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着名战术(世界十大经典战术)

本文目录一览:

  • 1、世界战争中的著名战术
  • 2、刘伯承不愧是军神,敢在同一地伏击敌人多次,英国军事家奉为经典
  • 3、世界战争史上有哪些丧心病狂的战术?

世界战争中的著名战术

1、闪击战

三个重要要素

1奇袭

2集中

3速度

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它往往是先利用飞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的通讯中心,把敌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指挥系统瘫痪。

闪电战就是奇袭、快袭集中加在一起,将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可以使敌人在突如其来的威胁之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就会立即崩溃!

2、战略轰炸

“战略轰炸”,从实际使用大型重轰炸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就正式出现了。

这种战略轰作,不仅袭击军事目标,即军队、军事基地、军事设施等,而且对后方的生产设施、交通机关,甚至包括一般居民区,也都进行彻底的攻击,其目的是为了全部摧毁对方国家进行战争的能力,使敌国政府和国民丧失继续进行战争的意志。

因此,战略轰炸必然是“狂轰滥炸”,通常情况下,非战斗人员必然遭受极其产重的伤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年7至8月,美、英空军对德国的汉堡进行了狂轰滥炸。汉堡是一个拥有一百七十六万人口的城市,在7月间,遭受三次大规模的空袭,投下了大批高性能炸弹和镁制燃烧弹,城市的百分之五十五至百分之六十遭到破坏,有三十五万人受害,大约有十万市民死亡。

自1945年3月以后,对日本也进行了非常有计划的战略轰炸,摧毁了日本进行战争的能力,第一次就是3月10日的东京大空袭。

3、狼群战术

“狼群战术”的实质是集中弱小舰艇的合力来摧毁重型舰艇,行动中一般要派出数艘舰艇在海上进行游猎,一般都在夜间攻击,并有一艘“狼头”舰来指挥 “群狼”的统一行动。通常的做法是,当发现目标时,各舰艇便从对方护卫舰队的间隙或侧翼隐蔽地穿过去,躲过其火力打击屏障,向目标靠近。白天,各舰艇在四面八方占领有利攻击阵位,隐蔽在水下,夜间突然升出水面,同时向目标发射鱼雷。“狼群战术”因此而得名。

[img]

刘伯承不愧是军神,敢在同一地伏击敌人多次,英国军事家奉为经典

十大元帅中被称为军神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刘伯承,据说这是因为刘伯承右眼受重伤的时候,没有用麻药,强忍着疼痛被德国医生摘除了眼球,那位医生看着不吭一声的刘伯承不由得惊呼“军神”。

世界十大着名战术(世界十大经典战术)

也说他有关云长刮骨疗伤的气魄,令人钦佩。不过很多人认为刘伯承被称为军神,不但,是因为他的军事理论水平高,还因为他敢用人,会用人,培养了不少军中的优秀将领,是用兵、练将的全才。

刘伯承,有实战指挥经验,又毕业于苏联 伏龙芝 军事大学。回国后,他一直认为游击战在国内大有作为,坚持把军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很多人对游击战还不是太认可的时候,他已经在着手提高各级指战员指挥游击战的能力。

七亘村伏击战很多人都知道,其被英国军事家立为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很少有人知道,在这场胜利之前,八路军129师771团在这里曾经受挫,之后是刘伯承亲自到七亘村视察,确定这里会是日军从河北到山西的必经之路,才决定在这里进行伏击战。

这场伏击战的具体指挥作战的任务被他交给了旅长陈赓,陈赓也不负众望,在1937年10月26日,打了一个成功的伏击战,胜利后陈赓是准备收兵的,但是刘伯承告诉他“兵不厌诈”,让他再等等。

果然,两天后再次伏击成功,这两次伏击一共击毙了四百余名日军,缴获了大批的军事物资,光搬运这些缴获我军就用了两天一夜,收获颇丰。在抗战初期,这种胜利是非常难得的,对于当时的抗日士气是一种极大的鼓舞,也打击了日军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

这还不算,不久之后,刘伯承又根据实际情况发现了一个伏击地,这就是黄崖底河谷,这次伏击的任务被他交给了771团团长徐深吉,11月2日,771团也在这里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一扫前战失利的阴影。

响堂铺伏击战是伏击战的经典范例之一,很多人都知道,指挥这场作战的是时任129师副师长的徐向前,但是很多不知道,最早提议在响堂铺伏击日军的就是刘伯承,徐向前这一战打得很漂亮,一次就击毁了181辆的日军 汽车 ,创造了一个绝无仅有的记录。

陈赓、徐深吉、徐向前打游击战,能如此得心应手,正是来自于刘伯承长久以来的言传身教。

刘伯承不止教自己人,还教外国人,当时129师来了一位美国观察员卡尔逊,他就对游击战很感兴趣,专门找到刘伯承请教,学了理论后又到陈锡联的团里去体验实战经验,别说,这个卡尔逊在后来的太平洋战役中,就是靠着游击战术,带着自己的部队奇袭了被日军占领的岛屿,立下了大功。

刘伯承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用人不拘一格,只要有本事的人他就敢用,也会用。就比如说王近山,这位将军有着“王疯子”的绰号,可想而知脾气有多火爆,打起仗来有多猛,很多人都对王近山避之唯恐不及,刘伯承却非常欣赏王近山打仗的那股子劲头。

1948年7月,刘伯承决定攻打襄阳,襄阳地理位置很重要,自古就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有着“华夏第一城池”之称,很难打,蒙古大军打襄阳都用了十多年,蒋介石派到襄阳坐镇的是大特务康泽。康泽到了襄阳后就开始在山头修筑大量的防御工事,这也增加了我军攻打襄阳的难度。

当时刘伯承选定主攻襄阳的人选就是王近山,很多人对启用王近山有点信心不足,可是王近山早已经不是只凭着疯劲打仗的吴下阿蒙了。在刘伯承的调教下,王近山已是一个有勇有谋的战将,曾经在1943年果断抓住战机,全歼了一支由驻华北日军军官团“战地观战团”,其中有着120余名日本军官,所以,刘伯承对王近山很放心。

王近山确实不负众望,他并没有一到襄阳就发动攻击,而是在实地观察了襄阳地形后,决定用小部队紧盯敌人主力,用主力进攻襄阳西门,接下来几天,解放军接连攻下了襄阳西大门外的真武山、琵琶山和铁佛寺。

在7月15日对襄阳发起了总攻,16日下午,主力部队就攻入了城内,活捉了敌军司令康泽,六纵主力攻打襄阳只用了一个多星期,远不是当初的蒙古军队可比,这次战斗中,王近山当拿首功。

建国后,刘伯承奉命建设南京军事学院,他又坚持力排众议,从战俘管理所拉来了国军名将廖耀湘,廖耀湘是黄埔六期生,辉煌时曾经掌管新一军、新六军两大王牌军,他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在带领远征军去缅甸作战时,打得很精彩。廖耀湘的讲解确实让学习的解放军将领受益良多。

刘伯承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的中高级军官,上世纪70年代左右,11个大战区的司令员有一半都是刘伯承的学生,比如说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等人。刘伯承对新中国培养军事人才方面的贡献,一直影响到我们现在。

世界战争史上有哪些丧心病狂的战术?

提到世界战争史上丧心病狂的战术,笔者第1个就想到了勾践的敢死队战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趁着越王允常去世,对越国发动了突然袭击,刚刚即位的越王勾践面对着强敌来犯,采用了一种非常可怕的战术。勾践命令300多名越国的死囚冲锋到吴军的阵前,然后这些死囚高喊着维护越国的口号,随即便拔剑自杀。吴国的军队都被这一幕吓呆了,他们认为越国的人都是不怕死的好汉,根本不敢与越国的军队交战。

在敢死队的心理压力下,越王勾践的部队一战便击垮了吴国军队,吴王阖闾也在回国后不久去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人士兵受到武士道精神的影响,在战场上经常进行自杀式攻击。日军陆军的自杀式冲锋被称为“万岁冲锋”,万岁冲锋指的是一群日本士兵高喊着“天皇万岁”的口号,冒着美军的枪林弹雨进行冲锋。

在冲锋的道路上,很多日军士兵都会被美军射杀,不过也有一些日军士兵能够冲到美军的阵地上,凭借着出色的拼刺技术杀伤大量的美军。万岁冲锋在太平洋战场后期让美军吃尽了苦头,当然进行万岁冲锋的日军需要冒着枪林弹雨冲锋,其损失人数往往在美军之上。美军对日本投放原子弹,同日本进行万岁冲锋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美军担心在日本登陆后,会遭到日本疯狂进攻,美军可能要损失上百万士兵。

神风敢死队指的是驾驶战机攻击美军的日本飞行员,神风敢死队的飞机一般没有起落架和降落伞,只要起飞就肯定回不来,飞行员也只能跟随飞机一起爆炸。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日军战机攻击美军的效率,使用舰载机靠近军舰去投弹,远不如驾驶着灵活的舰载机直接冲向军舰造成的杀伤力更大。日军使用万岁冲锋和神风敢死队杀伤了很多美军,不过这些战术都只是士兵在山穷水尽的情况下使用出来的自杀式战术,因此这两种战术都没能改变日本战败的结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enghao.net/sjsd/73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