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四大古都之首是谁
- 2、洛阳丨古都山岚,日本京都的原版。关于洛阳这应该是最全的介绍了
- 3、世界上第一座城市,诞生在哪里?
- 4、历史上有哪几个朝代在洛阳建都?
- 5、洛阳的著名旅游景点有哪些?
四大古都之首是谁
洛阳是中国夏商周汉魏晋北朝隋唐五代的首都,历史最久时间最长跨度最大盛世最多,作为久负盛名的“天下之中”和河图洛书发源地,洛阳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核心起源地和东亚大陆封建帝国的最高峰。
洛阳于2018年4月被正式确认为中国四大古都之首。
2018年4月,世界古都论坛拉开帷幕。经过中外多方探讨与协定,中国洛阳建都史之长不仅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因而被确定为世界古都论坛永久会址。
因此,河南洛阳便成为了官方认定的中国四大古都之首。
首届世界古都论坛于2018年4月19日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代表正式为世界古都论坛揭幕。会上埃及、英国、意大利、柬埔寨、日本、韩国等20余国出席,中国八大古都中的剩余七座(北京、西安、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均出席。
世界古都论坛永久会址-中国洛阳
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起,有十三个正统朝代和二十多个政权将洛阳设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城市。洛阳也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和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端起点。在洛河两岸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二里头、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和隋唐洛阳城等五大都城遗址。
五都贯洛
形成于东汉时期,由班超、甘英、班勇等开辟,以首都洛阳为起点举世闻名的 "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后汉书》有记载:“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汉魏洛阳城通达西域延续曹魏、西晋直到北魏,隋唐时期由隋唐洛阳城所取代,定鼎门亦是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东都建成,隋炀帝杨广便迁都洛阳,实现万国来朝的华夏梦。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回洛仓、含嘉仓是隋唐帝国设在都城的天下粮仓。《资治通鉴》的作者、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曾作 《过故洛阳城》:“烟悉雨啸黍华生,宫阙簪裳旧帝京。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城在设计上更是影响到了同时期的海外城市格局,例如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城市均是仿照唐朝洛阳、北魏洛阳等都城建立,甚至于中世日本造访京都被称之为“上洛”。
丝绸之路起点-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
由于大量丝绸在洛阳交易后转运西方,东汉以后罗马文的seres、粟特文的srγcinch kn δ h、叙利亚文的saragh均指洛阳城。“赛里斯” ( Seres)--洛阳城一度被古代西方人当作遥远而神秘的中国,中国输出的丝绸也被西方赋子同一个名称并沿用至今,现代英语silk即源于此。如果说瓷器是中国的象征,那么洛阳就是丝绸的代称。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正月从洛阳出发西巡河右,大开屯田,西域诸国先后来东都朝贡。
武则天时派大军收复“安西四镇”,后又设置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共同保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丝绸之路图示
大运河回洛仓遗址
而洛阳城北之邙山陵墓群,为众多古代帝王、名人的坟冢所在地。“生于苏杭,死葬北邙”,“无卧牛之地”,邙山早已成为中国人心中的龙脉所在地。 华夏、中华、中土、中国、中原、中州等称谓均源自于古老的洛阳城和河洛文明。
河南夏商周的展览名称“宅兹中国”来自于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提及周成王营建成周(今洛阳),这是“中国”一词最早出现的记载,"中国"指的就是新建的首都洛阳,寓意天下中央之国,九鼎迁洛邑,皆象征周天子的崇高地位。宅兹中国隐含着当时的天地意识和国家观念,以此作为展览标题,意欲反映河南在三代文明持续演进中的突出地位及其对于阐述“何以中国”的重大意义。
宅兹中国-西周洛阳
周公营建洛邑-制礼作乐
第一王朝,赫赫夏都:考古人员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
●最早的城市干道网
●最早的宫城(后世宫城直至明清“紫禁城”的源头)
●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都邑与建筑上的王权表征)
●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华夏青铜文明之肇始)
●最早的青铜近战兵器
●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
●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
相比之前的和同时代的其他遗址,二里头遗址的城市形态出现了飞跃性的变化,它的宫城内存在大型宫殿建筑,外围筑有较为方正的城墙。在宫城外,四条大路垂直相交,宽阔平坦,将城市分割出不同的功能区,如造贵族奢侈品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区、祭祀区、贵族聚居区等,这些特点与后世的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及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面貌更为接近,无不显示出王都所特有的气派。
该遗址现存面积约三百万平方米,发掘总面积超过五万平方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城市道路系统、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官营作坊区、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及一定数量的贵族墓葬等诸多重要遗存,出土文物两万六千多件,拓展了我们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的认知。可以说,二里头遗址是迄今可以确认的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的都邑,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营建规制与其一脉相承,开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
中国第一王朝-洛阳夏都二里头遗址
汉魏洛阳城始建于西周,其间历经东周、秦、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北周等朝代的修建与使用,至唐初废弃,建城史长达1600年之久。其中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5个朝代相继以此作为都城,都城史长达540余年。汉魏洛阳城是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核心地区重要的古代都城遗址,整体纳入了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我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规模最大且格局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地下遗存最为丰富的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
汉魏洛阳城
建中立极
应天门所处位置为紫微城正南门。紫微城,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皇宫),别称紫微宫,是隋、唐、武周帝国的大朝正宫、世界性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唐代实行东西两京制。东都洛阳,是长安之外的另一个全国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紫微城位于神都洛阳西北隅至高之处,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前后沿用530余年,成为九朝理政之所,是中国历史上沿用时间最长、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宫。除紫微城外,洛阳上阳宫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宫。
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阙楼及其相互之间的廊庑连为一体的“门”字形巨大建筑群。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宫阙遗址。遗址平面呈“凹”字型,由门楼、朵楼、阙楼组成。相互间的廊庑将门楼、东西阙楼连为一体,宛如空中楼阁,有今天的十三层楼高,李白、白居易都写诗赞叹过,所以雄伟壮观不难想象。门上两重观,上面的匾额写着“紫微观”;左右连阙,两边各有崇楼五座,整体看上去像五只凤凰一样,所以又名“五凤楼”;城楼下开有三个门道,左入右出、中为御道;门前置双向三出阙加上东西两边共计十二阙,象征皇家的威仪,是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也是秦汉以来形成的三道制的继承和发展。
隋唐洛阳城宫城正门-应天门
隋唐洛阳城天堂(通天浮屠)
大业三年,其冬,帝至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令都下大戏。征四方奇技异艺,陈于端门街,衣锦绮、珥金翠者,以十数万。又勒百官及民士女列坐棚阁而纵观焉。皆被服鲜丽,终月乃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列酒食,遗掌蕃率蛮夷与民贸易,所至之处,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
龙朔元年(661年)“三月丙申朔,上与群臣及外夷宴于洛城门,观屯营新教之舞,谓之一戎大定乐”。
唐麟德二年(665年),四方少数民族首领及外国使节以洛阳为中心聚集,随唐高宗东封泰山。
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东封泰山,由东都出发,“四夷酋长从行”。
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楼台绝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
隋唐洛阳紫微城
唐人常将财富与胡商联系在一起,称之为“千金估胡”、“富波斯”等,在唐朝的胡商大部分都比较富有。就连皇帝需要钱时也会向胡商征集。胡商捐款百万亿建造天枢,当时洛阳外商的人数之多、资本之雄厚可见一斑。
万国颂德天枢
1.《旧唐书》: 今国家定周秦之两地,为东西之两宅。辟九衢而立宫阙,设百官而严拱卫。取法元象,号为京师。
2.唐高宗: 两京,朕东西两宅。
3.唐高宗《建东都诏》: 此都中兹宇宙,通赋贡於四方,交乎风雨,均朝宗於万国。
4.唐中宗:三川帝里,八水皇州。
5.唐玄宗:三秦九洛,咸曰帝京。
6.唐玄宗:咸洛京师,建都惟旧。
7.唐肃宗:今复宗庙于函洛。
8.《通典》:凡周、汉、魏、晋、后魏、隋,至于我唐,并为帝都。
9.《旧唐书礼仪制》:历代以降,建一都者多,两都者少。今国家崇东西之宅,极严奉之典。
10.《全唐文》:今二都并建,各立神主,都洛则有洛庙,还秦则有秦庙。
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出自洛阳,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泉,河即黄河,洛即洛水。洛阳同时也是联合国授予的世界文化名城。现代的洛阳拥有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等历史名胜,洛阳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古都遗址。
河图洛书
洛阳作为王都大邑,自然成为历代骚人墨客彰显才华的必趋之地;这里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是河洛文学发展的沃土。历代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河洛大地上挥翰著文,留下了不可胜计的绚丽华章。河洛文学,以汉、魏、唐、宋为标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经历了无比的辉煌。正所谓:河洛自古富才强,汉魏文章半洛阳。
三教祖庭
先秦时期,《诗经·周南》中的大多数作品产生于河洛地区,其中《关雎》几千年来一直向世人倾诉著河洛人的绵绵情思。大作家贾谊是洛阳才子,他既有被誉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大气磅礴,情采飞扬;又有被视为代表汉代骚体赋创作最高成就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情感激越,颇富哲理。班彪影响在先,班固倾力撰写,班昭补编在后,“三班洛阳著《汉书》”成为千古佳话;班固写《两都赋》首扬东都,张衡“精思傅会”作《二京赋》成为“长篇之极轨”。王充正文风,批判虚伪浮靡;蔡邕擅文章,行文清丽典雅;赵壹作《刺世嫉邪赋》,诗人怒发冲冠;蔡文姬写《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才女饱蘸血泪。
建安时期,曹氏三父子均嗜好文学,以“建安七子”为代表的一大批志高才强的作家聚其周围,呈“众星拱月”之势。虽然他们的多数作品并不是作于洛阳,但是,他们本人与洛阳有不解之缘,他们创作的与洛阳关系密切的佳作也不在少数。如曹操的《蒿里行》和《薤露行》都是在伤悼洛阳的被毁;孔融成名于洛阳;被誉为“建安之杰”的曹植才高八斗,超然不凡,《送应氏》和《赠白马王彪》两篇名作的产生均与洛阳有关,他创作的《洛神赋》令人销魂。正始以后,“竹林七贤”和“金谷二十四友”齐聚洛阳,他们各具风采,争奇斗艳,使洛阳成了文学艺术荟萃之都,为河洛大地留下了无数瑰丽华章。左思闭门宜春里,构思十年,杰作《三都赋》使“洛阳纸贵”;潘岳挥笔叙哀情,风韵清丽,潇洒洛阳城令“掷果盈车”。从“乐不思蜀”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河洛文学再添千古流传的典故传说;从陆机的《洛阳记》到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更以文学的手笔使古洛阳的辉煌永载史册。
唐代,大诗人李白著有〈春夜洛城闻笛〉,杜甫在他20岁以前一直生活在洛阳,河洛文化陶冶了他的性情品质;最后一次告别洛阳,他沿途写下了“三吏”、“三别”,达到其诗歌创作的颠峰。后来的白居易幽居履道里,他在洛阳居住长达18年之久,洛阳大地上几乎处处都有他的足迹,他的诗中也处处可见对洛阳的描写。在他留下的3000多首诗中,讴歌洛阳的多达800余首,为河洛文学留下了众多璀璨夺目的佳句。韩愈教学东都,广聚贤才,提携后进,将洛阳称为自己的故乡;杜牧科考东都,才华横溢,文思泉涌,成就功名从洛阳开始。诗鬼李贺作为唐诗百花中的一朵奇葩,为诗歌创作呕尽心血,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对其有重要影响。另外,像古文运动的先驱者独孤及、诗豪刘禹锡、中唐大才子元稹、诗人卢仝等人都为河洛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宋之际,西京洛阳为文人才子逗留之地和许多开国元勋功成身退之所,如欧阳修、司马光,以及四朝元老吕蒙正、宰相富弼、西京留守文彦博等。这些才华卓著的人们,以诗会友,在洛阳写下了众多诗词名篇,对北宋前期文学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img]洛阳丨古都山岚,日本京都的原版。关于洛阳这应该是最全的介绍了
前段时间,老君山靠一场雪美成了人间仙境,一天之内六登央视,火到国外,一下子把向来低调的洛阳也给炸了出来!
说到洛阳,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其曾是 十三朝古都,东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四大发明诞生地, 历史 上最早的中国......
可即使她已经这么牛了,却甘做三线城市,要不是老君山火爆,还不知道她的隐身模式要持续多久。
千言万语,只想说一句: 洛阳,不要再低调了!
01.
什么是洛阳
洛阳,位居中原,河南省西部。
由于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一面黄河,三面环山,退可守,进可攻,在冷兵器时代就是被帝王君主看好的风水宝地,自古就有「河山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
-
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Birthplace of Civilization
天地之大,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洛阳更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早在五千年前,西周就把洛阳定为「天下之中」。
华夏、中华、中土、中原、中州,这些词全都源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被誉为「宇宙魔方」有可能预示着外星文明的河图洛书也源于此;还有从夏至清朝中后期,洛阳读书音一直为标准音。
-
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105位皇帝在洛阳登基
Ancient Capital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古代帝王建都的备选名单里一定会有洛阳。即使以西安为都的王朝,要迁都时,首选也一定是洛阳。 先后有13个朝代、105位皇帝在此排队登基。
至今在洛河两岸不到40公里的范围内,还分布着夏、商、周、汉魏、隋唐五座都城遗址 ,「五都贯洛」的气势天下无双。
在城市格局上, 汉魏洛阳城宫城算是北京故宫的鼻祖 ,它拥有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中轴线。
-
一把洛阳铲
盗墓小说的灵感来源
Archeology
作为十三朝古都,地下皆文物。盗墓贼不断,洛阳铲也在期间诞生。
现在考古学家和盗墓老行家们只要通过洛阳铲带出的泥土,就能观察或嗅闻不同的土壤结构、颜色和气味,就能大致判断地下墓葬的布局,还能预估墓藏品的种类。
一铲下去五代隋唐雕版印刷和瓷器;两铲下去北魏醉倒千年的酒和西晋的纸;三铲下去曹魏丝绸之路和东汉曹操吃铁火锅;四铲下去,周朝的玉器,商朝的麻布,夏朝的青铜酒器......
-
历经沧海桑田,甘于平淡
Low-Key
别看它平时不张扬,却是世界四大圣城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名城,也是 中国唯一入选且列世界第一位的世界十处 历史 古城 !
可是当现在人们说起古都的时候,即使不会把洛阳遗漏,也对她印象模糊。
然而洛阳人仿佛早已淡然接受,洛阳成为千年老二的中国古都这个现实。
或许洛阳人早就看惯了改朝换代、沧海桑田,所以以不变应万变, 洛阳无需继续创造辉煌的 历史 ,她本身就是辉煌 历史 的本身 。
当然也极有可能是因为身处「道教」圣地、还有「佛教」等宗教信仰的影响,沾了些许仙气,修了些看破红尘的仙风道骨。
数千年的建城史与建都史为洛阳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存,不管是已经出土的还是深埋地下的宝藏,都贯穿在洛阳人的日常生活中,身负众多的文化财富, 洛阳人知足常乐 。
可即使没有和网红城市西安匹敌的人气和各种流量的加持,她本身所具备的深厚底蕴也值得我们去一睹她的风采。
02.
洛阳是
日本京都的原版
很多人远赴日本京都,为的就是一睹盛唐风韵,殊不知那只不过是从洛阳借鉴过去的复制品而已,如今洛阳城内依旧保留有盛唐时期古建筑。
-
应天门
Yingtianmen
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武则天在此登基,它也曾承担改元、大赦、宴会的重任,亦是接见日本遣隋使、遣唐使等万国来朝之所,可以和北京的午门相匹敌。
-
丽景门
Lijingmen
丽景门,重现古都洛阳风貌的城楼,有「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之说,更有有诗人称颂 :「洛阳牡丹甲天下,丽景城楼世无双」。
穿过道道拱门,走在古朴的石板路上,两边商贸繁华,人群往来,小贩吆喝,好像一下子就闯进了隋唐盛市里。
03.
洛阳有
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洛阳拥有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首,排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之前。
其中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命人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而成的佛像,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
04.
洛阳有
中国最接近仙境的地方
05.
洛阳有
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白马寺,号称中国第一古刹。距今有2000多年的 历史 ,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官方建造的第一座寺庙。
也因其存在意义深远,泰国 、缅甸、印度等均向白马寺捐赠了其国家的寺庙, 所以来白马寺一趟便可同时看到4国风格的寺庙,非常壮观 !
06.
中国就属洛阳最能「熬」
世人皆知道广东人爱喝汤,但比起洛阳,还是差点就甘拜下风。作为一座北方城市,却盛行熬得温温软软的汤水,嗜汤如命。
打从商周时期开始,汤汤水水就抚慰了一代又一代的洛阳人。
平常寒暄问候不是吃饭了吗而是「喝汤了没有」?
豆腐汤,丸子汤、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不翻汤、杂碎汤、胡辣汤…… 「宁可食无菜, 不可食无汤」 天天不重样,每一碗都直击灵魂,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碗汤。
说到汤水文化,洛阳还有着 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 历史 最久远的名宴之一洛阳水席 。
当人们在北京因吃到宫廷菜而暗爽时,洛阳人已经把唐朝时的洛阳水席融进生活里,上菜阵仗八凉菜、十六热菜颇有些钟鸣鼎食的意思,当时周总理接待外宾就是用洛阳水席来招待!
千年古都洛阳,我们提及的仅仅是她魅力的千分之一都不到的美,总之,她值得我们去好好走一走!
世界上第一座城市,诞生在哪里?
世界上第一座城市出现在中州河南,也许是洛阳,也不一定。但一定在河南地区。地球上第一个记载国家的就是中国,而国家就有都城。可以是现代的一个村,也可能是镇,市。但一定在中国。因为地球人最初只有中华民族,也就是黄种人。至于黑人是隶属于夸父一族,他们喜欢太阳,爱好炎热。西方白人是外星压在地球的一群人,由黄种人和黑人共同看管。看看西方白人生活的土地就知道。冬天雪百尺,水患不断,自然灾害频发。纯属流放之地。在看看中华,洞天福地甚多。西方白人从来没有记录他们的先辈赞美过他们居住的土地。而是经常赞美东方财富之国。
历史上有哪几个朝代在洛阳建都?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殷,在此新建王都。25年,东汉建立,定都洛阳。220年,曹丕建魏,定都洛阳。265年,西晋代魏,仍以洛阳为都。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等
先后有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共11个王朝在此建都或陪都近900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较长的城市之一。
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它像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闪烁在世界的东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洛阳因它居天下之中,易守难攻。所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的王朝先后在此建都。洛阳素以“九朝古都”闻名中外。
所谓“九朝”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众多的王朝。中国古代,“九”为最大、最多。二是指九个王朝。第一种说法不确切。第二种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究竟有多少个王朝建都洛阳呢?本人依据史实和考古发现,认为有夏、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十五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洛阳的著名旅游景点有哪些?
洛阳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在这里的著名旅游景点有很多,印象最深的是龙门石窟。前两年,我经常去洛阳出差,去龙门石窟也不止两三次了。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规模宏伟,气势壮观。下面,随我来一起看看吧~
龙门石窟
【景点介绍】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龙门石窟碑刻题记2860余品,有古碑林之称。代表作:“龙门二十品”、龙门双璧(褚遂良《伊阙佛龛碑》、宋真宗《龙门铭碑》),是中国书法艺术之杰作。
【景点位置】洛阳市洛龙区龙门镇龙门大道
【门票】成人票90元/位
【交通路线】
公交:
1、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12公里处,可从洛阳火车站乘81路公交车前往,车程约40分钟
2、在永泰街开元大道口南乘坐99路,经过15站,到达龙门石窟步行约90米,到达终点。
3、在开元大道市府东街口乘坐37路,经过4站,到达关林市场步行约10米,到达关林市场乘坐k81路,经过9站,到达龙门石窟步行约100米,到达终点。
4、在开元大道市府东街口乘坐966路,经过6站,到达高铁龙门站步行约10米,到达高铁龙门站上客站乘坐71路,经过9站,到达龙门石窟步行约40米,到达终点。
5、在金城寨街开元大道口南乘坐94路,经过15站,到达龙门大道龙门北桥路口步行约650米,到达终点。
【参观路线】
总路线:
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西山石窟:北门---禹王池---潜溪寺---宾阳三洞---摩崖三佛龛---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药方洞--南门
东山石窟:
南门---擂鼓台三洞---文物廊---千手千眼观音像龛---西方净土变龛---看经寺---二莲花洞---四雁洞---北门
香山寺:
南步游道---莲花池---钟楼、鼓楼---天王殿---罗汉殿---石楼---九老堂---观景台---大雄宝殿---乾隆御碑亭---蒋宋别墅---撞钟(钟、鼓楼观景台留影)---从后门经东山宾馆进入白园
白园:
南大门进---南诗廊---琵琶峰---北诗廊---道诗书屋---乐天堂---青谷---正门
【推荐游览项目】
(1)潜溪寺
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它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大约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主佛阿弥陀佛端坐在须弥台上,面颐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主佛左侧为大弟子迦叶,右侧为小弟子阿难。两弟子旁边分别为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
(2)宾阳洞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用工达80万2366个,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一所即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3)古阳洞
古阳洞在龙门山的南段,开凿于公元493年,是龙门石窟造像群中开凿最早、佛教内容最丰富、书法艺术最高的一个洞窟。它规模宏伟、气势壮观。洞中北壁刻有楷体“古阳洞”三个字。清末光绪年间,道教在龙门地区兴起。道士见古阳洞无主,不忍荒废,于是将释迦牟尼像改成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神像。因为据传老君曾在此修道炼丹,故而古阳洞又叫老君洞。
古阳洞大小佛龛多达数百,雕造装饰十分华丽,特别是表现在龛的外形、龛楣和龛额的设计上,丰富多彩,变化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