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奇葩发明坦克(世界上的奇葩发明)

世界上最奇葩发明坦克(世界上的奇葩发明)

本文目录一览:

  • 1、谁知道发明坦克的故事?急
  • 2、盘点战争史上那些最奇葩的坦克
  • 3、坦克是怎么发明?
  • 4、坦克是谁发明的?
  • 5、一战二战有什么比较奇葩还量产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呢?
  • 6、英国不仅发明了坦克,竟还将坦克分出了公母

谁知道发明坦克的故事?急

坦克的发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英国人E.D.斯文顿在一起意外中发现,如果在拖拉机上装上火炮或机枪,它不就无敌了吗?1915年,英国政府采纳了E.D.斯文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试制了坦克的样车。 1916年生产了“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该坦克乘员8人,有“雄性”和“雌性”两种。“雄性”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雌性”仅装5挺机枪。1916年9月15日,有60辆“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当时为了保密,英国将这种新式武器说成是为前线送水的“水箱”(英文“tank”)。结果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在1918年,法国也研制出了雷诺坦克,亦在一战中立下战功。 这种称为“马克”Ⅰ型的坦克靠履带行走,能驰骋疆场、越障跨壕、不怕枪弹、无所阻挡,很快就突破德军防线,从此开辟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代;从那时起到现在,世界上已经制造了数十万辆坦克,成为各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的主要作战武器。 坦克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它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

[img]

盘点战争史上那些最奇葩的坦克

我们都知道,在热兵器战争中,坦克号称为陆战之王,是各个国家军队中绝对不可缺少的一种兵种。霸气的履带,威武的炮台,棱角分明的轮廓,这便是坦克的标准造型。然而在百余年的历史当中,也不乏出现了一些非常奇葩的坦克。那么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身大力不亏:超重型坦克

坦克从诞生时,就是战场上的“巨人”。最初坦克的概念提出时,竟然打算造上千吨的“陆地巡洋舰”。真要这么重的玩意,会压坏所有路面。因此最后投入实战的,是10来吨的缩小版。相对于士兵、火炮,这也算是大块头了。即使21世纪的重型坦克,一般也不过六七十吨顶天。

不过在二战中有一段时间,各国军事家们对坦克重量有着谜一样的崇拜。毕竟坦克块头大了,装甲可以更厚,火炮也能更强。于是他们纷纷提出近百吨乃至上百吨的超重型坦克项目。这里面走得最远的,算是纳粹德国的“鼠式坦克”。庞然大物却取了个小巧玲珑的名字。

原来在二战前,苏联曾研制出一种重达50吨的坦克T-35,在当时已经算庞然大物。实际上这种坦克很不实用,只生产了几十辆就停产,苏德战争初期很快被消灭殆尽。然而德国方面取得的这款坦克的情报,却让好大喜功的希特勒非常感兴趣。加之传闻苏联还在制造另一款100吨重的坦克,因此1942年,德国保时捷和克虏伯公司接到命令,合作设计生产一款足以对抗的巨型坦克。

1944年,“鼠式坦克”终于问世,一共建造了2辆。该坦克长达12米,宽3.67米,高3.66米,全重188吨,可运载5-6名乘员,装备128毫米的主炮和75毫米的同轴副炮,覆盖60-240毫米厚的装甲。其履带为全金属,宽达1100毫米。其采用的柴油发动机功率达1200马力。

从装备参数上,鼠式坦克确实能攻能守,一炮便能干掉当时盟军所有的重型坦克。然而,庞大的体重,使得即使用了1200马力发动机,鼠式坦克速度依然可怜。理论上的最高速度是每小时20公里,实际测试中仅仅达到了13公里,和士兵的徒步冲锋差不多。而且,这样重的坦克,基本上在欧洲大陆上找不到任何一座桥梁可以供他们过河。加上此时德军已经陷入不利局面,鼠式坦克的研发经常被盟军轰炸打断。

1945年春,苏军攻占位于柏林的测验场,两辆鼠式坦克均遭到了德国人的自毁。苏军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沉重的残余部分运回苏联,如今在库宾卡坦克博物馆展览。

沙皇坦克:谁说自行车不能开炮

同样是“巨大化”的思想,一战时期的沙皇俄国,则提出了一款更加奇特的战车——沙皇坦克。严格说来,这款坦克比真正的tank(水柜)还要早。

1915年,俄国军事工程师尼古拉·列别坚科提出了一个概念:众所周知,车辆轮子越大,越野能力越强。那么,制造一种具有超级大轮子的战车,就可以轻易跨越各种丘陵壕沟,如履平地了!他制作了一款缩小版的电动模型,献给沙皇。模型在沙皇的书桌上表现出色,顺利跨越了书籍堆叠的障碍。沙皇尼古拉二世龙颜大悦,当即拨款。1915年5月,“沙皇坦克”正式立项。

远远看去,沙皇坦克不像一辆战车,倒像是老式自行车和火炮架子的结合体。它全长17米,两侧各安装有一个直径达9米的巨型车轮,足以翻越各种障碍。车轮后方的支架上,坦克车体悬挂在距离地面4米多高的空中。车体内,装有两台250马力的英国航空发动机,分别驱动两个巨型车轮。车体顶部和下部各装有一个可以旋转360度的炮塔,车体两侧还可以安装机关枪。

为了能控制转向,在车体后侧,车架一直向后下方倾斜延伸,末端配备有一个较小的车轮。三个车轮形成稳固的三点支撑结构,使高高悬空的坦克车体平稳。按照设计,沙皇坦克的最高时速为每小时17公里。

俄国人的执行能力是很强的。很快,坦克就制造完成了。1915年8月,沙皇坦克举行了第一次测试中。凭借巨大的车轮,它轻易跨越荒原,撞倒树木,真是所向披靡,如履平地。然而这时,问题出现了:虽然两个巨大的轮子可以碾压一切障碍,但背后那个小小的转向轮,却屡次被障碍物卡住,使战车动弹不得!同时,军官们还指出另一个巨大弱点:高耸的9米车轮,简直就是敌方炮火的绝好目标,哪里还有机会冲到前面,只怕隔几公里就被人摧毁了。

再加上项目耗费资金昂贵,沙皇坦克最终被停止。唯一的一辆样车也被废弃。只有艺术家们对这款坦克进行了热切的关注。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中,真正的坦克亮相,以两条履带,而不是两个巨轮来跨越障碍。于是沙皇坦克也正式成为历史。

V-8核动力坦克:无限续航的坦克有啥用

20世纪50年代,冷战初兴,核战争概念热炒,核动力成为热门。在一次坦克研讨会议上,美国克莱斯勒公司提出了TV-8核动力坦克计划。该型坦克全重25吨,大致介于轻型坦克和中型坦克之间。最奇特的是,坦克分为两个完全独立的部分:炮塔和底盘。其中,底盘是轻型坦克底盘,全重10吨。而炮塔则是一个豆荚型的,乘员组、武器、动力系统全部安置在内。底盘和炮塔这两部分可以分开空运。

TV-8的武器系统包括炮塔上一门90毫米的滑膛炮和三挺机关枪,炮弹存放在炮塔后部,通过钢制隔断与乘员组分开。车里有一套闭路电视系统,保护乘员不受战术核武器爆炸时闪光的损害,同时也用来扩展车内的视野。而坦克的动力,则采用一个蒸汽循环微型核反应堆。核燃料舱被设计在车体内,与炮塔中的乘员组分开。具备水密性的炮塔外壳使得这种坦克可以浮渡,利用炮塔后面的喷水泵来推进。

看上去确实是很高大上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当时的热门核技术概念。不过,除了“可以不加燃料无限续航”外,V-8核动力坦克比传统坦克并无优势。对于冲锋陷阵的坦克而言,原本遭到敌军击毁或者机械损耗的风险就极大,是战场上的“消耗品”,给他们加上“永久”的动力系统本来意义就不大。更何况核反应堆本身就具备风险,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这款坦克最好的用处是自杀性攻击。最终,该款产品被叫停。

T279重型核战坦克:四履带的飞碟

几乎就在TV-8核动力坦克项目进行的同时,苏联方面也推出了核时代的特色——279核战坦克。这款坦克是由基洛夫工厂设计师托洛亚诺夫在1957年所研发的原型坦克,可用于核战争下的攻坚、反碉堡、反装甲作战。

T279坦克长10.2米,宽3.4米,高2.5米,乘 员4人,战斗全重约60吨。相对于普通坦克,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居然拥有4条履带!由于4条履带分散了压力,坦克对地面压强每平方厘米竟然只有600克,这使得坦克具备极好的越野能力。它装备有苏联有史来最贵最豪华最先进的悬吊系统——液气压混合液压臂配合三段式恒星式齿轮箱,既能增强坦克的越野能力,还可以增加主炮的俯仰角,提升战术价值。其功率1000马力,最高时速55公里,加满油之后能行驶300公里。

相对于苏俄系武器一贯强调攻击和适应性,对己方保护不是很强,T279则是一个例外。它具有厚达305毫米的炮塔正面装甲,车体正面装甲也厚达269毫米。整个炮塔以铸钢构成龟甲型的设计,加上呈70°抗成型装药弹头的防护片,在炮塔与车身的接合处也加以保护,一般武器难以贯穿。此外,T279坦克用整圈较薄的椭圆形防盾包围住车体,像一个大飞碟,这样可以有效对抗破甲弹的金属喷流,也能防御核武器爆炸后所形成的冲击波。车体内部还设计了很多夹层,填充防辐射物质可以有效将贯穿力极强的快中子转化为慢中子,防御中子弹的袭击。它不但具备完整的核生化防护系统以及自动灭火系统,还有全车系恒温调控系统。这些,都是苏俄系武器中少见的奢侈品。

攻击方面,T-279坦克贯彻了苏俄一贯的暴力美学,装备一门130毫米主炮,及14.5毫米同轴重机枪。主炮还搭配半自动装填器,射速可高达每分钟5-7发。同时还配属有传统光学与雷达测距仪,加上一具自动导向系统以及L2夜视/红外线仪,可以说威力相当强大。美中不足的是,由于车体本身的防护力很强,导致载弹量有限,仅能装在24发主炮炮弹和600发重机枪弹,可以说打不了多久就要弹尽粮绝。

如上,T-279既保持了苏军的攻击优势,又加强了防御,简直是一款完美的坦克。然后这种完美,必然造成其系统结构复杂,造价昂贵。这恰好与苏军一贯“量大价廉”的传统相悖。因此,尽管坦克在1957年就制成样车,最终却只能在博物馆里度过余生。

进击的螺丝钉——SHN-1全地形车

众所周知,车辆在地面上行进,依靠的是轮胎滚动,轮胎越大,翻越障碍能力越强。更强的越野能力则来自履带,相当于自带两条移动钢板不断铺路。然而,还有一款很奇异的战车,竟然完全没有车轮。这就是苏俄的SHN-1全地形车。它采用了独特的螺旋推进系统,其行走部分既不是轮胎,也非履带,而是一种螺旋状的滚筒。简单说,这种车辆在地面上行进时,就好比是一个螺丝钉在不断旋转着,往前方“钻入”。

由于根本没有轮子,它既不怕爆胎,也不怕履带断裂。那些泥泞不堪道路,或者松软的雪地、沼泽,会让普通车辆轮胎陷入或打滑,而对全地形车来说却是恰到好处,正好让它的螺纹嵌入路面,不断旋转推进。不过,与普通车辆相反的是,这款车在正常平整坚实的道路、平原上,却是很不适宜。道理很简单,这辆车在平整道路上,也要刻画出一道道的螺纹,那么强行推进过去,所到之处,地面就完全被毁了,而车辆自身的螺旋状滚筒,也很快会在这种硬碰硬的切割中被磨平,最终结果两败俱伤。

事实上这款车辆是由美国人在1868年提出设计概念,并在1907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螺旋推进车。对于拥有广袤土地,交通网发达的美国而言,这款车实在意义不大,因为很快几乎销声匿迹。然而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常年被积雪覆盖且沼泽众多,这就使得螺旋推进车有了极好的表现空间。故而苏联陆续发展出SHN-1型全地形车等多种型号的螺旋推进车,并在各种特殊地形中采用。直到今日,俄罗斯依然对这款车辆进行后续的研发和应用。

球型坦克:谁说圆头圆脑的不能当杀手?

坦克一般而言都是方形的钢铁柜子,菱角分明。而二战时期,苏联和德国则都研发了球形坦克。

德国在1944年提出“球形闪电”项目,主要是为了对抗盟军的空中威胁。这款防空坦克,是在中型坦克的底盘上,装上全封闭的3.5吨重的半球形炮塔,炮塔装备双管30毫米机关炮,原本是XXI型潜艇上的。“球形闪电”对空坦克一共有5名车组成员,其中3人在炮塔内。炮塔依靠人力旋转,不到30秒就能转一圈。

“球形闪电”坦克最快时速可达38公里,由于安装了半球状炮塔,其侧面轮廓低矮,火炮射角广,同时每分钟可以发射400到650发炮弹,对俯冲的盟军飞机是很大威胁。仅仅因为战争迅速结束,这款武器才未能广泛投入使用。

苏联方面的球型坦克则更加霸气,而且是实实在在的球形。佛崔索夫设计的这款坦克整体外观就是圆球,可以理解为将传统坦克的履带给改到了车体中央,并且包裹住整个底盘,形成一个扁平侧立的圆柱形,滚滚前进,而把两个半球形的炮塔镶嵌在两端。坦克在履带坏掉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继续移动。两个炮塔各装备一门76mm主炮,可以向四面八方射击,上方还装备有一门机枪炮塔,

由于宽阔的履带,球形坦克的越野性能非常出色,可以轻易越过壕沟,跃过1.2公尺高的断面。球形结构还使得坦克可以原地转向。由于陀螺效应,战车行进很平稳,但是转弯时很容易翻覆。为此,佛崔索夫在车底安装了重四吨、能自我平衡的滚轮,不论战车侧倾的角度多大,滚轮永远都是水平的。

1942年中期,佛崔索夫开始研发新的球形战车SHT-2T,重35吨,安装了2门152mm迫击炮。1943年9月,在一次遭遇战中,测试中的SHT-2T匆忙投入战斗,取得了一些战绩。然而由于战时经济紧张,始终未能获得量产,1944初设计者佛崔索夫因脑膜炎去世,球形战车项目就此停止。

坦克是怎么发明?

一次世界大战初,在英国,一个名叫坦克的工业家发明了一种武器。它是一个能活动的

装甲堡垒,不怕机枪的扫射,并能越堑过沟,冲破敌人障碍,在掩护步兵冲锋的同时,还能

向敌人发射火力,因而人们把这种武器,称为“机枪破坏器”。

但是,这种武器刚刚问世的时候,并不受权威人士的重视,很多将军对它的能力和作用

估计过低,陆军大臣干脆把它叫做:“一个美妙的机械化玩具”。

坦克见自己的发明受到冷落,他并不气馁,继续进行改造,使其更加机动灵活,但因资

金短缺而进展缓慢。

这件事被当时的海军大臣邱吉尔知道后,暗地里为它筹集资金,提供武器方面的资料,

不久,便生产出一个新模型。以后,又经过多次改进,终于到1916年8月,才制造出4

8辆“机枪破坏器”,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武器用坦克的名字来命名。在此期间,德军在依普

尔战役中首先使用了毒气弹,再加上以前在列日要寒使用的穿甲榴弹,在战场大量杀伤协约

国士兵。无奈之中,英军司令海格将军不顾许多人的反对,准备把这种新型武器运用到战场

上。这样,坦克才第一次使用在战斗中。

但是,这批坦克还处于试验阶段,从未参加过战斗,就连驾驶人员也是临时从汽车驾驶

员中抽调来的。因而,在首次战斗中,只有18辆坦克开到战场,其中能参加战斗的,大约

不到10辆。

可当这十辆怪物隆隆地驶向德军阵地时,德军吓得惊惶失措,急忙用枪射击。

“当、当、当!”机枪子弹在坦克外表撞出阵阵火花,而坦克仍然隆隆前行,吓得德军

纷纷逃跑。

这时,一辆坦克爬进了一个村庄,面对这庞大的钢铁怪物,德军惊恐不已,纷纷逃离据

点,就这样,一个村庄就被这辆一坦克占领了。

还有一辆无意之中,闯进一条堑壕,吓得德军无处可逃,三百多名德军乖乖地做了俘虏。

这次胜利,使那些对坦克不以为然的将军们大吃一惊,更使英国士兵受到莫大的鼓舞,

从此,人们对这种能攻善守的兵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不久人们便发现,这种武器造价太高,速度极慢,况且无法越过泥沼地,太受客观条

件的限制。因而,在战略中显得价值不大。

1917年冬,因为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德军

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西线战场。他们调集大量的兵力,涌向西线。

为了争取主动,英军司令海格决定在法国北部发起一次战役。在讨论这次战役的部署

时,总参谋部的富勒上校主张,用坦克来突破敌军的防线。

这个决定,引出了许多将领的议论:“坦克机动性太差,必须有干燥结实的场地作保

证,我们无法把战场固定在一个特写的场地内?”

有的说:“德军阵地的堑壕有4米多宽,坦克无法越过?”还有的说:“几百辆坦克一

齐冲向敌阵,老远敌人就会知道”。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论的不可开交。只见富勒上校微笑着走向地图,胸有成竹地说:

“诸位议论的很有道理,这些情况,我们早已考虑在内。诸位请看!”富勒说着,就用

手向法国北部康布雷镇一指,兴奋地对大家又说道:“该镇的南面和西面,是一片被小溪和

狭堤割裂的结实土地,这里大约有10公里的旷野,可以为坦克提供一个理想的作战场所。

敌人在此驻有6个师的人马,正好用坦克来对付他们!”

大家沉思一阵,纷纷点头称是。

富勒上校继续说道:“至于堑壕和保密问题,我们再想其它办法。”

军事会议终于作出决定,在康布雷战役中,使用大批坦克来突破德军的防线。

11月19日,300多辆坦克悄悄地隐蔽在紧靠英国防线的大森林里。为了隐蔽起

见,每辆坦克上面,涂满了彩色的斑纹,并用树枝杂草伪装起来。

次日清晨6时,天刚蒙蒙亮,英军就派出大量的飞机在空中不停地嗡嗡作响,以掩盖即

将出动的坦克的隆隆声。20分钟后,300多辆坦克同时轰鸣起来,沿着夜间用线标出的

车道,向敌军阵地冲去。

首先出现在这些坦克前面的,是有刺铁丝的障碍物。这些坦克毫不迟疑,隆隆地碾了过

去。

紧接着就是一道宽达数米的堑壕,是德军专门来对付坦克的。

英国早有准备。只见每辆坦克上都有士兵将一捆捆柴草投入堑壕,顷刻之间,就将堑壕

填满,虽有少数倾覆进去但大多数终闯了过来,向德军猛冲过去。

德军一下乱了方寸,胡乱地向坦克开炮,基本上没有命中,紧接着就疯狂用机枪扫射,

但毫无作用。

德军无计可施,只得拚命后撤,无数士兵不是被打死打伤,就是投降,还有跑的慢的,

成了坦克履带的牺牲品。英军步兵随后涌来,毫无阻挡地追击德军,不久,便渗入德军阵地

6公里之多,俘虏7500多名德军。

这次大规模的坦克冲击所取得的效果,不仅德军意料不到,就连英军官兵也喜出望外,

这使他们用很小的代价,夺取了德军阵地,赢得康布雷战役的胜利。

从此,坦克成了历次常规战争的重要进攻武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攻坚力量。

坦克是谁发明的?

是英国的斯文顿,斯温顿中校是世界宣传史上传单宣传战术的发明者,同时也是坦克的发明者。

乘车战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早在夏代就有了从狩猎用的田车演变而来的马拉战车。但坦克的诞生,则是近代战争的要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军队在西线作战中伤亡惨重。英国一些有识之士惊叹地面战血流成河,开始思考突破地面战的新式武器装备。斯文顿在一起意外中发现,如果在拖拉机上装上火炮或机枪,似乎更有战斗力。1915年,英国政府采纳斯文顿的建议试制了坦克的样车。

从此各种系列的坦克陆续诞生,且功能杀伤力越来越强大,成为了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

扩展资料: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科技的进步往往会最先投入到战争当中,各个时期的先进武器最能体现人类智慧的结晶。许多“灵光一现”的奇思妙想造就出伟大的武器。

英国的斯温顿中校发明坦克的初衷,不过是需要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翻越壕沟并能压制敌方机枪的武器,却不想20多年后,坦克成为主宰二战的“战争之王”。

它外形酷似水柜,所以英文叫TANK,也称为“陆地战舰”。坦克具有直射火力、越野能力和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是陆地武器中其重要性唯一高于轮式装甲车的存在,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陆上力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坦克(建造历史)

百度百科-斯温顿中校

一战二战有什么比较奇葩还量产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呢?

一战与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次世界战争。在这两次大战中,各国为了能在战场上占据优势并赢得战争的胜利,脑洞大开的设计了不少奇葩的武器。坦克和装甲车作为陆战的主战装备,自然也是无法“独善其身”,涌现出了很多奇葩型号。

德国“新能源”坦克

二战中后期,由于盟军飞机的猛烈轰炸和切断海上运输线的影响,德国油料供应更是几近崩溃。面对能源短缺,德国开始采用燃气、木炭作为坦克煤气,来代替原来的汽油和柴油。

烧煤气的坦克,原理和现在使用天然气的出租车和公交车一样,通过将煤气注入发动机燃烧,来带动发动机转动。这种烧煤气给坦克提供动力的方法还算比较靠谱,一辆“黑豹”坦克携带6个装满煤气的高压钢瓶,能在公路上跑100多公里。

烧木炭的坦克,原理也并不复杂,就是在坦克车体的尾部装上一个烧木炭或木材的大锅炉,靠产生的燃气推动发动机转动。烧木炭提供动力是一种不得已临时凑合的办法,平路上跑一跑还算可以,但不能爬坡和高速越野行驶。

德国潜水坦克

二战中期德国人研制的潜水坦克,算得上是“一绝”。因为,单就潜水深度来说,二战后70年来研制的各种主战坦克,没有一种能超过它的。

1939~1940年,为了实施“海狮计划”,德国陆军秘密研制了以II,III号坦克为基础的潜水型号,旨在对滩头实施突然打击。德国总共改装了168辆Ⅲ型潜水坦克,数量相当可观;并能下潜到15米的水深。不过由于“海狮计划”夭折,这批潜水坦克也没能派上用场,成为“昙花一现”式的另类坦克。

沙俄沙皇坦克

沙皇坦克是由沙皇俄国发明一款坦克车。驱动装置为一套两前一后的三个轮子,由前面两个直径达 9 米的放射状轮幅巨大轮子推动,后面一个单轮直径 1.5 米;发动机为两台德国迈巴赫发动机,单机输出功率可达 240马力;其上安装了巨型重炮,是为数不多的无履带坦克之一。

不过,由于其造型相当庞大,也不适于战场使用,故不久即遭弃。

苏联KT-40飞行坦克

KT-40,又叫“坦克飞翼”,主要由上下两个大型机翼组成,类似早期的双翼飞机,机翼由优质木材等材料制成,机翼下面可以安装一辆5吨重的坦克,坦克成为整个滑翔机的机身,机翼成为坦克的翅膀,坦克里面可以搭载乘员。“飞行坦克”降落时,坦克的履带充当飞机的起落架使用。苏军的作战设想是,一旦需要,大型轰炸机Pe-8或TB-3或大型运输机把“飞行坦克”运到目标附近空域投放,然后,“飞行坦克”将瞄准地面目标。

苏联TR-26C加油坦克

苏联在二战期间使用的加油坦克,以苏联的T-26轻型坦克为基础改装而来,用来为其它坦克加油,可以携带2000升燃油。

苏联T-35重型坦克

T-35重型坦克,全重50吨,安装一台500马力汽油发动机公路时速30千米,越野时速19千米,最大行程150千。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拥有5个旋转炮塔。主炮塔是中央炮塔(装备一门76毫米坦克炮),在最顶层;下面一层有4个炮塔和机枪塔,两个小炮塔(配备两门45毫米火炮)位于主炮塔的右前方和左后方,两个机枪塔位于左前方和右后方。这样布置的好处是,火力配系和重量分布比较均衡。

T-35重型坦克虽然看着挺威猛,但是其根本就是个纸老虎。在苏芬战争和苏德战争中,T-35装甲太薄,机动力太差,火炮也不够有力,既无法摧毁敌军的新型坦克,又承受不住反坦克武器的攻击;同时由于过于人高马大,倒成了战场上最好的活靶子。

苏联球形坦克

1941年4月,球形坦克完成了模型设计和制作。该车直径10米,极速90Km/h;引擎2000马力,战斗重量:50吨;装甲:200~250毫米。机动性非常优异,可以轻易地转向目标,平衡系统也非常独特,使用是类似陀螺仪的原理,行进过程中很平衡。车体两侧还各有一门L-10 76mm主炮。

意大利MIAS单兵突击车

MIAS单兵突击车,是意大利二战的一款“杰作”。该武器的火力装备是一挺口径为8毫米的机枪和一款榴弹发射器,在战场上只需单兵即可完成操控,其周围的装甲为5~8毫米,可以阻挡普通步枪弹的射击,却无法应付大口径机枪的钢芯弹。不过由于该突击车外形矮小,士兵必须得弯着腰或蹲着才能操作射击,对士兵来说非常的不方便作战。

意大利CV33型超轻型坦克

CV33超轻型坦克是在意大利进口的英国卡丁·路易得MKIV超轻型坦克基础上研制开发的。于1933年定型。该型坦克长3.2米,宽1.4米,高1.32米,战斗全重3吨左右,发动机功率41马力,时速43km/h;成员两人,驾驶员一名,车长一名兼任机枪手。武器配置为一部双联装8mm机枪。薄薄的装甲无法给予成员足够的安全感,装甲采用铆接工艺但是质量非常差劲,有时中弹后铆钉乱飞,这些被打飞的铆钉像高速飞行的子弹一样将很多成员杀死。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CV33在面对只装备大刀和长矛的埃塞俄比亚土著人在开始还表现出了一定优势,毕竟埃塞俄比亚人很少有见过装甲机器的。但是过了初期的恐惧以后,埃塞俄比亚人逐渐了解CV33的虚实,埃塞俄比亚人将它引到狭窄地域,而后从四面八方蜂拥而上一起动手将只有3吨重的坦克掀翻在地。

日本九四式超轻型坦克

九四式超轻型坦克 九四轻装全长3.36m,宽1.62m,高1.63m;重3.45吨。全车装甲由铆接接成,厚度8-12mm不等。这个厚度是非常尴尬的,有时中国军队装备的7.92mm口径的中正式步枪就有几率穿透九四轻装,更不要提战间期的37mm反坦克炮了。但由于中国缺乏反坦克武器,九四轻装依旧能像一战中的马克一型坦克般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这种坦克俗称“豆坦克”。

英国不仅发明了坦克,竟还将坦克分出了公母

1915年,一种奇特的钢铁战车在英国福斯特工厂制造出来,它的代号称作"小游民"。而英国海军则针对其可笑的外形开玩笑地叫它"水柜",按照英文发音就是"TANK"。世界第一辆坦克就这样诞生了。

1916年9月15日,32辆秘密运抵战场的MKⅠ坦克在索姆河战役,激烈期间投入战斗。德军在这种陌生的"钢铁怪物"面前手足无措,任何枪弹攻击都失去了作用,坦克首次作战达成了震撼性的效果,同时也意味着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到来。

随着二战的到来,坦克更多的被投入到战场中使用,而它也被称作为"陆地霸王"。在当时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包括轴心国和同盟国都在坦克方面加大投入,各种奇葩的坦克设计也层出不穷。而作为"坦克发明国"的英国,却走上了一条奇葩的道路,而且不能自拔。

英国的第一辆坦克"小游民"和它兄弟"大游民"

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洗礼以及蒸汽时代的影响,英国率先设计了一辆名为"小游民"的机器,这便是全世界第一款坦克,然而由于其围观过于独特,引来了不少人的嘲笑,甚至连英国英国海军称其为"水柜"。此后,第一辆被投入到实战的坦克"大游民"诞生,并在一站战场中出尽了风头。

当时对"大游民"的设计还是满奇葩的,居然要分"公坦克"和"母坦克"。对于如何分清"大游民"公母需要具体看内外部构造。其中,带有炮管的则是"公坦克";而配备较多机枪的则是"母坦克"。

瓦伦丁坦克被苏联嘲讽 英国成多炮塔坦克设计鼻祖

作为当时的坦克制造国,英国研发了外观更趋向正常坦克外观的"瓦伦丁",不过"瓦伦丁"集成了坦克上所有的缺点:龟速和牙签炮,唯一令人称赞的则是它的厚甲。不过,"瓦伦丁"在苏军眼前简直就是垃圾的代名词,火力差、机动差、舒适性差等等,都是苏军给"瓦伦丁"贴上的标签。

随着英国不断在坦克方面潜心修行,从而研发了一台配有多炮塔的中型坦克:维克斯A1E1"独立"号,而这款坦克型号也成为了多炮塔坦克的鼻祖。作为全球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多炮塔坦克,在20世纪20年代研制成功。

陆地巡洋舰"土狗"TOG2问世 丘吉尔居然会喷火?

自从维克斯A1E1"独立"号问世,英国在坦克的奇葩设计上越走越远,没有谁可以阻挡英国人在想象力上的发挥了。英国人设计了"臭名昭著"的TOG2重型坦克,在《坦克世界》中TOG2也被玩家们冠以"土狗"的尊称。可以说,TOG2的设计是满足了人们对于坦克长度上的 *** ,而也正是因为它的长度,完全就是一个移动的城墙,一旦坦克被击毁在道路口或是桥梁上,那么就宣告你将无法前行。

英国为了能够发挥坦克对步兵的伤害上,愣是在丘吉尔坦克上进行改装,改造成一辆会喷火的坦克,威力惊人。可喷火100米以上,能连续进行约100次1秒的喷火。英国人还为了提高射程,还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先喷一次不着火的燃烧剂,这样能喷的更远些,燃烧剂还能到处飞,然后再喷下一次点着。

不走寻常路的挑战者II型坦克以及模拟坦克的诞生

当所有国家在坦克火炮上选用滑膛炮的时候,英国的现代坦克居然使用者线膛炮,要命的是线膛炮早已停产,甚至英国英国最大的武器生产商BAE系统公司也宣布关闭"挑战者II"坦克的生产线。由于资金等问题,英国根本无法研制最新的坦克,所以寥寥无几的挑战者II型坦克将继续服役,并会服役到2035年。

相比大家都记得《红色警戒》中的幻影坦克吧,静止时会变成树木等物体,迷惑地方或是进行隐蔽侦查,不过如果你不看地图,那么你都不知道你制造了它。英国BAE公司也设计了一种奇葩的坦克装甲,这是一种"可呼吸"的装甲蒙皮,装甲车辆可将柴油机或燃料电池推进系统排出的水释放到蒙皮上,能减少红外热信号,降低车辆与背景的温差,从而实现红外隐身。

英国更是将这种"隐身装甲"发挥到极致,一辆挂载其研发的模块化防红外隐身装甲的CV90型步兵战车,不仅能在红外夜视仪的显示屏上"隐身",甚至能模拟1辆轿车的外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genghao.net/sjzz/133414.html