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震撼心灵的丹寨金汞矿厂遗址
- 2、深藏贵州大山的汞矿遗址,孤身守矿的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这里
- 3、全球最“孤单”的金矿,坐落在零下50度环境中,遍地黄金为何却无人去呢?
- 4、库波尔金矿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金矿,漫山遍野全是黄金,为何没人去挖?
- 5、世界上最孤独的金矿,为何黄金遍地却无人敢采?
- 6、世界上最“寂寞”的金矿,70年无人敢开采,这究竟是为何?
震撼心灵的丹寨金汞矿厂遗址
同苗族文化中心苗疆圣地雷山县等具有自己个性特色、丰富旅游资源和多姿多彩少数民族原生态非物质文化的贵州省大多数县一样,丹寨县享受着少数民族地区固有的各种各样资源优势,自然环境等方面有着其它地方无法具备的得天独厚优越性!
由此,丹寨县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以及地方颁发的各种各样的荣誉!
这不,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丹寨县又获了“中国百佳富氧县市”、“中国避暑名县榜”的荣誉称号!
在丹寨县,每到炎热的夏天,无论白天再怎么火热炽盛,但只要夜幕降临,气温就会迅速凉了下来!
夏季,无论再怎么酷热的天气。只要晚上在丹寨县睡觉,无论谁,无论如何都会产生凉嗖嗖的感觉,都非得要盖被子不可!
许多人因为不知就里,曾经因此在盛夏的丹寨县睡觉按常规地不盖被子而感冒!
更有不信邪的勇士,非得要与天斗与地斗,酷暑盛夏晚上在丹寨县睡觉,咬紧牙关战战兢兢地坚持,硬是不盖被子。
结果,才第二天凌晨就都着凉感冒流鼻涕了!
无一例外,无一幸免!
丹寨县,除了这个世界级的特色之外,也还有不少引人入胜具有鲜明个性的特色人文景观等旅游景点!
其中,就包括距离县城不远的国营丹寨金汞矿厂工业建筑遗址!
丹寨金汞矿厂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汞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有着非凡的历史价值和特殊意义!
原旧址位于县城的东南方向,地处龙泉镇高排村东南侧的“慷许”山弯河谷内,距离丹寨县城只有十公里,二十分钟的车程。
丹寨的金汞矿厂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1737年的清朝乾隆二年,丹寨县一发现汞矿,官方就开办了水银厂。
丹寨水银厂的开办,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后,丹寨水银厂由贵州省公安厅接管后建立了国营丹寨金汞矿厂。
由于资源枯竭,1991年丹寨国营金汞矿厂关闭,留下无数老建筑孤独地矗立在山坳中,三十多年来任凭风吹雨淋。
当时的国营丹寨金汞矿厂虽然不是三线企业,但是同样享受到很高级别的待遇。
建厂之初,国家从苏联聘请专家库克林、杜尔钦斯基到丹寨汞矿来指导建设。
外国专家对矿山的开采和厂区的建设等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政府采纳了这些外国专家的建议并加以切实有效的落实,使这些外国专家的建议成为现实。
为了表达对援华外国专家的敬意和表示对这些专家的尊重,特别是为了增进中国人民和苏联人民的传统友谊,促进两国的友好往来,国营丹寨金汞矿厂特意在厂区内,仿照苏式风格修建了部分房屋,让援华的苏联专家感受到了家的亲切,感受到了来自世界性少数民族的苗族同胞亲人般的温暖。
值得一提的是,国营丹寨金汞矿厂旧址内许许多多的建筑在岁月的风雨飘摇中损毁甚至自然地毁灭。但是,那些为了巩固中苏两国的革命友谊,修建时特别重视质量的苏联专家别墅,至今还基本上保存完好。
苏联虽然已经在人类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中,被政治无情无义地肢体了,但是曾经的中苏人民革命感情和革命友谊,却在这些固若金汤长存于天地间的国营丹寨金汞矿厂的前苏联专家别墅里与日月同辉!
同志们啊!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啊!
来吧!让我们牢记历史!
把国营丹寨金汞矿厂遗址好好地保留下来!
它们是教科书,我们在里面能找到许许多多的未知与答案……
国营丹寨金汞矿厂除了正常开矿以外,还肩负特殊的使命。
厂区是一个独立的小社会,拥有自己的医院、学校、办公楼等,基本上都是青砖灰瓦建筑结构。
六七十年代的砖瓦楼房,很有时代的烙印。
矿区最辉煌时刻,各类技术人员多达到九千多人!加上家属,矿区内曾经高达一万五千多人生产生活和工作,当时的繁华程度超过丹寨县城。
如今的国营丹寨金汞矿厂自从1991年停产以后,庞大的建筑群就已经被遗弃。
经过天长日久的风吹雨淋,厂区大多数建筑已经逐步垮塌,呈现出残垣断壁的局势。深入车间内部,处处都是废墟,早已不见昔日的繁华。
令人欣慰的是,多年来,在各方人士的强烈呼吁和地方各级党政的共同努力下,国营丹寨金汞矿厂旧址现在已经定为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信不久的将来,国营丹寨金汞矿厂旧址目前的状况会得到很好的改善,国营丹寨金汞矿厂旧址必将还原曾经的辉煌,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慕名而来的游客身临其境为之一振,在国营丹寨金汞矿厂旧址的畅游中,不知不觉地感受神奇的时光倒流,在时光隧道中去与先人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这些虚幻缥缈的对话中对人生生出许许多多的感悟,从而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疑惑和生出的困盹产生灵感和顿悟。
大彻大悟了,在人世间的一切就顺顺利利!
深藏贵州大山的汞矿遗址,孤身守矿的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这里
我们从贵州丹寨县城往东南,顺着窄窄的盘山石子路,经过半小时车程,抵达一处山沟,一片片灰色的厂房和苏式建筑映入眼帘,看到两根耸立的老烟囱,仿佛回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到了汞矿遗址。图为汞矿地处山沟里。
丹寨汞矿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曾是中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汞矿,90年代逐步停产。
矿区南北长36公里,东西宽5公里,占地面积约180平方公里。全矿区有近百个矿洞,主坑道有2层,总长8公里,分坑道有30多层,长达100余公里。
在贵州大山深处的丹寨县曾经有一座国营汞矿,曾是中国乃至亚洲规模较大的汞矿之一。然而在70多年后,随着资源的枯竭,这里已成了一片工业遗址。图为汞矿路边的雕塑。
这里是矿区生活区曾经非常繁华,一度有2万人在这里工作、生活,这里曾被称为“小香港”,曾经比县城还热闹,以至于当年丹寨人赶集都不去县城,而是到这个距离县城10多公里的汞矿。
1952年5月,贵州都匀专署公安处劳改科到矿区接管办厂。1953年由贵州省公安厅接管建“贵州省地方国营丹寨汞矿厂”。1956年,国外专家库克林、杜尔钦斯基进驻矿区指导工作,对矿山如何开展地质勘探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汞矿旧址如今只剩下三个人留守,每人负责10天,一个月轮转一次。54岁的杨世贵就是其中之一。杨世贵守护遗址已近五年,每个月领着1500元工资,每天在空旷的厂区里转悠。
杨世贵1987年进厂,当时他23岁。杨世贵的父亲是汞矿的爆破工人,汞矿区很多工人都是矿二代,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因为父母的关系,才得以进入矿区工作。
杨世贵说:“那时候能在汞矿工作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托关系都很难挤进去,周围村寨的姑娘都很想嫁过来。”
杨师傅说:矿区风光时,住有2万多人,像一个热闹的小县城,学校、大礼堂、医院应有尽有,周围的人都要来这里逛街、看电影和看病。矿产枯竭后,所有的人都迁走了,只剩下杨师傅和轮流替换他的工友在风声和油菜花的包围中。图为老杨看电视剧。
进入矿区,杨世贵成了一名锅炉工,每天工作8小时,他的工作是用铁铲往锅炉里填燃料,那是一份让人每天被烤得像蒸米饭一样的“苦差事”。图为杨师傅现在住的二层小楼。
那时,每月工资三十多元。“那时的物价也不便宜,猪肉要4元一斤。”杨世贵记得,一家人生活得十分节俭。图为杨师傅吃的猪肉。
杨世贵意味深长地说:一晃眼,33年过去了,如今我的工作就像“隐居修行”,时间自由,工作任务不重,每天在矿区巡查,转一转走一走就行。
“领导交待过,注重‘防火防盗’就可以了。”他说,自己嘴笨,不擅长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再加上年纪越来越大,除了守矿几乎已经找不到其他工作了。
杨师傅说,他老婆在儿子4岁时嫌弃他穷,就跟别的男人跑了。是他一手带大儿子,连针线活都是自己干,说到这里,杨师傅的眼泪在眼眶内打转。儿子大学本科在武汉读的,毕业后回到丹寨,在县城一所中学当数学老师。工作两年后,觉得在县城工作前途渺茫,又考了研究生,回到武汉继续读书。
大多数时候,矿区寂静无声。守矿人很“无聊”,每天都是单调重复,时间过得很慢,“过一天彷佛十年”。平时,矿区有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到访;今年,受疫情影响,游客少了,杨世贵感到更加孤独和无聊。图为杨世贵的房间,这里曾经是矿区领导的办公楼,杨世贵和附近的农民在他自己住的房间聊天。
杨世贵平时的生活很简单,靠在山上捡一些零碎木材烧火做饭,吃的食物也很简单。
杨师傅住所的墙上还悬挂着当年“贵州省丹寨金汞矿设备分部示意图”,从设备示意图可以看出金汞矿当年曾经是多么的辉煌。
杨世贵知道,距离汞矿10多公里外的万达丹寨小镇,短短几年的开发,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他期待矿区也能像小镇一样被开发,这样就能吸引更多人,他希望自己也能有机会成为导游。
全球最“孤单”的金矿,坐落在零下50度环境中,遍地黄金为何却无人去呢?
黄金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不断追寻的宝物,在世界历史上,也有过不计其数的"淘金热",至今,人们对黄金的热情也没有冷却,那小伙伴们可以想象到吗?世界上有一处金矿黄金遍地,产量丰富,却鲜少有人问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这个金矿位于俄罗斯地区,临近北极圈,名为库波尔金矿,造成该地的黄金鲜少被人们开发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极其恶劣的环境因素,众所周知,俄罗斯常年气候寒冷,其北方地区更是严寒难耐,少有人居住,而这处黄金盛产地偏偏就位于北极圈附近,最低温度可达零下50摄氏度,如此低温是很不适宜人们存活的,更别说是开发黄金了。
另一方面原因是金矿开采需要纯人工挖掘方式,因为该处空气严寒,机器在零下50度的环境中根本无法运行,要想开发金矿,只能靠人工挖掘,这对人们的身心素质都有极高的要求,很少有人愿意这样冒着生命危险来这里挖掘黄金,所以虽然库波尔金矿在二十世纪初期就被人发现,可开采工作一直处于搁置状态,直到2008年才有了改善,为了让更多的人来这里助力黄金开采,政府投巨资建设了适宜人们居住的房屋。
除此之外,还有相应的娱乐设施,健身设施,以及教堂等现代化设施,来这里的矿工工资也是相当的高,他们的工作模式是工作两个月后休息两个月,如此循环,算下来,一年中总共需要工作六个月,矿工的休息区是一个适宜居住的空间站,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这里的僻静也给矿工们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感受,因为该地物资缺乏,且离最近的公路也有上千公里,所以食物需要提前两年预定,经过一段漫长的冰路才能送到这里,目前,这里有大约1000多个工人,小伙伴们愿意去这里工作吗?
库波尔金矿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金矿,漫山遍野全是黄金,为何没人去挖?
黄金大家都知道,从古至今都是大家追求的东西。虽然现在我们买东西都可以用钱,已经不用黄金了,但是黄金的价值还是很高的,是钱币不可取代的。许多国家都会储备黄金,以防经济发展出现问题。不仅仅国家会储备黄金,我们这些老百姓也会储备。在我们普通人身上储存黄金就变成了买黄金的装饰品。
尤其是在老人身上这种买黄金突出的很明显,他们都觉得买黄金能保值,还能传家。用不上的时候还可以用来当首饰,所以非常值,会时常购买。当然,黄金那么多人都想要得到,而且价格那么贵,所以产量也并不算大。如果某个地方发现了金矿,那么就会被快速开采出来买,能够带多不少人的经济发展。
我们国家倒是没怎么发现特别大的金矿,但是在非洲金矿多是出了名的。非洲金矿多,但是由于国家发展比较落后,所以开采技术很落后。这样金矿很多都没有被完全开采,浪费了很多。那你们还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地方,黄金遍地都是,只要轻轻一挖黄金就能到手。但是即使这样吸引人,却没有人去挖采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金矿叫库波尔,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金矿。库波尔是一个位于西伯利亚东部平原深处的金库,这里的温度很低,最低可以达到零下五十度。所以说,虽然库波尔含金量算是世界级的金库了,但是由于温度太低,环境太恶劣,所以也是世界上最难开采的金库。
世界上最孤独的金矿,为何黄金遍地却无人敢采?
2007年,江苏省有四个孩童假期去鱼塘玩耍,在鱼塘中摸出了四块金灿灿的东西,因为觉得好玩就带回了家,其中一个家长看见后觉得不对劲,就让孩子带去了那片鱼塘,下水摸了一遍之后,果不其然,在这片鱼塘中还有大量的黄金,一时间整个村子都过来哄抢。
前后大大小小一共挖出了二十多块战国黄金,不过因为是文物,最后都上交了国家,可见黄金对人们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然而却有这么一座奇怪的金矿,遍地都是黄金,却没有一个人敢去开挖,不少淘金者表示,不是不想挖,是根本挖不动啊。
江苏省刘庄镇因为四个孩子不经意间的摸索而出土了公元前220年的黄金,这件事马上惊动了社会各界人士和文物界的专家,在专家们的游说之下,全村将捡回家的黄金如数还了回来,一时间大家都在为祖国村子点赞,没有被黄金所诱惑,因为黄金的诱惑还是很大的,从我国的金矿被私自开采的情况就可得知。
然而西伯利亚东部的库波尔金矿却成了例外,遍地是黄金,却没有几个人敢前去开采,因此它也被称为最怪的金矿,其实大家不去开采,与金矿所在的地理环境和自然天气有关。20世纪40年代库波尔金矿在西伯利亚东部被发现,距离西伯利亚最近的城镇尚且还有三百多公里远。
一般很少有人会来到这边,可以说是人迹罕至,而且这个金矿地理位置特殊,它位于冰原深处,冬季时平均温度能降到零下50度,不是一般人能够抵挡住的寒冷,在发现之初,有试着开发此处的黄金,但是很快工人们就发现,这里运不进来食物,必须提前两年就先行将食物运进来。
加之当地多为游牧民族,淘金者群体不够庞大,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开采设备,因此很快大家就放弃了开矿的想法。随着美苏冷战的愈演愈烈,美国针对苏联采取了“杜鲁门主义”,在一系列政策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对苏联施压,于1991年苏联最终解体。
尽管俄罗斯最后继承了苏联在欧洲的一切外交特权,但是也继承了苏联的全部债务,面对超大金额的负债,俄罗斯不得不寻找另外的资金来源。2008年,俄罗斯宣布恢复对库波尔金矿的开采,由政府出资,购买了现代化的开采机器,并从全饿境内征集劳工,由于环境恶劣所以工资很高,还是会有许多急需资金的工人前去。
如今的库波尔金矿已经有1200多名旷工。但是库波尔金矿的面积覆盖很广,1200名旷工也只能开采到它的一角,开发出来的区域是极小的一块,尽管如此,开采的工人在营地睡觉的时候还要时刻担心暴雪和雪崩的发生,可以说这十几年,工人们一批换一批,对于这种情况,专家们称,这个库波尔金矿潜藏的资源非常雄厚,因此不是不想挖,是这样的环境根本挖不动啊!
世界上最“寂寞”的金矿,70年无人敢开采,这究竟是为何?
人类从远古时期开始,就喜欢各种装饰品。直到后来黄金的发现,黄金便一跃成为人们最爱的矿石。黄金不单单是富裕的一种象征,在之前的时候,黄金就是全世界的硬通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就像是现在的钱财一样,甚至比现在的金钱价值还要高!
人类对黄金的执念由来已久,甚至了黄金不惜一切代价,直到现在有一些人还看见黄金两眼发光,有一些黄金海岸就有美国人在淘金子,泰国人也为了玉石不惜去破坏河流,见到金钱的人似乎丧失了理智,可为什么世界上最“寂寞”的金矿,70年来无人敢开采呢?请听咔酱细细讲来~
这个金矿的名字叫做库波尔金库,位于俄罗斯海拔最高处,处在俄罗斯气候最恶劣的地方西伯利亚冰川地带。库波尔金库拥有非常丰富的金矿石资源,基本上一锄头下去就可以挖到金子,随随便便就可以“一夜暴富”。
但是却有极少人敢去库波尔金矿开采,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一、【地理位置恶劣——海拔高,气候寒冷】
就先说这个金矿深处俄罗斯吧,俄罗斯地球的最北方啊!又在俄罗斯气候最最最恶劣的西伯利亚冰川地带。那里才真的是一年到头都是冬天,就算是在炎热的夏季,那里也是处于零下的环境,让人们望而却步。在爱财的人也不敢去啊,你有命去有没有命花都不知道。
二、【去金矿的道路极其复杂危险】
据了解,距离库波尔的金矿最近城市也200多公里呢,大家可想而知路途是有多么的遥远。交通问题就成了开采金矿的另一主要原因了。最近的道路还终年有积雪而库波尔的金矿还处于海拔的最高处,那里更是常年的积雪,没有道路可走。
就算人可以费尽心机进去,但是开采金矿得需要仪器设备吧!你金矿运出来得需要货车吧!你仪器设备怎么进去,你金矿怎么运出来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这里虽然有丰富的黄金资源,但是生命也是更为重要的。就算是人们知道这里有比比皆是的黄金,但是也没人敢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