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仇这个词虽然比较的负面,但其实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因为记仇的前提是被对方伤害了,而具备伤害的能力,这种动物一定是不弱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我家养过一只黄色的田园犬,它非常的认人,基本上去过我家一两次,它就不再对着人狂吠了,但有一个人除外,他就是我的一个大爷。
这个大爷也是同村的,离我家不远,经常来找我爸玩,记得大黄还小的时候,他拿着馒头逗大黄,结果大黄在咬馒头时意外咬到了大爷的手,由于大黄比较小,所以只留下了一个牙印,但是却被大爷一顿打。
从那以后,大黄每次见到大爷,不但会狂吠,还会拼了命的想要挣脱铁链,一副要冲上去报仇的架势,而这就是典型的记仇,它来源于狗的自我保护。那么,在地球上,人类是不是最会记仇的动物呢?答案是肯定的。
为什么说人类是最会记仇的动物?记仇最核心的就是记忆力,而记忆力与动物的智力水平是正相关的,智力水平越高的动物,越容易记仇,而在地球上,人类显然是所有动物的智力担当,因为,在所有的动物中,在演化序列上最高级的就是哺乳动物。
而在哺乳动物中,判断动物的智力水平,靠的并不是脑容量、神经元数量,毕竟单纯的看着两个数据,大象足以秒杀人类,它们有着重达5.99公斤的大脑(人类1.35公斤),多达2750亿个神经元(人类860亿),但显然大象没有人聪明。
目前比较公认的判断哺乳动物智商高低的标准是脑化指数(EQ),这是动物真实脑容量和预期脑容量的比值,这是脑体比的升级版,解决了一个痛点,那就是动物的大脑会随着体型增大而增大,但神经元并没有线形的增加。
科学家们根据脑化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出了部分哺乳动物的脑化指数,结果不出意外的数值最高的就是人类,平均在7.4-7.8之间,比黑猩猩高出了3倍多(2.2-2.5)。
上:人类大脑,下:黑猩猩大脑
人类的记仇在现实中也有体现,比如有些人将仇恨埋在心里,到死亡的那一刻才释怀,而像一些刻在骨子里的国仇家恨,即便多代更迭,也不会被遗忘。
其实,记仇是会提高动物的生存几率的,正是因为记仇,我们才知道蛇不好惹,老虎、狮子也会置人于死地,于是我们本能的去到野外就非常的警惕。不过,记仇也产生一个负面的情绪,那就是消灭仇恨的根源,我们还是以蛇为例,老话说的“见蛇不打三分罪”其实就是记仇负面情绪的体现,意思就是看到蛇要打死它们,不然会被伤到,哪怕伤人的蛇早已经不是同一条蛇。
自然界中哪些记仇的动物?既然我们说记仇是会提高生存几率的,那么记仇就不可能仅存在于人类世界,也不会仅存在于哺乳动物中,它在鸟、蛇等多类动物中都有体现,下面我们就来分别说一下野生哺乳动物、鸟类以及蛇类的记仇能力有多强?
01 野生哺乳动物
在哺乳动物中,脑化指数仅次于人类的不是与人类基因最为接近的黑猩猩,而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精灵”宽吻海豚,它的脑化指数为4.14,比第三名虎鲸还高出了不少。不过,海洋哺乳动物的记仇目前缺少一些相关的研究,我们就暂且不谈了。
既然这样,我们不妨以灵长类动物中的黑猩猩以及仅次于灵长类动物的陆生动物大象为例来说一下野生哺乳动物有多记仇?
首先是黑猩猩,黑猩猩是最会记仇的野生哺乳动物之一,这一点通过灵长类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在非洲长达几十年的观察和记录就可以看出来了,通过30年的观察,珍妮写成了《通过一扇窗:我与贡贝黑猩猩的三十年》一书,书中几乎对黑猩猩的所有进行了描述,其中就包括了记仇的体现-复仇,这就是著名的“贡贝黑猩猩之战”。
这场黑猩猩之间的种群之战,以“暗杀”开始,“团灭”结束,这两个对战的族群原本属于一个族群,1970年在首领死亡后,分成了南北两个,北部的原始族群是卡萨克拉族群,从该族群脱离的一部分黑猩猩在南部组成了卡哈马族群。
原本这是一场正常的“分家”,但是由于两个族群领地接壤,而且在离开时本身就闹得不太愉快,所以南方族群的首领就对北方族群怀恨在心,于是在1974年,南方族群的6只成年黑猩猩偷偷潜入了北方族群的领地,并且以残忍的方式杀死了北方族群的一只幼年黑猩猩“戈迪”,大战的导火索由此点燃。
北方族群幼年个体被杀后,展开了对南方族群的疯狂爆发,在接下来的四年中,两个族群频频混战,到了1978年,南方族群的雄性被杀光,北方族群成功的接管了南方族群,这才为了持续了接近8年的大战画上了句号。
从贡贝黑猩猩之战,我们不难看出,黑猩猩也是非常记仇的,从它们分崩离析的时间和暗杀的时间看,已经间隔了接近4年,而且双方针对性的团战也持续了4年之久。
其次是大象,大象在陆地哺乳动物中,脑化指数仅次于黑猩猩和猕猴,数值在1.13-2.26之间,而大象的聪明也是有目共睹的,它们不仅仅能在驯养下学会许多复杂的动物,在野生环境下,它们也被观察到有很强的学习和认知能力。
首先大象是少有的通过了镜子测试的哺乳动物,其次,早在2004年,有人在印度新德里拍到大象睿智的一面,当地为了将大象控制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在边缘设置了电网,但是仅仅几天后,大象就找到了应对方法,它们用脚将架有电线的木桩踢倒,然后从电网的空隙中淡定的穿过。
关于大象的记仇,非洲乌干达的一个象群做出了最好的诠释,这个象群频繁的攻击附近的村庄,为了找到原因,动物学家们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大象的溯源,结果发现,这些大象基本上都有年幼时母亲被偷猎者射杀的经历,时间大都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而这些象群开始攻击村庄是在2016年,显然三十多年的成长,已经让它们具备了“复仇”的能力,这也恰恰说明大象的记仇能力之强(三十多年)。
02 记仇的鸟类
鸟类的智商高低是不适用于脑化指数的,不过早在2005年3月,国际鸟类研究小组通过对1967种不同的鸟类进行了大脑和行为分析得出了一项鸟类的智商排名,其中排在第一位的乌鸦,紧随其后的也是鸦科下的鸟类,比如松鸦、秃鼻乌鸦、星鸦、喜鹊,所以乌鸦是鸟类中的智商担当,而它也是最记仇的鸟类。
早在2016年,印度一位名为“柯瓦”的男子遭到了一群乌鸦的攻击,原本他以为这只是偶发时间,结果没想到这只是噩梦的开始,从2016年开始,只要是柯瓦外出就会被乌鸦群攻击,一直持续到了2019年。
原来在第一次被攻击之前,柯瓦外出时发现户外的一个铁网上挂着一只小乌鸦,出于好心,柯瓦将小乌鸦解救了下来,但是没想到小乌鸦最终还是死掉了,而这一幕被远处树上的乌鸦看到了,乌鸦可能误认为柯瓦是放置铁网的人,所以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展开了疯狂的报复,以至于柯瓦几乎不敢出门。(下图为被一个乌鸦群连续攻击了三年的柯瓦)
03 记仇的蛇
许多人认为蛇是冷血动物,而且大脑也比较小,所以记忆力应该不强,但其实,蛇的记忆力并不差,早在20世纪末,科普杂志《奥秘》和《湖北日报》报道了同样一个事件:1991年7月,湖北利川市狮子坝乡的村民程地明在户外死亡,经过现场勘查,除了程地明的尸体外,在现场还有17条蛇的尸体,通过检查,在程地明身上找到9处蛇咬的伤口,而这些蛇均为虎斑颈槽蛇(俗称野鸡脖子)。
原来,程地明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捕蛇人,它从1986年开始捕蛇,主要以毒蛇为主,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程地明在抓蛇的过程中也多次被蛇咬伤过,不过,从1989年开始,发生了变化,原本一年被蛇咬伤1-2次的程地明在这一年被蛇咬伤了十几次。
两年后,他在下地干活时,被一群虎斑颈槽蛇围攻致死,显然,这是虎斑颈槽蛇有组织的“报复”,起因可能与程地明捕蛇有关。而且在程地明死后,当地的村民称经常看到蛇群在其墓周围活动,因为当地人给程地明的墓起了一个“利川蛇墓”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