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你见过哪些令你特别感动的图片?
- 2、晒一晒我拾荒的母亲 找不到啊 很感人
- 3、最打动人心的爱情图片,感人的爱情故事 有图片
- 4、有哪些让人感动至落泪的照片?
- 5、求获得过普利策新闻奖那个在杆塔上抢救电力人员的照片及其介绍
你见过哪些令你特别感动的图片?
令我特别感动的图片就是那些军人消防员为了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时候,累了就趴在水泥地上睡觉的图片。
2008年的汶川地震,大家都应该还历历在目吧,万丈高楼瞬间被夷为平地。那个时候,我还在上小学,因为年幼,根本不懂地震所带来的伤亡有多惨重,只知道很多的房子倒在了那里,很多的人进入救援。如今再回忆起那些画面仍历历在目。
一群穿着军装的人,一排排的躺在水泥地上,身上盖着路上的布,那都不能算得上是被子。我那时候不懂,为什么他们要睡在那里。妈妈告诉我,因为地震底下埋了很多人,他们还没有找到家,他们需要那些军人的帮助。原来真的是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在哪里。水泥地的旁边就是一片废墟。
不知道他们曾经在那片废墟是战斗了多久,也不知道他们给多少人带来了生的希望。我只知道在他们躺在那里休息的时候,他们可能已经连续几天几夜都在战斗,分秒必争的去解救埋在废墟里的人。我只知道他们那一刻很累很需要休息。尽管如此,他们仍然选择留在离灾区最近的地方。
第二幅图片是俩个相濡以沫的老人,他们一起携手走过来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年轻的时候,爷爷在外面打拼挣钱养家,奶奶在家里拉扯孩子和操持家务。爱情经过岁月的沉淀,经过时光的打磨,渐渐的变得比亲情更加重要。好不容易等孩子都长大了,都有出息了,老两口本该可以松口气了,可是孙子出生了。年轻人嘛,总是要打拼的,那孩子怎么办呢?
父母已经渐渐的老了,头发也慢慢的变得花白,孩子从断奶以后便被送给了爷爷奶奶带着。孩子被他们照顾的很好,长得白白胖胖的也特别懂礼貌知礼数。小孩子天性可能有是有点顽劣的,加上又是个男孩子,每天都要出去玩一会儿,但是一溜烟就找不到人影了,爷爷和奶奶只得到处找他。
奶奶这一辈子,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镇上。爷爷想着等着孙子长大了,不需要他们带了,就带着奶奶一起去外面的大世界看看。毕竟奶奶的大半辈子就守在这个家里的小天地里,哪儿也没有看过。孙子上学的时候就被接走了,突然身边清净了很多,两人还觉得不习惯,爷爷想起了很多年前做过的决定。他想终于可以带着老伴我们俩出去玩了。
晒一晒我拾荒的母亲 找不到啊 很感人
晒一晒我拾荒的母亲
2010年6月,深圳、重庆、天津等城市的地铁上,循环播放着这样一部由几十张照片组成的公益短片:一位衣着破旧的母亲,骑着一辆三轮车,走街串巷地拾破烂。夕阳下,母亲用力踩三轮车的背影感动了无数看客。照片的作者名叫冯英龙,短片的主人公是他的母亲于化玲,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自从丈夫得了重病后,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于化玲便开始了她九年的拾荒生涯。冯英龙一度曾以母亲的工作为耻,直到他亲自走进母亲的拾荒生活,才感受到母亲的不易。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勤工俭学,将积攒的每一分钱用来为弟弟支付学费。一家人抱团取暖,共同完成了各自的梦想。2010年3月20日,冯英龙将“母亲的一天”拍成照片,上传到腾讯网上,他要晒一晒他拾荒的母亲,和他从未说出口的感恩之情。这组照片被放在了腾讯网最显眼的位置,被人们称为2010年最感人的照片。
母亲捡破烂,儿子难受又无奈
冯英龙的老家在江苏省邳州市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那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家家户户屋后都种着果树。对冯英龙和弟弟冯款来说,小时候最快乐的事就是待到果子成熟时,和一帮小伙伴偷偷爬上各家的果树,摘桃打李。而那时候最幸福的事,就是睡在厚厚的草垛上,听着母亲于化玲在村子里喊他们的小名。可这样的幸福的日子后来不复存在了——为了给患脑瘤的父亲治病,为了供冯英龙和弟弟读书,妈妈不得不南下江都市打工,已经好久没有回来过了。
2001年10月19日,14岁的冯英龙一放学就撒腿往家跑。离家已有半年的母亲今天要回来,他要赶回家为妈妈做顿可口的饭菜。
经过大奎家时,飞奔中的冯英龙和刚走出门的大奎撞了个满怀,大奎手中的象棋被撞落一地。冯英龙连说对不起。大奎正愁找不到人对弈,便一把抓住冯英龙说:“陪我杀一局。就算是你赔礼道歉了。”冯英龙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不行,我要赶紧回家。我妈今天回来,她说她给我带了一双球鞋呢!”“有啥好高兴的,不就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吗!”“你才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冯英龙生气地回了一句。大奎不屑地说:“你妈在江都收垃圾!那球鞋自然是从垃圾堆里找出来的!”“你胡说,我妈在工厂上班!”冯英龙反驳道。“不信你回去问你妈!”大奎不甘示弱。
冯英龙气呼呼地跑了。他无法相信大奎的话,更无法想象慈祥温柔的妈妈会整天与垃圾打交道。
进了家门,他看到妈妈正忙着给他们做饭。冯英龙有些兴奋,可大奎的话又让他心头沉甸甸的。于化玲开心地把冯英龙拉到自己身边,仔细地端详着,“小龙又长高了,胡子都长出来了……”冯英龙望着母亲,眼前不禁浮现出母亲弯腰在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堆旁刨垃圾的情景,他不自觉地将手从母亲手中抽了出来。
吃饭时,妈妈觉察到冯英龙的沉默寡言,问道:“小龙,有心事吗?”冯英龙实在是憋不住了,小声问道:“妈,他们都说你不在工厂工作,你到底在江都做什么?”于化玲愣了一下,说:“妈没文化,进不了工厂,只能收破烂、卖废品,可收破烂也能供你上大学啊!”冯英龙低下头吃饭,没再说话。
那一夜,母子俩都辗转难眠。于化玲刚刚开始拾荒时,也觉得很不好意思。是带她去的同乡开导她,自己靠双手挣钱,不偷不抢,养活家里人,没什么可丢人的。想到辛苦自己一个人,能让患重病的丈夫有药吃,两个儿子有书读,于化玲就不再为此烦恼。
第二天是星期六,于化玲让冯英龙跟她一起去田里干活。为了解开儿子的心结,于化玲特意将自己在外的生活拣好的、有趣的说:“有一次,妈妈收了个电饭锅,回去修修还能用呢!电饭锅可比咱们家的土灶好用多了,你把电一插上,饭……”冯英龙打断了母亲的话:“妈,我渴了,想回去喝点水。”看着儿子莫然而去的背影,于化玲觉得心痛而委屈。
多年之后,想起那一幕,冯英龙感到无限愧疚。那时,他才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也许有很多身份卑微的母亲,她们的生命平凡得如田野里的草芥,可这个世界上却没有卑微的母爱,每一分母爱,都值得孩子们珍视和仰望。如果不是为了他和弟弟,母亲又怎会去捡破烂?
无私母爱,何来贵贱之分
2006年9月,冯英龙考上了苏州的一所大学,弟弟也上了高一。他心里明白,他和弟弟之所以能安心上学,多亏了有母亲拾荒挣来的钱作支撑。可对于母亲的职业,他从不主动跟别人提起,就算有人问起,他也是敷衍作答。不久,父亲因癌症恶化,离开了人世。送走了丈夫,于化玲和两个儿子开始相依为命。
2007年2月底,春节刚过,学校还没开学,于化玲便邀请儿子去江都住两天,让他陪陪自己。这是冯英龙第一次走进母亲独自在外拾荒的生活。
半夜,冯英龙被生生冻醒,于化玲赶紧把棉袄给儿子盖上:“这屋子冬天就是冷,明天我给你买床新被子。”睡在床上,冯英龙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么多个冬天,母亲只有一床薄薄的被子,又是怎么熬过来的?
第二天早上4点,天还黑着,于化玲就起床了——她得抢在环卫工人收垃圾前上街,这样兴许能捡到几个塑料瓶或者几个废纸盒。怕吵着儿子,她蹑手蹑脚地做了点泡饭,就着咸菜吃了几口。吃过饭,她便推着三轮车出了门。三轮车发出的声音惊醒了冯英龙,他推开门,想看看母亲走了多远,一阵刺骨的寒风迎面而来,冻得他赶紧关上了门。
到下午两点左右,母亲才回来。冯英龙问她吃了没有,母亲说吃了。在一旁晒太阳的李婶忍不住说:“你妈天天中午就吃5角钱的煎饼,这样下去,身体哪能吃得消。”于化玲忙说:“没有,我天天中午都吃得饱饱的。”
下午天气好,冯英龙硬要陪着母亲去拾荒。一开始,于化玲不同意,可后来一想,儿子对于自己的工作一直心存偏见,让他跟着瞧瞧,说不定能解开他心里的结。
在一家商场的垃圾堆旁,于化玲停下了车,她简单套了副手套,便开始从垃圾堆里捡废纸箱。冯英龙站在一旁,见有些路人带着厌恶的目光绕着走,可能是为了躲避垃圾的气味。他可以想象得出,这样的目光,母亲经受了多少。于化玲像没事似的安慰儿子说:“妈习惯了,这世上什么工作不都得有人做吗?工作无贵贱之分,只要你肯用心,每一份都是好工作。”
在回家的路上,于化玲买了点水果,顺路去看王奶奶。老人寡居,于化玲是去她家收破烂时认识她的,两人感情极好。于化玲把儿子拉到老人面前,说:“这是我大儿子小龙,在苏州上大学。”看着母亲一脸骄傲地介绍自己,冯英龙的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自己读的学校不是名牌大学,可母亲依然以他为荣。或许这个世界上只有母亲不会嫌弃自己的孩子——不管你是高官富商,还是普通百姓,在母亲眼里,你都是最优秀的。
王奶奶拉着冯英龙的手,像是有一肚子的话想说:“你妈这些年可累坏了,别人都说拾荒的素质低,可你妈却让人打心眼里佩服。”
回到学校后,冯英龙的心态慢慢起了变化,母亲的为人处世越发让他感到自己心胸狭隘。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冯英龙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没事的时候,他会在校园里转悠,看见空的易拉罐或塑料瓶,就收集起来带回寝室。
一天晚上,跟室友开“卧谈会”时,冯英龙第一次坦然地说起了母亲,说起母亲做的红烧排骨多么地地道,母亲的针线活做得多么好;说起了父亲去世后母亲的不易;也说起了母亲在江都的拾荒生活……不知是谁叹了口气,又不知是谁轻轻哼了一句:“母亲,母亲,亲亲的母亲。”室友串错了歌词,很快有人纠正道:“唱错了,唱错了,那是《嫂子颂》里的词,应该这么唱: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大家为有没有唱错歌词而争论了起来,笑声传出很远。
一个月后,冯英龙兴奋地给母亲打去电话:“妈,我昨天卖塑料瓶得了好几十块钱,加上打工挣来的,这个月您就不用给我寄生活费了。”于化玲埋怨儿子:“你在校园捡瓶子,别人看见了,肯定要笑话你,以后别捡了。”冯英龙知道母亲是在心疼自己,忙哄她说:“我和室友们合伙收集,卖了钱大家改善伙食,没人笑话咱。”听说室友们都支持,于化玲这才稍稍放宽了心。
一天晚上,冯英龙刚刚睡下,弟弟冯款打来电话,说话吞吞吐吐:“哥,我们学校又要买试卷,前几天妈给我打的钱已经用完了,这回我实在是开不了口。”冯英龙劝弟弟别担心。他把自己勤工俭学的钱汇给了弟弟。从那以后,冯英龙省吃俭用,每月都会给弟弟一些零花钱,鼓励他好好读书。
有了哥哥的鼓励和支持,冯款学习劲头十足。这样,于化玲在江都拾荒,大儿子在大学里为前途打拼,小儿子在家里备战高考,一家人每隔一个星期通一次电话,交流彼此的情况。
晒晒幸福,让拾荒老娘也“知名”一回
2009年7月,大学毕业后的冯英龙在苏州一家婚纱影楼找到了一份工作。工作第一个月的工资,冯英龙留了一点生活费后,把剩下的全寄给了母亲:“妈,将来我在苏州买套房子,接您来享福。”儿子规划的美好蓝图让于化玲高兴得合不拢嘴。
2009年12月,冯英龙无意中在网上看到,腾讯网要举办一个名叫“中国人的一天”的图片故事征集活动。活动引言中写道:“一天,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当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的微小个人,以天为单位,努力求生存的时候,他们也许从未想过,自己所经历的,也是一段平凡而真挚的故事。讲诉出来,就会感动他人。”
看着这段话,冯英龙立刻想到了母亲,九年来,是母亲日夜辛劳,用双手慢慢拨亮了一家人的希望。他一直想让母亲知道,是母爱给了他奋斗的动力,儿子以她为荣。
拿着买来的二手傻瓜相机,冯英龙利用过年的假期来到了江都。听儿子说要给自己拍照,还要传到网上,于化玲怎么也不愿意。冯英龙没办法,跟弟弟商量如何“偷拍”。
那天早上,冯款嚷着对妈妈说:“妈,我跟哥在家无聊,要不让我们陪您去拾荒吧。”于化玲想了想,同意了。出门前,冯款看看妈妈身上的衣服,朝哥哥使了个眼色,示意他想办法让母亲换件衣服。冯英龙会了意,可翻遍了衣柜,竟找不出一件好衣服来。他心里感到一阵酸涩,可又一想,将母亲本色的一面记录下来,也许是最好的。
在弟弟的掩护下,冯英龙接连为母亲拍了好多张照片。回家的路上。夕阳将母亲的影子拉得很长。落日的余晖,人来人往的街头,母亲被风吹起的白发,用力蹬三轮车的背影,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冯英龙赶紧停下来将这一幕拍了下来。站在那里,看着母亲的背影,冯英龙久久地出神。
2010年3月20日,冯英龙将母亲的照片传到“中国人的一天”的活动论坛上。照片导语处,他这样写道:“俺娘从我上初二时,就开始一个人来江都拾荒。屈指一数,到现在已九个年头了。娘经常和我说:‘当娘的这一辈子,注定要为孩子操心,小时候盼你长大,长大了盼你考上大学,大学毕业了又盼着你找份好工作,工作了又盼着你结婚……等你啥时结了婚。娘就不拾荒了。’九年了,娘的黑发已慢慢变白,额头的皱纹也越来越多,娘真的老了!下面请大家跟着我,一同走进俺娘九年生活中的某一天。”
照片很模糊,谈不上任何拍摄技巧,可正是这样一组朴实无华的照片,受到了网民超乎寻常的关注。帖子发出去后,点击量迅速过万。随后腾讯网将这组照片放在了网站最显眼的位置。
2010年4月11日,国内著名的公益组织“爱遍中国”找到冯英龙,称他们要将这组照片编辑成公益短片,在大城市的地铁上播放。“妈妈,你出名了!”冯英龙和母亲开玩笑说。妈妈腼腆地一笑:“有你们两个儿子,妈妈觉得很幸福。”
“拾荒母亲的一天”感动了无数地铁乘客。由于反响强烈,这部短片接下来将陆续在北京、武汉、杭州等地的地铁上播出。
冯英龙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对母亲的一份感激之情竟会感动这么多人。2010年7月24日,冯英龙收到一封邮件,里面写到:“我是一个来自重庆山城的打工妹,我父亲是重庆的一个‘棒棒军’,为了我累了一辈子。可是,因为我现在的男朋友嫌弃他是‘棒棒军’,我有一年多没有回去看父亲了。看了你拍的这组照片,我很惭愧。我突然很想父亲,想得到他的原谅。谢谢你和你的母亲!祝你们全家幸福!”
冯英龙给女孩回了一封信:“从小到大,父母记得我们的每一次进步,他们从来不会为我们的失败感到丢脸。而我们,却总是嫌弃父母的种种不好。其实做父母的,不图我们回报什么,只希望我们过得好。快回去看你的父亲吧,让他知道你还爱着他,他就会很幸福了。”
[img]最打动人心的爱情图片,感人的爱情故事 有图片
提起最打动人心的爱,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感人的爱情故事 有图片,另外,还有人想问求一张,我们总是在最不懂爱情的时候,遇到最美好的爱,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关于爱情陪伴的图片有哪些15句经典唯美语录任君选择,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感人的爱情故事 有图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打动人心的爱
1、最打动人心的爱:感人的爱情故事 有图片
泡沫之夏。等等。女人开心幸福的图片。
或者一些也可以。一般都有插画的,初中的时候我看的新蕾。
最那些你也可以试试。
这种东西很多的。到处都有,跑个报亭就有了。
2、最打动人心的爱:求一张,我们总是在最不懂爱情的时候,遇到最美好的爱
做一张图吗?
3、最打动人心的爱:关于爱情陪伴的图片有哪些15句经典唯美语录任君选择
4、最打动人心的爱:求“40张图片组成的感人爱情故事 ”里的图片~!
我可以做,但是我要分,你即把初级0分就来提这么有难度的问题,不脸红?
5、有没有那个地方有那种比较感人的爱情文章。爱。搞笑图片之类的网站啊。推荐个。谢谢了
6、最打动人心的爱:友情和爱情感人图片
7、最打动人心的爱:哪位大侠能发来一个全世界最感人的爱来看下?
真正的爱是你心中的那个哦!不然,再美得图片你不认可它还是原样的哦!用心去现美!
8、最打动人心的爱:求感人的爱集
两只蚊子的爱情故事
关于爱情陪伴的图片有哪些15句经典唯美语录任君选择
夜慢慢地降临了。草丛里虫鸣唧唧,两只蚊子歇在草叶上。
公蚊子吸了一口草汁,轻轻地推了推赌气的母蚊子,柔声地哄道:“亲爱的,你就喝一口吧。”母蚊子鄙夷地看了一眼沾满露水的草叶,不高兴地说:“这么淡而无味的东西叫我怎么吃得下去?”公蚊子焦虑地看着她:“人类准备了多少东西来对付我们,你万一······”
“你是个懦夫,知道吗?”母蚊子冷冷地看着他,振翅从他身边飞走了。牵挂思念情人的图片。
公蚊子忧心忡忡地看着人们的窗户里透出的灯光。他知道她在里面。不知道为什么,今晚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但他无法遏抑住她人血的野心。
他想到他们的前生,不是两只蚊子,而是两只企鹅。那时,他深深地爱着她。像所有准备求婚的企鹅一样,他千辛万苦地去寻找石子,丢下一块又一块不满意的,摔得头破血流时,他终于找到了一枚最精美的,他觉得只有这枚才配得上她。
可是,她和另一只企鹅结婚了。那只企鹅送她的石子堆得满满的,他伤心地退出,但是追随她到了这一世,陪她做一只蚊子。
这样想着,他拼了失去生命的危险,往窗里飞去。她正人的胳膊上吸着,青色的翅膀在轻轻地颤着。他恐惧地发现,人正悄悄地抬起了右手……“快,躲开啊!”他撕心裂肺地大喊,可是来不及了,她痛楚地蜷成一团,掉在地上。他飞近她,她身边,泪如雨下。她吃力地睁着眼睛望着他,也流下泪来。爱情唯美图片带字。
“他把我们两个都葬送了……”他试图扶起浑身冒血的她。
“我知道,可是我没有办。因为,我怀了你的孩子,他需人营养……我知道我会死,但是你会继续活下去。”
“为什么?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如果我告诉你,你会替我去做的,这会儿死的就是你了……我舍不得。如果可以为你生一个孩子,我就没有遗憾了……我上辈子欠了你的,其实我一直爱你,可是如果没有足够的石子做窝孵卵,我们的后代在出壳之前就会被冰层冻死……你送我的那一枚石子,好美,可是那只是爱情,单纯的爱情去撑不了长久的婚姻和对儿女的责任。我没有嫁你,你恨不恨我?”心形图片大全。
他拼命摇头,泣不成声:“是我不好,给不了你需要的一切,让你受这样的罪。下辈子我们做螳螂好吗?在新婚之夜,你吃了我,为我生孩子……”两颗心锁在一起的图片。
“不,我们还是做两只蝉吧,天天喝着露水,快乐地唱歌……小心!”笑容迅速地从她脸上抽走,泪泉水般流下,“快走,人来了……”他回头看了一眼,苍凉而无悔的笑:“傻孩子,我们不是要一起做蝉么?”
“啪!”一声脆响,伴着一声满意的话:“又打死了一只臭蚊子!”不离不弃相伴一生图片。
他在死前的一瞬紧紧地抱住了她,他们的血流在了一起,凝成一滴鲜红的眼泪。
以上就是与感人的爱情故事 有图片相关内容,是关于感人的爱情故事 有图片的分享。看完最打动人心的爱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哪些让人感动至落泪的照片?
最近看过的最让人落泪的照片,是关于叙利亚难民的。
2011年年初起,叙利亚国内在叙利亚政府军和反对派之间爆发了严重的内战。在这里,我们不讨论谁对谁错那个政团更有力量,我们只是看一下,在战火洗礼下,背井离乡的叙利亚难民们。
一个四五岁大的孩子就这么静静地躺在了海滩上,当有人发现这个男孩时,他已经在这里躺了10个小时以上。这张照片在各大网站上疯传,无数天南海北的网友冠之落泪。在土耳其官方找到这个孩子的家人之后才了解到,他们一家都是叙利亚的难民,这个孩子实在与父亲逃难时不幸落入水中丧生。而身为难民朝不保夕的父亲,连为自己的孩子安葬的能力都没有......
战争里,有多少人失去了亲朋好友,有多少父母经历了丧子之痛,有多少人背井离乡无家可归。
有无数的难民涌入了黎巴嫩。可是这些逃离了战火纷争的“幸运儿”们,却并没有过上他们想要的平静简单的日子。无数的罪恶将手伸向了可怜的他们,无数的人体器官贩子将目光瞄准了他们。
在黎巴嫩贝鲁特南部一个拥挤的郊区里,有一间破败的咖啡厅,这里是器官贩子们下手的场所。记得曾经央视的新闻频道做过暗访,在这个小破咖啡馆里,每天平均有30起的器官出售交易。大部分人中意的是难民们的肾脏,也有人有着其他的器官需求。而这里的器官交易更是简单到不可想象。央视暗访到的一位器官贩子说,又一次,一位顾客想要一只眼睛,他在成功的找到了一位愿意出售眼睛的难民后,给他的眼睛拍了张照片发给客户,客户看了满意后他就把人带了过去。现场验收合格后他就拿着属于他的佣金走掉了,而那个被他带过去的难民什么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如今人来人往的黎巴嫩街头,平均每四个人,就有一个是叙利亚的难民。而黎巴嫩官方声明在2015年开始停止接受叙利亚的难民。也就是说,在这之后进入的难民,都不在具有联合国注册的难民身份。没有了身份的难民几本就类似于中国的黑户。他们不能出去打工,因为没有地方会愿意要没有身份的黑户。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活不下去......无数的人走投无路,无依无靠。有的在街上给别人擦鞋,赚取廉价的小费;有的游走于街市,冒着危险出售廉价的口香糖和纸巾;有的靠卖淫为生,还有的沦为了器官贩子手里的待价而沽商品......
谁还记得没有爆发内战时的叙利亚,人均GDP是我国的3倍多,人民富足安康,首都大马士革的玫瑰举世闻名。可是看看现在的一切......只能说,有国才有家。
为叙利亚的难民们祈福
求获得过普利策新闻奖那个在杆塔上抢救电力人员的照片及其介绍
美国 洛高.莫洛比托 1967年事情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
7月17日早晨,电线工人兰度.赞比安到杰克逊维尔市进行例行检查时,碰到了一根活的高压线,立刻被电击得不省人事。在附近工作的工人马上跑过来抢救。
画面上是最先跑过来爬上电线杆的工人汤普逊。他发现赞比安已经窒息,马上用口对口的方法进行人工呼吸抢救。随后的工人上来一起把赞比安救落到地面,送往医院,终于从死神手里夺回了赞比安的生命。
这是拯救生命的一吻,这是伟大的一吻。
作者洛高.莫洛比托是一名有经验的记者,当他走在路上时,听到人们惊慌的叫喊,便马上跟着跑了过去,观察事态的发展,最终拍摄到这幅感人至深的照片。
让世界充满爱,这个镜头让人们看到人间深深的爱。
第二年,这幅作品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