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世界十大恐怖实验 能复活死尸的僵尸狗(违反天理)
- 2、世界十大经典实验是什么?
- 3、世界十大最疯狂的科学实验 科拉超深钻孔导致苏联解体
世界十大恐怖实验 能复活死尸的僵尸狗(违反天理)
都说天才和疯子只有一步之遥,那么我觉得科学家和罪犯也只有一墙之隔。在 世界十大恐怖人体实验 里,你就可以看到科学家的疯狂,完全是惨无人道。下面为你公布世界十大恐怖实验,来看看其他更加恐怖和疯狂的实验。
1、731部队
世界十大恐怖实验之首是731部队实验。731部队是日本皇军一支秘密生化武器研发单位,该部队在二战侵华战争期间(1937-1945)用人体进行致死实验。从1940年到1945年,每年因为人体实验而死去的就有至少600余人。
731部队的指挥官石井四郎及其下属犯下的众多暴行中的一些有:活体解剖(包括受到人工受精而怀孕的孕妇),切除囚徒四肢并将肢体重新接续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一些囚徒的部分肢体受到冷冻后再解冻,以研究因此而引发的组织坏死。活人同时也被用作手榴弹和火焰投射器的实验对象。囚徒被假借接种疫苗的名义注射疾病样品,以研究其效果。为了研究性病不经治疗的情况,男女囚徒被强奸,有意使其患上梅毒和淋病,以便研究。
因为在战争结束时石井四郎获得了美国占领军队官方的赦免,他并没有因为他犯下的罪行而在狱中度过余生,他在67岁死于咽喉癌。这绝对是世界上最恐怖最没有人性的实验了。
2、僵尸狗实验
在1940年俄罗斯科学家公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被切下的狗头存活了几个小时,而且能够对声音做出摇动耳朵的动作甚至会舔它们的嘴巴。科学家们称他们能够通过一种人造血液系统让这些动物存活。真的是世界十大恐怖实验之一,如果是和丧尸一样那一定是很恐怖。
但是那只是第一次有科学家创造僵尸狗。在2005年美国科学家创造了另一群僵尸狗。根据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所述,研究团队通过冲洗掉它们体内的所有血液并且使用含有氧气和糖分的生理盐水进行替换的方式杀死它们。三个小时之后研究团队给这些狗输血并且进行电击。这些狗活了过来,虽然有一些存在永久性损伤,但大多数都没有严重损伤。这项研究表明有一天能够复活那些因失血太快而使医生来不及修复伤口的人们复活。
3、CIA曾研制心灵控制药物
在20世纪50年代中央情报局(CIA)启动了一个名为MKULTRA的绝密项目来寻找药物和其它的技术来进行心灵控制。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中央情报局使用了致幻剂、剥夺睡眠和电休克技术试图进行完美洗脑。
中央情报局科学家们进行了超过149个研究项目作为MKULTRA项目的一部分。受到水门事件的影响,1973年中央情报局主管理查德-赫姆斯命令销毁与这一项目有关的文档,然而一些文档逃过了此劫。
4、使死尸复活的“拉撒路计划”
复活尸体的实验在世界上十大恐怖实验里不少。上世纪3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研究员罗伯特-考尼什认为能将没有遭受重大器官损伤的死亡有机生物“复活”,实验中他窒息了4只猎狐狗,称其为“拉撒路”,在一种特殊设备中循环流通尸体血液,并添加肾上腺素和抗凝血剂混合液,成功地将后死亡的两只小狗复活。这样的复活实验不少,但幸好这个是用小狗在实验。
5、对儿童进行脊椎穿刺实验
脊椎穿刺是治疗神经性脊柱病症的必要程序,人们可以想像巨大的针头刺入脊椎的疼痛感。然而,1896年,儿科医师亚瑟-温特沃斯决定测试这种疼痛的真实性,起初对一位女孩进行实验,当女孩疼痛得蜷缩身体,亚瑟仍不确定,随后对29名婴儿和儿童进行了实验。他的这项实验倍受争议,被人们谴责为“人类活体解剖”。
6、睾丸移植
加州圣-昆丁监狱的医师主管利奥-斯坦利提出一项疯狂理论——增强男性囚犯睾丸素指数将减少犯罪行为,随后他将刚行刑的男性囚犯睾丸切割移植在其它活囚犯身体上,当人体睾丸用完时,就使用各种动物的睾丸。这样的人体实验实在是太吓人了。果然是十大恐怖实验之一啊。
7、皮肤硬化实验
六十年代皮肤科医师艾伯特-克里格曼对大量囚犯进行了皮肤硬化实验,他希望发现一种方法能使皮肤硬化,作战时使士兵的皮肤更加坚硬免疫化学刺激物,但是接受实验的囚犯被当作实验老鼠,他们身体起水泡,被灼伤,出现诸多不良反应。
8、不麻醉进行阴道手术
19世纪40年代,美国妇科学先驱马里恩-西姆斯曾对黑人女奴进行手术实验,为了研究膀胱阴道瘘的治疗效果,在未施用麻醉的情况下对女奴进行阴道手术。这个世界十大恐怖实验之一,虽然可能对妇科学有一定的推动,但是这个实验实在是太恐怖了,没有人性。
9、塔斯克吉梅毒研究
利用黑人男性来进行的塔斯基吉未处理梅毒研究是一项临床研究,该研究在1932至1972年间在阿拉巴马州的塔斯基吉城进行,在实验中,399名(另外还有201未患病者作为对照组)贫困潦倒非裔美国佃农梅毒病患被拒绝接受治疗。
10、电击实验
神经病学家杜兴.德.布伦对病人的面部施以电刑,并通过其面部反应来研究人类的表情,以一个男人被电了100次,导致他患上贝尔氏面瘫,面部表情持续时间长到都能拍照了。这样只追求实验效果而盲目破坏别人身体的实验太不可取了,真的是世界十大恐怖实验之一啊。
世界十大经典实验是什么?
最简单的仪器和设备,发现了最根本、最单纯的科学概念,这些 “抓”住了物理学家眼中“最美的”科学之魂的实验,就像是一座座 历史丰碑一样,人们长久的困惑和含糊顷刻间一扫而空,对自然界的 认识更加清晰。 罗伯特·克瑞丝是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哲学系的教员、布鲁克 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历史学家,他最近在美国的物理学家中作了一次调 查,要求他们提名历史上最美丽的科学实验。9月份出版的《物理学 世界》刊登了排名前10位的最美丽实验,其中的大多数都是我们耳熟 能详的经典之作。令人惊奇的是这十大实验中的绝大多数是科学家独 立完成,最多有一两个助手。所有的实验都是在实验桌上进行的,没 有用到什么大型计算工具比如电脑一类,最多不过是把直尺或者是计 算器。 从十大经典科学实验评选本身,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出2000年来科 学家们最重大的发现轨迹,就像我们“鸟瞰”历史一样。 《物理学世界》对这些实验进行的排名是根据公众对它们的认识 程度,排在第一位的是展示物理世界量子特征的实验。但是,科学的 发展是一个积累的过程,9月25日的美国《纽约时报》根据时间顺序 对这些实验重新排序,并作了简单的解释。 埃拉托色尼测量地球圆周长 古埃及的一个现名为阿斯旺的小镇。在这个小镇上,夏日正午的 阳光悬在头顶:物体没有影子,阳光直接射入深水井中。埃拉托色尼 是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他意识到这一信息可以帮助他 估计地球的周长。在以后几年里的同一天、同一时间,他在亚历山大 测量了同一地点的物体的影子。发现太阳光线有轻微的倾斜,在垂直 方向偏离大约7度角。 剩下的就是几何学问题了。假设地球是球状,那么它的圆周应跨 越360度。如果两座城市成7度角,就是7/360的圆周,就是当时5000 个希腊运动场的距离。因此地球周长应该是25万个希腊运动场。今天, 通过航迹测算,我们知道埃拉托色尼的测量误差仅仅在5%以内。( 排名第七)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 在16世纪末,人人都认为重量大的物体比重量小的物体下落得快, 因为伟大的亚里士多德已经这么说了。伽利略,当时在比萨大学数学 系任职,他大胆地向公众的观点挑战。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已经成为 科学中的一个故事:他从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让大家看 到两个物体同时落地。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的代价也许使他失去了 工作,但他展示的是自然界的本质,而不是人类的权威,科学做出了 最后的裁决。(排名第二) 伽利略的加速度实验 伽利略继续提炼他有关物体移动的观点。他做了一个6米多长、3 米多宽的光滑直木板槽。再把这个木板槽倾斜固定,让铜球从木槽顶 端沿斜面滑下,并用水钟测量铜球每次下滑的时间,研究它们之间的 关系。亚里士多德曾预言滚动球的速度是均匀不变的;铜球滚动两倍 的时间就走出两倍的路程。伽利略却证明铜球滚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平 方成比例:两倍的时间里,铜球滚动4倍的距离,因为存在恒定的重 力加速度。(排名第八) 牛顿的棱镜分解太阳光 艾萨克·牛顿出生那年,伽利略与世长辞。牛顿1665年毕业于剑 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后因躲避鼠疫在家里呆了两年,再后来顺利地得 到了工作。当时大家都认为白光是一种纯的没有其他颜色的光(亚里 士多德就是这样认为的),而彩色光是一种不知何故发生变化的光。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牛顿把一面三棱镜放在阳光下,透过三棱镜, 光在墙上被分解为不同颜色,后来我们称作为光谱。人们知道彩虹的 五颜六色,但是他们认为那是因为不正常。牛顿的结论是:正是这些 红、橙、黄、绿、青、蓝、紫基础色有不同的色谱才形成了表面上颜 色单一的白色光,如果你深入地看看,会发现白光是非常美丽的。( 排名第四) 卡文迪许扭矩实验 牛顿的另一伟大贡献是他的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万有引力到底多 大? 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决定要找出这个引力。他 将两边系有小金属球的6英尺木棒用金属线悬吊起来,这个木棒就像 哑铃一样;再将两个350磅重的铅球放在相当近的地方,以产生足够 的引力让哑铃转动,并扭动金属线。然后用自制的仪器测量出微小的 转动。 测量结果惊人的准确,他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的参数,在此基础 上卡文迪许计算地球的密度和质量。卡文迪许的计算结果是:地球重 6.0×1024公斤,或者说13万亿万亿磅。(排名第六) 托马斯·杨的光干涉实验 牛顿也不是永远正确。在多次争吵后,牛顿让科学界接受了这样 的观点:光是由微粒组成的,而不是一种波。1830年,英国医生、物 理学家托马斯·杨用实验来验证这一观点。他在百叶窗上开了一个小 洞,然后用厚纸片盖住,再在纸片上戳一个很小的洞。让光线透过, 并用一面镜子反射透过的光线。然后他用一个厚约1/30英寸的纸片 把这束光从中间分成两束。结果看到了相交的光线和阴影。这说明两 束光线可以像波一样相互干涉。这个实验为一个世纪后量子学说的创 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排名第五) 米歇尔·傅科钟摆实验 去年,科学家们在南极安置一个摆钟,并观察它的摆动。他们是 在重复1851年巴黎的一个著名实验。1851年法国科学家米歇尔·傅科 在公众面前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根长220英尺的钢丝将一个62磅重的 头上带有铁笔的铁球悬挂在屋顶下,观测记录它前后摆动的轨迹。周 围观众发现钟摆每次摆动都会稍稍偏离原轨迹并发生旋转时,无不惊 讶。实际上这是因为房屋在缓缓移动。 傅科的演示说明地球是在围绕地轴自转的。在巴黎的纬度上,钟 摆的轨迹是顺时针方向,30小时一周期。在南半球,钟摆应是逆时针 转动,而在赤道上将不会转动。在南极,转动周期是24小时。(排名 第十) 罗伯特·米利肯的油滴实验 很早以前,科学家就在研究电。人们知道这种无形的物质可以从 天上的闪电中得到,也可以通过摩擦头发得到。1897年,英国物理学 家J·J·托马斯已经确立电流是由带负电粒子即电子组成的。1909年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米利肯开始测量电流的电荷。米利肯用一个香水 瓶的喷头向一个透明的小盒子里喷油滴。小盒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 接一个电池,让一边成为正电板,另一边成为负电板。当小油滴通过 空气时,就会吸一些静电,油滴下落的速度可以通过改变电板间的电 压来控制。 米利肯不断改变电压,仔细观察每一颗油滴的运动。经过反复试 验,米利肯得出结论:电荷的值是某个固定的常量,最小单位就是单 个电子的带电量。(排名第三) 卢瑟福发现核子实验 1911年卢瑟福还在曼彻斯特大学做放射能实验时,原子在人们的 印象中就好像是“葡萄干布丁”,大量正电荷聚集的糊状物质,中间 包含着电子微粒。但是他和他的助手发现向金箔发射带正电的阿尔法 微粒时有少量被弹回,这使他们非常吃惊。卢瑟福计算出原子并不是 一团糊状物质,大部分物质集中在一个中心小核上,现在叫做核子, 电子在它周围环绕。(排名第九) 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应用于电子干涉实验 牛顿和托马斯·杨对光的性质研究得出的结论都不完全正确。光 既不是简单的由微粒构成,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波。20世纪初,麦克斯 ·普克朗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分别指出一种叫光子的东西发出光和 吸收光。但是其他实验还是证明光是一种波状物。经过几十年发展的 量子学说最终总结了两个矛盾的真理:光子和亚原子微粒(如电子、 光子等等)是同时具有两种性质的微粒,物理上称它们:波粒二象性。 将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改造一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科学 家们用电子流代替光束来解释这个实验。根据量子力学,电粒子流被 分为两股,被分得更小的粒子流产生波的效应,它们相互影响,以至 产生像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中出现的加强光和阴影。这说明微粒也 有波的效应。 《物理学世界》编辑彼特·罗格斯推测,直到1961年,某一位科 学家才在真实的世界里做出了这一实验。(排名第一)
世界十大最疯狂的科学实验 科拉超深钻孔导致苏联解体
无数次失败的科学实验,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但是一般科学实验都是在理论支持下完成的,而且是有意义的。然而世界十大最疯狂的科学实验却是令人费解的。虽然说这些科学实验的初衷是非常好的,然而却没有全面分析,结果导致了一系列后果,当中更有甚者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一、科拉超深钻孔
我们对深空的了解,远远多于我们对地底的,有时候,所谓科学的高度,也可以是负的,苏联人在1989年,把一个坑挖到了-12,289米。苏联人不但在太空和美国人怄气,在刨坑这件事情上,苏联人也不甘落后。苏联人以科学之名,他们在克拉半岛,挖了不少于三个无敌深坑,其中最深的一个代号「SG-3」,达到了12289米的历史记录(目前保持世界第三)。
感谢苏联人的执着,关于地球内部的科学数据如泉涌一般来到地面,一直挖到岩石成为流质,人类的钻头已经无法承受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为止。九十年代初,科学家终于成功把前苏联坑成了二流穷国,苏联轰然解体,克拉岛上的钻井平台也随之被遗弃。
二、特斯拉塔——人类最早的无线通讯实践
或许,这家伙没有上面那些庞然大物来得刺激,但这座矗立在长岛上的铁塔,也是足以载入史册之物。901年,神奇科学家特拉斯从石油大亨摩根(Morgan)那里获得15万美元的资助,由着名建筑设计师Stanford White操刀,开始了他的「跨太平洋无线电广播和输电」实验。
特拉斯雄心勃勃,想要在摩根的巨额支持下,在这栋砖房里,借助187英尺高的铁塔完,完成向全球无线输送电力的梦想。夜空里,特拉斯的铁塔会产生巨大蓝色电弧。但特拉斯的疯狂计划,在1901年12月,被Guglielmo Marconi抢先,Marconi成功从英国,向纽芬兰发送了人类第一封电报后,摩根立刻撤走了资助。为了还清巨额债务,特拉斯不得不在1905年关闭了实验设置并遗弃。现如今,人们正在努力将特拉斯塔改造为博物馆,纪念这位传奇科学家。 上一页 0 /4 下一页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