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谋略书(世界最好的智谋书)

本文目录一览:

  • 1、世界十大军事著作是那几部?
  • 2、20部必读的谋略经典书籍
  • 3、论谋略的书有哪些?
  • 4、20部必读的谋略经典书籍推荐
  • 5、有大智慧的古书十大谋略书籍
  • 6、世界十大兵书之《战略论》思维导图

世界十大军事著作是那几部?

“兵学圣典”——孙武《孙子兵法》

西文军事经典——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改变世界的书”——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当代东方军事理论巨著——毛泽东《论持久战》

间接路线战略之源——利德尔·哈特《战略论》

西方军官必修教材——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

一部震惊世界的书——索科洛夫斯基《军事战略》

开创空军新时代的论著——杜黑《制空权》

西方大战略理论代表作——柯林斯《大战略》

战术训练与战斗原则指南——苏沃洛夫《制胜的科学》

扩展资料:

以下是《孙子兵法》全部内容的主要归纳:

一、战略运筹(第一篇至第三篇):

第一篇《始计篇》

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

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

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第二篇《作战篇》

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作”是“制造”“兴起”之意。“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第三篇《谋攻篇》

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二、作战指挥(第四篇至第六篇):

第四篇《军形篇》

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第五篇《兵势篇》

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第六篇《虚实篇》

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三、战场机变(第七篇至第九篇):

第七篇《军争篇》

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第八篇《九变篇》

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第九篇《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四、军事地理(第十篇至第十一篇):

第十篇《地形篇》

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第十一篇《九地篇》

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五、特殊战法(第十二篇至第十三篇):

第十二篇《火攻篇》

讲的是以火助攻与“慎战”思想。

第十三篇《用间篇》

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子兵法》

[img]

20部必读的谋略经典书籍

阅读中国的古书籍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必读的谋略经典书籍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0部必读的谋略经典推荐,希望你会喜欢!

20部必读的谋略经典推荐

         第一部《道德经》

《道德经》为人们重新认识本真的自我提供了一条良好的途径,它有助于读者放下浮躁的心态,认识自己,把自我融入自然,达到率性天真、物我两忘的自然境界。无论是治学修身、处世待人,还是经商置业、从政为民;无论是高官大吏、富商大贾,还是贩夫走卒、平民百姓,总能在《道德经》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

第2部《鬼谷子》

《鬼谷子》,两干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道教则将他与老予同列,尊为王禅老祖。鬼谷予坐镇深山,弟子们征伐天下,翻云覆雨……翻开这套书,了解中国一切智谋、诡谋、阴谋、阳谋的终极境界。

第3部《管子》

《管子》是战国诸子中的重要著作,主要追寻、总结春秋早期政治家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历史经验。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他的“富国”主张和消费刺激就业的经济论,不仅是中国思想史中的奇异一笔,而且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第4部《论语》

孔子思想以立身为出发点,而人能立身于世的首要条件就是具有“君子”人格。君子具备仁爱之心,自重自律;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积极进取,德才兼备;孜孜于学,注重实践;安贫乐道,谨守正义等等;始终坚守人之间的相处之道,遵从不同的伦理关系,构建着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第5部《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不穷。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为《孙子兵法》作注的乃一代枭雄曹操,字里行间不乏曹操的真知灼见。

第6部《荀子》

荀子思想综合了战国道家、墨家、名家、法家诸家的成分,而对儒学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他关于人性、礼法、人的地位、名实关系的学说,这一学说构成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其思想资料主要保存在《荀子》一书中。

第7部《韩非子》

近代著名学者、革命家章太炎称“半部《韩非子》治天下”。两个“半部说”合二为一,透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支柱。和先秦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灿烂夺目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彩虹。

第8部《战国策》

在战国这样一个动荡剧变的时代,往来于各国之间的纵横家是时代宠儿,他们多以谋臣策士的身份登堂入室,指点山河,旁征博引,巧思妙喻,机锋敏睿,汪洋恣肆,从某种程序上影响了一个时代诸侯国的盛衰和历史的走向。

第9部《人物志》

《人物志》一般中国人谈人力资源,都是奉西方管理学为至臬。殊不知,中国传统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有非常丰富的资源与悠久的历史。

第10部《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分别采摘唐朝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同大臣魏徵、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45人的政论、奏疏。主要内容包括治国方针、选贤任能、精简机构、申明法制、崇尚儒术、评论历史得失等方面,同时强调统治者的自身修养,如敬贤纳谏、谦逊谨慎、防止奢惰等。

第11部《反经》

《反经》是一部空前绝后的智谋奇书,为唐代“博学多才,擅长政治”的赵蕤所作,收入《四库全书》,称《长短经》。全书共9卷64篇,内容上起尧舜,下迄隋唐,围绕权谋政治和知人善任这两个重心,探讨经邦济世的长短纵横之术,品评前哲先贤的智勇奇谋,引经据典,雄辩滔滔,可谓集历代政治权谋与驭人术大成之作。

第12部《资治通鉴》

《通鉴》极其重视腐败政治,对于政治清明和黑暗时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视战争。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进退都有详尽深入的记载,这些内容也是《通鉴》一书的精华所在,记述中尤其表现出编年史的优点。比起纪传体的一事互见于不同传记,《通鉴》在记述一件事、一项制度的时候,可以更清晰地表现出全貌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第13部《三国演义》

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所谓“十八路”诸候联军征讨董卓,打的是“扶持王室,拯救黎民”的旗号,干的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勾当,各怀心复事,都企图称王称霸。

第14部《菜根谭》

从该书的全部内容看,作者贯穿着这样的中心思想:作为一个正常人,应当如何进行自我修养,如何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从而修养成与人为善、内心安适、刚毅坚忍、处世恬淡的健康人格。或介绍词作背景,或诠释词意,或剖解精警字句,或简析全词意脉,或指出其艺术上的独到之处,是一本不错的了解古代文学的读本。

第15部《智囊》

《智囊》一书,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部公认的处世奇书。全书共十部二十八类,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仆奴、僧道、农夫、画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小机智,这些故事汇成了古代中华民族智慧的海洋。书中涉及的典籍几乎涵盖了明代以往的很多史籍、文集以及稗史、笔记、传说和演义,书中的一千多则故事,多数信而有征,查而有据,真实生动,令人回味无穷,智窦大开。

第16部《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我国流传较为久远,普及面较为广泛的兵法通俗读物。它集历代兵家“韬略”、“诡道”之大成,素有兵法和谋略奇书之称。书中的不少计名、用语为人们耳熟能详,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它不仅可以用于军事,对于启迪人们的心智亦功不可没。 “评点”力求准确把握原文精神,博采众家之长,对计名的语义、语源和用途作必要的叙述与考证,而且侧重于引述适量的战例和其他史料,力求兼及古今中外。为读者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增强可读性与趣味性。

第17部《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自1879年初刊以来,广为流传,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

第18部《厚黑学》

《厚黑学》是首次以“台北图书馆”镇馆精品完整手稿为底本整理出版。从字里行间真正感悟李宗吾原版《厚黑学》的精髓,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亲自为本书作序,此次出版还收录了林语堂、柏杨、南怀瑾为本书所写的序言。

第19部《君主论》

《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和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

第20部《战争论》

尽管该书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但由于克劳塞维茨注意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考察战争问题,因而阐发了诸如:'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等一系列在战争理论中引起一场革命的主要思想。

论谋略的书有哪些?

谋略书有:《鬼谷子》、《六韬》、《孙子兵法》、《韩非子》。

1、《鬼谷子》,战国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王诩的著作。《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据传是由鬼谷先生后学者根据先生言论整理而成。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转丸、胠乱)失传。(一说二十一篇,一说十七篇)

《鬼谷子》作为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它融会了鬼谷子毕生学术研究的精华,其价值是不言自明的。该书作为纵横家的代表著作,为后世了解纵横家与道家的思想提供了不少的参考。

2、《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的道家兵书。中国汉族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最早明确收录此书的是《隋书·经籍志》,题为“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即姜太公吕望。但是自宋代以来,就不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从此书的内容,文风及近年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可大致断定《六韬》是战国末期某人托姜望之名而撰。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3、《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汉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被称为镇国之宝,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竹简出土在临沂。

4、《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 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20部必读的谋略经典书籍推荐

多看一些谋略经典书籍,有主帮助你开拓自己的视野和思维,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关于20部必读的谋略经典书籍推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部必读的谋略经典书籍一

第1部 《道德经》 老子 (中国·春秋 生卒年不详)

老子的谋略思想博大精深,他的《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著作,也是人类传统文化皇冠上的一颗明珠。《道德经》是一部真正的谋略学著作,时至今日,它在管理学、军事学、运筹学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其谋略价值日益凸显,一本好书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第2部 《鬼谷子》 鬼谷子 (中国·春秋 生卒年不详)

鬼谷子是我国古代的谋略先师,他将中国的谋略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鬼谷子》这部智谋宝典历来享有“智慧禁果、旷世奇书”之称,是中国先秦时代游说、纵横之学的登峰造极之作,在当代世界范围内产生着重要影响,至今仍闪耀着诱人的光彩。

第3部 《管子》 管子 (中国·春秋 约公元前725~前645)

《管子》是我国传统谋略文化的重要典籍,其精言妙道足以启迪今人,流传后世。在这部千古治世奇书中,蕴藏着丰富的哲理,举凡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外交和个人修养、人际关系等各领域的智谋韬略应有尽有,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第4部 《论语》 孔子 (中国·春秋 公元前551~前479)

孔子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的精神光泽、文化精华几乎渗透到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土壤。《论语》是孔子思想的代表作,凝聚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是两千年来中国政治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基石。

第5部 《孙子兵法》 孙武 (中国·春秋 公元前6世纪末~前5世纪初)

孙武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奠基者,被后世誉为“兵圣”。《孙子兵法》集中反映了孙武丰富而深邃的军事谋略思想,堪称中华民族的不朽兵书和世界第一部“军事谋略学”著作,不仅在军事科学领域享有重要的地位,亦被中外商家奉为制胜的法宝。

世界十大谋略书(世界最好的智谋书)

第6部 《荀子》 荀子 (中国·战国 约公元前313~前238)

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包含了许多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其中的谋略精华,于政治、于为官、于为人都可作为借鉴,使人读来字字千金,终身受益。

第7部 《韩非子》 韩非 (中国·战国 约公元前280~前233)

《韩非子》作为集先秦法家之大成的巨著,包容了春秋战国时期大量的文化成果,也揭示了不少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规律和政治原理。这些规律和原理,时至今日,仍会对各级政治管理和企业管理产生启发和借鉴作用。

第8部 《战国策》 刘向 (中国·西汉 约公元前77~前6)

《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智言睿语,旁征博引、机锋敏锐,是一部集政治谋略、军事谋略、外交谋略于一体的谋略大典,充分展现了古代先贤在语言和谋略方面达到的高深境界,洋溢着令今人叹为观止的人生智慧,千百年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极享盛誉。

第9部 《人物志》 刘劭 (中国·三国魏 约168~240)

《人物志》是一部专门论述识人、用人的智谋经典,素有“识人宝典”之雅誉。世人曾赞曰:帝王以《人物志》得天下,将相以《人物志》得长久,商贾以《人物志》得富贵,常人以《人物志》得朋友。

第10部 《贞观政要》 吴兢 (中国·唐朝 670~749)

《贞观政要》为唐朝史官吴兢编著,不仅是一部闻名中外的治国谋略经典,也是一部极富哲理的东方领导艺术教科书。它不仅为今人保留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案掌故,更为后世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20部必读的谋略经典书籍二

第11部 《反经》 赵蕤 (中国·唐朝 生卒年不详)

《反经》是一部汇集了赵蕤毕生的思想精髓的谋略宝典,集政治学、谋略学、人本学、社会学为一体。它是一座思想宝库,在谋略策略、知人善任、待人处事、整治时弊等诸多方面,都为领导者们提供了金光闪亮的无数珍宝。

第12部 《资治通鉴》 司马光 (中国·北宋 1019~1086)

《资治通鉴》问世以后,历代的帝王将相、各界要人争读不止,历朝的大臣、学士也竞相抄录研习。作为后世经世致用、以古为鉴的最经典、最权威的读本,《资治通鉴》成为为官从政者案头必备的教科书,被奉为金科玉律,无上宝典。

第13部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中国·元末明初 生卒年不详)

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奇书,囊括万千,精义深奥,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科学的谋略思想和管理方法,是一部谋略宝库。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三国演义》中汲取智慧的营养,借用谋略的武器。

第14部 《菜根谭》 洪应明 (中国·明朝 生卒年不详)

《菜根谭》是一部指导如何为人处世的奇书,囊括了中国几千年人生谋略的精华,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作者自身的体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菜根”谋略,成为中国传统谋略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15部 《智囊》 冯梦龙 (中国·明朝 1574~1646)

《智囊》具有极高的可读性和实用价值,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包罗万象、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冯梦龙在书中将中华民族在处世哲学中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做了总结,堪称集社会生活谋略之大成。

第16部 《三十六计》 佚名 (中国 生卒年不详)

《三十六计》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谋略全集,被人们广泛用于政治、外交、经济、科技、体育等诸多领域,成为克敌制胜的重要智慧源泉。作为中华民族熠熠闪光的不朽瑰宝,《三十六计》已远远超出了军事谋略的范畴,成为现代国人谋事哲学、商战思想的必备之书。

第17部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 (中国·清朝 1811~1872)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家书堪称谋略学的百科全书,书中从修炼身心到洞察对手,从克服人性中的弱点到掌握成功的步骤,从巧处人际关系到为官之道,而且见解深刻、智慧闪烁,读来发人深省,意味深长。

第18部 《厚黑学》 李宗吾 (中国 1879~1944)

李宗吾是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颗彗星”,他的《厚黑学》一书教人识透世态神机奇谋,开阔人生视野、启迪智慧、激发思维、增长才干,是从政、经商、处世之良药,帮助人们了解“厚黑之道”并行之有益,无愧为近代谋略文化的一部经典之作。

第19部 《君主论》 马基雅维里 (意大利 1469~1527)

在西方,马基雅维里被看作是近代政治哲学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他的《君主论》是一部毁誉参半、不可不读的奇书,是欧洲历代君王的案头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从西方到东方,《君主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列为最有影响力和最畅销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

第20部 《战争论》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德国 1780~1831)

《战争论》是一部博大精深、举世公认的军事经典著作,是可与《孙子兵法》媲美的西方经典军事著作。它向军事思想家们勾勒了一幅浩渺的统帅艺术的画卷,其智慧之光照亮了整个世界,在一定意义上讲,《战争论》就是军事战略学的“圣经”。

猜你喜欢:

1. 20本成功励志书籍推荐

2. 推荐一些讲谋略的好书

3. 关于谋略的经典励志书籍

4. 20部必读的修身处世的励志书籍大全

5. 20岁左右必读的书籍

6. 20部人生必读励志书籍排行榜

7. 20部人生必读励志书籍排行榜

有大智慧的古书十大谋略书籍

;     有大智慧的古书

      你好!《周易》是一部充满管理智慧的大书.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大学、中庸、老子、论语、孟子、诸子百家、三字经、十万个为什么..这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大家熟知的有《孙子兵法》,《战国策》,《三国志》;另外还有鬼谷子的著作《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 .《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而《本经阴符七术》则集中于养神蓄锐之道.《本经阴符七术》之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 你将 《三国演义》认真看几遍也能发现许多东西 还有就是我主推《鬼谷子》

智慧古书

      天文地理:《山海经》,《孙子兵法》,《水经注》,《甘石星经》,《灵宪》、《浑仪图注》,《漏水转浑天仪注》 ,《玄图》,《梦溪笔谈》,《括地志》,《徐霞客游记》教人之道:《老子》(道德经),《论语》,《墨子》,《孟子》,《孝经》,《诫子书》,《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算命预测:《周易》,《鬼谷子》,《诸葛神数》,《梅花易数》,《冰鉴》工艺技术(科学):《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齐民要术》

      你好!《周易》是一部充满管理智慧的大书.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大家熟知的有《孙子兵法》,《战国策》,《三国志》;另外还有鬼谷子的著作《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 .《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而《本经阴符七术》则集中于养神蓄锐之道.《本经阴符七术》之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 你将 《三国演义》认真看几遍也能发现许多东西 还有就是我主推《鬼谷子》

十大谋略书籍

      谋略书有:《鬼谷子》、《六韬》、《孙子兵法》、《韩非子》. 1、《鬼谷子》,战国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王诩的著作.《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据传是由鬼谷.

      1、治国谋略《论语》:国无信不立.《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统治谋略《韩非子》:明主之所道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3、外交谋略《鬼谷子》: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4、军事谋略《孙子兵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5、做人谋略《厚黑学》:厚而无形,黑而无色.

      孙子兵法

最有智慧的古书排名

      《周易》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一名《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

      《菜根谭》、《幽梦影》、《小窗幽记》、《围炉夜话》《颜氏家训》、《朱氏家训》,到后来的《曾国藩家书》、《左宗棠家书》,再到解放前鲁迅许广平的《两地书》、《闻一多家书》;解放后的《傅雷家书》、《沈从文家书》等 国外的如英国培根《人生论》,

      NO.10 锏 锏,(铁)鞭类,长而无刃,有四棱,长为四尺(宋制四尺为一米二),. 后来才有了杨家枪和杨家将的故事.NO.3 矛 有古书上也说矛=枪, 但从一些小说和文.

朗朗上口的课外文言文

      提供参考—— 苟有闻名者,以为追随者众,遂投新闻节目,以为名.出,众人不视之,唯独乐,吾之名闻也,声播四野矣.则散发于见者,赞为自号,自娱自乐,何其倥.

      一.《诗画皆以人重》(王士_)( 潍坊市2002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予尝谓诗文书. 文章虽是文言,却明白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熟读精思(节选) □ 朱熹(2002年湖.

      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有:1. 《静夜思》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 《题西林壁》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 《春晓》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4.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5. 《元日》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__日,总把新桃换旧符.6. 《绝句》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世界十大兵书之《战略论》思维导图

世界十大兵书之《战略论》思维导图

《战略论:间接路线》在西方战史研究中具有崇高地位,是军事理论的必读书。因为此书,李德·哈特被西方奉为“军事理论教皇”。李德·哈特以深厚的军事理论和战史研究功底,通过分析世界历史上自希波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30场战争、280多次战役,得出一个结论:间接路线战略是最具效果、最为经济的战略形式。看似最远和最弯曲的路线,往往才是真正的“捷径”。

图 3-177 间接路线

在任何竞争中,只有击败对手才能获胜。而在未克服对手的抵抗之前,应首先减弱他的抵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其引出自己的防线之外。这就是间接路线战略的精髓所在。因此,“间接路线”不仅是战争的定律,更是一个哲学上的真理,在战争之外,于人类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活动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3-178所示)。

图 3-178 《战略论:间接路线》的主要原则

《战略论:间接路线》写道:“所谓间接路线的战略,其目的就是要设法使敌人丧失平衡,以产生一个决定性的战果。若是一个人沿着敌人所‘自然期待的路线’,‘直接’地向他的精神目标或物质目标进攻,则产生的常常是负面的结果。沿着敌人‘自然期待的路线’采取行动,结果足以巩固敌人的平衡,因而也增强了他的抵抗力量。在多数战役中,首先使敌人在心理和物质上丧失平衡,常常足以奠定胜利的基础。”间接路线和《孙子兵法》的《军争》篇中的“以迂为直”的道理相同,看似迂回的路线,却可以比直接路线更快的到达目的。

军事学的核心原则是:集中力量打击敌人的弱点。

《战略论:间接路线》写道:“不仅是一条原则,而且可以说所有的战争原则,都可以用一个名词来表达,这就是‘集中’。但是,说得更准确些,还是要把它的范围稍微扩大一点,就叫做‘集中自己的力量对付敌人的弱点’。为了真正使用这条原则,还须进一步作些解释:要想达到‘集中自己的力量对付敌人的弱点’这个目的,就要使敌人分散他们的兵力,这样才能造成一种形势,通过分散用兵而取得局部性的效果。于是便形成两个相继行动的程序:首先自己分散,引起敌人方面分散,然后才是自己集中。所以,下一步的任何行动都是上一步行动的结果,而真正的集中即为有计划分散的后果。

这样,我们就有了一条基本原则。只要对它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就能防止触犯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普遍的错误。这个错误指的是给敌人提供行动自由的机会,使他们有时间集中兵力来对抗你的集中。”

大战略、战略和战术

《战略论:间接路线》将战略分为大战略、和战术三个层次,大战略的层次最高,然后是战略,最后是战术。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尔伯特·西蒙的手段-目的链的角度来说,战术的目标是战略目标的手段,战略的目标是大战略目标完成的手段,也就是每一层级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手段,下层目标是上层的手段。大战略的定义是:协调和指导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的一切力量,使其达到战争的政治目的。手段是使用一切力量,不仅包含军事力量,还包括政治和经济等其他一切力量。战略的定义是:分配和运用军事工具,以来达到政策目的的艺术。战略的手段是使用军事工具。战术的定义是:军事工具和实际战斗合而为一,处理和控制那些直接行动的方法。战术的手段是控制实际军事战斗。

战略

战略是《战略论:间接路线》的核心内容,战略的目标是使敌人丧失平衡,战略的衡量标准是:兵力经济,即指兵力物尽其用,无过无不及,兵力既没有浪费不用,也没有超出使用的限度,保持在刚好的位置。比如敌人的军队是10万人,使用1万人去直接进攻,这是不及,使用100万人去直接进攻,这是浪费。使敌人丧失平衡有两个因素,一个是运动,一个是奇袭,运动对应的是物理领域,奇袭对应的是心理领域。拿破仑说:“在战争中,精神对物质的比重是三比一。”所以奇袭对于降低敌人抵抗力,而使得敌人丧失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论:间接路线》写道:“使敌人丧失平衡,自乱步骤,才是战略的真正目标,其结果不是敌人自动崩溃,就是在会战中轻易被击溃。战略的目的就是要尽量减少抵抗的可能性;为此,它所利用的则是‘运动’和‘突然性’这类因素。‘运动’是属于物理领域的问题,它所需要考虑的条件是时间、地形和运输能力。所谓运输能力,包括现时可以用来运送和保障部队行动的一切工具和方法。‘突然性’是属于心理领域的问题,它需要考虑的条件是多种多样的,是在每一个具体场合下都能影响敌人意志的东西。因此,它面临的问题要比物质领域的问题复杂得多。战略可以偏重于利用运动,而较少依重突然性,也可以反过来,偏重于利用突然性,而较少依重运动。不过,这两个因素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互为因果。运动可以产生突然性,而突然性也可以起到刺激运动的作用。如果运动的速度较快,超过了一般的速度,或者变换了方向,那么毫无疑问,即使这种运动没有采取隐蔽措施,它也可能产生某种程度的突然性。同时,突然性又可以促使运动不停地进行,从而迫使敌人无法进行反机动,不能采取其他反措施(如图3-179所示)。”

图 3-179 战略的主要原则

既然战略的目的是使得敌人丧失平衡,那么如何才能使敌人丧失平衡呢?在物理领域有4种行动可以使敌人丧失平衡。它们是:

(1) 破坏敌人部署;

(2) 分割敌人兵力;

(3) 阻挠敌人补给;

(4) 威胁敌人退路。

《战略论:间接路线》写道:“战略如何才能使敌人丧失平衡呢?在物质性的领域中,下述的几个行动都能产生这种结果:(一)扰乱敌人的部署,迫使他们突然的改变正面,使他们在兵力的组织和分配上,自乱步骤,发生混乱现象;(二)隔开(切断)他们的兵力;(三)阻扰他们的补给;(四)威胁他们的退路,使其与基地或祖国之间,丧失联系。”

这四条都是降低敌人的抵抗力,破坏敌人部署使得敌人的兵力虽然集中,但是因为混乱而导致其战斗力下降,也就是《孙子兵法》的《九地》篇说的 “兵合而不齐”。分割敌人兵力就是使敌人兵力分散,军事学的核心原则是集中兵力打击敌人弱点,而使得敌人兵力分散,也就可以以我方的集中兵力打击敌人的分散兵力,以多胜少,这和《孙子兵法》的《九地》篇说的“卒离而不集”道理相同。阻挠敌人补给,敌人没有补给就不能生存。《孙子兵法》的《军争》篇写的“无粮食则亡”的道理相同。阻挠敌人补给,敌人短期就会挨饿,长期就无法生存,我方则可以按照《孙子兵法》的《军争》篇写的“以饱待饥”,以有力之师打击敌人无力之师。威胁敌人退路,敌人就会产生畏惧心理,从而降低自身的战斗力。

战略和战术 8 要点

《战略论:间接路线》给出了战略和战术8要点,8要点的核心是颠覆和扩张,颠覆就是为敌创造弱点,扩张就是打击敌人弱点。军事学的核心原则是集中兵力打击敌人弱点。《战争论》强调通过集中兵力来增加力量对比优势,而《战略论:间接路线》强调为敌创造弱点来降低敌人兵力,从而增加兵力的对比优势。一般军事学书籍强调打击敌人弱点指的是打击敌人本来就有的弱点,而《战略论:间接路线》将打击敌人弱点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为敌先创造弱点,然后再打击。也就是说即使敌人本来没有弱点,我们可以想办法为敌人创造一个弱点(如图3-180所示)。

图 3-180 战略和战术 8 要点

《战略论:间接路线》还提出了战争的8条要点:“

正面的

一、调整你的目的来配合手段。

二、心里永远记着你的目标。

三、选择一条期待性最少的路线。

四、扩张一条抵抗力最弱的路线。

五、采取一条同时威胁敌人几个目标的作战线。

六、保证计划具有灵活性,同时根据情况的可能变化来部署军队。

反面的

七、当敌人有所戒备时,决不要以你的重量投掷在一个打击之中。

八、当一次尝试失利以后,不要沿同一路线,或采取同一形式再次发动攻击。

从8条格言归纳出的基本真理为:要想成功,有两个主要问题必须加以解决——‘颠覆’和‘扩张’。一在实际打击之前,一在实际打击之后;而实际打击本身,却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行动。除非你先创造出一个颠覆的机会,否则对于敌人的打击不会具有效力;接着除非你能在他尚未恢复之前,即扩张第二个机会,否则你这个打击的效力,也绝不会具有决定性。”

“调整你的目的来配合手段”对应于兵力经济,要物尽其用,无过无不及,要量力而行,不要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心里永远记着你的目标”指的是不要摇摆不定,要目标专一,每个方向都努力可能得不到什么结果,要像经济学中所说的专业化一样,集中力量于一个方向。“选择一条期待性最少的路线”就是要出敌不意,这样就能达到奇袭的效果。“扩张一条抵抗力最弱的路线”就是要攻敌弱点,打击敌人弱点才能获得最大的成果。“采取一条同时威胁敌人几个目标的作战线”就是要达到多重威胁,使敌人分兵防备,这样我方就可以以多胜少。“保证计划具有灵活性,同时根据情况的可能变化来部署军队”指的是要随机应变,随时调整自己的战术来适应敌人和环境的变化。“当敌人有所戒备时,决不要以你的重量投掷在一个打击之中”指的是不要孤注一掷,敌人已经有所防备,那么就很难打击到敌人的弱点,所以要另外想办法。“当一次尝试失利以后,不要沿同一路线,或采取同一形式再次发动攻击”指的是不要重蹈覆辙,失败的方法不值得再去失败一次。8要点核心还是颠覆和扩张,为敌创造弱点,然后打击敌人弱点。

间接路线的分析逻辑:

(1)间接战略是对应于直接战略来说的,直接战略和间接战略都是对应于将力量用于哪个方向上。从广义动量定理 Fαt = nmV 的角度说,在力量 F 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将力量用于不同的方向 α 上,获得的成果 nmV 不同。

(2)那么什么是直接战略呢?就是正面直接进攻你的对手,那么间接战略就不是直接正面进攻你的对手。

(3)直接战略又是什么缺点而需要提出间接战略呢?直接战略直接进攻你的对手,是对手期待的路线,对手有准备,这样的进攻代价大,效果差。

(4)那么什么是间接战略呢?间接战略就是:1. 颠覆,为对手创造弱点;2.扩张,打击对手的这个弱点。从而以较小的代价获得更大的成果。

(5)间接战略有形象的类比吗?以人推翻巨石为例,巨石是这个人的敌人,这个人的目标就是推翻巨石。如果按照直接战略,那么就是直接正面的去推动巨石,以期待将其推翻。这是“自然期待的路线”,费力并且很可能推不翻,达不到目的。在这个类比中,人的力量的大小没有改变,但是通过间接战略来使用力量,获得了比直接战略更好的效果(如图3-181所示)。

图 3-181 直接战略和间接战略类比

间接战略是1. 创造颠覆。给对手制造弱点。比如在巨石的背后先挖一个大坑,这样使石头容易丧失平衡。2. 扩张。打击对手的弱点,将石头推入挖好的大坑中,从而达到推翻巨石的目的。李德·哈特所强调的是使敌人丧失平衡,然后再进行打击。由于给敌人创造了弱点,并且打击了这个弱点,从而以较小的代价获得了更大的成果。

李德•哈特强调创造颠覆和扩张两点。

(1)关于创造颠覆:创造敌人的颠覆就是使敌人产生弱点,然后对这个弱点进行打击,这样所获得的成果更大,这一条与《战争论》中会战四原则的“尽可能集中兵力在准备作决定性打击的点上。”是同一道理的,但是《战争论》将决定性的打击点看成是既定的事实,而《战略论》强调要依靠谋略来创造这样的颠覆条件。

(2)关于扩张:在打击敌人的弱点后,要趁机扩张,这样可以增加胜利的成果。这一条与《战争论》中会战四原则的“用最高的精力来追随已获的成功。追击已败的敌人实为获致胜果的唯一手段。”是相同的。追击已败的敌人,敌人的战斗力在溃败时迅速降低,而对比的战斗力优势变大,从而会以更小的代价获得更大的成果。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敌人的兵力由于战斗力降低而很容易被击败,敌人的武器装备等很容易获得,从而有效降低了敌人的兵力和武器,减少敌人未来的卷土从来的能力和机会。

李德·哈特所强调的是使敌人丧失平衡,然后再进行打击。李德·哈特的间接战略是从反方向来看待战争,他的理论与克劳塞维茨的理论可以组成一个较完整的军事理论,而克劳塞维茨的会战四原则是战争的基本原则。

如果说战争的目的是要用自己一方的力量来促使敌方屈服的话,那么克劳塞维茨主要强调如何增加自己力量和方法来获得更大的成果。将敌人这个目标的力量看成是既定的,只是增加自己的力量,来获取最大的成果。而李德·哈特则是强调如何减少敌人这个目标的抵抗力量,从而使对比之下,我方的力量增大,这样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果。

战斗力量差额=我方战斗力-敌方战斗力

克劳塞维茨和李德·哈特2人都是要追求两方力量的最大差额,而克劳塞维茨强调增加进攻方的力量,从而增加力量对比的差额;而李德·哈特强调降低敌方的力量,从而增加力量对比的差额。军事上追求的力量差额的目标与企业追求利润的目标很相似。

利润=销售额-成本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说企业应该追求“销售额最大化,费用最小化”。稻盛和夫说:“如果销售额减去费用剩下的就是利润的话,那么只要能够实现销售额最大化,费用最小化,作为结果,利润自然就会随之增加”。从而稻盛和夫创立了阿米巴经营模式。

以色列管理学家艾利·高德拉特说企业的目标就是为了赚钱,所以应该增加有效产出,减少运行费用和库存。

摘自已经出版的电子书《可以量化的军事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enghao.net/sjsd/79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