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年轻的总裁(世界上最年轻的总裁CEO)

本文目录一览:

  • 1、全球最年轻当五星级酒店的总裁是21岁么
  • 2、32岁任500强总裁,36岁执掌阿里3年赚55亿,最终为何惨淡出局?
  • 3、2020年世界十大最年轻的亿万富翁,最年轻的才23岁
  • 4、涂靖奇身家有多少
  • 5、世界知名企业中最年青的CEO是谁
  • 6、他曾是工人,月薪108元,35岁成董事长,如今身家13亿美元

全球最年轻当五星级酒店的总裁是21岁么

不是,最年轻的五星级酒店总裁是马立祺,27岁!

马立祺最大的理想就是成为酒店总经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于是,他在万豪集团里一干就是14年,从一门童开始做起,他非常努力地工作,终于在27岁那年成为万豪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经理。

32岁任500强总裁,36岁执掌阿里3年赚55亿,最终为何惨淡出局?

马云可以说是一个有着很浓厚传奇色彩的人,他有着很多闪闪发光的头衔,作为淘宝的最大老板他可以说是中国电商的第一狂人。而马云的手下有着很多的牛人为他的商业帝国保驾护航,不断地创下佳绩。

我们纵观马云手下的“能人”可以发现其中一个曾经出任阿里巴巴总裁的卫哲为阿里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初的时候,马云和卫哲在一次商业酒会上见面,这一次见面让马云对卫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马云用了六年的时间才如愿以偿把卫哲收入麾下。

一.卫哲有着几近完美的履历,充满着传奇色彩

在卫哲带领下的阿里帝国,在三年内就把阿里的业绩翻了十倍之多,为阿里赚了五十五亿之多,创造出这样佳绩的卫哲本来应该是从此在阿里成为最大的功臣,前途无可限量,岂料三年之后,马云却把卫哲踢出局。

我们翻开卫哲的履历,可以发现他真的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有着几近完美的履历。卫哲少年成名,年仅二十三岁的卫哲就已经在中国证券市场有了很高的起点,成为管金生的秘书,之后他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成为了证券副总经理,之后卫哲又再用了三年成为普华永道历史上的合伙人中最年轻的一位。

三十二岁的卫哲成为了百安居中国区的总裁,这也意味着卫哲成为了世界五百强中国区总裁中最年轻的一位;四年之后,马云如愿以偿挖到了卫哲前往阿里出任总裁;而到了四十一岁的时候,本是前途无限大展身手的卫哲却遗憾离开阿里。

二.卫哲在前半生取得巨大的成功

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上海出生了一个叫卫哲的小男孩,在他长大成人之后其从上海外国语大学顺利毕业,23岁的卫哲凭借着自己的本事进入到证券公司当了当时有着管金生的秘书,有很高的起点。

要知道,管金生很热爱当“伯乐”,最喜欢寻找各种千里马。而是金子总会发光,卫哲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管金生看到了这个卫哲身上的不凡之处,对卫哲进行了很好的培养。而卫哲也确实很争气,不管是端茶倒水还是待人接物都处理得很好。

卫哲在管金生的手下学到了很多和管理相关的知识的同时,也很顺利结识了很多大人物。有能力和人脉的卫哲仅仅在之后用了三年就成为了万国证券公司的副总经理,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职业生涯,卫哲成了中国最年轻的一个副总,可惜之后管金生公司破产,卫哲开始他下一步的发展。

之后卫哲选择进入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公司工作,旨在学习财务管理,卫哲靠着自己极强的学习能力很快就在工作中如鱼得水,用了很短的时间成为了这所公司的高级经理并且成为了这间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个合伙人。

四年之后,卫哲正式加入百安居管理九个部门,向人们再一次证明了自身的实力。再用了两年,卫哲成功担任百安居中国区的总裁,在卫哲担任总裁的五年时期,其顺利把百安居发展成了中国建材零售连锁超市的龙头。

三.马云用六年收卫哲入麾下,卫哲却惨遭出局

随着卫哲在百安居不断地做出成绩使得马云对卫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希望可以把这一员大将收入自己的麾下。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6年的夏季,马云终于如愿以偿。卫哲宣布在百安居辞职,空降到阿里巴巴担任副总裁以及电子商务总裁。

卫哲在阿里巴巴就职期间,阿里的营业额从13.6亿元上升到了55亿元,而利润也从2.2亿元上升到了14.7亿元,而取得了这样的不斐成绩也使得阿里在2007年的时候成功地在香港实现了上市。

眼看着前途无限的卫哲却出现了意外,在2009年年底的时候,阿里巴巴公司出现了严重的信誉危机,根据当时不断地研究显示,阿里巴巴中一些销售人员为了可以实现高业绩,让一些外部的分子进入到阿里巴巴的会员体系中,进行有组织地诈骗。

其中涉及到的销售人员人数高达一百名之多,这就使得卫哲作为总裁必须要对这一件事情负责,出于各种原因,卫哲就此遗憾地离开了阿里巴巴,开始进入他的另一个阶段。

虽然卫哲遗憾从阿里巴巴离开,但是并没有影响他和马云的友情。两人闲暇的时候会一起出来聚会、聊天、运动等。而离开了阿里的卫哲也开始了他新的商业帝国打拼,涉足投资领域,管理着巨额美金。

马云也对卫哲进行了很高的评级,在马云的心中他是很罕见的专业人才,有着很强的传统管理经验的同时也有着互联网的精神。

四.卫哲用自身的经历启发新一代的创业者

卫哲发表了和创业相关的演讲,他希望可以用自己的自身经历比如说在阿里巴巴那一段往事可以给新的一代年轻创业者带来一些启发。卫哲明确地提出创业者要想创业成功,最主要的就是需要知人善用。

比如说马云自身并不精通财务,所以他的团队一直都在不断挖掘有着极高财务管理能力的人。马云的成功在于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以及自己的团队需要什么,对症下药不断地对自己的队伍进行壮大和发展,最终取得很大的成功。

我们纵观卫哲这些经历可以带来一些思考,首先卫哲虽然年少时期就有了一定的成就,可是这不仅仅在于卫哲有着很强的能力,更在于其一直都在努力地不断学习丰富自身;其次卫哲很善于从各种经验中学习,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最后卫哲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前进的步伐,他对于社会和后辈有着很强的责任感和爱心,他愿意打开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带给后辈经验和思考。

2020年世界十大最年轻的亿万富翁,最年轻的才23岁

不管是生在家族企业帝国、继承遗产、还是他们自己的企业家自己白手起家,如今,现实的是财富越来越多

向少数人手里集中,而造成的结果就是年轻的亿万富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 当前存在的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只有23岁,而第十个年轻的亿万富翁只有34岁。

2020年,全球共有40岁以下的亿万富翁,累计净资产为1,998亿美元。该群体约占全球亿万富翁总数的2.5%。

以下列表概述了2020年世界十大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并解释每个人如何获得这些非凡财富。

年龄:23

净值:10亿美元

以真人秀电视连续剧《与Kardashians追赶》的凯莉·詹娜(Kylie Jenner)转型成为企业家。14岁那年,她和姐姐肯德尔(Kendall)推出了他们的服装系列 Kendall&Kylie 。2015年,Kyle创建了一家化妆品公司,名为 Kylie Lip Kits ,后来更名为 Kylie Cosmetics 。

年龄:24

净值:11亿美元

年龄:25

净值:11亿美元

挪威姊妹继承人亚历山德拉·安德烈森(Alexandra Andresen)和凯瑟琳娜·安德烈森(Katharina Andresen)继承了小约翰·安德森的巨额财富,安德森姐妹俩各自获得了公司42.2%的所有权。

年龄:27

净值:23亿美元

Gustav Magnar Witzoe拥有SalMar ASA的近一半股份,后者是世界上最大的鲑鱼生产商之一,引领着挪威鲑鱼养殖的工业化。他的父亲斯塔夫·维佐埃(Gustav Witzoe Sr.)在2013年将该公司的股份交给了他,他仍然管理着公司的日常运营,使古斯塔夫得以自由投资房地产和 科技 初创公司。5

年龄:28

净值:20亿美元

年龄:30

净值:32亿美元

John Collison是Stripe的总裁兼联合创始人,该公司开发的软件可帮助企业促进在线信用卡付款。爱尔兰企业家与他的兄弟帕特里克(Patrick)在自己是大学生时创立了公司 。经过2019年9月的一轮融资后,该公司的估值达到了350亿美元。

年龄:30岁

净值:24亿美元

埃文·斯皮格(Evan Spiegel)是社交公司Snap Inc.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该公司经营消失的照片应用程序Snapchat。Spiegel在斯坦福大学学习产品设计,在那里遇到了他的联合创始人兼亿万富翁Bobby Murphy。9

年龄:32岁

净值:32亿美元

帕特里克(Patrick)与他的兄弟约翰·科里森(John Collison)共同创立了Stripe,一家 科技 公司,可让企业轻松进行在线支付交易。Stripe的知名投资者包括特斯拉(Tesla Inc.)首席执行官Elon Musk和PayPal联合创始人Peter Thiel。10

年龄:32岁

净资产:24亿美元

Bobby Murphy与Evan Spiegel共同创立了社交媒体公司Snap Inc.。Murphy是Snap的首席技术官,他和Spiegel都各自拥有Snap约18%的股份。

年龄:34

净资产:173亿美元

卢卡斯·沃尔顿(Lukas Walton)是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Sam Walton)的孙子。当他的父亲约翰·沃尔顿(John Walton)在2005年的一次飞机失事中去世时,他继承了遗产。

这些人大多数一出生就在罗马。而我们需要一生去往罗马

一个有钱人家的年轻人享受奢侈的生活是很正常的。驾驶跑车,穿着漂亮的衣服,住在大房子里,当然还要花很多钱在所有事情上。然而,非凡的人将真正选择非凡的生活方式。我真的不知道成为亿万富翁的孩子是什么感觉。但我觉得可以试试,哈哈哈哈

你还要等多久?

如果您不知道上层 社会 圈子之外的情况,那么成为亿万富翁的孩子也不会有什么不同。毕竟,您不知道非亿万富翁的孩子生活中发生了什么。

像其他任何人一样,您可以上学或上学,具体取决于您的家庭偏好。你和朋友出去玩。你和其他家庭闲逛。您去度假,逛街,吃饭。你有爱好。您通过学校,工作,聚会等结识新朋友。通常,您会认为自己过着相对正常的生活。

也有嫉妒和嫉妒。有些人会羡慕 社会 地位较高的人。我们大多数人会穿量身定制的衣服,但有些家庭可以接触到更好的裁缝和设计师。

涂靖奇身家有多少

身家多少不清楚,大概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但是按他自述,身家颇为富有。

涂靖奇,世界白手起家最年轻总裁,陈安之国际训练机构广州公司董事长,卓奇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涂靖奇的自述:

1996年的我14岁家庭贫穷,学历初二,开始出社会打工,前前后后做过十多份工作,存款为0 元,15岁借高利贷,参加陈安之老师的课程,后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学习的重要性,16岁开始大量向各领域成功人士学习,16岁半开始创业,那时办公室非常小,公司没有复印机,短短 1 年半之内,我开的车子从自行车 到奔驰敞篷跑车 ,17岁时我就成为了百万富翁,通过多年研究成功学总结出了从萌生到发展事业到各行各业的每个阶层人士的成功经验包括企业管理,企业培训,销售技能演讲口才等!

个人经历:

2012年12月,涂靖奇老师加入陈安之国际训练机构,半年时间投资接近20万元,不断向世界顶尖级大师学习

第1个月的时间成为所在团队销售冠军,并且连续成为冠军;

4个月的时间做到陈安之机构全国销售总冠军,接受陈安之老师亲自颁奖;6个月的时间创立广州卓奇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为安之机构广州公司董事长;

8个月的时间再次接受陈安之老师颁发全国冠军;

10个月的时间送给父母一套房子;

15个月时间送给自己人生第一辆豪华宝马轿车;

涂靖奇老师短短一年时间打破教育培训界三项记录,成为三个唯一缔造者:

1、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最年轻接受陈安之老师颁奖的人!

2、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最快速接受陈安之老师颁奖的人!

3、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白手起家最年轻总裁!

4、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白手起家最年轻宝马车主!

5、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白手起家最年轻开奔驰敞篷跑车!

[img]

世界知名企业中最年青的CEO是谁

中国的CEO领导着未来的全球企业巨擘。名列排行榜第一位的是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SAAE)总经理赵斌,年龄为34岁。该公司80%以上的营业额来自汽车零部件,同时也参与卫星的开发。特种矿业和特种金属公司的CEO在前五名中包揽了从第二到第五的四席,其中有三家中国上市公司: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六的公司来自零售行业,是中国第三大零售企业、大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吕伟顺。

在欧洲的年轻CEO中,排名最靠前的是来自英国44岁的Andy Haste,他是皇家太阳联合保险公司(Royal Sun Alliance)的CEO,排名第19。在法国、德国和英国的上市公司CEO的平均年龄说明:欧洲的CEO级别的年轻管理精英还不多,或者欧洲大公司还是不太愿意任命年轻人担任CEO。

美国芯片公司Nvidia的创始人、43岁的黄仁勋排名第14,在北美公司CEO中排名最靠前。卡斯商学院的研究还发现,即使在唯才是举、注重实绩的美国,标准普尔500家公司的CEO平均年龄还是高达55岁,只有26位CEO的年龄在45岁或者45岁以下,最年轻的CEO是40岁。来自硅谷的CEO不可避免地占据了排在入选的美国公司前列。

他曾是工人,月薪108元,35岁成董事长,如今身家13亿美元

他22岁,被分配到车间当工人;

26岁,当上分公司老总;

32岁,出任集团总裁;

35岁,全票当选为董事长。

短短十余年时间,他从一名普通毕业生,迅速成长为中国乳业第一品牌的掌权人。

他就是潘刚。

2022年,52岁的潘刚,以13亿美元身家,上榜《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

他认为当初自己能从众多小年轻中脱颖而出,一步步走到领导高位,不外乎两点特质:

1、主动出击,把握机会

2、踏踏实实,认真做事

知易行难,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做到的。

1970年,潘刚出生在内蒙锡林郭勒盟一个叫“多伦”的小县城,父母都是老师,还是班主任。

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潘刚的成绩一直不错。

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很本分、很乖”的孩子。

平时话不多,爱好也中规中矩——不是看连环画,就是集邮。

这一年,他日后的老板——伊利前领导人郑俊怀已20岁,而与他亦敌亦友的蒙牛创始人牛根生12岁。

作为后辈,潘刚大学毕业不久,就很快展现出后浪胜前浪的潜质。

1992年,22岁的潘刚,走出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校门,被分配到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成为一名车间操作工。

那时候,小厂都不包吃住宿。

晚上在哪儿睡觉,成了潘刚需要首要解决的最大难题。

一开始,他在学校借宿了半年,但毕了业还赖着不走,非长久之计,他只有搬到厂里动力机房的值班室去睡。

这里是工人平时白天休息的地方,现在成了潘刚晚上的宿舍。

制冷机器噪音大,没日没夜不停运转。

机房一直震动,潘刚也跟着抖,慢慢也就习惯了。

后来挪到化验室,有了一张行军床,这才结束抖动就寝的睡眠方式。

随着人员扩充,他和几个学生合租,搬到一个简易车库,终于有了一间专属于睡觉的屋子。

生活待遇得到改善的同时,职位也有所提升。

因为学的是食品安全专业,所以潘刚从普通工人调到质检部成为质检员。

负责对液态奶、奶粉、冰淇淋、酸奶等进行抽检,由此熟悉了厂里所有产品。

工资也从每月108块钱,涨到300多块。

虽然还是不怎么富裕,但好歹能够养活自己,安稳度过毕业第一年。

然而,潘刚性子本分,却并不安分。

第二年,他就开始给自己找事。

1993年6月,奶厂在郑俊怀的主导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正式改制为“内蒙古伊利实业有限公司”。

盘子大了,蛋糕也要跟着做大。

公司计划在离市区比较远的金川,筹建冷冻食品厂。

虽然那个时代,大家都是分配到厂里的,但也有不想被分配的时候。

比如这个新厂,员工都不愿过去,因为那还是块处女地,纯洁得近乎荒凉。

但潘刚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竟然主动争取调过去。

好多人劝他:别去,你现在工作稳定,待遇也好,干嘛去受那份苦。

但潘刚不以为然:“去承担更大的责任,才能有更大的提升。”

来到新地盘,潘刚还是做他的质检员。

但小厂分工从来不可能清清楚楚,他和一帮年轻人要包揽工厂运转的全部事情:

采购、结算、销售等等。

厂子好了,个人才会好。

就拿他的本职工作来说,因为当地人烟稀少,更没有工厂企业。

要学习专业的冷冻质检标准,潘刚常常需要到外地去见世面。

有一次,他到常熟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取经,返程途中,没买到坐票。

一千多公里的路程,硬站一天一夜,没有谁吃得消。

潘刚的办法,跟许多有买过站票经验的人一样:

在别人的卧铺下垫张报纸,钻到床底下休息。

贴在耳边的铁轨声,跟当初动力机房的声音比,算是小菜一碟,潘刚没觉得多难,但这趟火车之旅还是让他印象深刻。

因为卧铺旅客的开水,不小心撒到他腿上,烫出一溜红泡。

红的不仅是潘刚的腿,还有他整个人。

鉴于他踏实肯干的工作精神,潘刚很快被提拔为质检部部长,后又升为生产部部长。

1996年,集团再次扩展业务,准备在更加偏远的乌素,办一个矿泉水饮料公司。

不用说,向来积极的潘刚又首当其冲,自告奋勇前去开拓新局面。

这一次,26岁的他,不再是以质检员或者生产部长的名头出发,而是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完完全全独当一面。

世界上最年轻的总裁(世界上最年轻的总裁CEO)

多年后,有人问他:为什么一开始就这么努力?

潘刚的回答很朴实,也很务实:“农村出来的,除了努力工作,没有别的出路。”

创业,不是谁都可以的,那需要不菲的资本、难得的运气,以及一些天赋。

我们大多数普通人,当有机会依托在一个好的平台上时,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干好眼前的事。

有句古话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如何连手头上你看不起的事情,都干不好,又怎么证明,你能干好那些你认为有价值的事呢?

潘刚在每一份工作中,都能体现自己的价值,除了必不可少的自身努力外,得到伯乐赏识,也是机遇之一。

1999年,郑俊怀还是公司总裁,牛根生是副总裁,潘刚是总裁助理。

三位很有实力的商界大佬,在这一年的境遇,开始出现分叉。

郑俊怀铁腕依旧,在总裁之位外,兼任董事长。

牛根生因跟郑俊怀不和,负气出走,创办蒙牛,成为日后伊利的头号大敌。

他走时,想把潘刚也带走,力邀其双飞单干,但被拒绝。

或许,潘刚不见得是出于对郑俊怀有多忠诚,但当他提出想着重发展液态奶业务时,确确实实得到过大领导的鼓励和支持。

潘刚身处基层,对上头斗争少有参与,专心搞自己的事业。

29岁这年,潘刚拿出企业好几年的利润,前后豪砸3亿,成立中国第一个液态奶事业部。

开创性地将牛奶保质期,从几天延长到6个月以上,解决了运输、储存等发展瓶颈。

此后,除了大草原上的民众,全国各地有条件的家庭,都能喝上纯正鲜牛奶,随时随地开盖即饮,口感丝毫不差。

在潘刚出手之前,公司的液态奶收入只有6000万,他来之后,业绩就像牛市,直线飙红。

2000年,该业务收入窜升至5亿;

2001年,12亿;

2002年,24亿;

2003年,46亿……

潘刚因此被称为“中国液态奶第一人”。

液态奶业务逐渐成为公司的核心支柱,他也逐步走到集团权力中心。

2002年,郑俊怀卸下总裁高位,交由潘刚接任。

32岁的潘刚,因此成为当时中国520家重点企业中,最年轻的总裁。

可以说,郑俊怀对潘刚有知遇之恩。

但之后,这位前任总裁的一系列花式操作,差点让集团死在潘刚手里。

2004年6月,郑俊怀突然临时召开股东大会,宣布罢免独立董事俞伯伟。

另一位独立董事王斌,闻讯递上辞职信。

公司发展越来越好,有钱大家赚,还闹啥啊?

原来这两位董事,质疑公司股份结构不正常,尤其在国债投资上存在不理性行为等等。

郑俊怀收到意见后的处理方式,不是答疑解惑,而是直接开除了事。

作为总裁的潘刚,势单力薄,但也大胆发声,在会议记录本上写下“本次董事会不符合有关程序”。

凭此一句,他被免去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职务。

真是说都说不得了。

但没人说,不代表没人查,总归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当年12月17日中午,潘刚作为乳制品协会的主任,正在北京开会,突然接到内蒙检察院的通知,让他马上回厂接受调查。

潘刚心里一沉,感觉不妙。

另一边,郑俊怀因挪用公款,已经被相关机构带走拘禁。

难道违法乱纪的事,潘刚也有参与?

不是。

他担忧的是:老大出事,数十位高管接受调查。

不管最后查出来有没有问题,但凡处理不当,对企业名誉来说,都可能是致命一击。

比如红塔山事件,褚时健就因个人贪念被捕,从而让集团从辉煌至极,走向不归下坡路。

潘刚不想自己奉献了整个青春奋斗的企业,也遭受同样命运。

他接受异地审查24小时后,从包头检察院出来,在回呼市的车上接到政府电话:晚上8点开会。

会议结果重要且明确:由潘刚全面接盘,负责集团整体生产经营工作。

核心人物是确定了,但大局还没有平稳。

潘刚回到公司,看到很多员工都在网上刷董事长被捕的消息,人心惶惶。

这样的状态,怎么可能做得好工作?

做不好工作,生产业绩怎么出来?

业绩没有,他这个代理董事长还有什么用?

潘刚这回,真是被伯乐给坑惨了。

潘刚的大学老师曾评价他:行为举止温和,做事却锋芒毕露。

所谓遇事见人,这次危机事件,也让潘刚展现出真正的实力。

他火速行动,用一连串切实行动力挽狂澜。

12月22日下午,集团一年一度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如期举行,总结今年,部署明年,没有因为突发事件而延期或取消。

潘刚力排众议,定下来年的业绩目标:100亿。

不少人都觉得他疯了:这种负面状况下,能维持住2004年的87亿元营收就不错了,还100亿,根本不可能。

但潘刚不管,他认为公司完全有这个实力。

而且,只有把全厂精力集中在拼业绩上,所有人才不会花闲工夫专注在那些负面报道中。

内部员工迷茫慌乱,外部对手落井下石。

消息出来不久,不少所谓的匿名知情人到处放风:公司即将被收购、合并,彻底玩完。

高管事件纯属个人的个人行为,对公司整体运营毫无影响。

公司现金存款有十几亿,银行授权贷额充裕,生产正常运转,不必担心。

有些供应商和经销商还是不放心,避之不及。

潘刚就把公司大门敞开,欢迎各界人士来厂参观,随意了解。

有些人能躲则躲,有些人却急忙跑来。

股东们堆在办公室,担心郑俊怀挪用的钱里边,会不会有自己出的一份。

于是潘刚提前披露当年公司年报,向股东和投资人展现最大诚意,许以丰厚回报的信心。

内忧外患之际,潘刚很快稳住局面。

潘刚说:“我现在只有35岁,我的职业生涯还有三十年,我可以用自己的人生来赌公司的未来。”

公司未来需要掌舵者,国不可一日无君,应该给潘刚一个名分。

2005年6月,他全票当选集团董事长。

2006年2月,公司财务盘算,上年营收121.75亿,超额完成目标。

并成为中国首家销售额突破百亿的乳制品企业,坐稳龙头老大的位子。

良好的客观现状、充足的信心、具体的目标,潘刚凭借出色的公关管理能力,带领团队迅速走出困局,迎来新生。

2007年,他荣获“中国十大创业领袖”、“最具风采企业领袖奖”等称号。

当潘刚在处理老领导闯下的大祸时,对手牛根生正忙着选秀。

第二届超级女声火遍全国,牛根生花1400万赞助押宝,开启“酸酸甜甜”的营销攻势,品牌和市场占有率,一度反超潘刚。

老大的地位,岂能说动就能动?

潘刚在收拾烂摊子之余,为夺回第一的宝座,把胜算放在了国民大事上——奥运会。

2001年,中国刚刚申奥成功时,潘刚就想:如果让外国人背着牛奶来参赛,那真是一件丢脸的事。

所以他当时就下定决心,要成为奥运赞助商,让世界肯定中国奶的品质。

可那会,公司无论从规模、盈利,还是影响力,都只算内蒙一个稍有名气的地方企业。

想要成为国际大赛的赞助商,凭什么?

高层意见反对得多,支持得少。

奥组会那边给出的答复也不容乐观:还没启动市场开发计划,等规则出来了再说。

潘刚有句名言:

在公司眼中,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喝牛奶的,一种是不喝牛奶的。

而公司的使命,就是要把两种人变成一种人:喝牛奶的人。

所以,为了让世界各地的运动员都喝上自家的奶,潘刚坚持到底。

他一遍遍跟内部讲前景、谈潜力,跟外部对接磨合、商讨细节,终于达成所愿。

2005年11月16日,潘刚率领团队,通过奥组会重重严格考核,正式成为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赞助奥运会的中国食品品牌,潘刚觉得无比骄傲。

这期间,有一次奥组会突然造访公司考察,恰好潘刚在外出差。

副总很急:潘总,不好了,奥组会的来了,你快回来。

潘刚气定神闲地说:来就来,你好好接待,让他们随便看,不怕。

害怕突然袭击,是因为没有做好准备。

只要有底气,啥时候来都不怕。

看完之后,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海斯·伯格,当场感慨:想不到中国还有这么好的企业。

如此一来,中国第一乳制品企业的头衔算是稳了。

这其中还有一段小小插曲。

据说潘刚和牛根生曾经商议好:两家都不参赛。

但不知为何,潘刚却“食言”竞选,还中标了,这让牛根生很不爽。

当主持人向潘刚求证时,他既没否认,也没点头,而是用另一种态度回应:不蹭热度、不炒作。

所以没有必要正面回应,还是坚持清者自清的原则。

虽然对事情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但说起和牛根生的关系如何,他倒是很干脆:我和老牛是好朋友。

作为国内排名一二的集团,潘刚认为没有必要搞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应该共同维护行业利益,齐头并进。

毕竟这年牛根生也狠狠赚足一波眼球和红利,犯不着跟潘刚撕破脸。

2008年7月8日上午10点40分,潘刚手持奥运火炬,顺利交接呼市最后一棒。

十四年后,潘刚再次接过奥运火炬,助力冬奥。

至此,集团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同时服务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 健康 食品企业。

2022年4月,公司发布财报,全年营收1106亿。

从2005年破百亿开局至今,潘刚雄心不减:千亿只是起点,未来还要创造更大价值。

他认为,做企业,必须手握两镜:一个是显微镜,一个是望远镜。

这样才能既看到远处,又做到精细化管理。

从一个流水线工人,做到如今千亿市值集团董事长,潘刚的成功,正是因为他做到了所说的两点:

1、主动出击,把握机会

用长远的目光看待眼前的风险或困难,在未知中认准潜在的机会,果断抓住。

2、踏踏实实,认真做事

光有雄心壮志,而不安下心来专注做好眼前事,那再伟大的成功也无从谈起。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地基。

当我们只看到他人身处高位、好不风光时,除了羡慕嫉妒外,还应知晓其背后的登顶之路。

正如有句话说得好:成功的路上从来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很少。

看过再多成功心法、听过再多人生哲理,都不如选定一个方向,亲身去尝试。

条条大路通罗马,难的不是没有路,而是你不去走。

作者:朱小畅雯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enghao.net/sjzz/148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