为题材的。《蒙娜丽莎》一反传统,画的是活生生的人,以真人为表现内容,此可以领悟到其思想意义的内涵,这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打碎教会精神枷锁的革命。

2、《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这个世界著名的画是没有显示在博物馆,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该画是由最著名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晚了15世纪。这幅画描绘了耶稣和他的门徒的最后的晚餐的场景。

3、《创造亚当》—— 米开朗基罗

《创造亚当》(Creation of Adam)是整个西斯廷礼拜堂大厅天顶画《创世纪》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这一幕没有直接画上帝塑造亚当,而是画出神圣的火花即将触及亚当这一瞬间:从天飞来的上帝,将手指伸向亚当,正要像接通电源一样将灵魂传递给亚当。这一戏剧性的瞬间,将人与上帝奇妙地并列起来,触发我们的无限敬畏感,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4、(又名星月夜、星夜)——文森特·威廉·梵高

这幅梵高最为著名的风景油画,原名《星月夜》,或《星夜》、《星光灿烂的夜空》,但在中国的美术爱好者习惯称之为《星空》,本作品创作于1889年6月的圣雷米一家精神病院里。这幅画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歪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种眩目的奇幻景象。在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火焰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5、《尖叫》——爱德华·蒙克

在这幅画上,没有任何具体物象暗示出引发这一尖叫的恐怖。画面中央的形象使人毛骨悚然。他似乎正从我们身边走过,将要转向那伸向远处的栏杆。他捂着耳朵,几乎听不见那两个远去的行人的脚步声,也看不见远方的两只小船和教堂的尖塔;否则,那紧紧缠绕他的整个孤独,或许能稍稍地得以削减。这一完全与现实隔离了的孤独者,似已被他自己内心深处极度的恐惧彻底征服。这一形象被高度地夸张了,那变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完全是漫画式的。那圆睁的双眼和凹陷的脸颊,使人想到了与死亡相联系的骷髅。这简直就是一个尖叫的鬼魂。“只能是疯子画的”,蒙克在该画的草图上曾这样写道。

6、《记忆的永恒》——萨尔瓦多·达利

《记忆的永恒》是一个非常贴切的名字,因为这个画面在我们头脑中很难被抹去。在这个凄凉而漫无边际的梦境中,坚实的物体莫名其妙地变软,金属变得像腐败的肉,甚至招来了蚂蚁。达利娴熟地控制着他称之为“愚弄眼睛的技巧”,用一种他所谓的“最不容辩驳的精确性”去描画,为的就是“对混乱进行秩序化,从而使现实世界彻底失去其可信性”,这是标准的超现实主义的追求目标。然而画面中也包括一些指认得出来的现实:远处金色的峭壁是卡塔罗尼亚的海滨,达利的家乡。

7、《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维梅尔

画中少女的气质超凡出尘,她心无旁鹜地凝视着画家,也凝视着我们。欣赏这幅画时,观者会很轻易地融化在这脉脉的凝望中,物我两忘。荷兰艺术评论家戈施耶德认为这是维梅尔最出色的作品,是“北方的蒙娜丽莎”。《蒙娜丽莎的微笑》的魅力就在于她的神秘,无人知晓这个女子到底为何能散发出如此恬静的微笑,而画家又是在怎样的心情下画下了这样的作品。

8、《夜巡》——伦勃朗

伦勃朗作于1642年的油画《夜巡》是他一生中最著名也最受争议的作品。当时,他接受了为阿姆斯特丹城射手队成员画一幅群像的订件。伦勃朗在构图上一反陈规,画面采用接近舞台效果的手法,既让每个人的形像都出现在画面上,又安排得错落有致,塑造了一个庄严有序的战士出征场面。巧妙的光线运用为画面增添了某种神秘感,两个主要人物处于照明中心,神情逼真生动,强化了画面宏伟的巴洛克风格,作品因此带有风俗画和历史画的性质。但是,此画的顾主们却对作品很不满意,因为每位射手都付了相同的钱,但画面并没有为他们安排相同的位置和清晰程度。因此他们要求修改此画,但遭到伦勃朗的拒绝。为了索回画金,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将伦勃朗告上法庭,并对他进行大肆攻击,引起轩然大波。

8、《没有胡子的自画像 》

这幅《没胡子的自画像》是凡高的最后一幅自画像,画于1889年,这一年他的母亲70岁。虽然早年因为一些矛盾引起母子关系紧张,平时不常联系,但在母亲生日那天,为了让母亲对自己的健康放心,凡高决定送一张自画像给她。凡高把自己画得比现实中要显得健康、年轻、整洁许多,然而这些都无法掩饰他眼底的绝望和孤独。最后凡高给了母亲一张画着阿尔卧室的画,而把这张挂在了自己的墙上。

10、格尔尼卡——

画中的诸多图像反映了画家对于传统绘画因素的吸收。那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传统;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自由女 神像的造型;那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画中爱国者就义的身姿不无相似之处;而那个张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则似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某些战争画中的形象,有着姻亲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毕加索不仅是一位富于叛逆精神的大胆创新者,同时也是一位尊崇和精通传统的艺术家。

伟大的文学巨匠托尔斯泰,为何会一生都讨厌莎士比亚?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闻名世界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都被世界各国人民知晓,也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同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有传闻说托尔斯泰非常讨厌莎士比亚,其实这其中也包含着同为文学大家之间的斗争,同为世界文学界的巨匠,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些嫉妒心理。

托尔斯泰的作品其实数不胜数,而有人发现在他鲜为人知的作品当中,有攻击莎士比亚的片段,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托尔斯泰说,纵观整个一生,莎士比亚始终在他心中激起一种“难以抵制的抗拒和烦闷感”。其实托尔斯泰经常会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是读,而且是重复地读,包括俄文版、英文版甚至是德文版。他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发现了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托尔斯泰认为莎士比亚不仅是个天才,甚至连“普通作家”都算不上,为了证明这一点,他看了《李尔王》。托尔斯泰认为其中每一步情节都很愚笨、繁琐、做作、粗鄙。总之,托尔斯泰看不上莎士比亚的作品,还认为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剽窃了更早的无名氏剧作《雷尔王》,他认为莎士比亚不仅剽窃,还毁了这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其实同为世界级的文学巨匠,我觉得对于相同的作品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都会不同,这样就会有不一样的结论。没有谁对谁错,也没有谁比谁好,只是绽放了不一样光彩。

世界上最流氓的画

世界上最流氓的画

世界上最流氓的画,在世界各地的画廊或者博物馆每天有数以百万计的绘画展示,但是只有少量的画作才在人们的心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象。下面分享世界上最流氓的画。

世界上最流氓的画1

1、世界上最流氓的画之人体写生,之前,某美术学院的老师为学生示范人体写生这一事件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讨论。很多人说这挺正常的,美术生学人体写生对他们来说就只是艺术,也有很多人觉得不正常,称这是在“耍流氓”。关于人体写生这件事,到底该关注画得好不好,还是关注该不该画,看个人理解,不过艺术之所以为艺术,总是有点与大众不同的地方;

2、世界上最流氓的画之朱新建的画,不熟悉画坛的人大概不知道朱新建是谁,老一辈的画家称他为“有文化的流氓”,其实最初他一度受到众多传统艺术家的严厉批评,认为他把人物画得如此媚俗,是对艺术的侮辱。有人说他的画作像如今的丑书一样,应该叫做“丑画”;

3、世界上最流氓的画家卡拉瓦乔,卡拉瓦乔1571年出生在米兰,后来为了躲瘟疫,从米兰逃到另一个小镇上暂住,不过他的祖父和父亲没能躲过瘟疫,很快就死了,他和他的兄弟们只能混迹街头,靠着最卑劣的手段长大——欺骗、偷盗、斗殴、赌博等;

4、世界上最流氓的画众说纷纭,如还有如迪奥的世界、雨中女郎、哭泣男孩等各有见解,以上世界上最流氓的画信息来源于网友,“世界上最流氓的画”内容源自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具备参考性。

世界上最流氓的画2

米开朗基罗大型壁画《末日审判》

1、米开朗基罗(意大利语:Michelangelo,1475-1564),全名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 Buonarroti Simoni。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得肌肉健壮。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米开朗基罗传》出自罗曼罗兰《名人传》。

达芬奇《蒙娜丽莎》

2、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年(壬申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意大利语发音:[leo?nardo da ?vint?i] ?pronunciation(帮助·信息)),又译达文西,全名列奥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意为“芬奇城梅瑟·皮耶罗之子──列奥纳多”),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博学者:除了是画家,他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他的天赋或许比同时期的其他人物都高,这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使得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家,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小行星3000被命名为“列奥纳多”以表示人们对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尊敬和怀念。

鲁本斯《上十字架》

3、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所作一批以宗教和神话为题材的油画《复活》、《爱之园》、《末日审判》等,笔法洒脱自如,整体感强。特点是将文艺复兴美术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义思想和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欢乐的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的独特风格,成为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

伦勃朗《夜巡》

4、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1669)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台湾简称为林布兰特。伦勃朗早年从师 P.拉斯特曼,1625 年在家乡开设画室。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

安格尔《大宫女》

5、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法国画家。自小父亲就培养他对艺术的兴趣,那时,他非常热衷追求原始主义。由于他用功、认真,17岁的安格尔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画家了。当时,大卫正担任拿破仑的首席画师。1834—1841年,他再度赴罗马,深刻地研究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古典大师们的作品,尤其推崇拉斐尔·桑西。经过达维特和意大利古典传统的教育,安格尔对古典法则的理解更为深刻,当达维特流亡比利时之后,他便成为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旗手,与浪漫主义相抗衡。

塞尚《埃斯泰克的海湾》

6、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思路;塞尚重视色彩视觉的真实性,其“客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独特性大大区别于以往的“理智地”或“主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画家。

莫奈《日出印象》

7、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梵高《向日癸》

8、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时年他才37岁。

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

9、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这幅画在以后的十几年中竟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还波及到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等其他领域。《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与勃拉克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

达利《记忆的永恒》

10、萨尔瓦多·达利,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达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像力的艺术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1982年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封他为普波尔侯爵。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

世界上最流氓的画3

蒙娜丽莎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形象。据记载,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24岁。

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特别是微翘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祥而又意味深长。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现,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

无名女郎

1883年 I.N.克拉姆斯柯依 俄国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这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画中的无名女郎高傲而又自尊,她穿戴着俄国上流社会豪华的服饰,坐在华贵的敞蓬马车上,背景是圣彼得堡著名的亚历山大剧院。

究竟“无名女郎”是谁,至今仍是个谜。画家在肖像画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风格,即用主题性的情节来描绘肖像,展示出一个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知识女性形象。

海伦娜.弗尔曼肖像

《海伦娜·弗尔曼肖像》这幅肖像人物油画是用漂亮和生动的色彩笔触来描绘的,线条十分流畅。这是鲁本斯笔下的妇女形象的特点,是他所处的上流社会环境,迎合上层贵族的审美要求,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尤其是妇女几乎都是贵妇人。

珍珠女郎

柯罗 1868-1870年 70×55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此画作是一幅色彩优美的肖像杰作,它描绘一个戴着用树叶编的“花环”的青年女子。一片树叶在她的前额投下了影子,观众把这个影子误认作珍珠。这虽是一个错觉,却包含着对这幅画的真理性的判断。

沉睡的维纳斯

《沉睡的维纳斯》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大师乔尔乔内创作于1510年的一幅油画。画作显示了希腊神话爱神维纳斯赤裸沉睡的情景。乔尔乔内未完成该画,后由提香完成景观和天空。现藏于德国德累斯顿的历代大师美术馆。

莫言的作品如何?

《檀香刑》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2008年,曾引起文学界热议。小说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内容简介编辑

《檀香刑》是部神品妙构的小说,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溪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髙瞻深睿的思想,活龙活现地讲诉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全文是以女主人公眉娘与她的亲爹、干爹、公爹之间的恩怨情仇,生死较量展开。小说主要人物形象有:杀人不眨眼老赵甲,疯疯癫癫傻瓜赵小甲,冠冕堂皇为民请命的父母官钱丁钱大老爷,风情万种浪荡孝女孙眉娘,铁杆英雄真汉子孙丙。他们五个主要的人物形象相互交织穿插于全文,使全文内容饱满而生动,让整个高密东北乡的民间人物形象全盘跃然纸上,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初中国被列强侵占的那段真实惨烈血腥恐怖的真实场景。[1]

檀香刑创作背景

编辑

根据高密县志的记载,1897年,德国强迫清政府订立了《胶澳租借条约》,为尽快把山东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以便掠夺山东内地的丰富矿产资源,1898年9月开始了铁路的勘测和路标插植工作。1899年冬,胶济铁路勘测延伸到高密城西濠里一带。德国人在勘探和植标过程中,以低价收买农田,逼迫农民迁坟移舍,此举遭到了沿线农民的激烈反对。特别是西乡,地势低洼,河水多南北走向,为修铁路阻塞水路,大水漫田,贻害无穷。1899年秋,胶济铁路开始由青岛向西修筑,不久就到了高密地界,铁路与火车,完全陌生的东西引起当地人的恐惧。对西方文明的无知,产生了谣言,认为火车一旦开过来,周边十几里不长庄稼。对火车的恐惧心理,再加上德国人的野蛮拆迁,酿成高密抗德拆铁路风潮。

1899年11月22日,孙文在绳家庄召开大会,在其组织发动下,抗德队伍迅速扩大,风潮波及108村,村村都有首领,他们"碾研火药,逐日撞钟,聚人演炮。每家各出破锅,以代枪子"。1900年1月2日,孙文、李金榜等率领200余人,执旗抬炮,前往晾甲埠一带,拆毁铁路窝铺5座。11日,孙文、李金榜等,在张家大庄聚集武装群众3000余人,分兵三路,再次到晾甲埠一带阻拦修路。正在保护修路的清兵,见人多势众,立即保护德人窜回高密县城。

同年4月9日,抗德群众数千人从绳家庄北上阻路,焚烧窝铺数座,并准备攻城。下旬,孙文率群众沿柳沟河一带设防,打败进攻的清兵。继之,由德国顾问指挥的清兵洋枪队参战,群众浴血抵抗,因伤亡较重,斗争陷入低潮。孙文隐蔽在绳家庄、王家庄。后因叛徒出卖,于5月3日晨被捕。

1900年7月2日,3000多名抗德群众在柳沟河畔聚集,继续阻路,并准备攻城,救出孙文。清大员胡景桂见民气汹涌澎湃,势不可挡,遂在城东门外大石桥北,将孙文杀害。

孙文遇难,清廷下令不准收尸。老举人单昭瑾,不顾个人安危前往恸哭,自备棺木并收殓孙文遗体,并作祭文致奠。祭文中说:"朝廷与德人订约修筑胶济铁道,兵联祸结,民遭蹂躏。先生身为农民,性朴少文,怀义自奋,不忍坐视。念及杜水为患,有害民生,纠合群众,冒昧抗拒,拔撅木,烧窝铺,汹涌之气,声震一时。"

孙文抗德被杀害,成为高密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一位血性的汉子走了,喷着蒸汽的火车开来了。白色的蒸汽散尽,孙文的故事在胶济铁路上空流传。出生于高密东北乡的莫言,自幼就听到老人口中讲述的孙文抗德。在其长篇小说《檀香刑》(它也是莫言早期创作的一部同名戏曲作品)的后记里说,早在清末民初,孙文抗德的故事就已被高密的茂腔艺人搬上了戏台。茂腔是流传在高密、胶州一带的地方戏,唱腔悲凉,"尤其是旦角的唱腔,简直就是受压迫妇女的泣血哭诉"。莫言自幼就是一个茂腔迷,童年家乡时常客串小的角色,上台跑龙套。孙文抗德阻路的故事像一粒种子深埋他的心田,2007年,莫言写下了《檀香刑》这本充满深刻记忆的书。[2]

作品主题

《檀香刑》是作者沥胆苦心磨砺出的长篇小说。在这部结构精巧、语色浓郁的作品中,真实地再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生的一起民间反殖民的斗争事件。带头领导这起反殖民斗争的民间艺人孙丙最终被施以“檀香刑”。作品以“施刑”为主线,展示了中国王朝政治没落中的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包括戊戌变法、义和团、外国殖民者的强取豪夺等等。小说围绕着檀香刑的实施,将封建王权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凸显了专制权力作用于个体上的历史机制,折射出专制权力赖以存活的黑色土壤和阴暗法则。较之声音的书写,作者介入近代史的方式是独特的。在支离破碎以解构为能事的现代性写作中,坚持民间写作一脉相承相辅。

《檀香刑》的叙事时空放在1900年那个风起云涌、内忧外患的历史时刻,把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德国殖民山东等这些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事件作为故事背景,以孙丙抗德为线索,以猫腔小戏为配乐,以六场大刑为情节,以狂欢语言为节奏,讲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爱恨交织的精彩故事,控诉了晚清统治集团的残忍恶毒,揭示了西方列强的蛮横霸道,表叙了清末年间民族家国悲惨命运的沉痛追念。

《檀香刑》故事并不复杂,以卖驴肉的女主人公眉娘为轴心,带出她的亲爹——猫腔领班后成抗德义士的孙丙,她的公爹——曾在刑部司执刑的刽子手赵甲,她的干爹——与她有过肌肤之亲的高密知县钱丁,以及她的丈夫——以屠夫身份出现的赵小甲。结局是,公爹为亲爹执刑,女婿给岳父送葬,女儿爱人是捕快见证,送了女儿亲爹上断头台,女儿丈夫是刽子手助手,以死生折磨为能事,女儿极尽周旋却爱莫能助。情节错综,人物纠结,高潮迭起,作者提出“用耳朵阅读”,正是:大戏未开场,幕后声先起。小说“凤头部”以除孙丙外的4位主人公的自述方式交代将要展开的剧情,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一并带出,而且语言各个带有身份特色,为“猪肚部”的事件展开辅陈到位,孙丙以及清末一系列如钱雄飞、如谭嗣同如刘光第如孙丙类大节之前毫无媚骨的人物的出场和演绎人生搭了大台,刚烈再现,将那残酷与冷硬一同拿来,并无回避,直到一个个酷刑而终,“豹尾部”加入孙丙说戏,与凤头4位主人公的说白构成对应,各色人等在此凝缩为五类——冷血的赵甲,无助的眉娘,反抗的孙丙,助纣为虐的小甲,回天无力的知县,体制内外,百姓众生,一律小人物,却绘出了一个清朝的崩溃,以上众人,无论职业,无论被杀自杀抑或杀人,都在他个人的层面加速着整体的毁灭,大厦将倾,末世图景中,用以不同的殉法。[5]

而更深一层是,作者写加入了施虐的情感与受虐的快感,刽子手赵甲的施虐痴迷与义军首领孙丙的甘愿受刑以完成节义之间,在阅读中让人深思。也许这就是国民根性,意识中的无意识,以至人人自危,亲亲相残,腐败已到基因,再无药可治,而触及了它的莫言从中嗅到了血腥。这血腥,与江山、历史之间又构成甚样的时空关结?杀戮的底色又为这时空注入甚样的人格链接?于具象事件中找出历史延续的线索,于社会剖解中发出人性良知的拷问,是一个作家,提供给世人的——比他在大众与先锋之间冲出一条民间出路,寻求到一种中国现代汉语写作的话语方式都更重要的东西。

小说《檀香刑》中,民间生命形态的承载主体首先是孙丙的富有野性的生命意识,它是民间文化和民间形式的化身。戏子孙丙是猫腔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代言人和集大成者,一生演戏三十余载,最后达到戏我合一的境界,孙丙和猫腔融为一体,猫腔就是孙丙的生命形态的表现。如眉娘所说,“爹,你唱了半辈子戏,扮演的都是别人的故事,这一次,您笃定了自己要进戏,演戏演戏,演到最后自己也成了戏。孙丙的整个生命过程在他自身看来就是一出猫腔,他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以至它生命在檀香刑中的终结即是一部有头有尾的人生大戏。猫腔是对它独立生命形式的暗喻,是其个性张扬的载体。在孙丙坎坷多艰的一生中,伴随着它的是一曲曲辛酸的猫腔:妻儿被辱杀时是歇斯底里的“长歌痛哭”,揭竿反抗时是亢奋人心的“神坛魇语”,身受檀香刑时的则是凄凉哀婉的“常猫哭灵”。檀香刑是孙丙人生的最高点,也是生命的终点。达到戏我一体的他,在生与死面前都一样,但为了演好檀香刑这出大戏,在可以生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死,在残酷而漫长的檀香刑中,他的生命意识得到最大的张扬。猫腔是高密东北乡土著居民集体无意识的外在艺术表现形式,仿佛生气勃勃神秘莫测的原古祭歌。孙丙的猫腔是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杰出代表,他的来自东北乡泥土深处饱含个性与活力的原始激情正是民间生命意识的精华之所在。[6]

《檀香刑》就像猫腔不可能进入辉煌的殿堂与意大利的歌剧、俄罗斯的芭蕾同台演出一样,这部小说也不大可能被钟爱西方文艺、阳春白雪的读者欣赏。就像猫腔只能在广场上为劳苦大众演出一样,我的这部小说也只能被对民间文化持比较亲和态度的读者阅读”。

《檀香刑》在精神推进上是一步步往上走的,它的内部,一直有一条向上走的诗学线索,如同一首乐曲,前面有了充分的回旋,到孙丙的行刑和死亡,曲子中突然出现了一段拔地而起、尖锐而绚丽的乐章,把整首乐曲带向高潮,并在此戛然而止。《檀香刑》在叙事上达到了这一效果,它结束在整部小说的最强音上,结束在孙丙的死上,只留下了檀香刑的余音久久地缭绕在读者的心中。[7]

这里,莫言对于一种语言的拒绝与对于自己选定的语言的自信是链接一起的,他不讳言自己对于韵文、戏文、道白的大量使用,他不回避自己对戏剧化效果的注重,毋宁说他更重视流畅、浅显、夸张、华丽的叙事,他坦白于个体写作对于曾是小说基础的民间说唱艺术的继承,这其实已经有了划经纬的意思,虽然不那么直白地说出,却也无从按捺他对于日益同化的文学观念的不满,然而这个人不做教师,他低调地观察人生,在他人的经验里放入自己的体悟,在狂躁的热季或者冷寂的倒彩里都能保持自己诚实的态度,虽然也有些许做作与夸饰,但在底限上从不失诚实。莫言不掩饰自己对全球化背景下东方语言所遭遇的西方强势语言的侵袭的警惕,对于语言的“进化”,莫言选择撤退,到民间中去,在这时成了“回到民间”。因为这样选择,他才自觉于“在小说这种原本是民间的俗艺渐渐地成为庙堂里的雅言的今天。

小说刻画了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富有浪漫气质的戏班班主孙丙、具有正义感的高密知县钱丁、从京城刑部大堂告老还乡的刽子手赵甲以及他们的女儿、干女儿、儿媳妇孙眉娘、残酷而狡猾的政客袁世凯等等。

在《檀香刑》中,除了阴森可怖的庙堂生命以外,还描绘了另一个生机勃勃的民间生命形态。民间是与庙堂相对立的另一个生存空间。民间生命形态是独立于庙堂主流生命形态外的另一种生命意识形式,它植根于民间文化形态土壤中。民间文化形态是“在国家权力控制相对薄弱的领域产生,保存了相对自由活泼的形式,能够比较真实地表达出民间社会生活的面貌和下层人民的情绪世界。”“自由自在是它最基本的审美风格。民间的传统意味着人类原始的生命力紧紧拥抱生活本身的过程,由此迸发出对生活的爱和憎,对人生欲望的追求,这是任何道德说教都无法规范,任何政治条例都无法约束,甚至连文明、进步、美这样一些抽象概念也无法涵概的自由自在。”因此,民间生命形态充满着原始的生命力意识,体现出一种自然、悲壮、强悍的生命美学。[6]

檀香刑艺术手法

《檀香刑》以传统的刑罚为枢纽,以民间戏剧猫腔为主要表现形式,用流畅顺达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一段近代胶东人民反抗德国列强的历史。这部小说是对魔幻现实主义和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反动,更是对坊间流行的历史小说的快意叫板,全书具有民间文学那种雅俗共赏,人相传诵的生动性。作者用公然炫技的“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模式,将一个千头万绪的故事讲述得时而让人毛骨悚然,时而又让人柔情万种。从叙述手法看,每节都是一个人物的自述,这就要求作者的笔触不停地在每个人物身上跳跃律动,整合在一起还必须浑然天成,形神不散。

小说《檀香刑》的猪肚部分,采用了全知叙事视角,直接面向读者叙述故事,通过概述语言介绍一些事实,人物背景、事件因果、环境气氛等等,而在凤头部和豹尾部,则采用了限制叙事视角介绍主要人物与故事情节的关联,让主要人物逐个站出来自己讲述所知事件的来龙去脉,让各个人物分别形成叙述序列,每个叙述序列都是小说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然而又因为限制叙事视角的局限性,每个人物之所能见、所能道都会给读者形成恍惚迷离、虚实相生的审美趣味。这种限制叙事视角的运用是丰富多样的,有时是交替运用不同人物的视角,有时是把人物视角(包括人物的外在感受和内在感受)穿插进叙事者视角中,从而形成一种自由转换、灵活多变的“散点透视”的叙事效果。莫言对同一事件采取了不同叙事视角的描述,在主线之外添加了若干支线,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叙事结构。关于纯客观叙事(外焦点叙事)杂糅在全知叙事和限制叙事当中,《檀香刑》又体现了另一创作理念,《檀香刑》的总体结构设计成三大部分:即凤头部、猪肚部、豹尾部,这种小说的布局技巧颇有中国民俗色彩。“凤头、猪肚、豹尾”是元代戏曲作家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的“六字诀”,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 这句话巧妙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乐府的结构安排为“开头儿”“主体”“结尾”三部分,主张“开头”要像凤凰的头一样美丽精彩,引人入胜;“主体”要像肥猪的肚子一样丰满充实,跌宕曲折;“结尾”要像猎豹的尾巴一样警策有力,回味无穷。乔梦符的“六字诀”被广泛用于戏剧创作,但它对于设计小说结构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明清小说中的名篇往往都在内容与形式的结构上符合“凤头、猪肚、豹尾”的要求。《檀香刑》的“开头儿”确实像凤头般惊艳绚丽:“那天早晨,俺公爹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俺也想不到,一个女流之辈俺竟然能够手持利刃杀了自己的公爹。俺更想不到,这个半年前仿佛从天而降的公爹,竟然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这样的开篇手法堪称抛砖引玉,三个悬念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激发了读者想要阅读下去的强烈欲望。随后主要人物次第出场,故事脉络渐渐清晰,孙眉娘泼辣大胆的民间女子形象也跃然纸上,她的公爹赵甲、亲爹孙丙、干爹(情人)钱丁、丈夫赵小甲这四个男主角的所作所为、性格特点及他们与孙眉娘之间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也被清楚地勾勒出来。《檀香刑》的猪肚部分容量十分了得,几乎可以独立成一部中篇小说,这部分系统完整地讲述了孙丙抗德故事的来龙去脉,把读者在凤头部分形成的疑问次第解开。《檀香刑》的豹尾部分也写得相当精彩,围绕孙丙受刑展开了层层叙事,把各色人等的种种表现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深度刻画了落难英雄的硬汉形象,展现了高密东北乡村民伸张正义、不畏强权的斗争精神,尤其是小说的结束语:“戏……演完了。体现了孙丙爱戏、迷戏、以戏为人生、以己身入戏的资深艺人的惯性思维,同时也揭示了封建官吏和德国入侵者草菅人命、把酷刑视同演戏的罪恶行径。小说《檀香刑》里娴熟地、富有创造性地运用了西方现代派表现艺术意识流,以意识活动的跳跃来结构小说,如第九章《杰作》中,赵甲站在刑场上,他的目之所及、心之所感引发意识流动,为读者介绍了凌迟大刑的由来始末。[8]

《檀香刑》中所选取的刑罚、抗德等题材是沉重的,诸如此类的历史小说曾一度繁荣了文学市场,它们的文本结构一线贯穿也好,多头并举也罢,总之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小说则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不俗表现:以凤头、猪肚、豹尾作为小说的结构,看似简单,实则也深蕴智慧;小说马尔克斯式的开头和淡定从容的结尾确实有凤头豹尾的意思;文中用意识流手法来承上启下的技巧,看似“得来全不费功夫”,却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儿,是谓“大巧若拙”,而且巧得游刃有余;莫言扎根乡土、“作为老百姓写作”这一特点,也显得很土很俗,有着下里巴人的笨拙愚憨之态,但这种“笨”实际上也是一种“巧”,而且是一种涂上了民族色彩的大巧,可力敌“阳春白雪”的“雅”,可挺进世界文学殿堂之门。“大象无形,大巧若拙”,这八个字尚可概括莫言《檀香刑》的艺术结构,本文即从叙述视角、传统小说结构、西方意识流等方面阐述之。叙事角度的灵活转变叙述角度(这是帕西·拉伯克的提法,兹韦坦·托多罗夫称为“叙事体态”,热·热耐特称为“焦点调节”)指的是叙述人与小说中人物之间的语法人称及透视关系。[8]

《檀香刑》对这段中国近代史的书写充满着暴力血腥的美学色彩,以丑为美,化美为丑。这种对生活粗鄙形态不加选择的表现方式,把握不好就会不可避免地显现出低俗趣味的性质,一旦失去真正的民间理想的支撑,这类描写很容易堕落为作者感官刺激上的自我放纵,从而丧失向民间认同所应具有的人文意义。在本书中,作者集中呈现的是一个随历史远去的角色——刽子手,还有两种最残酷的刑罚——凌迟与檀香刑,都以极端刺激的暴力展现,呈现出与作品整体相和谐的奇异阅读认知与视听复合体验,在根本上,这种倾向反映了民间世界与生俱来的粗鄙文化形态。这种倾向在《檀香刑》中因为带着猫腔的民间韵味、宏大的历史叙事、悲壮铿锵的人物命运而保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度,体现出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最终建构起对中国近代史的民间审视。

《檀香刑》是一部很难以常规意义去谈论的作品。无论写法还是故事,都对现有文学理论日益定型的机械性暗暗构成挑战,,它的先锋之刃已经钝锉锈蚀难见光亮了,话语重复、语言贫困大约是先锋沉沦的重要原因,重复的故事,相似的历史,雷同的情景,类型的人物设置,还有那背后隐约暧昧似曾相识的哲思。[5]

参考资料

1. 《檀香刑》中各人物形象分析 冯雪燕

2. 莫言《檀香刑》中的青岛元素-胶济铁路 .中国海洋网[引用日期2015-07-5]

3. 莫言.檀香刑[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

4. 《檀香刑》晚清乱世下的新与旧 .新浪读书[引用日期2015-07-6]

5. 《檀香刑》:介入近代史的深层 剖析出国民根性 . 华夏经纬网 [引用日期2015-07-5]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enghao.net/sjzz/126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