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荷兰儿童是如何成为世界上最快乐的儿童的?
- 2、世界上最强壮的小孩,5岁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如今怎么样了?
- 3、为什么美国孩子那么自信,中国孩子差哪了?
- 4、精选师生演讲: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荷兰儿童是如何成为世界上最快乐的儿童的?
看新闻上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显示,荷兰的儿童快乐指数世界第一。
然后我问一位嫁到荷兰的妈妈,荷兰的小朋友为什么特别快乐?
她说:“可能是每天都能吃到巧克力吧”
早餐吃巧克力
荷兰的小朋友早餐都有配上巧克力彩针,他们称之为hagelslag,能以这非常治愈式的早餐开始每一天,难怪当地小孩子能开心过日子。
Hageslag的神奇功效其实不单在食物本身,而在于它的家庭功能。每天早晨上班上学前,荷兰家庭的指定动作是,一家人一起在饭桌分享加入了巧克力彩针的面包或饼干,由此开启美好的一天。
这种对家庭共享早餐的执着,是联系孩子与父母的重要时间,也是其中一个确保家人间有时间沟通的不成文习惯,因此荷兰也是在家吃饭比例最高的国家。
这份对家庭的重视,也展现在当地的职场文化。荷兰一周平均工作29小时,为人父母的,每周最少请一天假去陪孩子,这种行为也不会影响到你的晋升,甚至公司鼓励爸爸们多找时间回去陪孩子。
骑单车上学,不用戴头盔
荷兰是名副其实的单车王国,人均拥有超过1辆,当地的孩子十有八九是骑单车上学。起初大家是坐父母骑的单车,渐渐小朋友成长便开始学单车。有些学生在学前教育阶段就已经学会,加上政府并不规定孩子必须要戴着头盔才能骑车,小朋友更以此为游戏。
于是骑单车上学、学骑单车上学,也就成了一项亲子活动。当地的孩子由小学开始,已经可以自行上学,不用父母特别接送。
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举动背后,代表着一个重要的育儿观念――放手。信任孩子,相信孩子能做到,所以荷兰儿童4岁就能在街上骑单车、5岁可独立上学;而在公园内,小孩子也不需要大人贴身保护,才进行爬高爬低的游乐场游戏。这份敢于放手的尊重,就是孩子进步及快乐的根源。
不在乎功课,在乎睡眠
更重要的是,荷兰父母不单不用孩子带头盔,更不用孩子厉害。当地不流行各种启蒙教育,也不爱比拼孩子是否聪明。只有自发组成的兴趣小组。孩子的睡眠时间及质量,才是父母看重的事;至于功课,也留在孩子10岁才开始的!
每天一起吃的早餐、每份小事上的信任、每次放手目送孩子前行,这些最基本的点滴,便是荷兰育儿观念的精髓。
世界上最强壮的小孩,5岁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如今怎么样了?
我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家爱护我们足不出户就知道外面很多新闻感叹世界知道无奇不有,许多事情和人都让人显得那么匪夷所思,我们不能用常理来推断,他们只能把这样的人或者是是统称为神奇的事。他拥有着别人遥不可及的智商,为现在我们说的是世界上最强壮的孩子。这是一名来自罗马尼亚的一个孩子。
他只有五岁,而他已经是吉尼斯世界纪录只纪录的获得者。而他在两岁的时候,他就和自己的爸爸去健身房锻炼身体。所以他在五岁的时候。就是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获得者,因为他能双腿负重倒立行走!
要是能说他除了后天的培养先天的能力,也是占很大的一个部分,因为很多孩子两岁的时候才可以独立的跑,而像这种天赋的孩子毕竟是少见。所以他现在的身体也非常的健康,但是在运动这方面,也没有特别大的件数,因为在科学角度来讲,我们并不介意这么小的孩子去参加这么负重的运动。
这样对孩子的生长能力会有起到不好的影响,因为孩子的骨骼都没有长成。这样负重会造成他骨骼的影响,他可能会长不高,或者是腿部的骨骼变形,所以我们都不建议让家长培养孩子这种天赋。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我们并不要强求孩子去参加某项运动,凡是他的兴趣,应该从他的爱好中考虑,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的那一天。
[img]为什么美国孩子那么自信,中国孩子差哪了?
美国的孩子很自信,中国孩子一般来说都没有那么自信,并不是孩子的本身出了问题,而是说教育方式环境上出了问题,这些方面出了差距,才导致孩子之间自信的态度出现了差距,并且这些东西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改变。
教育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体现为美国的父母对待孩子更多的是夸赞,孩子考了61分,美国的父母会夸赞孩子,恭喜你,孩子你及格了,你已经基本掌握这些知识了,但是换在中国考了61分,中国的父母就会说,你看看邻居家的小名,看看后条街的小王,人家都能考80分,考90分,为什么你就只考60分?当孩子能考到90分的时候,父母仍然会去比较,觉得有的孩子能考第一,为什么你就考不了第一。这种教育方式上就让孩子不可能有自信。
环境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的孩子的生活压力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大的,上学的时候就被父母催,各种各样催成绩,催学校催就业,工作之后更担心薪水的问题,买房的问题,买车的问题,娶媳妇儿的问题,但是美国的孩子相对来说他们就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最基本的他们房价没有那么贵,中国的房价可以说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美国因为人口比较少,土地面积比较大,所以说他们的房子没有那么贵,生活的压力自然小了很多,他们想做什么就可以去追寻自己梦想,但是我们看看自己的钱包,哪儿也去不了。
这种大的环境上的差异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不是想变就能变的,因为这些都受到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甚至有的还有古代那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这种教育方式下不可能出现特别自信的孩子。
精选师生演讲: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家长们好!很感谢老师们能给我这样个机会和大家交流。
有很多当爹当妈的都这么说啊:“家里就有这么一个宝贝,全家围着他团团转,咱们管吃管喝管住管学,一个字“累”啊。”其实啊,这么累的原因就在于也许是咱们阿管得太多了。
相反西方人更重视孩子独立性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家长都是上班不忙,回家不累。家里大的孩子都是生活自理,小的呢都是满地爬。一旦重视独立性培养,当爹妈的就能轻松百倍!所以咱们现在就开始培养吧。。。
独立性的概念是很广泛的,它包括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等等方面。
1、独立生活
其实我们的孩子们现在都遇到过,在座的有没有觉得孩子上了幼儿园后开始变得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了呢?这里还是要感谢老师们的帮助。因为当孩子们真正长时间的离开父母后,他必须学会自己面对幼儿园里的学习和生活。老师时不时的指导,也需要我们家长们趁热打铁,积极给与配合。所以回到家后,要给孩子们更多的机会参与家务。只要是安全的,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们干。必要时给与指导。比如回家后我们会要求孩子自己盛饭。解完手后,自己清理等等.
曾经,有这样一个好笑的故事。过节回南京老家带上了YY,当我们大人们在谈笑的时候,我发现YY自己拿了个小痰盂到洗手间,关上门。开始没太注意,可是过了好久她没出来。她把自己反锁了?真的反锁了,我用力的敲门拼命呼喊。没有回应。然后就是听见里面哗哗的水声,我似乎想到了些什么,对着门里说:“你有困难吗?”YY打开门说:“妈妈!我试了,可是冲不掉。”再一看,她把便便倒在浴缸里了。我并没有批评她,反而称赞了她独立尝试的勇气,并同时告诉她该应怎么做,后来,她真的会自己清理了。
2、独立思考
世界上最聪明的犹太人就是给孩子一个独立的属于孩子们自己的空间,让孩子们自己布置,自己管理。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很多情况下,我们也应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创造。其实孩子们的思想是非常有创意的。比如,YY有天在家独自把可拼插的地垫,任意创造出各种立体几何图形,然后组合拼插成各种形状的小屋,放进了玩具动物们,还真像动物园。这些都是她一个人完成的。有些时候,有个挺管用的方法就是在孩子面前表现得比较无能一些。孩子们说不定会主动站出来帮助你的呢!比如她问你:“这个怎么打开?”我回答说:“这个。。。这个。。。我还没想出办法。要不咱们看谁先想办法打开吧?”
3、创造让孩子独立的机会
实际上平时我也有过一些尝试发现效果不错,比如前段时间我忙着家里装修,周末我就把YY放在朋友家里。接她的时候她居然都不想回家了。朋友也说YY能自己吃饭,自己玩,一点也没拘束。
还有晚上的时候,不要用魔怪或猛兽吓唬孩子。鼓励孩子到黑黑的房间拿东西。
最后,要说的是重要的是平等,我们更多的是充当孩子的朋友。不要对孩子过分的担心、过分的保护,让他们自己处理问题,自己思考问题。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孩子们都能独立起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