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南泥湾开荒是什么?
- 2、南泥湾开荒是在什么时候?
- 3、“北大荒”“南泥湾”指的是那里?
- 4、南泥湾开荒时的历史背景
- 5、南泥湾开荒的重要人物都有谁?
- 6、南泥湾是个什么地方?在哪里?
南泥湾开荒是什么?
南泥湾开荒是由于曰军封锁和灾荒,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进行重兵包周围和封锁,由于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中止了对八路军一切正常的配给等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遇到了抗日战争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抗日根据地出现粮食、医药、棉布、子弹丶食盐日常用品短缺,所以开展了自己动手,发展生产的活动,进行了南泥湾的开荒。
[img]南泥湾开荒是在什么时候?
在南泥湾开垦荒地。
南泥湾开荒是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南泥湾是一条纵横十余公里的溪谷,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由于那首脍炙人口民歌的传诵,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稻田百顷、山岭葱绿、清波涟涟的江南风光。
上个世纪40年代以前,这里还属一片荒山野岭。太平洋战争前后,自然灾害加上日军、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的包围、封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遭遇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粮食、医药、棉布、子弹、食盐以及其他日常用品奇缺。
1940年5月,朱德从抗日前线回到延安,协助毛泽东指挥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加强边区防务,他下令从晋西北调三五九旅回陕甘宁边区。这样一来,粮食困难更加突出。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朱德提出在不妨碍部队作战和训练的前提下,实行屯田军垦。于是,就有了3年大生产运动。三五九旅在南泥湾除开荒种地外,还挖了1048孔窑洞,建起了602间平房及大礼堂一座,置办农具、家具1万多件,打造出了“陕北的好江南”。
扩展资料:
南泥湾精神,是我们党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1939年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我们的处境异常艰难,边区干部群众、抗日军民面临没吃没穿的窘境。
在严峻的历史关头,我们党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八路军359旅进驻南泥湾开荒种地、保障供给。到1944年,全旅播种面积扩大到26万亩,收获粮食3万石,成为了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
时至今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仍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财富和动力之源。但伴随着世界格局大调整、大变革,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我们要想在逆境中成功突围,就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的南泥湾精神,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支点,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掌握战略的主动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在南泥湾感受红色旅游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延安时期不忘初心的奋斗历程及启示
“北大荒”“南泥湾”指的是那里?
“北大荒”旧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广大荒芜地区。在人们狭义的理解中,“北大荒”主要指黑龙江垦区所辖地域,它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北以黑龙江、东以乌苏里江、东南以兴凯湖和俄罗斯为界,西同内蒙古自治区相连,南与吉林省毗邻,横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南麓地区,总面积8000多万亩。
南泥湾是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的一条狭窄溪谷.
南泥湾开荒时的历史背景
南泥湾开荒时的历史背景:
当年党中央在延安,大家住窑洞,睡土炕,生活条件差,靠着在南泥湾和各地大生产自救,养活了自己,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才解放了全国。一九三九年,国民党顽固派在陕甘宁边区周围修筑了五道封锁线,隔断了边区和外界的交通,边区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困难,为了粉碎经济封锁,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了自己动手、发展生产的号召。这是个伟大的革命的号召,一经提出,边区全体军民就热烈响应。
一九四一年,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这块荒凉的地方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树林里山崖下到处住满了部队,几个旧窑洞成了我们很好的办公室。早上,弥漫在山谷和树林里的炊烟,好像海洋上的雾气。晚上,满山遍野闪耀着若明若暗的灯火,好像城里的夜景。劳动了一天之后,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边聊天,有的讲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生活,有的讲冀中打鬼子的战斗故事,有的津津有味地描述革命胜利以后的幸福情景。
部队一到南泥湾,就抓紧时间开荒,以便赶上季节,按时播种。当时部队多半住在临时搭的草棚里,少数还在野地里露营。劳动归来,同志们就躺在深草丛林中的窝铺里做着香甜的梦。一想起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眼前的一些困难就不算什么了。
南泥湾开荒的重要人物都有谁?
1941年,由于日伪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加上陕北、华北地区连年遭受水、旱、虫等自然灾害,抗日根据地财经状况和部队供应陷入严重困难的境地。为摆脱困境、战胜敌人的封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毛泽东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八路军第359旅奉命开赴南泥湾垦荒,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艰苦奋战,实行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战胜了重重困难,把一个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被誉为执行中共中央屯田政策的模范,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南泥湾精神,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热情赞扬。南泥湾精神极大地激发了抗日军民的生产热情,对改善物质生活,减轻人民负担,密切官兵关系和军政军民关系,增强劳动观念和组织纪律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泥湾精神的基本内涵是: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面对没有房子住、没有粮食吃、没有工具用的种种困难,第359旅官兵积极响应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披星戴月,披荆斩棘,开荒种地,养猪烧炭,兴办商业和工厂,开展劳动竞赛,不仅逐步做到了粮食、经费全部自给,还向边区政府上交余粮,显示了自力更生的强大威力。②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参加劳动,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一起开荒种地、纺纱织布。第359旅全体官兵一律编入生产小组,旅长兼政治委员王震率先垂范,吃苦在前,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中“有创造精神”的劳动英雄。全旅官兵发扬上下一致、同心协力的优良传统,积极生产,努力劳动,战胜困难,创造了世界上少有的奇迹。
南泥湾精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新世纪新阶段,大力弘扬南泥湾精神,对人民解放军立足现有装备苦练精兵,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军队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泥湾是个什么地方?在哪里?
南泥湾是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的一条狭窄溪谷,此地野兽出没,杳无人烟。 1941年春,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外面的物资无法运进,所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铲,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岭种上了庄稼。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长率领的三五九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现在,南泥湾供游人参观的有当年开垦的大片梯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毛泽东同志视察南泥湾时的旧居、九龙泉和烈士纪念碑。其中“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通过实物、图片详细介绍了当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