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世界十大经典战术记实)

本文目录一览:

  • 1、两女兵给王近山敬礼,王近山为什么说她们是敌人的特务?
  • 2、王近山的人物生平
  • 3、王近山将军真的打过平安县战役么
  • 4、王近山的主要成就
  • 5、王近山将军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
  • 6、为何七亘村伏击战虽然歼敌仅数百,却能列为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

两女兵给王近山敬礼,王近山为什么说她们是敌人的特务?

两女兵给王近山敬礼,王近山之所以说她们是敌人的特务,主要因为她们是生面孔,作为新兵,敬礼太标准了,因此认定其特务。

提起王近山,可能很多人对他并不熟悉。实际上,他真可谓大名鼎鼎,他就是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历史原型。王近山是我军有名的一员猛将,有勇有谋,作战勇猛,令敌人胆战心惊。然而,就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猛将,在一次视察部队的时候,有两个女兵跑来敬礼,他竟然下令将二人枪毙。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一探究竟。

“王疯子”

王近山,1915年出生于湖北红安县,15岁就参加了革命,成为了光荣的红军战士。15岁的时候,他曾与一个高个子的敌人搏斗,打红了眼,在他身受重伤的时候,他用刀砍,用牙咬,最后更是选择了抱住敌人一起滚下了悬崖,敌人当场死亡,而王近山命大,没有死,头部被石头戳了个洞。此战之后,他就有了“王疯子”的外号。王近山作战勇敢,每战必身先士卒,舍生忘死,他“王疯子”的雅号是越叫越响,真可谓人尽皆知,更是令敌人望风丧胆!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近山曾任八路军第129师772团副团长,在对日作战的时候,重创日军,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七亘村伏击战。1937年10年,王近山奉命伏击日本的辎重部队,以伤亡10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军300人的辎重部队。这一仗的收获更是惊人的,战利品搬了一天一夜。

两天之后,王近山一反兵家“战胜不复”的常规,竟然选择在同一地点伏击日军,这次又歼灭日军100多人。在三天之内,王近山歼灭了400多人,真可谓神来之笔,英国的一个军事专家曾将这次战役列为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

击毙敬礼女兵

王近山虽然叫“王疯子”,但是他并非是有勇无谋,而是一位有勇用谋的猛将。他心细如发,往往能够从细节中发现敌情、危机。这不就在七亘村伏击战不久,王近山所在的722团就发生了一件令人心惊的小插曲。

王近山视察部队,查看部队的训练情况,突然有两个女兵走过来给他敬礼。当时,王近上内心就咯噔一下,感觉不对劲,就问身边的连长,刚才敬礼的女兵有何来历。连长说这两个女兵都是这两天刚入伍的,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王近山一听不对劲,赶快就叫人将这两个女兵控制起来。两个女兵被带过来后,大吵大闹,说自己是农家女子,要上阵杀敌什么的。王近山不管她们怎么说,先上前查看了两人的手掌,然而就下令拉出去毙了。王近山这一出,太突然了,搞得在场的人直接懵逼了,而两个女兵更是不服。

王近山就对众人解释说,这两个女兵是日本特务。他的理由主要有两条:一是作为刚入伍的新兵,这两个女兵的敬礼太标准了,一看就不是什么新兵蛋子,因此,才会先将其控制起来。二是两女兵手掌的虎口处有老茧,这个地方有老茧显然是练枪或者用刀时间长形成的,而农家女孩一般都是在手掌处有老茧才对。因此,判断她们以前是舞枪弄棒的,她们又隐瞒身份,说自己是什么农家女子,显然是在说谎,多半就是日本人的女特务。

王近山的这一番话令两个日本女特务哑口无言,眼见事情败露,两个日本女特务就狗急跳墙,夺枪逃跑,还打伤了我军战士。王近山大怒,果断拔出腰间的手枪,将两个女特务击毙了。

结语

不得不佩服王近山的火眼金睛,通过两个女兵一个小小的敬礼,就发现了两个女特务,避免了部队遭受损失,真是太了不起了,真可谓一员难得的智勇双全的猛将!

王近山的人物生平

曾任红4军第10师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红31军第93师师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次作战身先士卒,舍生忘死,骁勇顽强,曾被人们送以雅号——“王疯子”。

1930年(民国十九年)6月,不満15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军第一师第三团第五连战士。同年9月调第三团机枪连当通讯员,同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只有15岁的王近山在和一个大个子国民党兵搏斗中,打红了眼,他身受重伤后,用刀砍、用牙咬,最后抱住大个子国民党兵一起滚下悬崖,国民党兵当场身亡,王近山幸免于难,只是头部被一个圆锥状的石头戳了个洞。从此,战友们都叫他“王疯子”。

1931年(民国二十年)2月,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三十团机枪连班长、排长。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秋,红四方面军迎击四川军阀刘湘的“六路围攻”,身为红28团团长的王近山提刀挎枪冲锋在一线。在防御战中,28团几乎拼光了,团长王近山仍然屹立在战斗最前沿的红旗下。次年夏,红军转入反攻,28团孤军追亡逐北,误入有名的“哈儿师长”范绍曾部重重包围中,王近山浑身是胆,提刀跃马,率领全团左右斩杀。最后,范绍曾部整整一个旅被王近山一个残缺不全的团包了饺子。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4月,红四方面军又在江油和川军展开恶战,一股敌军突然突破红4军防守阵地,向红军阵地纵深发展。军长许世友连忙投入作为预备队的28团发起反冲锋。王近山接到命令后,当即带领人马扛着大旗、端着刺刀向敌人冲去。弹雨中,王近山胸部中弹,当即陷入昏迷状态,被抬下阵地,部队士气受到影响。总指挥徐向前见状,提着手枪冲了上去,边冲边高声呼喊着爱将的名字:“王近山!王近山!”王近山很快被主帅的呼声唤醒,当发现自己不在红旗身边,当即命令战士把他抬回红旗下,重新指挥战斗,直到头部被一颗子弹击中,昏倒在徐向前身边。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王近山到红军大学学习。 1936年秋北上,10月到达甘肃会宁会师。指挥所部参加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772团副团长、769团团长、385旅副政治委员、386旅旅长。参加了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中下旬,刘伯承命陈赓以一部兵力在山西娘子关地区的七亘村设伏,打击日军。时任一二九师七二二团副团长的王近山领命带5个连的兵力埋伏在七亘村及甲南峪一带。部队距日军必经的大道最近仅10多米,却未暴露任何痕迹。作战中,王近山部干净利落地伏击歼灭了日军二十师团辎重部队300余人,王近山部仅伤亡10余人,缴获的战利品足足搬了一天一夜。两天以后,王近山又遵照刘伯承的部署,一反兵家“战胜不复”的常规。再度在同一地点附近设伏,再歼日军100余名。 3天之内,王近山进行了两次叠伏击,歼灭了日军400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及装备。英国一位军事学家将这次战役列为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兼任太岳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同年10月奉命率1个团赶赴延安,途经山西临汾东北韩略村时,主动捕捉战机对日军实施伏击,一举歼灭日军华北方面军“战地观战团”服部直臣少将旅团长、6名大佐联队长及以下军官120余人,对配合太岳抗日根据地军民粉碎日军秋季大“扫荡”起了重要作用。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春,调任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旅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关中警备区司令部副司令员。后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4月至6月,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同年11月至1946年7月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

新华日报报道黄土岭毙阿部规秀图册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8月起,任太岳纵队副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率部先后参加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等。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9月,定陶战役大杨湖之战,是刘邓大军出兵太行山后第一场恶仗。刘邓大军兵去陇海时,遭遇国军大兵压境。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拍案而起,立下军令状:“我们6纵坚决打!打得剩下一个旅我当旅长!剩一个团我当团长!剩一个连我当连长!全纵打光,我们对得起党,对得起哺育我们的太行山父老乡亲!”为争夺大杨湖,6纵成连成营甚至成团牺牲,仍然攻势不减,最终摧垮了国军精锐赵锡田整3师的战斗意志。此役一举消灭国军主力59团。共军各部队围攻,整3师被消灭,国军全线崩溃,蒋介石在懊恼之余将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撤了职。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6月,在襄樊战役中,根据战场实际巧妙部署兵力,指挥所部打破历史上兵家攻取襄阳必先夺占南山的惯例,大胆采用“撇山攻城,猛虎掏心”战术,集中主力攻克琵琶山、真武山,直捣西门,攻城部队“刀劈三关”英勇奋战,不到两天即攻入城内,全歼守军2万余人,俘国民党第15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康泽和中将副司令官郭勋琪。此役,配合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成为全国五路大捷之一。朱德曾称此战为“小型模范战役”,第6纵队也由此享有“最善攻坚”之誉。 刘伯承在战后讲评中说:“在襄阳攻城中,王近山指挥的6纵起主导作用。”

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兼第12军军长、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西南战役等。 1949年10月至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第十二军军长兼政治委员,军党委书记、重庆市军管会委员。同年12月至1950年1月,兼任重庆警备司令部司令员、政治委员。

1950年,任川东军区司令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川东分校校长。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曾两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1952年秋冬,朝鲜战争,联合国军第八集团军司令、美国四星上将范弗里特发动了强大的“金化攻势”,投入大量火力兵力,每天都向秦基伟率领的十五军的防区上甘岭高地倾泻几十万发炮弹和成百上千吨炸弹,十五军在给对方以大量杀伤的同时自己也伤亡惨重,打到第七天,十五军第四十五师几乎打光了。危急时刻,王近山命令正在换防去后方休整的李德生的十二军两个师四个团返回前线,投入战斗,配属秦基伟指挥,再增调一个喀秋莎炮团,坚守无名高地43天。这场战役,由两个连阵地的争夺,发展成了战争史上罕见的战役规模的持续激战,联合国军投入兵力达6万余人,最终以损失2.5万余人、损失飞机270多架、大口径火炮60余门、坦克14辆的惨败告终。上甘岭战役的胜利震惊世界, 后来被拍摄成了一部电影《上甘岭》。

1953年回国后,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因病于南京逝世。

建国以后的王近山图册

[img]

王近山将军真的打过平安县战役么

是的。

平安会战,是著名作家都梁的小说《亮剑》中的一个经典情节。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山西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八路军129师386旅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因为新婚妻子被抓,在没有得到上级的号令的情况下,集结全团兵力攻打平安县城。

这一发动,无意中牵动区内的武装力量加入其中(八路军,中央军,晋绥军,地方武装等)。中国方面出动了1个整编旅,5个主力团,6支地方武装约2万人。

日伪方面出动了1个师团(实际上并未参战),2个联队(实际上并未参战),1个大队,2个混成旅,1个守备旅约3万人。最终以李云龙妻子牺牲,中国军队伤亡一万人的代价获得胜利。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1)土地革命时期,王近山率部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

1934年夏,红军转入反攻,王近山率28团孤军追亡逐北,误入有名的“哈儿师长”范绍曾部重重包围中。王近山提刀跃马,率领全团左右斩杀,全歼范绍曾部整整一个旅。1936年秋北上,10月到达甘肃会宁,指挥所部参加山城堡战役。

(2)抗日战争时期,王近山率部参加了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对配合太岳抗日根据地军民粉碎日军秋季大“扫荡”起了重要作用。

1937年10月中下旬,任八路军129师722团副团长的王近山带5个连的兵力埋伏在七亘村及甲南峪一带,干净利落地伏击歼灭了日军二十师团辎重部队300余人,王近山部仅伤亡10余人,缴获的战利品足足搬了一天一夜。

两天以后,王近山再度在同一地点附近设伏,再歼日军100余名。 [8]  3天之内,王近山进行了两次叠伏击,歼灭了日军400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及装备。英国一位军事学家将这次战役列为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近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安县之战

王近山的主要成就

(1)土地革命时期,王近山率部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

1934年夏,红军转入反攻,王近山率28团孤军追亡逐北,误入有名的“哈儿师长”范绍曾部重重包围中。王近山提刀跃马,率领全团左右斩杀,全歼范绍曾部整整一个旅。 1936年秋北上,10月到达甘肃会宁,指挥所部参加山城堡战役。

(2)抗日战争时期,王近山率部参加了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对配合太岳抗日根据地军民粉碎日军秋季大“扫荡”起了重要作用。

1937年10月中下旬,任八路军129师722团副团长的王近山带5个连的兵力埋伏在七亘村及甲南峪一带,干净利落地伏击歼灭了日军二十师团辎重部队300余人,王近山部仅伤亡10余人,缴获的战利品足足搬了一天一夜。两天以后,王近山再度在同一地点附近设伏,再歼日军100余名。 3天之内,王近山进行了两次叠伏击,歼灭了日军400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及装备。英国一位军事学家将这次战役列为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

1943年,王近山兼任太岳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同年10月奉命率1个团赶赴延安,途经山西临汾东北韩略村时,主动捕捉战机对日军实施伏击,一举歼灭日军华北方面军“战地观战团”服部直臣少将旅团长、6名大佐联队长及以下军官120余人,对配合太岳抗日根据地军民粉碎日军秋季大“扫荡”起了重要作用。

(3)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任太岳纵队副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率部先后参加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襄樊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等。

1946年9月,刘邓大军兵去陇海时,在定陶大杨湖遭遇国军大兵压境。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拍案而起,立下军令状,一举全歼国军主力59团。共军各部队围攻,国军整3师被消灭,师长赵锡田被活捉,国军全线崩溃。

1948年6月,在襄樊战役中,王近山指挥所部大胆采用“撇山攻城,猛虎掏心”战术,集中主力攻克琵琶山、真武山,直捣西门,攻城部队“刀劈三关”英勇奋战,不到两天即攻入城内,全歼守军2万余人,俘国民党第15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康泽和中将副司令官郭勋琪,配合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成为全国五路大捷之一。朱德曾称此战为“小型模范战役”,第6纵队也由此享有“最善攻坚”之誉。

(4)抗美援朝战争,王近山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两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1951年,王近山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秋冬,联合国军投入大量火力兵力,向秦基伟率领的十五军的防区上甘岭高地倾泻几十万发炮弹和成百上千吨炸弹,十五军伤亡惨重,打到第七天,十五军第四十五师几乎打光了。危急时刻,王近山命令正在换防去后方休整的李德生的十二军两个师四个团返回前线,投入战斗,配属秦基伟指挥,再增调一个喀秋莎炮团,坚守无名高地43天。联合国军投入兵力达6万余人,最终以损失2.5万余人、损失飞机270多架、大口径火炮60余门、坦克14辆的惨败告终。上甘岭战役的胜利震惊世界, 后来被拍摄成了一部电影《上甘岭》。

王近山将军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

王近山将军最后的结局是病逝,63岁。

王近山将军,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许家湾人。中将军衔于1955年颁发。他于1978年5月10日在南京逝世,享年63岁。

扩展资料

王近山将军一生中主要的成就

1.土地革命时期

王近山领导经济部参加鄂豫皖反围剿、川陕反围剿、红四军长征。

1934夏天,红军变成反击,王近山率领第二十八团追赶他。他被错误地列入了著名的“哈尔大师”范绍。王近山拿起刀跳到马身上,带领整个小组杀戮,全树帆有一个完整的桅杆。1936年秋,他于10月抵达甘肃惠宁,指挥部参加了山城战役。

2.抗日战争期间

王近山率领军队参加了神头岭战役、香塘堡战役、金东东南抗击九路围困,对配合太岳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而平民要粉碎日军的“扫荡”。

一九三七年十月中下旬,八路军十二九师722师副司长王近山率领五人潜伏在齐鲁村和嘉南峪地区。清扫伏击歼灭了日本陆军第二十师的300余人。王近山部门仅有10人死亡,被劫持的赃物被彻底挪动了一天一夜。

两天后,王近山再次在同一地点建立了一个地方,然后超过100名日军。三天之内,王金山进行了两次伏击,歼灭了400多名日本士兵,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设备。一位英国军事科学家把这场战斗列为世界上十大经典战术之一。

1943,王近山也是太岳军区第二师长。同年十月,他被派去延安。当他经过山西临沂东北部的汉琉村时,他积极地抓住飞机,对日军进行了伏击。120多人,包括服务部部长、六大中士和以下军官,在太岳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解放战争时期

王近山是太岳纵队的副指挥官,陆军第六纵队的指挥官。他带领部队参加了党战、丁战、丁韬战、襄樊战、大别山战和淮海战。渡河之战、西南之战等。

1946年9月,刘登军赴渤海,在定陶大洋湖面对国军。六纵队指挥官王近山采取了行动,并建立了军事命令。全军全部被围困,国军第三师全部消灭。赵希天上尉被活捉,国军垮台了。

1948年6月,在襄樊战役中,王近山指挥部采取了“蜀山攻城、打虎、打心”的战术,集中主力攻占庐山、镇武山,直达西门。围城部队“三刀”英勇作战后,他在不到两天内闯入城市,保卫了20000多名军队。他俘虏了国民党第15任京津区指挥官康泽、中将郭循启,并同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合作。兵团的作战成为全国五条道路的伟大成就之一。朱德曾把这场战斗称为“小规模战斗”,第六纵队也享有“最佳攻击”的声誉。

4.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王近山领导了五战和上甘岭战役,两次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独立自由勋章。

1951年,王近山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秋冬,联合国军投入大量火力兵力,向秦基伟率领的十五军的防区上甘岭高地倾泻几十万发炮弹和成百上千吨炸弹,十五军伤亡惨重,打到第七天,十五军第四十五师几乎打光了。

危急时刻,王近山命令正在换防去后方休整的李德生的十二军两个师四个团返回前线,投入战斗,配属秦基伟指挥,再增调一个喀秋莎炮团,坚守无名高地43天。联合国军投入兵力达6万余人,最终以损失2.5万余人、损失飞机270多架、大口径火炮60余门、坦克14辆的惨败告终。

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世界十大经典战术记实)

参考资料:王近山百度百科

为何七亘村伏击战虽然歼敌仅数百,却能列为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

1937年10月,由八路军第129师一部,在山西平定县七亘村对日军的伏击战斗,被人称为七亘村伏击战斗。为什么英国军事家将其列为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

七亘村伏击战斗其实包括前后两次伏击。战场地形的选择是伏击战能否取胜的关键。七亘村伏击战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村附近特殊的地形条件。七亘村附近狭长的峡谷地带是日军行进的必经之路。路窄、谷深,回旋余地小,队形调整难,日军经过时,左右无从遮蔽,首尾不能相顾,是我军进行伏击的理想战场。最终成功创造了我军在三天之内两次伏击成功的光辉战绩!

第一次七亘村之战发生在1937年10月中旬。为配合正面作战,八路军129师386旅奉命向娘子关东南日军侧后前进。师长刘伯承判断七亘村是日军由井陉进攻平定的必经之路,决定利用七亘村、甲南峪间的有利地形,伏击该日军。26日拂晓前,第772团第3营和特务连1个排进入伏击阵地。拂晓,日军辎重部队在200余步骑兵掩护下开始西进。9时,日军先头掩护部队通过伏击区,当后尾辎重队进入伏击区时,第3营突然发起攻击。日军在行进中遭到突然冲击,顿时大乱,向东石门逃窜,又遭到特务连1个排的截击。战至11时,日军大部被歼,残部逃回测鱼镇。此战,八路军共毙伤日军3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和大批军用物资。八路军伤亡10余人。(这个伤亡对比是可敬的!)

第二次七亘村之战在第一次伏击战斗后,129师根据日军第20师团正向平定进犯,急需补给的情况,同时刘伯承分析认为日军狂妄不可一世,根本没把八路军放在眼里,判定退至测鱼镇之日军辎重队将沿原定路线继续西进,遂决定在七亘村再次伏击日军。紧接着在27日夜,第386旅第772团及特务连1个排进至七亘村伏击阵地,伏击阵地稍作变动。28日拂晓,测鱼镇日军之辎重部队在100余骑兵和300余步兵掩护下再次西进。11时,伏击部队放过日军先头部队骑兵100余人,对后续辎重部队实施猛烈的火力袭击。战至黄昏,因下雨道路泥泞,八路军增援部队未按时赶到,遂使日军部分先头辎重部队冲过伏击地区向平定方向逃走,后另一部分辎重部队逃回测鱼镇。此战,八路军共毙伤日军100余人,缴骡马数十匹。八路军伤亡20余人。

此战为129师进入太行山后的第一个胜仗。两次伏击击毙日军400余人,缴获骡马400余匹,军械辎重、被服辎重、膳食辎重等堆积如山,八路军总共伤亡30余人。400多军民和数百头骡马拣主要的搬运了一天两夜。此战中八路军与日军的伤亡人数比在全面抗战之始,也堪称惊人之举。

此战不仅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极大鼓舞了军民的斗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enghao.net/sjsd/85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