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旭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旭华颁奖词和事迹)

本文目录一览:

  • 1、黄旭华的故事体现出了哪些令人感动的精神
  • 2、他为科研事业隐姓埋名,30年未曾回家,母亲苦等他三小时后离世-
  • 3、“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向七一九所捐1100万,他为我国做出了哪些贡献?
  • 4、黄旭华的主要贡献
  • 5、黄旭华是什么人物

黄旭华的故事体现出了哪些令人感动的精神

1、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长期以来,黄旭华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实际上是干什么的,也由于研制工作实在太紧张,从1958~1986年,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海丰探望双亲。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逐渐“曝光”,亲友们才得知原委。

1988年南海深潜试验,黄旭华顺道探视老母,95岁的母亲与儿子对视却无语凝噎,30年后再相见,62岁的黄旭华,也已双鬓染上白发。面对亲人,面对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以国家为重,群众为先,用无怨无悔的赤诚之心,为群众幸福而奋斗。

2、以身作则的担当精神

试验前,面对着一个个忐忑不安的艇员,64岁的黄旭华当即决定随艇下潜,既是对艇员的鼓励,也是对自己设计的潜艇的负责。的这种以身作则的精神,主动承担起了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共同挑起国家建设发展的大任,带领群众走向美好生活。

3、艰苦朴素的精神

黄旭华的办公室里没有空调,分房时挑了没人要的顶层,夏季室内温度经常达到39.5摄氏度,直至2005年,他才在家里装了一台空调。黄旭华没有专车,所里最好的两辆小车是买了几年的“桑塔纳”。黄旭华名片上面只有分机号码。

4、潜心钻研的专注精神。

黄旭华工作起来经常废寝忘食,几个月也回不了一次家,有几次竟然过家门而不入,只为了核潜艇的研究能有所突破。在1988年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深潜试验成功后,黄旭华本该功成身退,然而时至今日,93岁的黄老院士仍然不忘自己的使命。

他每天上午雷打不动地来到办公室整理资料,希望将自己的毕生心血留给后起之秀。他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专注,潜心钻研,矢志不渝,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扩展资料

黄旭华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2014年1月,黄旭华当选中国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7年10月25日,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

感动中国的颁奖词显示了他的伟大精神: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旭华

[img]

他为科研事业隐姓埋名,30年未曾回家,母亲苦等他三小时后离世-

作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的先驱者之一,他功勋赫赫,为国家核潜艇的跨越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接受秘密使命,抛家舍业,隐姓埋名30年,事迹曝光后虽光环等身,却仍淡泊名利,为知识分子做了很好的榜样。

他就是我国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01

黄旭华, 1924年生于广东一个医生世家,幼年在家乡接受了启蒙教育。

他自小 聪慧而好学 ,原本想要从医,小学毕业时,亲眼目睹日本侵华带来的灾难,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方向。

国家太弱就要受欺负,制造飞机军舰,就可以抵御外国侵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得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

黄旭华14岁开始外出求学,因 日寇侵略,他的求学之路漫长而艰辛。凭着坚强毅力和刻苦精神,他坚持着一路走了下来,立志报国之心,更加坚定。

21岁时,黄旭华学有所成,既获得中央大学保送资格,也收到了国立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

抱着拳拳爱国之心,思忖科学救国之路,最终,他选择了国立交通大学,进行造船专业学习。

大学4年期间,黄旭华不仅接受了西方先进知识和科学观念,更得到了国内造船大师们的耳提面命,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石。

同时,他还是许多爱国学生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一腔热血,敢为人先。

他每每振臂疾呼,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完成了从进步学生到革命者的蜕变。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旭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旭华颁奖词和事迹)

到1949年毕业的时候,黄旭华已经具有了后来铸造国之重器,必备的专业基础和思想基石。

02

在刚毕业时,黄旭华换了几个工作单位,他不想从政,只想做专业技术工作。

经过努力,毕业4年后,他终于调到船舶工业管理局,安顿了下来,开始一心一意地,从事自己热爱的船舶设计与制造工作。

那些年,国际形势波谲云诡,面对美苏不断发出的核威慑,国家1958年作出决定:哪怕用一万年,也要造出核潜艇!

彼时34岁的黄旭华,因专业能力突出,还搞过几年仿苏式常规潜艇的研究,被秘密召集到北京,参加我国研制核潜艇的“〇九工程”。

这项工作属国家绝密,黄旭华自此再没见过父母,这一别,就是30年。

随着我国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在黄海和东海的一个荒岛成立,黄旭华也随之开始了荒岛人生。

荒岛上不能和外界通电话,生活条件也很艰苦,但这些,黄旭华都不在意,他时时放在心上的,是如何完成任务。

那时的现实特别残酷,我国要研制核潜艇,连基本条件都不具备,国内无经验,无技术,无相关资料,国外则严密封锁,

在那个一穷二百的年代,黄旭华和研发团队,丝毫不气馁,他们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一切从零开始。他们对国内的科研技术进行摸底,从能找到的一切资料中,寻找蛛丝马迹,进行一点一滴的积累。

甚至,有人从香港带回的一个美国核潜艇玩具模型,也让大家如获至宝,进行“解剖”,获得任何一点有用的信息。

黄旭华坚信,只要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就能从无到有,事半功倍。

03

当时,整个世界都在研制水滴型核潜艇,为了尽快追上,不因当时的薄弱国力受到太大影响,黄旭华决心“三步并作一步走”。

他们仅用了10几年时间,就走过了国外几十年的路,不仅研制成功,还解决了65吨大陀螺问题,为潜艇节省了宝贵的空间。

从1970年,我国第1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下水开始,10几年间, 一步步 成为世界上 核潜艇实力排名前5的国家。

至此,我国已经可以在任何海域,任何时刻,对世界上任何角落,发起核打击。

我们的国之重器,在海洋中劈波斩浪,为保卫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彰显着巨大的震撼力。

在这些成就的背后,凝结着黄旭华不畏凶险,呕心沥血的付出。

作为总设计师,他不仅全盘指挥,更在现场参与了一系列重大试验,成为世界上第1个亲自下水,做极限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

那是1988年,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将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检验极限情况下的安全性。

当时参试官兵们心里特别紧张,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悲壮的味道,有人甚至写好了遗书。

因为美国的王牌核潜艇,都曾在深潜试验中失事,参试的100余人全部遇难。

黄旭华看出了大家的顾虑,当即提出和他们一起参加试验。他的身先士卒,让笼罩在众人头上的阴霾一扫而光。

深潜试验成功了!黄旭华从头到尾亲自参与,熟知每一个细节,才有这样的自信。

04

踏进核潜艇这个领域后,黄旭华痴心不改地走着自己的独木桥。

当年的大学同学,有升官的,有发财的,他一律不为所动。惊涛骇浪的时代,他埋下头去,甘心做沉默的砥柱。

他顾不得自己,也顾不上家人,对亲人的亏欠,对父母的不能尽孝,也让他难过。

因为工作的高度保密性,他30年没回过家,妻子理解他,拼尽全力,照顾着3个女儿。

父亲则生他的气,把他每年春节寄给家里的10块钱,都退了回来。

家里人有事,只能通过内部信箱联系他,他由于工作忙碌,收信也不及时,乃至父亲去世多日,他才看到信息。

在他离乡30年后第一次回家,90多岁的母亲已经满头银发,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跪在地上叫了一声妈,眼泪已止不住地流下来。

1年后,他把刊登自己事迹的杂志寄给母亲,才洗清了自己的“大逆不道”。

1995年,得知母亲摔伤,黄旭华从千里之外急忙赶回家中,老母亲看到他,眼泪纵横,他到家后不到 3个小时,母亲就去世了。

那之后每到冬天,他都会围上一条陈旧粗糙的黑色围巾,因为那是母亲的遗物。

他说,家里比这条围巾好的,倒是有好几条,但只有这条围巾上,有母亲的气息。

他用这种无言的方式,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在被人问道,忠孝不能两全是否后悔时,他回答道:“对国家尽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05

黄旭华对于自身的衣食住行,从来不愿多费一点精力。

即便是理发,他也嫌排队浪费时间,让妻子来理。

妻子从来没有给人理过发,明确表示 “罢工”,黄旭华就任由头发长长。后来,妻子实在看不过去,只能学着给他剪发。

黄旭华曾开玩笑说,他只习惯妻子的手艺。妻子听了,只得摇头笑笑,她的手艺,是这几十年练出来的。

他满心都是工作上的事,没心思料理自己,为此还闹出了一个笑话。

有一天他走路去上班,一路上总感觉脚硌得生疼,硬是一瘸一拐地走到单位。经同事提醒,才知道把鞋子穿反了,脚上都已经勒出了伤痕。

黄旭华获评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中的一句话,就是他人生的写照: 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他的一生,倾尽心血研制核潜艇, 淡泊名利为人低调,生活中的“无名”和功勋赫赫,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

黄旭华在2019年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就是鲁迅先生所讲的“中国的 脊梁 ”,他才是我们要追的星!

——END——

作者:艾冬阳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向七一九所捐1100万,他为我国做出了哪些贡献?

黄旭华和他的团队同事虽然没有参考资料,但他们也拒绝传统的闭门造车的方式,通过对国外报纸刊物等资料的研读,一点点记录资料,不断地设计图纸,使用最原始的计算方式,终于在经过4000多张图之后,摸索出了一个潜艇的概念框架,这为后来研发出核潜艇打下来基础。 1970年,一个新的起点的开始到来,我国首艘命名“401”的潜艇正式下水。经过一系列的实验,结果非常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有了核武器资源,具备了拥有核武器的能力

黄旭华的主要贡献

旭华的主要贡献是B:(1)(3)(4)。

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研制,分别获1985年和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7年10月25日,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

故事:

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长期以来,黄旭华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实际上是干什么的,也由于研制工作实在太紧张,从1958~1986年,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海丰探望双亲。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逐渐“曝光”,亲友们才得知原委。

1988年南海深潜试验,黄旭华顺道探视老母,95岁的母亲与儿子对视却无语凝噎,30年后再相见,62岁的黄旭华,也已双鬓染上白发。面对亲人,面对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

黄旭华是什么人物

“黄旭华,舰船设计和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

黄旭华是船舶设计和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1924年2月24日(1926年3月12日)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今汕尾市前田街),祖籍广东省揭阳市(今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汉族,潮汕人,客家人。1949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造船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船舶开发)。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会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179研究所原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代理党委书记,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核潜艇工程名誉所长。

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的研发工作,开拓了我国核潜艇的研究领域。他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中国核潜艇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并分别于1985年和199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7年10月25日,获得何梁李豪基金会2017年度科技成就奖。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奉献奖。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

2020年1月10日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20年12月18日入选2020年中国品牌人物500强,排名第52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enghao.net/zgsd/46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