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西医十大著作之首(西医医学著作)

本文目录一览:

  • 1、医学四大名著是什么?
  • 2、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有哪些?
  • 3、西医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典籍或者著作?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 4、“医学之父”是谁?
  • 5、医学界有哪些卓有成就的人以及相关著作
  • 6、世界十大医学名著

医学四大名著是什么?

有如下: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分为灵枢和素问两个部分,是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医书四大名著之首。

2、伤寒论

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是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证。立方、用药规律都以条文的形式进行了一个十分全面的阐述。论析清晰明了,能够有机的将理、法、方、药加以融会,示人以证治要领。

3、金匮要略

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猝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4、温病条辨

此本书是在清代众多温病学家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

世界西医十大著作之首(西医医学著作)

根据伤寒论的体例,分条列论,一共有6卷。该书内容全面系统,理法方药齐备,切合临床实用,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专著,后世将此书视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作为中医必读之书。

[img]

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有哪些?

1.黄帝内经

创作年代:先秦至汉

又名: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分为灵枢和素问两个部分,是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医书四大名著之首,被称为医之始祖,它奠定了人体生理和病理、诊断和治疗的基础认识,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

相传为黄帝所作,因此为名,后被后世公认为此书最终成型时间为西汉,而非一人所作。

2.伤寒论

创作年代:东汉时期

作者:张仲景

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是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证。立方、用药规律都以条文的形式进行了一个十分全面的阐述。论析清晰明了,能够有机的将理、法、方、药加以融会,示人以证治要领。

3.金匮要略

创作年代:东汉

作者:张仲景

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猝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4.温病条辨

创作年代:清朝

作者:吴瑭

此本书是在清代众多温病学家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根据伤寒论的体例,分条列论,一共有6卷。

该书内容全面系统,理法方药齐备,切合临床实用,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专著,后世将此书视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作为中医必读之书。

西医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典籍或者著作?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最早的西医文献,一般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Ricci,Matthieu,1552~1610)开始。而成册最早译著西医著作的,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德国传教士邓玉函(J,Terrenz,1576~1630),1621年来华译《人身说概》。估测该书成于1621~1630年。《人身说概》可以作为研究的起点,但实际所起的作用及影响并不大。

西医译著在我国产生较大影响的,首推英国皮尔逊著的《种痘奇法》,该书著于1805年,1815年由斯当顿(Staunton)译成中文,皮尔逊的学生丘浩川于1817编译成《引痘略》,风行一时。因此,也有人认为皮尔逊的《引痘略》应该是西医文献在中国流传的起点。而西方医学较系统地传入中国应自合信的中文著作出现开始。

合信(1816——1873 Benjamin Hobson)英国人,医学硕士、皇家外科学会会员,1816年生于诺桑普敦的韦尔弗德,毕业于伦敦大学医学院,1839年受伦敦会派遣来中国。他是以传教医师身份来华,抱有善意,致力于治疗和著述的少数的几个人之一。

合信翻译成中文的医学著作有:

《全体新论》(An Outline of Anatomy and Physiology)咸丰元年(1851年)

《西医略论》(First Lines of the Practice of Surgery in the West)咸丰七年(1857年)

《内科新说》(Practice of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同上

《博物新编》(Medical Vocabulary) (约1859年)

《妇婴新说》(Treatise on Midwifery and Disease of Children)咸丰八年(1858年)

继合信之后,我国最早的有系统的西医药书籍的翻译当推广方言馆,同治九年(1870年)开始招生,后改名兵工中学堂,下设翻译馆。译著西医书最多的一个是傅兰雅(多与赵元益合作),傅兰雅翻译的西医书籍主要有:《儒门医学》(1876年,4卷,赵元益笔述);《西药大成》(1879年,10卷,赵元益笔述);《西药大成药品中西名目表》(1879年,1卷);《英国洗冤录》(1888年,2卷);《孩童卫生论》(1893年,1卷);《初学卫生论》(1卷)等。另一人为嘉约翰。他两人的译著约占这时西医书的一半,傅兰雅重卫生学,嘉约翰则专重临床外科。

“医学之父”是谁?

希波克拉底(约前46—前377)是古希腊著名的医学家,欧洲医学的奠基人,史称“医学之父”。

希波克拉底出生于爱琴海上的科斯岛。父母均是医生,从小他受到家庭的熏陶,也爱上了这个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他自幼便随父母四处行医。父母亲去世后,青年的希波克拉底便在中亚各地行医,到过希腊、小亚细亚、黑海沿岸和北非等许多地方。他医术精湛,又热心对待病人,把许多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因此获得了“科斯岛上的神医”(哲学家柏拉图语)及“伟大的医生”(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语)的崇高声誉。

希波克拉底不但热心于治病救人,他还醉心于医学的科学研究。他在巡回行医过程中,广泛接触了各个地区的民间医学,从中汲取了许多营养。他曾经在科斯岛的医学校里任教,培养出许多弟子。他还让自己的儿子、女婿都从事治病救人的医生职业。他在任教期间,把多年行医的经验和民间医学的资料加以归纳和整理,写出了一部医学巨著——《希波克拉底文集》。这部巨著共分70卷,其中有60卷流传至今。这部著作涉及解剖学、病理学、妇科学、儿科学、诊断学、外科手术、饮食与药物治疗、疾病的预后和医学道德等医学上的许多领域。其中重要的分卷有《论风、水和地方》、《瘟疫》、《骨折》、《头颅创伤》、《急症饮食》、《关节复位》、《预后》、《箴言》等各卷。希波克拉底在这些作品中,以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为指导,反映了当时进步的科学思想,总结了诊治中的技术和实践。

在古代欧洲,医学还未诞生,宗教迷信和巫术在人们生活中占统治地位。人们认为得病是“神的谴责”,尤其是对癫痫病,更认为它是“神病”。人们在得病时,就到庙宇里求神保佑,靠教士的符咒来祛病救人。病人常常被骗去大量钱物,却治不好病,有许多人还因延误了时间而死去。希波克拉底对于这种陈腐的“神赐疾病”的观念不屑一顾,并提出挑战,称其为“魔法师、江湖术士和骗子手之流”的行径。他指出:“这种疾病(指癫痫)一点也不比其他疾病神秘,而是与其他疾病一样,具有同样的性质和相似的病因。”他批评了“神赐疾病”的谬论,努力探索人的机体特征和疾病原因。他提出了“体液学说”,认为复杂的人类机体由血流、粘液、黄疸和黑疸这四种体液组成的,它们都是腺的分泌物。由于这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混合比例不同,因此人分为四种气质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等。虽然这种解释并不正确,但是他提出的这些气质类型及其名称却一直沿用至今。他还指出疾病的起因是这四种液体的不平衡所致,体液的不平衡是外界因素影响的结果。

希波克拉底又详细论证了自然环境等外界因素对人健康的影响。认为方向、土壤、气候、风向、水质、水源、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自然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观点现代医学界也持相似的看法。他还记录了许多疾病的症状,研究了这些病发病的原因,许多见解十分精辟。如他认为尿结石是因为饮水不洁,这导致了尿中的物质部分凝结。这些凝结物的增大和变硬,会引起剧痛,进而堵塞了尿道,导致尿闭。这种解释与现代医学对尿结石的解释十分相近。

希波克拉底不但提出了病因,而且对于病的治疗,也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比如他把疾病看作是发展着的现象,医生不能见病不见人,应把病人放在首位,其次才是疾病。他特别重视“自然疗法”,认为治疗过程中,首先注意病人的体质、生活方式、性格等因素,不要轻易用药,应尽量使身体自行恢复健康。他说过这样的名言:“寄希望于自然。”“相信自然的康复力。”他十分重视病人的饮食,认为良好的饮食会有充分的营养来促使病人的身体康复。他批评了一些庸医把病人挨饿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的做法,认为这是十分愚蠢和荒唐的。因为身体只有摄取足够的营养才能战胜疾病。在必要时才用药物治疗。在治疗中,医生、病人、护理人员和环境要密切配合。

他还第一次在医学上提出了“预后”这个概念,认为医生不但要对症下药,而且要根据病症预告其发展的趋势、造成的后果及如何康复的措施,这就把治疗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而以往医生只是就病治病,根本不考虑“预后”问题。

希波克拉底在外科学领域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和弟子们冲破了教会的禁令,秘密对人体进行了解剖,从而获得了对人体结构的许多感性认识,为外科学奠定了基础。他在著作中详细描述了头骨的损伤和裂缝等病例以及如何进行手术治疗,书中把手术的每个细节和具体步骤都作了十分细致和准确的描述。还记载了各种骨折病例及治疗方法以及对脱臼复位的方法。

希波克拉底还专门在《箴言》这部书中,记录了许多有关人生和医学方面的格言警句,如“暴食伤身”、“寄希望于自然”、“人生短促,技艺长青”、“沉疴需猛药”、“无知困倦是疾病的前兆”、“简陋而可口的饮食比精美但不可心的饮食更有益”、“机遇诚难得,试验有风险,决断更可贵”。这些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一直在人民中流传,至今仍有教育意义。

希波克拉底不但医术精湛,学识渊博,而且具有高尚品德。传说他关心病人的疾苦,医德高尚。前431年,雅典发生了可怕的瘟疫,人口大批死亡,全城人几乎死光了,活着的人也纷纷逃往他乡。这时希波克拉底正为马其顿国王担任御医,待遇优厚。但他得知雅典发生了瘟疫后,立即辞去了御医职务,赶回雅典组织抢救病人。他从铁匠不得病联想到火可以防疫,便在全城各地点起火堆,最后扑灭了这场罕见的瘟疫。

希波克拉底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看作医生的天职。他不但自己有高尚的医德,还全面提出了医务道德问题,制定了医生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在他的学生毕业时,都要作为誓词来宣誓,后人又称作“希波克拉底誓词”。其内容是:

“我以阿波罗及诸神的名义宣誓,我要恪守誓约,矢志不渝。对授业之师,敬若父母,倘若需要,我要与他分享钱财,赡养其身。对其子嗣,视若手足,如愿学医,我要热情教导,不图报酬。对我的儿子、老师的儿子以及宣誓立约的门生,我要悉心传授医学知识。我要恪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不把毒药给任何人。我要清清白白地生活和行医,进入别人的家,只是为了看病,不为所欲为,不受贿赂,不勾引异性。对我看到或听到的不应外传的私生活,不管与我的医务是否有关,我决不泄露,严守秘密。”

希波克拉底的医学著作,对欧洲医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一直被作为医科的基本教材而广泛流传,到近代医学产生后才取代了它。但是它的许多内容和方法直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因此,欧洲人称他为“医学之父”。同时,世界人民也无限缅怀这位伟大的医学家。1948年,世界医协代表大会通过了《日内瓦宣言》,就是以“希波克拉底誓词”为蓝本的。1949年,世界医协大会又通过决议,把它作为国际医务道德规则。今天,西方医生在正式开业时,通常要以“希波克拉底誓词”来宣誓。希波克拉底已成为医生的楷模,成为医生这个崇高职业的象征。

医学界有哪些卓有成就的人以及相关著作

1、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2、孙思邈《千金要方》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3、李时珍《本草纲目》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 “药圣”

4、扁鹊《难经》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5、陈无择《三因方》

陈无择(1131—1189年),名言,以字行,原籍宋青田鹤溪人。长期居住温州,行医济世。他精于方脉,医德高尚,医技精良,学术造诣深遽,除从事医学理论研究之外,并多著书立说。

因此,不但求医者众,而受业者更是纷至沓来。由于他的名著《三因方》为永嘉医派奠定了学术基础,因此,陈无择也就成了永嘉医派的创始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医学

世界十大医学名著

实用内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再版12 次,累计销售150万套,五十余年来几代医务工作者一直把本书作为案头必备的参考书,誉之为我国最经典的内科参考书。曾得到过多次奖励,包括卫生部授予的1996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科技部授予的199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以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全国优秀畅销书等奖项。

2.《西塞尔内科学 (原名-西氏内科学)》 世界图书出版社

是由国际著名医学专家共同撰写的一部医学巨著,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世界各国医学院校皆以此为教材,并被誉为“标准内科学参考书”。

3.《血液病学》(上下) 人民卫生出版社

是血液学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人员提供了一本较新较好的参考书和基础教材。

4.《哈里森内科学(上、下卷)》 人民卫生出版社

该书理论新、内容全、权威性强,是世界内科学发展的风向标,是医、教、研的教科书,哈里森也被广泛赞誉为“内科学著作之父”。

5.《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是集当前国内外内分泌学研究新进展及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于一书的大型专业参考书,也是我国第一部内容丰富、系统性较强的内分泌与代谢学专著。

6.《威廉姆斯血液学(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该书覆盖了与血液病有关的全部内容,是血液病医生的最佳参考书。

7.《协和呼吸病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全书内容新颖、资料翔实、可操作性强、适用面广,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8.《中华内科学(上中下)》 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精心规划的“中华临床系列专著”中的首部大型参考书,由全国380位知名专家、教授参与编著,内容覆盖了内科学的各个方面。

9.《神经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为神经病学大型专业参考书,反映了当今国内学术研究领域的一流水平。

10.《现代冠心病-(第二版)》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实用性强,权威度高,本书第一版在1996年获得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enghao.net/sjsd/70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